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级(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2,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3、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4、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
5、能够使用Visual FoxPro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考试内容
一、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
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方法。
2、关系数据库
(l)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域、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
(2)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3)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3、 Visual FoxPro系统特点与工作方式:
(1)Windows版本数据库的特点。
(2)数据类型和主要文件类型。
(3)各种设计器和向导。
(4)工作方式:交互方式(命令方式、可视化操作)和程序运行方式。
4、 Visual FoxPro的基本数据元素:
(1)常量、变量、表达式。
(2)常用函数:字符处理函数、数值计算函数、日期时间函数、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测试函数。
二、Visual FoxPro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数据库和表的建立、修改与有效性检验:
(1)表结构的建立与修改。
(2)表记录的浏览、增加、删除与修改。
(3)创建数据库,向数据库添加或移出表。
(4)设定字段级规则和记录级规则。
(5)表的索引: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
2、多表操作:
(1)选择工作区。
(2)建立表之间的关联:一对一的关联;一对多的关联。
(3)设置参照完整性。
(4)建立表间临时关联。
3、建立视图与数据查询:
(l)查询文件的建立、执行与修改。
(2)视图文件的建立、查看与修改。
(3)建立多表查询。
(3)建立多表视图。
三、关系数据库标推语言SQL
l、SQL的数据定义功能:
(1)CREATE TABLE-SQL。
(2)ALTER TABLE-SQL。
2、SQL的数据修改功能:
(1)DELETE-SQL。
(2)INSERT-SQL。
(3)UPDATE-SQL。
3、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1)简单查询。
(2)嵌套查询。
(3)连接查询。
内连接
外连接:左连接,右连接,完全连接。
(4)分组计算查询。
(5)集合的并运算。
四、项目管理器、设计器和向导的使用
1、使用项目管理器:
(1)使用"数据"选项卡。
(2)使用"文档"选项卡。
2、使用表单设计器:
(1)在表单中加入和修改控件对象。
(2)设定数据环境。
3、使用菜单设计器:
(1)建立主选项。
(2)设计子菜单。
(3)设定菜单选项程序代码。
4、使用报表设计器:
(1)生成快速报表。
(2)修改报表布局。
(3)设计分组报表。
(4)设计多栏报表。
5、使用应用程序向导。
6、应用程序生成器与连编应用程序。
五、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1、命令文件的建立与运行:
(1)程序文件的建立。
(2)简单的交互式输入输出命令。
(3)应用程序的调试与执行。
2、结构化程序设计:
(1)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3、过程与过程调用:
(1)子程序设计与调用。
(2)过程与过程文件。
(3)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过程调用中的参数传递。
4、用户定义对话框(MESSAGEBOX)的使用。
考试方式
1、笔试: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
2、上机操作:90分钟,满分100分。
(l)基本操作。
(2)简单应用。
(3)综合应用。
❷ 关于数据库程序员,我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1、先说素质:欲做事,先做人。做技术类的童鞋往往忽视做人,觉得学好习,搞好技术,就一定能获得好的发展。其实未必,大部分程序员不是天才,也不是神通。要想让别人教知识,分享技术,共事,素质是最关键的。高素质又高技能的人才才能获得别人的敬仰与尊敬,也能获得领导的赏识与提拔,更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机会。
2、再说代码:优秀的程序员必需能写优秀的代码,程序员就好比计算机界的作家,你写的程序就如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计算机才能很好的阅读并执行,别的程序员也能看懂你的代码。最优势的程序员写的代码就如诗歌一样,引人入胜。
3、编程思想:java是面向对象编程,很多Java程序员,尤其是一些走培训班的,不认真思考原理和思想,囫囵吞枣。结果学了技术,不懂思想,没有掌握Java的精髓。
4、基础扎实:有些Java工程师都做了好几年了,结果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还没记牢,再编程的时候总用工具的提示,没有工具就写不出正确的代码,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高手呢,更不会被别人认为高手,就好比一个大作家连很多字都写错一样。
5、编程速度:优秀的程序员编程必不慢,这除了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外,更需要清晰的编程思路和节奏,在写程序前,一定做好规划和设计,预想到各种情况,寻找最快速的算法。
6、学习能力:优秀的程序员永远不停的学习,其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他随时随地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这都离不开快速的学习能力。
7、博学:掌握J2EE 、J2SE等,同时精通SQL语言及数据库技术, 会使用MYSQL、SQLSERVER等数据库,掌握WebLogic、Jboss、Spring、Struts、Hibernate等流行技术,掌握JS,掌握linux、软件架构设计思想、搜索引擎优化、缓存系统设计、网站负载均衡、系统性能调优等实用技术。
❸ 求2012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教学视频,谢谢[email protected]
以下ACESS安装程序确保解决问题:
ACCESS2003、ACCESS2007 和 ACCESS 通用版中文版:
支持WINXP、WIN7(32及64位)、WIN2003、WIN200、WIN2008
(也是二级考试必备)
安全地址:
http://..com/question/422684846.html
❹ 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怎么学习不会学啊,求大神教有效管用的方法啊。
从最基础的学起,网上有教程、
❺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解答
二、 更新teachers_courses表数据: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SQL语句(不要仅针对给出的数据),把所有SQL语句放入文本文件Exam02.SQL中提交。
1. 目前的teachers_courses中只包含了必修课的教师任课情况,假设所有编号IT开始的老师都上了所有编号开始为SPE的选修课,请在teachers_courses插入相应的记录,写出insert语句。
insert into teachers_courses
select teachers.teacherid,courses.courseid, ‘’ from teachers,courses
where teachers.teacherid like 'IT%' and courses.courseid like 'SPE%' and courses.attri=1
2. 假设学校规定年龄小于25岁(当前年份-出生年份)的教师不能上必修课,请删除teachers_courses中的相应记录,写出delete语句。
Delete from teachers_courses where teacherid in (select teacherid from teachers where year(getdate())-year(birthday)<25) and courseid in (select courseid from courses where attri=1)
