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练好二胡。
努力,努力,再努力
多到这个网站看看 对你有帮助
关键是自己喜欢二胡
以下是我在 中国二胡艺术网 上摘录的一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由浅入深,精神集中,宁慢勿错 (二胡练习秘诀)
二胡自学自练基本方法
五十年代学二胡的人大约都听到过“千日胡琴百日萧”的顺口溜,意指学二胡有一定难度,大约需要近三年时间,不能急功近利。还有一句是“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遍”,指拉琴时弓毛在琴筒上留下的轨迹正确的方法应当保持一条线,错误的运弓方法在琴筒上的痕迹是乱七八糟的。寥寥几字却极其通俗地说明了弓毛与琴弦保持垂直、贴近琴筒和臂腕配合的运弓效果。涉及二胡技能的训练,网上已有众多专家发表了详尽的论述,值得我等业余爱好者去认真学习揣摸。或许有人说,自学其实就是模仿,但在学习方法上无疑会各自有道,本人不仿借题发挥,将自己乱编的自学自练方法提供中老年胡友笑评,请不吝指教。
〈一〉 入法万变不离其宗
不管自习方法各持何道,总的说来,最有效的方法应遵循:“一个坚持,两项规律,三大克服,四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一个坚持
作为业余自学者,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形成的压力,因此首先要有坚持始终的学习精神,充满激情、自我施压,多听多唱多模仿,持之以恒。
“爱它一生不容易,持恒方称二胡情”
两项规律
一是对每首新曲,一定要遵循‘会唱才会拉’的规律。人的一切动作靠大脑指挥,先消化入脑,动作反映才会敏捷不走弯路。这里指的唱曲不仅是识谱,而是按一听二唱三放开的规律进行。一听就是对全曲的演奏首先应对照曲谱反复收听,直到曲谱听熟、音韵入心,然后把该曲应有的风格和韵味哼出来,对乐曲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大胆放开练习,首次能拉多少是多少,无需拘谨。
二是‘熟才能生巧’的规律,长弓稍快后慢解决力度均衡、短弓稍慢后快解决快捷清晰,某些章节甚至要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达到要求的速率。急于求成则欲速而不达,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或迟迟不能过关,甚至丧失信心拉一辈子也残缺不全。
“律遵高一尺,艺出高一丈”。
三大克服
即克服随意性、盲目性、浅表性等三性。
随意性:指法不按规矩,弓法随心所欲,兴致来了,猛拉一通,忘乎所以,不讲效果。
盲目性:没有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曲曲缺臂、调调少腿;或自不量力,哪壶不开提哪壶,结果事与愿违,进展迟缓。
浅表性:不求胜解,自鸣得意,技无一所长,意不知所云,会拉一大筐,曲曲不咋样。
“三性为大害,自学难成才”。
四不放过
音准失度不放过:每按一指,都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准’压三丑啊!
节奏不符不放过:特别对于引子、华彩及自由部分,这是乐曲的精华之一,专家演示了最动听的优美节奏,老老实实模仿学练,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遇到难点不放过:对于疑难章节,如高难指法、重点弓法,一定要做到不到位不放过,切莫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技能必将水涨船高;
贯气不够不放过:贯气是全曲演奏要尽力体现‘节奏有序、强弱分明、前后呼应、整体性好’,或荡气回肠、或行云流水,如同书法作品一样,要凸出神韵,才能挥手惊人。
“要想二胡拉得好,四不放过必经道”。
〈二〉基本功是骨架,感情是血肉
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韵。业余爱好者在技能上与专业人员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科班培养的专业人才,一个学期只教练2~3首独奏曲,大部分时间是学拉枯燥乏味、奇难无比的练习曲,他们一年等于业余五年有余。他们的基本功肯定让你自叹不如,高者可令业余人士无地自容。但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专业人士能达到的业余人士也未必不能达到,即所谓‘技拉不如,心拉作补’的道理。
笔者以为二胡曲通常可分为技巧(为主)型、意念(为主)型及混合型三类,演奏则分为技奏与心奏。现以典型乐曲为例,
技巧为主代表乐曲如:喜送公粮、草原三马(指赛马、奔驰千里草原、战马奔腾), 空山鸟语、金珠玛等 ,曲韵通俗易达,其技巧高于意境,基本功达到什么程度,通常就可以模仿完成到相应的程度。但对战马奔腾这类高难曲目,技能不够,勉为其难不会有好效果。
意念为主代表乐曲如:江河水、病中吟,汉宫、二泉、怀乡行;其类典型特点是全曲并无突出技术障碍,看似容易拉时难,即使专业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拉好,涉世不深,心力不够,靠单纯模仿不易成气。还需要从模仿中去追寻演奏家所表现的曲意,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用意念去完成两手的配合,以全身心的投入来抒展乐曲的感情,如此练习提高心奏能力才会有实质性进步。如做不到这一点,拉这类乐曲将会有气无力、平淡乏味。
混合型乐曲如:月夜、壮别、闲居吟,三门峡与豫北情,这类乐曲在技巧和意境都需要较高的表现力,缺一不可,否则必将成为让人烦心的一堆垃圾,若想练习随想曲、协奏曲之类更高级的乐曲,则更是如此。
