㈠ 怎么判断水里有没有鱼
垂钓者应该学会懂鱼情、知鱼性,正确判断水里有没有鱼,有些什么鱼。这主要是依靠水泡、水纹、水色、水草、水味、水声、水鸟动物及岸边小鱼活动情况等等判断鱼情。
一、以泡观鱼
水泡是鱼类呼吸、觅食、触动泥土或从鱼嘴里吐出的鱼泡。水泡是反映鱼儿浮动的方向、品种、数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以泡观鱼,垂钓者能得到水下信息。
鲫鱼泡:水泡细小而密集,一次连续两个或多个,大小基本相同。有时冒一大一小两个泡,大的冒出后紧跟一小泡。水泡的大小决定鲫鱼的大小,如果大泡有豌豆那么大,鱼大约在半斤以上。
鲤鱼泡:水泡成团,一个泡紧跟着一团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说明鲤鱼也越大。不过,因鲤鱼有在淤泥里拱食的习性,也表现为一路杂泡移动,或者时不时向前升起团泡。
草鱼泡.一闭碎泡.一般先冒一两个较大的水泡,然后陆续冒出一些小的水泡,泡出水面还炸开。
二、以水纹观鱼
根据水纹观察水下鱼儿的动向:风平浪静时,水面平如镜,看不到小鱼活动,也无法判断水下是否有鱼;如水波粼粼,水面不时漾起涟漪,有鱼打出水花,或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表示水下的鱼很多;水面游动嬉戏的小鱼突然受惊,四处逃散,或水面有隐约的波纹,多是大鱼活动觅食所致:如果有鱼群浮在水面嚼水,这说明水里缺少氧气,鱼儿不会觅食。
三、以水色观鱼
俗话说:水清无大鱼,浑水好藏鱼。水过清大多是无鱼或鱼少。水清而浅,再加上没有浮萍水草等隐蔽,鱼容易看见人和鱼竿的影子,不敢前来摄饵,因而很难钓获。在沟河中垂钓,适合垂钓的水色多是淡绿色、淡蓝色或淡青色,如果水草较多则水色比较清淡。而池塘中最适宜垂钓的水色是淡白色、淡褐色、淡绿色或清中略带点浑。
四、以水草观鱼
看水中水草是否茂盛,如果水草茂盛,说明食草性鱼少。看水草的痕迹,如果水草残缺不齐,草茎漂浮,表明食草性鱼类较多,并可根据水草被啃食的深浅判断食草性鱼类的大小。寸草不生,表明鱼很多。水草的草叶震动,表明草丛中必有鱼栖聚,是垂钓的理想场所。还可根据水草摇动的程度和状态观察鱼的种类。独草轻摇多是鲫鱼,独草弹动多为草鱼,片草轻摇多为鲤鱼。
五、以水味观鱼
垂钓之前,迎风站或蹲在岸边,闻一闻,从水面上吹来的风有无鱼腥味,或用手捧水闻闻有无鱼腥味。鱼腥味越浓,表明鱼群留下的黏液分泌物形成的泡沫就越多,鱼也就越多。反之,则鱼少。
六、听水声
具有一定垂钓经验的人都知道,根据鱼跳跃时伴随的击水声,可以判断鱼情,听鱼儿吃草发出的“嚓嚓”声和大鱼追捕小鱼发出的“扑通”声,有声则有鱼,无声则少鱼或无鱼。
七、看水鸟
鸬鹚、水鸭、白鹭等都是专食小鱼的鸟类,垂钓者来到湖泊、河流,如果见到栖息在水草边的水鸭、白鹭等突然起飞,或看到白鹭在水面的上空盘旋、翱翔,鸬鹚、水鸭在水面游,说明此处的鱼儿较活跃,适宜下钩垂钓。
㈡ 怎样判别养鱼水质,怎样看水色
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二、检测指标 1、氨和亚硝酸盐
现在大家一说谁的水好首先会想到谁的水更清澈,用水的澄清度来判断水的好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水的澄清度固然重要但它决不是判断水质好坏的决定性指标,因为即使水不算清澈、即使水的ph及硬度不太理想等等这些对鱼来说都不是致命的,而水中的毒素却能直接要了鱼的性命。我们花了那么多钱配置鱼缸的过滤系统、购买滤材、培养硝化菌为的是什么?主要就是来清除水中的毒素的。“无毒”是养鱼好水的最基本条件,但也是最关键的指标。毒素指标是判定水质好坏的决定性指标,是排第一位的。只要检测出有毒素指标,不管你的水有多么清澈都不是好水,都不适合养鱼。毒素的存在说明你的硝化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水还没有养好,真正的好水毒素指标必须是零,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指标。判定水的毒素指标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使用检测液来检测.