3. 教师的工作量为其担任教学课程的学分总和,写出更新teachers.workload的update语句。
update teachers set workload=(select sum(courses.grade)
from teachers_courses,courses
where teachers_courses.courseid=courses.courseid
and teachers_courses.teacherid=teachers.teacherid)
三、 写出select语句,实现下列查询:把所有SQL语句放入文本文件Exam03.SQL中提交。
1. 查询所有教师的任课情况,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性别、任课课程名、学分,按教师性别排序,女教师在前。(没有任课的教师可以不显示)。性别显示“男”和“女”。
select a.teacherid,a.teachername,
case when a.sex=0 then '男' when a.sex=1 then '女' end,
b.coursename,b.grade
from teachers a,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a.teacherid=c.teacherid and b.courseid=c.courseid order by 3 desc
2. 上述查询要求包括没有任课的教师编号和姓名,在任课课程名中显示“未任课”,学分列显示为0。
select a.teacherid,a.teachername,
case when a.sex=0 then '男' when a.sex=1 then '女' end,
isnull(c.coursename,'未任课'),isnull(c.grade,0)
from (teachers a left join teachers_courses b on a.teacherid=b.teacherid) left join courses c on b.courseid=c.courseid
order by 3 desc
3. 查询所有没有任课的教师编号、姓名和性别。
select teacherid,teachername,sex from teachers where teacherid not in (select teacherid from teachers_courses)
4. 查询每个教师的总的学时数,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当前年份-出生年份)和总学时
select a.teacherid,a.teachername,a.sex,year(getdate())-year(a.birthday), sum(b.grade) from teachers a,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a.teacherid=c.teacherid and b.courseid=c.courseid
group by a.teacherid,a.teachername,a.sex,year(getdate())-year(a.birthday)
5. 对上述查询,仅查询总学时数小于8的并且年龄小于50岁的教师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和总学时。
select a.teacherid,a.teachername,a.sex,year(getdate())-year(a.birthday), sum(b.grade) from teachers a,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a.teacherid=c.teacherid and b.courseid=c.courseid and year(getdate())-year(a.birthday)<50
group by a.teacherid,a.teachername,a.sex,year(getdate())-year(a.birthday)
having sum(b.grade)<8
6. 查询总学时最多的教师编号,姓名和总学时(可使用视图)。
create view sumgrade (teacherid,grade)
as
select c.teacherid,sum(b.grade) from 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b.courseid=c.courseid
group by a.teacherid
select teacherid,teachername,grade from teschers,sumgrade
where teachers.teacherid=sumgrade.teacherid and grade=(select max(grade) from sumgrade)
或
select a.teacherid,a.teachername,sum(b.grade)
from teachers a,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a.teacherid=c.teacherid and b.courseid=c.courseid
group by a.teacherid,a.teachername
having sum(b.grade)=(select max(grade) from sumgrade)
四、 编写表值函数dept_teachlist,参数为部门编号,返回该部门所有教师的教师编号、教师姓名、必修课总学时、选修课总学时(不包括未任课的教师)。写出验证该函数的select语句(参数为‘IT01’)。把完成的程序放入文本文件Exam04.SQL中提交。
CREATE FUNCTION dept_teachlist (@deptid CHAR(6)) RETURNS @tb_deptlist TABLE (teacherid1 CHAR(6) PRIMARY KEY,teachername varchar(10),num1 INT,num2 INT) AS
BEGIN
--插入该部门教师信息
INSERT into @tb_deptlist
SELECT teacherid,teachername,0,0 FROM teachers WHERE departmentid=@deptid
--计算必修课总学时数
UPDATE @tb_deptlist SET num1=(SELECT sum(b.grade) FROM 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b.courseid=c.courseid and b.attri=0 and b.teacherid=teacherid1)
--计算选修课总学时数
UPDATE @tb_deptlist SET num2=(SELECT sum(b.grade) FROM teachers a,courses b,teachers_courses c
WHERE a.teacherid=c.teacherid and b.courseid=c.courseid and b.attri=1 and a.teacherid=teacherid1)
RETURN
END
select * from dept_teachlist('IT01')
❻ 计算机二级 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juX-rK_zhvGXNXQrq-qvew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二章|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一).mp4|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二).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七).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五).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四).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一).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三).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六).mp4|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二).mp4|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二).mp4
❼ 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要考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
