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导弹制导方式和制导原理
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
1 寻的式制导
寻的式(又称自动寻找式)制导系统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若按弹上安装的导引系统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制导。目前,世界上多数导弹和一部分空地导弹都采用这种制导方式。它比较适合攻击短距离目标。主动式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精度很高,但易受电子干扰;毫米波制导虽然具有制导系统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作用距离短。目前,世界各国发展较多的是激光雷达寻的制导。
2 遥控式制导
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其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其弱点是射程受制导站跟踪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限制,精度随射程增加而降低。
3 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参数的制导技术。它是一种自主式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是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惯性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隐蔽性能好、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其弱点是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时间较长的惯性制导系统,常用其它制导方式来修正其积累的误差。
4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它不受天气影响。地形匹配制导与惯性制导配合,可大大减小惯性制导的误差,这样导弹就会像长着眼睛似的迂回起伏,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
5 全球定位(GPS)制导
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安装GPS接收机的制导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制导,可以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的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目前,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6 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办法。目的是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用"一体化"的复合式制导,对系统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减少飞行重量等方面
Ⅱ 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是怎样的
垂直发射装置仅仅是整个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对垂直发射出去的导弹进行制导和控制的分系统。倾斜发射的“响尾蛇”导弹作战时,需要将导弹导入制导雷达指令波束中,其中陆军的“响尾蛇”导弹系统采用红外光电测角,跟踪起飞后的导弹,通过指令将其引导到指令波束内。在整个过程中,导弹起飞方向与火控系统瞄准方向相同。而舰艇上采用垂直发射后,导弹发射起飞方向几乎垂直于火控系统指令波束瞄准方向,初始阶段跟踪导弹弹位、测量与火控系统指令波束的相对位置并给出指令将其导入制导指令波束内等环节与倾斜发射有很大不同。
俄罗斯海军垂直发射的“刀刃”系统采用了一个狭窄波束的扫描天线,对准导弹发射区上空,自动捕捉测量起飞后导弹位置,以便转弯指令修正。这种方式不受大雾影响,能引导多个导弹发射,但系统复杂且重量大。中国的“海红旗-7”导弹目前只有适合倾斜发射的红外弹位跟踪系统,用于垂直发射的主要问题是红外跟踪系统不能离开对目标的瞄准线,从而无法跟踪垂直于瞄准方向的导弹,需要使红外跟踪系统不保持瞄准而将导弹引入瞄准的指令波束。这需要改进火控数据处理系统,增加雷达与红外跟踪系统的数据交连计算。由于舰艇上传感器集中,实现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应用是完全可以通过软件和物理连接做到的。一个系统是否成熟,所需要的是试验调试和测试的时间。红外跟踪弹位不易做到控制多发导弹。“海红旗-7”与法国的“海响尾蛇”系统一样,都存在多目标火控通道不足的问题。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在舰只上安装两套以上的火控通道。053H3护卫舰上就有两套制导雷达系统,能控制2-4枚导弹分别拦截两个目标,虽然这已充分发挥了倾斜发射装置的最大能力,但在现代海战环境下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付多目标的系统首先需要有多目标指示和制导雷达。中国海军在80年代就装备了381甲雷达,能够处理多批空情,但是缺乏多目标制导雷达。美国、日本和俄罗斯海军采用相控阵火控雷达来解决多通道火控问题。中国在建造新型驱逐舰中采用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因此中国海军区域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可能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但是吨位较小的护卫舰用系统还有待确定。中国海军建造的新型护卫舰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俄罗斯的小型相控阵火控系统,中国是否引进和研制这类系统尚未可知,但是中国已经在研制小型单面相控阵雷达,很可能用于驱逐舰和护卫舰。
