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其方法论意义与示范效应远远超过了有关具体史实研究的学术影响。 这文章是什么意思
一 方法论的提出,让历史研究有了一种方法,而不是只是一种现象,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 示范效应,不但解决某一个局部问题,还可以把聚焦周围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不是学术影响可以达到的
三 总的来说,方法论的诞生,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高度与设想
‘贰’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原则,符合正常的认识过程,这部分内容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仍然是信奉理性认识至上的、排他性极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言论不自由的社会有时候可能并不可靠,使自己失去了指导意义。原因如下:
按照英国思想家休谟在《人性论》中的说法,深化泛化的认识为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有时比最初的认识(或者称感性认识)更不可靠。他指出,在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多方面了解事物,并尽可能借鉴可资借鉴的内容。比如,要了解铁的属性,人们不可能自己去做齐全部的实验,往往只是去查化学物理的参考书就完了;要了解一个主义更是如此,不可能自己先具体实践过,再肯定它是否科学,往往采纳教科书上讲的说法就算了。正因为如此,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炮制出了大量理性认识的内容来满足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需求,这些内容可以包括会飞的马、喷火的蛇等等想象出来的、未必可靠的内容;不少的理论权威及统治者也借机把他们的假科学打扮成科学理论,同时又把真正的科学理论说成是假的,他们东拼西凑,移花接木,颠倒黑白,把事物的本真给破坏、掩盖、歪曲了之后,再把他们的说法说成是正确、科学的理性认识。在封闭的、没有其他的理论和说法可资比较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也只能把这些权威们的所谓理性认识当成正确的理性认识全盘接受。
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也在《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本意是,足不出户,眼不看窗外,可以认识天下的万事万物及事物的总的发展规律,而认识的不断深化泛化反而使人们认识不到。看似非常矛盾,但真实意思也是一样:人们对事物的最初的认识才是本真的,符合道,而以后的深化泛化的认识反而偏离了本真,偏离了道。当然,这种的说法未必完全正确,但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言论不自由的社会普遍存在着所谓公认的理性认识有时完全是误导性的、更不可靠、却被人们接受、不受质疑的情况。
只有经得起任何质疑的认识、理论或主义,才能称得上是科学。不容质疑的理论或主义,如果自奉为科学,这只会更令人难以判定它是不是真科学、会不会是误导性的。
‘叁’ 研究方法论为什么重要
设定目标或明确使命之后,到达目标或实现使命的方法或路径便成为成功的关键要素。此方法和彼方法的区别优劣是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发现或习得方法在本质上是知识论的范畴。如果没人传讲,没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个人经验,对错优劣无所比较,除非是个体存在意义上的历史性的纵向比较,但除非有单独的参照,否则仍然无从发现方法之珍贵。
耶稣说,我就是道理,其英文为I am the way,(约14:6)当然,他是指生命意义之方法道路,其他学科亦离不开。
‘肆’ 怎么理解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从某种意义来讲,方法论也就是我们进行选择的标准。
在成长的路上我曾经掉进去很多的坑,可是即使掉进去了,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而不是考虑自己是否已经掉进了坑中。
很多权威的理论与方法即使在我亲测无效后我也没有勇气去否定,想着自己是不是哪一块做错了导致的,而非理论本身对于我不适用。而我发现很多牛人却是另外的一类人,让方法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论所控。
我的努力没有极限,所以我永远都做不到尽最大努力,而一旦没达到这个标准自己就会认为自己不配更好的结果,以前的自己到底是在何等的折磨自己啊!
永远不用“尽最大努力”来要求自己,而用具体的具有可实现性的目标来替代。
让方法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论所控。
公众号:向30岁进发,ID:CPA-Caroline,听一个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给你讲讲财报数字里的故事。
‘伍’ 科学思维与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概括起来,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人们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无疑始终是人的大脑。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和教育,来训练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头脑,在技术细节上却往往没有注意。
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尽管科学的思维方法未必肯定会使你的每项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毫无疑问,科学的思维方法肯定比拙劣的方法更能促使你取得成功 ,并且 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尤其在某些现象较为复杂,谬误来源极多的学科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从而认识当今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而且可以指导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而且又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一半或一大半。此外 ,在研究工作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的不同假说的取舍,课题的选择,各种线索的鉴别等等,都要求研究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求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和判断力。所有这些,又都与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第三,可以帮助青少年较快地健康成长,促使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们知道,具有天赋研究能力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是有的,但是凤毛麟角。就绝大多数人而言,并非天才。对于这些人,如果给以有系统的思维方法的指导,比听任他们凭借个人的经验,漫无边际地去摸索,无疑会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促进他们早出成果。英国剑桥大学运动病理学教授威廉·贝弗里奇指出:“人们普遍认为:多数人的创造能力很早就开始衰退。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姑且假定他迟早会懂得怎样最好地进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学会这种方法时,他最富有创造力的年华或许已经逝去。因此,如果在实践中有可能通过研究方法的指导来缩短科学工作者不出成果的学习阶段,那未,不仅可以节省训练的时间性,而且科学家做出的成果也会比一个用较慢方法培养出的科学家所能做的多。这是另一种推测,但其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值得考虑的。另一种考虑是:为未来的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正规教育日益增长,这就有可能会缩短最富有的创造性的年华。也许这两种不良后果都可能因我们所建议的指导方法而有所缓解。” 第四,对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讲,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的教育 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 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 ,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还应当教给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劳动的方法。也就是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钥匙,去打开未知世界的宝库。不可否认,科学思维的训练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训练,不能只靠别人的指点。然而在学生时代,如果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某些研究方法的教益或启迪,或一般原则与思维方法指导,无疑会大大缩短学生参加工作的摸索阶段。
第五,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科学思维方法论,要求人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列宁语),并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辩证地观察客观世界,要求以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理论及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 ,斯蒂芬·梅森指出 :“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出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必须尊重经验的证明,这种做法现在比起一百年前好像更广泛地被运用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了 。”(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65页 )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所以,受了科学的这种特性的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并且较少保守。这就是大多数现代自然科学家比较容易冲破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自发地走上唯物主义道路的原因。
