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西周时期教学方法

西周时期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4 23:46:51

⑴ 西周的官学教育制度是什么

经历过夏和商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极大的增加,也让社会组织结构更加的细分。到了西周时期,国家对教育机构更加重视,出现了真正具备系统的学校功能的教育机构。而“官学”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奠定了教育机构的地位。

所谓的“官学”指的就是“学在官府”,官府已经可以建设专门的公共建筑用来进行教育和行政活动。相比之殷商时期,西周的官学已经有系统化、理论化、计划性的教学活动。
最大的体现,就是西周教育必学的“六艺”,也就是具体的学习科目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规划。

所谓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传承自夏商,也是主要用在祭祀或各种典礼上的知识。射御主要是军事技能,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书数则主要是有关于读写算的知识教育。书是识字,数是数学,是比较实用的知识技能。

在西周时期的人们认知中,“六艺”科目具备明显的等级区别。“礼乐”是最高境界的道德学问,是为人君主、治理天下必学的技能,因此称之为“大德”“大道”。而射御书数则只是“器”。

因此古代教育有明显的偏科现象,重视德行,轻视技能。学习礼乐道德比较好的人,比射御书数更加的有地位。
西周时期,教育依旧只是统治者和贵族的专利,教育机构设置在官府之中,学术、知识、典籍、礼器等教育资源都被官府把持,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接触。

因此西周时期的“官学”有着极为明显的几个特点: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统治者和贵族垄断了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本身,教师由官员兼任,学生则是官员子弟。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行政场所。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其中的任何一环。

根据地域的区分,西周时期的官学又分为“国学”和“乡学”。总的来说,设在王都之内的学校被称之为国学,主要面向王子、诸侯、都城官员的子弟学习。设在王都外的行政区地方上的学校,则称之为“乡学”,入学对象为一般奴隶主和贵族子弟。

⑵ 西周教育教学特点是什么

1、以孩子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孩子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新型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孩子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孩子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其实西周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回归自然。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8、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⑶ 西周学校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

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

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半面临水,称“泮宫”。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由于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

其学习内容: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制礼作乐的主持人,是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周公。西周的“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西周有乐德之教,乐语之教和乐舞之教。“乐”和“礼”紧密相联、互为表里,其教育作用也各有侧重:“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意思是说: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使人们潜移默化。实际上,乐教主要是教礼仪中所要使用的乐,所以它又是礼教的组成部分。

“射”指射箭,“御”指驾车,西周时文武尚未分家,贵族子弟都有从军作战的责任。除了战时必用之外,平时有些典礼活动中也要表演“射”、“御”,而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所以也是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书”指写字,“数”指算术。

⑷ 西周教育是包括什么内容的

西周教育
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半面临水,称“泮宫”。
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由于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西周学校系统可参见下表: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⑸ 请问,西周的教育是怎样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你了解西周的教育吗?然后我来给你讲一讲。西州是中国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它主要的特征是分封制,井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了宗法世袭禄位制。

西周不论国学或乡学,无论小学或大学,都以“六艺”为基本的学科。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凡有所主张。要从六艺中寻找证据,有所批判,则指斥背离六艺教育的传统,由此可见六艺教育思想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西周的教育中,后来都有延续,其中六艺教育是广泛流传所学的,现今的我们都还在以六艺教育为基础学习。

⑹ 西周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学在官府。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其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西周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和社会制度结构。

教育机构设置在官府之中,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中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文献典籍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接触。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

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贵族垄断了教育的物质资源,也垄断了教育活动本身,教师由职官兼任,这也导致西周官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官师合一”。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建造很多大型公共建筑供各种专门活动之用。西周的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场所,也是多种社会活动的场所,教育机构和行政机关不分,这种“政教合一”是官府办学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阅读全文

与西周时期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想的设备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99
双电机顺序控制接线方法图片 浏览:309
扣费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83
腰疼什么方法治疗快 浏览:660
化学药物分析评价方法 浏览:544
资源税计算方法 浏览:525
海蜇头的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861
如何做腰背肌锻炼方法 浏览:544
用什么方法教大班二十内加减法 浏览:974
土壤doc的计算方法 浏览:454
毛巾折的方法视频 浏览:149
快速治疗宝宝便秘的最佳方法 浏览:14
如何判断议论文论证方法 浏览:975
扑克牌魔术方法大全视频教程 浏览:949
财富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64
如何做贺卡很简单的方法 浏览:866
羊绒衫缩绒剂使用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512
配电箱控制柜的安装方法 浏览:3
吸尘器抽真空使用方法 浏览:67
做人流方法什么好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