鱼生活在水里,就像人活在空气中一样,如果空气中充满了毒气人是活不了的,同理鱼也是这样。那么水中的毒素都有那些它们都有哪些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鱼有致命危害的毒素有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是剧毒,极低的含量就能造成鱼的死亡。氨浓度超过0.012毫克/升时鱼就有中毒的危险,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质,0.1毫克是轻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严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开始走向死亡。
毒素的产生是这样的: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有机物,会使水中的异营菌大量繁殖,异营菌的代谢产物就是剧毒的氨。在一个成熟的硝化系统中氨会马上被硝化菌分解为亚硝酸盐然后由亚硝化菌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很低,可以通过换水降低,这就是我们鱼缸为什么要换水的道理。
2、菌群结构
为什么有的鱼总是会得病?这除了和鱼的体质有关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鱼缸里的菌群结构。当病原微生物在鱼缸里大量繁殖的时候,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鱼必然要发病。理想的菌群结构应该是益生菌占主导地位,形成鱼缸里的强势菌团来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菌落的数量是可以测量的,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每升水不超过5000个。在我们日常养鱼中这个指标我们是做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添加EM菌来达到目的的,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怎么使用EM菌片做日常水质维护的。
3、PH、硬度
这两个指标一般不需要做调整,也不是必须要检测的指标。Ph6.5-8.5都是养鱼的好水,一般城市自来水的ph在7左右,是中性的不需要调整。如果调整ph必须使用温和的方法,避免ph变动过大对鱼造成不适,以后我会专门写一贴阐述ph调整的方法。各地水质不同水的硬度也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人能喝的水的硬度都适合养鱼,这个指标一般不需要调整,除非是在鱼繁殖的期间需要软水必须降低硬度,调整的方法也很多,以后在专门论述。
4、 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养鱼水体的溶解氧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溶氧不足,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当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时,鱼就会浮头。这个指标一般在家庭养鱼时不做检测,养一条罗汉鱼的时候只要保证滤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动的,就不会缺氧。鱼多的时候要打氧。 5、 温度
很多人不把这个指标当回事,其实这是不对的,对于热带鱼来说温度是很重要的指标,而且是要经常监控的指标,热带鱼根据鱼种的不同,对应的温度也不同,罗汉鱼一般在26-30度
㈢ 如何检测鱼缸水质
好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感官判断
判断鱼缸水质的好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眼观鼻闻来进行感官判断,这是每个养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水质的感官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清澈、柔韧而不腻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用鱼趣观赏鱼专用养水机的细心朋友说,自己的水里悬浮颗粒较少,感觉是清澈透亮、晶莹剔透,很担心应验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
人如果生活在帝都的雾霾里会开心吗?鱼也是同理的嘛!柔韧而不腻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韧性,肥瘦适中,温润洁净,却不像纯净水那样清瘦。
2略带水色
养水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看水色,真正的好水是略带水色的,这是熟水的标志。
养水就是在养菌,不但要养硝化菌,还要养其他有利于维持水质的各种微生物。如果鱼缸的水像纯净水那样无色透明的话,说明水太瘦,水里的含菌量太少,不是我们希望的好水。
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甲藻等,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
3气味正常
好水应该基本是无味的,或者带一点淡淡的鱼腥味,如果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5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养鱼水体的溶解氧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溶氧不足,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当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时,鱼就会浮头。
这个指标一般在家庭养鱼时不做检测,养鱼少的时候只要保证滤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动的就不会缺氧,但鱼多的时候要打氧,建议使用疯狂沙头加大溶氧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鱼只缺氧死亡。
6温度
很多人鱼友鱼病了第一反应就是换水,上加热棒,升温,没错了,温度对于鱼来说就是这么至关重要啊,而且是要经常监控的指标,不过需要提示的就是用非卡迪诺加热棒的鱼友,一定要注意防爆啊。热带鱼的温度跨度很广,根据鱼种的不同对应的温度也不同,一般18-32度都可以饲养不同的鱼种。
最后综述一下:
养鱼的“好水”应该是:水质无毒、清澈透亮柔韧而不腻,气味正常可略带水色、含有大量有益菌、溶解氧丰富、温度适宜、硬度PH等物理化指标合格的水。
养鱼自来水除氯方法:
①暴晒1天;
②静置2-3天;
③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水质-网络
㈣ 怎么看水颜色知道河里有什么鱼呀 怎么看水的颜色知道水里有鱼没鱼都是什么鱼呀
要看是什么鱼.因为不同品种的鱼对水环境的适应力不同.水的颜色有的与水中的微生物有关,有的与水中的物质成分有关.