‘陆’ 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也说不好,只能谈谈我的看法: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假如人文社会科学想成为一门“科学”的话,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方法论”问题,因为一种学科的研究假如其方法是有问题的话,那么研究出来的结论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科学”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
哲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解决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科学性”问题。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哲学对方法论的问题还不够重视,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才开始系统地思考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使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形成自己系统的方法论,才使得人文学科的“科学性”有了保障。对亚里士多德而言,证明一个“科学”的结论,必须有用证明的工具,其《工具论》即是主要讨论如何去证明一个“科学”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自创立后,就一直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遵守的方法论。
近代以来,方法论的问题一开始就得到重视,笛卡尔认为,方法论问题是哲学的首要问题。其专门有一本书《谈谈方法》,其中提出人必须建立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理性来获得真理,为此他提出其自己的四条方法论原则。笛卡尔的主要的命题,“我思故我在”也可以看成是在解决人类知识的“方法论”基础问题,这一命题即是寻找人的思想、知识最确定的、无可怀疑的基础——即我思的主体,由此开启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但笛卡尔在提出其自己的解决人类知识的确定性基础这一问题的方法外,也留下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最终还是通过上帝来保障人类的思想,知识的“真实性”基础。
受笛卡尔思想影响,近代的学者们都很重视方法论问题,如斯宾诺莎也十分注重探讨“真理”的方法性问题,他认为,要获得“真理”,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我们获得“真理”,他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正确的“真理”是由正确的方法来保障,那么谁来保障用以获得“真理”的方法的正确性呢?假如用B来保障A的正确性,那么又必须要由C来保障B的正确性,而C的正确性又必须由D来保障,这样就会导致无限逆推。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真理的内在性”观念,认为,真理的正确性只有在真理的内部获得,不可能通过外在的方式获得“真理”的证明。简单地说,就是用以证明真理正确性的方法本身的正确性,只能在真理证明的过程当中得到证明。
斯宾诺莎有一个倾向,试图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的研究,从而将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建设成“科学”。最典型的代表是其代表作《伦理学》,试图采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证明方法,将伦理学建设成一门“科学”,即从大家都认可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然后一步步地推理出伦理学的原理,由此来证明这些原理的正确性。但这种理路遭到了后来者的很多批评,因为人文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跟自然科学有着根本的不同,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是不可行的,其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自身方法论的独立性。但事实是虽然后来的思想家不像斯宾诺莎那样从痕迹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但近代的哲学家们大抵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原则,即将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当成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的方法论时,其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受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影响的倾向是共同的。如对归纳原则的应用还是一种自然科学的模式。
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曾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归纳问题”,其认为,人的个别的、偶然的经验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其重复一万次也不能得出必然性的结论,原来我们认为具有必然性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其结论动摇的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必然因果观念,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如历史学而言,想采用归纳个别的历史现象得出所谓的历史规律也成为不可能了。
在休谟之后,康德探讨了美学的原理,实际上就是探讨艺术科学的真理性问题,他应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共通感”的概念来说明美,他认为美感就是无利害关系的、无目的但合目的性的、普遍的、必然的共通感。康德提出的这四个美学原理,解决了原来其它哲学家没有解决的什么是美的问题,为美学确立自己的“科学性”确立了基础。受康德对“共通感”概念的应用启发,后来的哲学家试图用这一概念解决自己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如维柯提出,精神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建立在“共通感”的基础之上。
在这之后,狄尔泰提出生命体验的概念,其认为精神科学有着自己的、独立的方法论,因为他所处理的不是各种自然的现象,而是人独特的生命体验,所以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进行精神科学的研究。
狄尔泰之后,建立起了哲学诠释学的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探讨了精神科学自己的方法认问题,认为诠释学的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方法。后面的这几个人的思想阐述起来太复杂,只能简略地点出来。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看看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这一本书,这样就可以对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总而言之,方法论问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但是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用什么来保障?这些个问题都是复杂的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哲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
‘柒’ 什么叫“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
2、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捌’ 系统论的研究对哲学方法论有什么意义
系统科学将研究和处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亦即一个整体来对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掌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及时序性等基本特征,所以说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不仅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反映系统的层次、结构、演化,更主要的是对于系统结构的整理、对于各要素关系的协调,从而使系统达到优化的目的。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及特点,反映的是现代科学整体化和综合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军事等各种复杂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坚实基础。
(8)方法论研究的意义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直辖市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
‘玖’ (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并用于实践,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思路,对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
使我们认识到了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学术理想, 逐步形成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使我们关注当代中国和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大成果。
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在学术创新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