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余数的情况怎么指导学生
在当前的教法改革中,不但要追求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而且要重视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读书,把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利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求商中,余数的处理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发现、探索、尝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研究、讨论、解决问题。
② 商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怎么设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00=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③ 商不变的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是什么
商不变的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24÷12=2。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
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3120÷260= 15600÷1300=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2)(48×3)÷(12×4)=4……()。
(3)(48÷4)÷(12÷4)=4……()。
(4)(48÷6)÷(12×6)=4……()。
(5)(48×3)÷(12÷3)=4……()。
(6)(48÷4)÷(12÷4)=4……()。
(7)(48×2)÷(12×2)=4……()。
(8)(48÷2)÷(12÷2)=4……()。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