90年代以后,中国军用电子技术有了飞跃性发展。在国际展览中,国产的火控系统操作台、制导站、雷达终端等产品,现代化技术普及水平已经超过俄罗斯。国产新设备几乎都大量采用彩色显示终端、微处理器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其中一些火控系统采用的是彩色液晶屏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而俄罗斯的终端产品还是机电方位指示和控制开关,很多采用的是混合电路,显示信息不及国产系统直观和完备,在操作使用上较为麻烦。但是俄罗斯系统的前端设备很有优势,如雷达发射元件、大功率元件、雷达天线系统等。这个差距表明,中国海军现有装备只要稍加整合与改进,就能具备很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垂直发射系统及其抗击多目标的性能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舰空导弹主要发展趋势是:采用垂直发射、复合制导、抗干扰技术和智能技术等,使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成为快速反应、高发射率、高速机动、高杀伤力和自动寻的精密制导与多种防空武器联合作战的系统。海军舰空导弹
五六十年代,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是携带炸弹的各种飞机。这些飞机受当时技术的限制,飞行高度较高,通常采用中、高空投弹攻击战术。而到了七八十年代,由于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低空、超低空作战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其最小作战高度可达40米。
与此同时,飞行高度非常低的各型反舰导弹也已经装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海军,成为水面舰艇的重要威胁。低空、超低空突防,高、中、低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向同时饱和攻击是通常采用的战术。
Ⅲ 导弹制导方式具体有哪几种
可分为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以及复合制导。
1.自主制导:惯性制导(INS)、程序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星光(天文)制导、GPS制导。
2.寻的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毫米波制导、电视制导、激光制导
分为主动寻的制导、半主动寻的制导、被动寻的制导
3.遥控制导:按传输方式: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
指令制导分为无线电指令、有线电指令。
波束制导分为雷达波束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
4.复合制导: 同一武器上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组合而成的制导技术。
Ⅳ 谁能总结一下导弹制导方法
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引方法可分为6类:①自主式:在制导和控制过程中,根据导弹内部或外部的固定参考基准控制导弹的飞行。制导和控制系统都装在导弹内部,不需要任何人为的控制,也不需要地面设备配合工作。应用这种方法的系统主要有惯性制导系统、天文制导系统。②寻的式(见寻的制导)。③指令式(见指令制导)。④波束式(见波束制导)。⑤图像匹配式(见图像匹配制导)。⑥复合式:将上述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复合式制导和控制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点。
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按所用物理量的性质可分为 5类:①无线电制导;②红外制导;③激光制导;④雷达制导;⑤电视制导。按应用对象分为下面3类:
弹道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 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分为三段:主动飞行段、自由飞行段和再入飞行段。导弹的命中精度主要取决于主动飞行段结束时导弹的运动参数(位置和速度)。弹道导弹一般都采用惯性制导系统进行主动飞行段的制导。此外,在发射前要进行方位瞄准和水平修正,为制导系统建立初始基准,这要由地面方位瞄准系统和水平修正系统与导弹上的制导和控制系统共同完成。方位瞄准和水平修正的精度直接影响制导精度。有些弹道导弹还采用末制导来提高制导精度,例如美国“潘兴” 2型导弹就使用了地形匹配制导系统进行再入飞行段的末制导。
战术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 战术导弹指地空、舰空、空空等攻击快速活动目标类型的导弹。由于目标是快速活动的,制导系统中必须有能实时截获和跟踪目标的探测手段(通常使用电磁波),以便不断地测定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和速度,然后按规定的导引规律形成指令,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目标探测装置和导弹探测装置(图1)不断探测目标和导弹运动参数,并输给制导计算机进行处理形成制导指令,经发射机和接收机送给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不断逼近目标。这类导弹多采用寻的制导、指令制导或波束制导方式,有的采用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来提高导弹的性能。
战术导弹所用的导引规律通常有5种:①追踪法:导弹飞行速度的方向总是对准目标瞬时位置。②三点法:指挥站、导弹和目标三者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③前置角法:导弹和目标的连线(称为视线)与某基准线之间保持常值的夹角,即视线角为常值。这样导弹始终沿着与目标相遇的路线飞行(图2 )。④位置前置点法:导弹超前于目标与指挥站的连线一定距离,导弹和指挥站连线与目标和指挥站连线间的夹角随着导弹飞近目标而减小,直至为零。⑤比例导引法:导弹速度向量的转动角速度与视线转动角速度成比例。
巡航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 这类导弹飞行轨迹的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等高或按预定高度程序飞行,在接近目标时,再俯冲飞向目标。岸舰、空舰、舰舰和空空导弹多采用这种飞行方式。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多在低空或超低空飞行以提高突防能力,攻击的目标一般为慢速活动目标或固定目标。