㈤ 凭肉眼该如何判断观赏鱼水质的问题
凭肉眼该如何判断水质的问题
不管是家庭养鱼还是专业养鱼的,都知道一句话,养鱼先养水。可想而知,水质的好坏对于鱼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我们没有像专业的仪器设备来检测水质,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法判断水质的好坏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
我们可以利用经验,用肉眼就可以辨别水质的问题。那么具体是如何操作呢,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如果水族箱里有大量的藻类繁殖,很明显,水中的磷和氮含量超高了,这时候,
我们应换水或使用一些除磷氮的化学用品,以解决问题。
至于水族箱里有青苔生长,那就说明了是水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了,虽然有机质含量过高的水并不会对鱼儿产生太大的
影响,但青苔的生长,势必影响我们观赏鱼儿,而且也会使水族箱的画面更难看,这对喜欢水族箱造景的朋友来说更
是无法接受的,不过这事也很好解决,一条清道夫就可以帮你的忙。
如果水面上有“油膜”的出现,主要是说明水里的硝化细菌等有益菌没有开成,这情况通常是发生在换水后,或者水质
开始变坏的初期阶段,解决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入硝化细菌的方法来建立生物过滤,以消除“油膜”。
在水中的植物叶面变得很薄很透光,很明显,是你的水中鱼类杀菌的药物用得太多了,植物的叶片能接受的杀菌药量
是很低的,当杀菌药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破坏水中的植物叶片细胞,甚至令植物死亡,这个可是要我们多加注意
的。
在水中有颗粒物质悬浮,显得很混浊。这是表明水族箱里的食物的残渣和鱼粪便没有及时给清理出来,
很明显,这时候要加大物理的过滤。如果过滤一段时间都不起效,很明显,你需要检查一下你的过滤设备了.
虽说没有仪器可以准确检验水的问题,但以上几种经验方法,可以让你轻松地只通过肉眼就能辨别出水质的问题。
养鱼先养水,养鱼的水对鱼儿来说,乃是直接影响到鱼生命的。把水给养好,鱼自然活得更精彩,
那样我们观赏鱼的观赏性就更强了
㈥ 怎么判断水里有没有鱼
判断有没有鱼的条件:
看水的颜色
看水泡
看水是否平静
看水波纹
看水草
听鱼声
闻鱼腥味
闻水质味
试水温
㈦ 怎么看水里有没有鱼
垂钓者应该学会懂鱼情、知鱼性,正确判断水里有没有鱼,有些什么鱼。这主要是依靠水泡、水纹、水色、水草、水味、水声、水鸟动物及岸边小鱼活动情况等等判断鱼情。
一、以泡观鱼
水泡是鱼类呼吸、觅食、触动泥土或从鱼嘴里吐出的鱼泡。水泡是反映鱼儿浮动的方向、品种、数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以泡观鱼,垂钓者能得到水下信息。
鲫鱼泡:水泡细小而密集,一次连续两个或多个,大小基本相同。有时冒一大一小两个泡,大的冒出后紧跟一小泡。水泡的大小决定鲫鱼的大小,如果大泡有豌豆那么大,鱼大约在半斤以上。
鲤鱼泡:水泡成团,一个泡紧跟着一团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说明鲤鱼也越大。不过,因鲤鱼有在淤泥里拱食的习性,也表现为一路杂泡移动,或者时不时向前升起团泡。
草鱼泡.一闭碎泡.一般先冒一两个较大的水泡,然后陆续冒出一些小的水泡,泡出水面还炸开。
二、以水纹观鱼
根据水纹观察水下鱼儿的动向:风平浪静时,水面平如镜,看不到小鱼活动,也无法判断水下是否有鱼;如水波粼粼,水面不时漾起涟漪,有鱼打出水花,或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表示水下的鱼很多;水面游动嬉戏的小鱼突然受惊,四处逃散,或水面有隐约的波纹,多是大鱼活动觅食所致:如果有鱼群浮在水面嚼水,这说明水里缺少氧气,鱼儿不会觅食。
三、以水色观鱼
俗话说:水清无大鱼,浑水好藏鱼。水过清大多是无鱼或鱼少。水清而浅,再加上没有浮萍水草等隐蔽,鱼容易看见人和鱼竿的影子,不敢前来摄饵,因而很难钓获。在沟河中垂钓,适合垂钓的水色多是淡绿色、淡蓝色或淡青色,如果水草较多则水色比较清淡。而池塘中最适宜垂钓的水色是淡白色、淡褐色、淡绿色或清中略带点浑。
四、以水草观鱼
看水中水草是否茂盛,如果水草茂盛,说明食草性鱼少。看水草的痕迹,如果水草残缺不齐,草茎漂浮,表明食草性鱼类较多,并可根据水草被啃食的深浅判断食草性鱼类的大小。寸草不生,表明鱼很多。水草的草叶震动,表明草丛中必有鱼栖聚,是垂钓的理想场所。还可根据水草摇动的程度和状态观察鱼的种类。独草轻摇多是鲫鱼,独草弹动多为草鱼,片草轻摇多为鲤鱼。
五、以水味观鱼
垂钓之前,迎风站或蹲在岸边,闻一闻,从水面上吹来的风有无鱼腥味,或用手捧水闻闻有无鱼腥味。鱼腥味越浓,表明鱼群留下的黏液分泌物形成的泡沫就越多,鱼也就越多。反之,则鱼少。
六、听水声
具有一定垂钓经验的人都知道,根据鱼跳跃时伴随的击水声,可以判断鱼情,听鱼儿吃草发出的“嚓嚓”声和大鱼追捕小鱼发出的“扑通”声,有声则有鱼,无声则少鱼或无鱼。
七、看水鸟
鸬鹚、水鸭、白鹭等都是专食小鱼的鸟类,垂钓者来到湖泊、河流,如果见到栖息在水草边的水鸭、白鹭等突然起飞,或看到白鹭在水面的上空盘旋、翱翔,鸬鹚、水鸭在水面游,说明此处的鱼儿较活跃,适宜下钩垂钓。
㈧ 怎样判断 养鱼水质
好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感官判断
判断鱼缸水质的好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眼观鼻闻来进行感官判断,这是每个养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水质的感官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清澈、柔韧而不腻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用鱼趣观赏鱼专用养水机的细心朋友说,自己的水里悬浮颗粒较少,感觉是清澈透亮、晶莹剔透,很担心应验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