显然达到以上要求并不容易,但中老年人有丰富人生经历和较强的理解力,这种优势运用得当,选择好适宜和喜爱的乐曲,坚持做下去必能更上一层楼,从而感到充实和陶醉。
对于歌曲类曲目的练习,大体上可按上述前两类进行,有的歌曲把音准、节奏、基本风格掌握好就能顺利完成;有些抒情歌曲韵味十足,不用心去练,也会事与愿违。
〈三〉将效果评价视作陶冶情操的添加剂
作为二胡爱好者,当然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而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参加考级活动等。即便是中老年业余人士,大多虽无考级的愿望,但同样很想通过某种评价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以保持和激发自学热情。
最简便易行的自我评价方法是:对于同一首曲子,即按前列的‘四不放过’的要求,每做到一项,就是一大进步。但第四项一般很难自行判别,你可以跟着CD拉,如90—100%能跟上,说明其进步已十分明显。
级差类比的方法,也就是能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完成高一级的同类乐曲的练习,并能继续学会同级中的另一曲目,表明你的水平无可非议地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另有一种说法“二胡拉得好不好,二泉印月见分晓”;“二胡拉得快不快,奔驰千里可比赛”大意是指能拉好‘二泉’、‘奔驰’这类经典乐曲,足见你的综合实力已达到较高水准。
通过胡友之间的交流,从取长补短中当然更能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
不过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寻求新的激情,高低千万别太当真。
发挥余热与自娱自乐相结合,让你的琴声伴随着时光而怡然自得;休身养性与求强上进相揉合,使你感受到‘不是考级胜似考级’的无穷乐趣!
‘贰’ 二胡的基本指法是怎样的
二胡指法一、运指运指是指左手指头在琴弦上做各式各样的动作,它是二胡基础训练中的重要一环。演奏乐器最重要的是两手配合,二胡也不例外,左手运指与右手运弓互相配合才能拉出好的调子。由于二胡不象手风琴、琵琶有琴键或品位标志,而是靠左手指头触弦的不同部位,若触弦位置稍有不对,就会出现按音不准,影响演奏效果,由于琴弦长短决定了音域宽窄,琴弦越短,音距就越窄。二胡各把位之间的指距各不一样,这给运指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正确的运指方法取决于正确的持琴姿势,首先要注意的是左手三个部位的“45度”:即大臂与左胸侧大约构成45度,小臂与琴杆大约构成45度以及按指的第二、三节(从指根数起)与琴弦(按千金方向)大约构成45度。具体地说,大臂适当下垂,肘部往下沉,小臂不可平抬,虎口持琴保持着必要的松动自然,按指往下略微弯曲,整个手型是较松的半握拳状。四个按弦的指头与琴弦“比邻而居”,他们均作出欲触弦的状态。这样的手型给左手准确、敏锐的触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头触弦时要用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去按,并要很轻巧的落在琴弦上。离弦时应当自然而敏捷的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表面上是指头在动,实际上是受着“内劲”的支配,这内劲又源于整个协调自然的持琴左手。初学者在学按弦时容易犯的毛病是:手臂抬得老高,虎口把琴杆捏的过死,四个按指一字儿的平直伸展着,不呈弯曲状。有些人在按弦时用指关节去碰弦,不用指肚触弦。有的人按弦后手指离弦时抬的老高,这种种不正确的运指,使整个按弦动作显得非常生硬迟缓,缺乏弹性。即使右手弓感比较熟练,但发出的声音仍然拖泥带水、混杂不清。以上不正确的运指如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这些毛病得到巩固,即使有决心改掉他,实际比学习和掌握一门新的技法还要稍困难些。所以训练的运指的灵活性与准确性,首先要检查运指的方法是否正确。训练运指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姿势正确,另一方面不可强调片面动作,要了解运指整体的及内在的道理。运指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耳力的支配,敏锐的耳力是求得按弦音准的基本保证。即使按弦是指距发生了轻微的偏差,耳力也能在这一瞬间把指距调整到准确的按音位置。虽说二胡上各音区各把位的指距各不相同,但只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练习,按指在耳力的支配下对应有的指距将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
二、滑音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其中滑音和揉弦在弓弦乐器中显得最有特色。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从滑动的范围来讲,有换把滑音和原把位滑音。从滑动的幅度来讲,有大滑音(大三度以上)和小滑音(小三度);从滑动的方向来讲,有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和下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从滑动的时间来讲,有先滑音(滑音出现在本音之前)和后滑音(滑音出现在本音之后);从滑动的力度来讲,有倚音滑音和连结滑音。从滑音总的性质来看,可分为装饰性滑音和连结性滑音两大类。