1. 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3.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4. 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
5. 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考试内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基本概念:
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
2.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实体的完整性,参照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字段,域,值,主关键字等。
3. 关系运算基本概念: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4. SQL基本命令:
查询命令,操作命令。
5. Access系统简介:
(1) Access系统的基本特点。
(2) 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二、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1. 创建数据库:
(1) 创建空数据库。
(2)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2. 表的建立:
(1) 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
(2) 设置字段属性。
(3) 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
3. 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
(1) 表间关系的概念:一对一,一对多。
(2) 建立表间关系。
(3) 设置参照完整性。
4. 表的维护:
(1) 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主关键字。
(2) 编辑表内容: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复制记录。
(3) 调整表外观。
5. 表的其他操作:
(1) 查找数据。
(2) 替换数据。
(3) 排序记录。
(4) 筛选记录。
三、查询的基本操作
1. 查询分类:
(1) 选择查询。
(2) 参数查询。
(3) 交*表查询。
(4) 操作查询。
(5) SQL查询。
2. 查询准则:
(1) 运算符。
(2) 函数。
(3) 表达式。
3. 创建查询:
(1) 使用向导创建查询。
(2) 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
(3) 在查询中计算。
4. 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1) 运行已创建的查询。
(2) 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3) 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4) 排序查询的结果。
四、窗体的基本操作
1. 窗体分类:
(1) 纵栏式窗体。
(2) 表格式窗体。
(3) 主/子窗体。
(4) 数据表窗体。
(5) 图表窗体。
(6) 数据透视表窗体。
2. 创建窗体:
(1)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
五、报表的基本操作
1. 报表分类:
(1) 纵栏式报表;
(2) 表格式报表。
(3) 图表报表。
(4) 标签报表。
2.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3. 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
4. 在报表中计算和汇总。
六、页的基本操作
1. 数据访问页的概念。
2. 创建数据访问页:
(1) 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
(2) 使用向导数据访问页。
七、宏
1. 宏的基本概念。
2. 宏的基本操作:
(1) 创建宏:创建一个宏,创建宏组。
(2) 运行宏。
(3) 在宏中使用条件。
(4) 设置宏操作参数。
(5) 常用的宏操作。
八、模块
1. 模块的基本概念:
(1) 类模块。
(2) 标准模块。
(3) 将宏转换为模块。
2. 创建模块:
(1) 创建VBA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
(2) 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
3. 调用和参数传递。
4. VBA程序设计基础: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 VBA编程环境:进入VBE,VBE界面。
(3) VBA编程基础:常量,变量,表达式。
(4) VBA程序流程控制:顺序控制,选择控制,循环控制。
(5) VBA程序的调试:设置断点,单步跟踪,设置监视点。
考试方式
1. 笔试: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
2. 上机操作:90分钟,满分100分。
上机操作包括:
(1) 基本操作。
(2) 简单应用。
(3) 综合应用
❽ C语言这个程序怎么设计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 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 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
1.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或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30分。
2.公共基础知识有l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
C语言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
1.熟悉TURBO C集成环境。
2.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4.TURBO C的集成环境下,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4.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3.复合语句。
4.GOTO语句和语句标号的使用。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
2.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八、编译预处理
1.宏定义: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
九、指针
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
2.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
3.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4.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
5.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十、结构体(即“结构”)与共用体(即“联合”)
1.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
2.用指针和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与插入。
十一、位运算
1.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使用。
2.简单的位运算。
十二、文件操作
只要求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对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不要求。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
3.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
考试方式
1.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
2.上机:60分钟,满分乏鼎催刮诎钙挫水旦惊100分。
上机操作包括:
(1)填空。
(2)改错。
(3)编程。
多做历年题
祝愿你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