人如果生活在帝都的雾霾里会开心吗?鱼也是同理的嘛!柔韧而不腻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韧性,肥瘦适中,温润洁净,却不像纯净水那样清瘦。
2略带水色
养水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看水色,真正的好水是略带水色的,这是熟水的标志。
养水就是在养菌,不但要养硝化菌,还要养其他有利于维持水质的各种微生物。如果鱼缸的水像纯净水那样无色透明的话,说明水太瘦,水里的含菌量太少,不是我们希望的好水。
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甲藻等,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
3气味正常
好水应该基本是无味的,或者带一点淡淡的鱼腥味,如果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5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养鱼水体的溶解氧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溶氧不足,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当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时,鱼就会浮头。
这个指标一般在家庭养鱼时不做检测,养鱼少的时候只要保证滤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动的就不会缺氧,但鱼多的时候要打氧,建议使用疯狂沙头加大溶氧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鱼只缺氧死亡。
6温度
很多人鱼友鱼病了第一反应就是换水,上加热棒,升温,没错了,温度对于鱼来说就是这么至关重要啊,而且是要经常监控的指标,不过需要提示的就是用非卡迪诺加热棒的鱼友,一定要注意防爆啊。热带鱼的温度跨度很广,根据鱼种的不同对应的温度也不同,一般18-32度都可以饲养不同的鱼种。
最后综述一下:
养鱼的“好水”应该是:水质无毒、清澈透亮柔韧而不腻,气味正常可略带水色、含有大量有益菌、溶解氧丰富、温度适宜、硬度PH等物理化指标合格的水。
养鱼自来水除氯方法:
①暴晒1天;
②静置2-3天;
③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水质-网络
㈨ 如何判断水中是否有鱼
垂钓者应该学会懂鱼情、知鱼性,正确判断水里有没有鱼,有些什么鱼。这主要是依靠水泡、水纹、水色、水草、水味、水声、水鸟动物及岸边小鱼活动情况等等判断鱼情。
一、以泡观鱼
水泡是鱼类呼吸、觅食、触动泥土或从鱼嘴里吐出的鱼泡。水泡是反映鱼儿浮动的方向、品种、数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以泡观鱼,垂钓者能得到水下信息。
鲫鱼泡:水泡细小而密集,一次连续两个或多个,大小基本相同。有时冒一大一小两个泡,大的冒出后紧跟一小泡。水泡的大小决定鲫鱼的大小,如果大泡有豌豆那么大,鱼大约在半斤以上。
鲤鱼泡:水泡成团,一个泡紧跟着一团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说明鲤鱼也越大。不过,因鲤鱼有在淤泥里拱食的习性,也表现为一路杂泡移动,或者时不时向前升起团泡。
草鱼泡.一闭碎泡.一般先冒一两个较大的水泡,然后陆续冒出一些小的水泡,泡出水面还炸开。
二、以水纹观鱼
根据水纹观察水下鱼儿的动向:风平浪静时,水面平如镜,看不到小鱼活动,也无法判断水下是否有鱼;如水波粼粼,水面不时漾起涟漪,有鱼打出水花,或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表示水下的鱼很多;水面游动嬉戏的小鱼突然受惊,四处逃散,或水面有隐约的波纹,多是大鱼活动觅食所致:如果有鱼群浮在水面嚼水,这说明水里缺少氧气,鱼儿不会觅食。
㈩ 养鱼怎么看水质
家鱼养殖主要看的还是池塘水质的问题,养殖家鱼如果池塘水质没有达到要求,不仅对于的生长效益有影响,同时对于防病效果也是有所影响。那么在养殖甲鱼的池塘中,如何判断和了解家鱼池塘所需要池塘水质条件呢!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
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 看水色的变化
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 “活水” 建立和鱼类采食。
2.3 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特别是下风口的池塘角落)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好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施肥。
2.4 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状况,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
3 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有合理施肥、调节水位、科学增氧、定期搅动塘底、施用改良剂和采用生物方法等等。
3.1 合理施肥