这类导弹的制导和控制系统与无人驾驶飞机的控制系统相似,一般采用程控(航程控制)高度表或惯性制导方式控制高度,接近目标时转为其他制导方式(如寻的制导、图像匹配制导等),现代多采用惯性制导和图像匹配制导。为了修正惯性制导在长时间飞行中的积累误差,可附加自动星体跟踪器(见天文导航)以取得修正信息
Ⅳ 导弹的制导方式有哪些
1 寻的式制导
寻的式(又称自动寻找式)制导系统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若按弹上安装的导引系统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制导。目前,世界上多数导弹和一部分空地导弹都采用这种制导方式。它比较适合攻击短距离目标。主动式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精度很高,但易受电子干扰;毫米波制导虽然具有制导系统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作用距离短。目前,世界各国发展较多的是激光雷达寻的制导。
2 遥控式制导
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其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其弱点是射程受制导站跟踪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限制,精度随射程增加而降低。(在以前还有线制导的)
3 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参数的制导技术。它是一种自主式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是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惯性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隐蔽性能好、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其弱点是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时间较长的惯性制导系统,常用其它制导方式来修正其积累的误差。
4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它不受天气影响。地形匹配制导与惯性制导配合,可大大减小惯性制导的误差,这样导弹就会像长着眼睛似的迂回起伏,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
5 全球定位(GPS)制导
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安装GPS接收机的制导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制导,可以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的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目前,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6 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办法。目的是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用"一体化"的复合式制导,对系统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减少飞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也相当高。
Ⅵ 大家看看,我说的下面3种导弹制导的方法是哪两种
首先要指出,精确制导武器大多数为复合制导。
其次,地面呼叫火力支持并不一定得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支持。也可能召唤来的是火炮的一次精确齐射或者攻击机、直升机的火箭弹覆盖。
1,电视制导。电视制导不仅限于可见光成像,也有红外成像甚至雷达成像。你投出的信号弹不仅提供可见光指示,也可能提供红外指示。电视制导是目前空地战术巡航导弹最常用的制导方式之一,也有电视制导炸弹。电视制导可以提供一种“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方式,可以由战斗机上的武器操作手(例如歼轰7的后座)对导弹进行操纵。信号弹只是指示大致目标位置,具体打那个目标,从哪个位置打进去是由武器操作员决定的。
信号弹也用于非精确制导武器的指示。
2,激光制导。这个毫无疑问是激光制导,激光制导通常用于精确制导炸弹和炮弹,以及反坦克导弹,巡航导弹基本不用。因为激光制导需要用激光照射目标,如果是本机照射,就是战斗机的武器操作员用机上的激光吊舱照射目标,那么战斗机距离目标就很近,这时候不需要使用巡航导弹,用激光制导炸弹就可以了。如果是地面人员照射,而战斗机又很远,那么导弹飞过来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飞行时间就长达半小时。让一个特种兵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用激光指示器的照射目标半个小时是不现实的,如果被敌人发现马上就会被炮轰。
有一些巡航导弹也用到“激光制导”,但那实际说的是激光雷达成像,其实制导方式是地形匹配加电视制导,并不需要地面人员去照射目标。
3,卫星制导。实际上你描述的场景通常用于非制导武器的火力支援,对讲机报上去的数据不可能很精确,用于精确制导武器是不够。如果用于精确制导武器那就只有卫星制导,你需要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精确测出目标的位置,然后用数据链上传到战斗机上,才能用于精确制导。
地形匹配制导用于末制导精度偏低,而且需要预先设置地形校正点,使用上不够灵活,通常不用于随叫随到式的火力支援。
Ⅶ 旋转导弹制导技术是怎样的
