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及疏导方法
幼儿自闭症作为一种由大脑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病症。幼儿自闭症的表现在社交方面的:(1)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2)言语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3)刻板行为或仪式性行为。兴趣与行为方面的异常:兴趣怪异和重复性的肢体动作。针对幼儿这种表现,应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加强语言训练、行为治疗、放松治疗及药物治疗。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由脑功能异常引起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以语言发育障碍、与人沟通困难、缺乏社会交往行为、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自闭症的人缺乏自信心,他们不喜与人沟通,特别是其心理发展不健康。所以,自闭症的疗法应从小就给与积极的开导,那么幼儿教师怎么做才能使自闭症幼儿打开心扉、树立自信心,像正常的孩子那样生活呢?我幼儿教育工作多年,以下是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以此对自闭症幼儿有所帮助。
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基本上都是:
1、孤独离群,情感上不会与其他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语言发展上的障碍十分突出
为此我通过一些资料的查阅,了解到自闭症不是不可治愈的,以下就是自闭症治疗的一些方法。
一、感觉统合疗法
感觉统合的概念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Dr. 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也被称为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要包括:
(1)提供足够的各类刺激训练;我们可以为自闭症的孩子提供喜欢或是比较能接受的刺激,这样可以提高自闭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而改善他们大脑处理各种感觉的功能,这样自闭症的幼儿就有能力做出适当的反应。再利用活动目标的设计来促进他们的大脑的感觉统合功能,提高自闭症幼儿大脑对于外来刺激做统合性处理的功能。
(2)加强自闭症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自闭症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有语言障碍。因此需要在自闭症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时,特意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进行训练与指导,促使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3)依照个体发展的过程,改善自闭症幼儿的身体概念、空间概念及计划动作的能力;自闭症孩子对身体概念、空间概念的理解及计划动作的能力及其差。他们不怕头晕,喜欢走固定的路,喜欢做相同的动作,不喜欢运动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来改善。例如可以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去玩耍一些有障碍性的器械活动,或者让她把自己常常活动的一些方式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4)自我刺激行为或自伤行为的处理;当自闭症儿童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或自伤行为时,首先,要消除或减少他们的压力来源,如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音或过多的视觉刺激,不要向儿童提出他们无法理解的要求或让他们去做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当自闭症幼儿无法了解你的指令或做不到你对他们提的要求时,不要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否则会形成更大的压力,而是应该试着去改变沟通的方式,将指令简单化,或是降低要求的标准。
二、心理干预法
心理干预法可以说是目前治疗幼儿自闭症比较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是以教育训练和心理辅导为主。常用的心理干预疗法主要有:
(1)行为矫正方法。当自闭症孩子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可以利用其他的事情来转移一下的她的注意力,让她对那个行为失去想要去进行的念头。如发现她想要去破坏一个玩具的时候,适当的让她帮你做一件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等。
(2)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法。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社会交往能力差的自闭症孩子,训练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如打电话、买东西、乘车、自我卫生整理、人际交往等。通过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缓解其社会交往障碍。
(3)游戏治疗法。游戏疗法主要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情绪障碍,解决他们在情绪上的不安、恐惧,使他们逐渐走出封闭的世界。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是很轻松愉快的。
(4)音乐治疗法。自闭症儿童都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而音乐才能就是其中之一。用音乐刺激他们的感官,调整其感官感觉,保护开发调整大脑状态,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言语及沟通技能,促进社交情绪上的发展,塑造正确的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5)松弛治疗法。让自闭症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从心理上放松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具体做法是:将自闭症孩子安排在一群能够和治疗者进行交流的人中间,在活动时,不对他们提出任何的要求但事可以获得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玩具,经过几周,使自闭症的幼儿的精神压力得到减轻并且能对活动产生兴趣,随着环境能表现出恰当的反应。
3、情感支持 树立幼儿良好自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名幼儿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幼儿,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你真行”、“你真棒”有时还予以“小红花”等的物质奖励,以此来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自闭症儿童必将能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Ⅱ 疑似自闭症,钻,怎么办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跟后天环境无关。在12-24个月就可以分析孩子的一些症状。具体的诊断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下面详细讲一下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它的核心症状是社交沟通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窄。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以及重复的刻板行为。