施肥应贯彻抓两头(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则,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稳定和持续的生长。
3.1.1 首先要施好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应占全年施肥总量60%~70%,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新开的鱼池或淤泥较少的池塘在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冬季鱼池清理后,便可将肥料施入池底,让日光曝晒几天然后加水,或清塘后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进行。花、白鲢鱼塘,按亩施大粪1000kg或猪粪、牛粪250~750kg。淤泥多的老塘,可少施或不施。基肥的种类除粪肥外,还有厩肥和绿肥,一般按500-600 kg/亩施用。
3.1.2 其次要施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应灵活追肥,做到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一般3~5月以追施有机肥为主,6~11月份以追施无机肥和2010益藻肥为主,春季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夏秋季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抓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在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一般每亩一次施腐熟有机肥50~80Kg,可连续追肥几天;每月追施无机化肥3~5次,每次每亩施氮肥尿素1.5 Kg(或碳酸氢铵4 Kg)、过磷酸钙2~4 Kg;若氮、磷、钾混合施用,其比例为8:8:4;一次施肥量以氮0.6、磷0.9、钾0.45ppM为宜。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 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采用“带中间”(即带夏季)培水,施用无机肥料和2010益藻肥,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减少每次施肥量,并且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追肥时,还应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来培水。
3.1.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在高产鱼池或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由于有机肥料和饵料的投放总量较多,会造成水中氮磷比例失调,使无机氮含量常可达到1~4毫克/升,而磷含量却很低,经常只有0.01毫克/升,氮和磷的含量比达300~500:1,甚至高达1196:1,而正常的氮、磷含量比为100~200:1,据测定,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时,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磷含量偏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是限制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的原则追施磷肥不仅补磷促氮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对促进和提高池塘产鱼性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生产中, 一般在5~9月份(夏季)的高产鱼池,每隔15天左右喷施磷肥一次,每次施鱼特灵3.3公斤或过磷酸钙10公斤,使池水磷肥浓度增至5ppm(鱼特灵)或15ppm(过磷酸钙),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左右。
3.1.4 “四看”施肥技巧 施肥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色、鱼活动情况来灵活进行。
1)看季节:按照“春季少施,夏季稳施,秋季重施” 的原则进行。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不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追肥。夏季水温渐高,施肥总量要多于春、秋季,施肥要量少次多,要防止水质恶化,造成泛塘事故,要适时加水,改良水质;夏秋之交,由暑热转为秋凉,正是“鱼长三伏”的时候要多施肥,以促进鱼的生长。
2)看天气:天气晴稳,气压高,可多施肥;雾天雾散后再施肥;阴雨天、天气变化无常时应少施肥;天气闷热,气压低,雷阵雨前或下大雨时则应停止施肥。
3)看水色:水色清淡,表示水质清瘦要多施肥。水呈茶褐色、浅褐色或绿豆色,表示水质好,肥度适当,可少施或不施;水呈暗灰色或蓝绿色,表示水质过肥,应停肥,并要立即冲水。当水色转淡时,要及时施追肥。水色转浓变黑,减少投喂,并加注新水。
4)看鱼活动情况:鱼对水的肥瘦和溶氧的多少反应最为灵敏。晴天清晨鱼不浮头时,说明水瘦,应该多施肥,如凌晨2~3点钟发现浮头或严重浮头到八九点钟还不下沉,手击掌声浮头的鱼反应迟钝或无动于衷,要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