以下是对旋转导弹制导技术的特点、原理、实现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了典型的型号,对旋转导弹制导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大概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对于旋转导弹,由于导弹绕其纵轴低速旋转,基于弹体的低通滤波特性,使得可以只通过一个控制通道同时控制导弹的俯仰与偏航两个方向的空间运动,称为旋转单通道控制。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作为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代表,美国的“标枪”采用倾斜稳定、红外焦平面图像制导。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体制,冲压式舵机,旋转单通道交流控制,正面直瞄攻击弹道。英、法、德三国联合研制的中程“崔格特”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体制,旋转弹,卷弧翼赋旋,导弹控制采用直接力控制技术。这种推力矢量控制方法,使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导弹质心,控制非常有效,导弹响应迅速。
Ⅷ 导弹的制导方式及原理
导弹的制导方式主要有6种,包括:寻的式制导,遥控式制导,惯性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全球定位(GPS)制导和复合制导。下面分别介绍:
1. 寻的式制导
原理:寻的式(又称自动寻找式)制导系统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分类:寻的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若按弹上安装的导引系统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制导。目前,世界上多数导弹和一部分空地导弹都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2.遥控式制导
原理: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分类:遥控式制导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
3.惯性制导
原理: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参数的制导技术,它是一种自主式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是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攻击固定目标。
分类: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
4.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原理: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分类: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
5.全球定位(GPS)制导
原理: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
6.复合制导
原理: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
Ⅸ 导弹的制导方式有哪些
导弹的制导方式很多,不同的导弹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不同时代的导弹也有不同时代的指导方式,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对空导弹:现代对空导弹一般采用雷达制导的红外制导两种大方式,而雷达制导又分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被动雷达制导等(其中被动雷达制导比较少见,我军用于对付敌预警机的反辐射对空导弹算是一个特例)。而红外制导按照技术等级划分可分为普通红外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两种,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由于射程太远,弹载雷达无法达到全程引导的效果,因此常常将惯性制导或无线电指令制导用在导弹的前半段上,后半段采用雷达或红外制导,称为“捷联制导”,有的导弹为达到抗干扰的目的会综合采用红外、雷达等制导技术,称为双模或多模制导,现在比较特殊的反弹道拦截导弹采用的是雷达与红外成像捷联制导(另一个特例是德国二战末期开发出的X4型空对空导弹,采用的是声波制导~~~囧)
对面导弹:
反坦克导弹一般采用有线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或者毫米波雷达制导
反舰导弹采用的是惯性、无线电指令加雷达或红外制导。
空地导弹一般有电视制导、激光制导、GPS制导和被动雷达制导等,某些巡航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制导或惯性制导
地对地弹道导弹早期采用天文制导,后期采用惯性制导和卫星制导。
反潜导弹的战斗段是制导鱼雷,采用的是主动声纳制导。
Ⅹ 关于巡航导弹的三种制导方式浅析~~高手来!
我分下来发的 你说激光制导需要特种部队协助,这是一个错误 激光制导通常有“视线式”和“寻的式”。“视线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驾束制导,“寻的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光制导方式。
激光驾束制导简言之就是激光制导系统瞄准目标并连续发射激光,位于弹尾的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弹体像“骑”着激光一样沿光束中心飞行。激光束指向哪儿,弹体就飞到哪儿,紧紧“咬”住目标不放,直到命中。但激光驾束制导必须在通视条件下才能实现,因而适合在短程作战使用,射程一般在3公里以内。瑞典RBS-70便携式导弹即属此类,由于其命中率极高,已成为反低空飞机的得力武器。 与激光驾束制导不同,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的激光接收器安装在弹体前端,而且由于发射器和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分离架设,从而可以实现较远的射程。美制“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就是半主动激光寻的导弹的典型代表,主要用于攻击坦克、各种战车、雷达等地面军事目标。通常,一二发“铜斑蛇”即可摧毁一辆坦克,其作用量相当于300枚常规炮弹;而“宝石路”则特别适用于攻击坚固的目标和地下深处的设施,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它曾被用来攻击地下30米深处具有坚固掩体的高级指挥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