1、先滑音就是先由倚音滑向本音的滑音,他突出强调本音。先滑音有分为上下滑音两种。
2、后滑音出现在本音后面的滑音就是后滑音。后滑音即由本音滑向倚音,整个滑动过程和先滑音恰好相反。后滑音同样有上下滑音之分,一般是以箭头符号表示。
3、连结滑音
也称连线滑音,他是一种常见的滑音,其符号是在连运弓符号的右端再加一箭头。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将连线内的音连接起来,听起来衔接紧凑,使乐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事实上,换把中经常使用的“滑指换把”也与连结滑音相似,不过特色不如连结滑音那样浓郁罢了。
4、转滑音他是效果较突出的装饰性滑音。他的符号为“w”,一般记在音符的上面,转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内回转,所以有人把这种滑音具体的称作“下回转滑音”,另外还有一种“上回转滑音”,在蒙族民歌中比较常见,他的符号为“-”,在奏法上除“回转”的方向与下回转滑音相反外,在“回转”的力度、范围和时间上则完全相同。这里需指出的是不论“上回转滑音”或“下回转滑音”,他们“回转”的音程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来说转滑音的活动范围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过小三度的。
三、揉弦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演奏技巧,如果说换把是提高二胡表现力的第一道大门的话,那么揉弦则是第二道大门。揉弦标志着演奏者的功底及音乐素养和演奏风格。一个拉奏者若不能运用揉弦,那说明他的演奏技巧始终还停留在一个初等的水平上。练熟了揉弦,对掌握打音、颤音等指法技巧就易如反掌,非常方便。揉弦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快揉和慢揉两大类。
1、快揉快揉亦称为“颤指”,大概是指揉弦时手指不断颤动而言。具体方法是:当左手的某一手指按在弦上后,手腕受小臂的支配,做规则性的连续抑扬(不是抖动)动作,按指也受手腕连锁动作的影响,在弦上做一松一压的匀速颤动。按指富有弹性的颤动,使琴弦的张力跟着发生松紧变化,从而产生出一起一伏的音波震动。快揉比慢揉要容易掌握一些,但音响效果不如慢揉动听,运用也不及慢揉普遍。
2、慢揉慢揉亦称为“吟音”,发出来的声音犹如吟哦咏叹。慢揉的方法是:左手某一手指控在弦上,并以腕关节为轴,使整个手掌做连续规则的弧形扇动,扇动的速度不如快揉快,但幅度比快揉大。这样,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带动下发生的往返曲直的变化,驱使指肚在按音上下之间的一小段范围内作对称性的弧形翻转。这不但一松一紧的改变了琴弦的张力,而且还一长一短的改变了琴弦的长度,得出一种柔和徐缓的歌唱的音波,这是最有训练价值的一种揉弦。
民间演奏法在慢揉的基础上还派生出“揉、滑、抠、压”等技法,这些变化主要在手触弦时力度的轻重、摇动的缓急、滑弦的宽狭,频率的快慢以及与相应的运弓力速配合的区别。
有一定造诣的演奏者,对揉弦的变换是很有讲究的。除了上面所谈的“揉、滑、抠、压”能准确运用外,先揉后不揉、先不揉后揉、慢揉转快揉、快揉转慢揉、边滑边揉或在一句旋律中遇到音高、时值相等的音符时有些揉有些不揉。这一方面决定于演奏者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决定于演奏者对乐曲内容的理解和曲调风格的掌握。根据的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恰当的运用揉弦,是演奏者的必备技能.
‘叁’ 二胡应该怎么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想拉好二胡,大致要认真学习以下几个要点!
1.演奏姿势
分为平腿式、架腿式、站立式三种。
平腿式是坐定后两腿平放在地上,双膝与肩同宽,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一点,演奏者只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将二胡琴筒置于大腿根处;架腿式是坐定后将左腿架在右腿上,琴筒置于左大腿根处;站立式为演奏者直立身体,琴筒系扣在腰间,舞台效果洒脱自如。
2.持琴与按弦
琴筒置于左大腿根处,左手虎口轻扶琴杆,琴杆稍向前倾斜,拇指自然微伸,其余四指呈斜弧型略向下将指尖虚按于琴弦上,掌心虚空呈半握拳状,左肘自然下垂,角度与身体约45度。
3.持弓与运弓
右手腕自然端平,用大拇指第二关节与食指第一关节(从指根往指尖数)控制住弓杆,用力要灵活,中指与无名指插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指尖压住弓毛,第三关节立起来,中指第三关节背面往外抵住弓杆,小指自然弯曲。右手运弓,由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手指同时自然协调运动。运弓应与地面成水平线,弓速平稳,弓毛平贴于琴筒,着力点在琴弦上。
4.定弦与音域
二胡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法,即内外两弦之间为纯五度关系。通常内弦为d'外弦为a',定弦可借助于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或专业定音管,二胡音域可达三个八度。
5.须学习掌握一定的筒普乐理知识,同时训练好听力,因为二胡是没有固定琴键与品位的拉弦乐器,音准的控制由为重要。
二胡爱好者只要勤学苦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学有所成!