一、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很少或几乎没有目光对视。
2.不关注他人,对他人的活动、行为不感兴趣。
3.孤独症儿童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不会有反应。
4.喜欢独处,不愿意参加和他人一起的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比较困难。
5.不能理解社会交往的规则,没有规则意识。
6.缺乏主动发起沟通的意识,缺乏主动分享的行为。
二、言语交流障碍的主要表现:
1.无语言、较少语言或者鹦鹉学舌语言。
2.说话没有正确的语音语调,不会正确使用你、我、他。
3.不知道如何发起对话,不能持续和他人对话。
4.不会使用手势、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沟通。
三、刻板行为的主要表现:
1.兴趣狭窄以及刻板行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不会正确玩玩具,甚至不喜欢玩具,更加喜欢玩家庭用具、家用电器(如电灯开关、按键)等,他们可以独自玩耍几个小时甚至更久,对此类物品的操作能力也很强,可以无师自通。对于玩具,比如小汽车,他们可能只会去不断拨动轮子看轮子转动,并且只以固定的方式摆弄,缺乏想象性的游戏。
2.自我刺激行为:一些自闭症儿童会不断地搓手、摆手、蹦跳,拍手等行为,以寻求自我刺激行为。
3.自伤或攻击行为:有些自闭症儿童会有明显的自伤行为,如打自己、用头撞墙等;还有些自闭症儿童具有攻击行为,如打人、咬人、扔东西等。
目前自闭症是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的,凡是说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都是骗人的。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父母在家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目前主流的干预孤独症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Rel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一、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应用行为分析是国际认证目前最有效的干预孤独症的方法: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分析,以正增强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应用行为分析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1998~2004与美国法律有关应用行为分析的听证会及法院判决显示,ABA已被肯定是自闭症教育中最有效的介入策略。
二、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三、人际关系训练法:
着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触发孤独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最终让患儿发展出与他人分享经验、享受交往乐趣及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能力。
Ⅲ 自闭症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教育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
1.焦虑。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困难,看似简单的场景对他们来说也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压力或困惑,由于无法应对,自闭症儿童多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表现为特别古怪和不可理解的外显动作行为。另外,当他们的生活常规被强行改变时,也会引起他们极度的焦虑不安。
Ⅳ 对自闭症儿童攻击他人的怪异行为如何处理
孤独症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拍别人,拽别人头发,掐人,吐口水凳。孤独症患儿出现这些行为,原因很复杂,可能是自闭症儿童与他人交往或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自闭症儿童遇到挫折或有不满时的表达方法,也可能是一种刻板行为等。对此家长应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对于将攻击行为作为与他人交往方式的自闭症儿童,仅仅告诉孤独症儿童这样做不对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对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采用漠视法进行消退,同时还必须加强交往技能的训练,尚应配合正性强化,如此可使自闭症儿童逐渐学会以适当的方法与他人交往。 对于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引起他人关注的孤独症儿童,则可采用消退法或隔离法予以矫正,即当他拍打他人时,他人不予以理会,而当他停止拍打时,则对他予以关注,并对他停止拍打的行为予以表扬;或当他拍打他人时,立即将他拉开,让他独自在远处或房间里静坐。但隔离时间不宜过长,大约一岁一分钟。与此同时,还要教给自闭症儿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如此,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将会逐渐减少,并逐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 对于受挫折或遇不满即以攻击行为为表达方式的自闭症儿童,可用消退法或隔离法进行矫正,此外,还要训练他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他的情感。 如果自闭症儿童冲别人吐口水,则可在他每次吐口水后,在他嘴里抹少许他不喜欢的味道,如辣醋。反复如此做后,患儿会将吐口水和辣、醋联系在一起,他的吐口水行为就可能逐渐减少。
Ⅳ 孤独症孩子一直咬人怎么办
这是搜到的一些知识供参考: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折叠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折叠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
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折叠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Ⅵ 自闭症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怎样处理
我们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一:忽视,不加以理睬,因为很多孩子是为了引起注意才会使用攻击行为,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视而不见,也许会有效果!
二:思想转换,就是说马上转换他的思维,例如他在攻击时可以马上带他做一些舞蹈动作,或者唱歌给他听,让他忘掉不愉快!
三:强制,就是直接了当的制止,加于批评!(用最直接简练的方式批评)
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所以任何方法都不是唯一的,还需要观察,然后酌情对他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