所以,现在条件下,拉不好只能怪自已,或不努力不用心,或没化时间,遇难则退,或方法不对,无师指点,或不遵规范,偷工减料。
‘肆’ 初学二胡指法技巧知识
学习一门乐器可不简单,不仅仅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还需要一定的悟性以及技巧。初学二胡最基本的就是指法,许多人在这里就被难住了。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指法习惯,如果没有任何头绪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基本指法:
手指与琴弦的角度。要想演奏出动听的曲子,首先就要动作规范。许多人在练习二胡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手很酸,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并不协调,这样练习下来不一会就会觉得累了。
一般来说,手指与琴弦角度大约为45度,虎口持琴时要保持轻松自然,按弦的手指往下微微弯曲,整个手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半握拳头。
演奏前手指的姿势。左手持琴的时候,需要按弦的手指不能离琴弦太远,否则会影响演奏的速度和节奏。一般手指与按弦处距离大概2-4厘米左右,在演奏时,能快速变换音调,从而不会影响演奏。
演奏时手指的动作。手指在按弦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去按,按下去的时候要轻巧不要用力过度,否则会影响音色。手指收回来的时候要迅捷,回到演奏前时的位置,为下一次按弦做准备。演奏时手指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是有“弹性”的,一起一落轻松自然。
演奏时手指的错误手势。许多初学者在演奏时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手臂抬得太高,持琴的虎口太过用力,按弦的手指也不弯曲,手指离弦时抬得太高。结果演奏下来,自己容易感到疲累不说,而且给人的感觉十分僵硬不自然,演奏出的声音听上去就不灵动,没有生气。
当然每个人在练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方法与习惯,许多人都是在练习中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方式。因此坚持不懈的练习还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困惑自己的问题都会在实践中得到灵感,练习得多了,自然而然会有自己的体会。
‘伍’ 拉二胡的姿势
演奏姿势:首先,要选择一张高度合适的椅子,一两角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分得太开是不雅观的。两脚应平放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都要自然、松弛,不可养成驼背、斜肩、低头等不良习惯。(一般业余的话,老师不会教的特别详细的)
同时,演奏还要注意:
一、身体中线不可左斜,使中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二、两肩要平。不可高低悬殊,通常容易左肩高、右肩低。
三、不要过分的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四、不宜过分的低头,是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持弓(就是怎样拿弓子)
右手放松、弯曲成半握拳状,将弓跟部位放在是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注意不可正对食指根部)。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
运弓(就是拉)
拉弓时,右手腕稍稍向外,凸起成“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在右手臂伸直后,手还要带动弓子向右拉出几公分,使腕部逐渐转换到中间状态。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做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成“内屈状态 ”。
这是我从我的书上(赵寒阳编的)找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给我分吧
‘陆’ 初学二胡的学生需要掌握那些技巧
学生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严重地影响学习者演奏水平的提高,甚至会使二胡学习功亏一篑,初学二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
坐姿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持弓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持琴按指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长弓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换弦
1、在慢(中)速换弦时,手臂不必要的前后摆动过多。
2、换弦时翻手腕。
3、换弦时弓子上下跳动,这是手臂的上下运动造成的。
4、换弦时内外弦的音质、音量不均衡。
分弓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
连弓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连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运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现为“枣核”弓。
4、拉推弓的音质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内音符的时值不准确。
快弓
1、右臂动作“轴”没有放在小臂中间部位。
2、弓子打圈,不能保持“平──直”运行。
3、贴弦度偏低,使快弓的发音含浑不清,缺乏颗粒性。
4、拉推弓发音不均衡,将快弓奏成类似“瘸腿”式的效果。
5、两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现为左手国际音乐网动作滞后
颤弓
1、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2、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3、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顿弓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跳起,给顿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杂音。
抛弓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换把
1、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2、换把后一指定位不准确。
3、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这容易使换把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时,更不易做到一步准确到位。
4、在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这就使换把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
5、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以致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从而影响了换把
的通畅性。
7、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或换把时没有松开,以致动作艰涩,造成换把困难。
揉弦
1、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
2、揉弦时虎口移动,影响了揉弦的稳定性。
3、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
4、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滑音
1、左手滑动速度不均匀,中间有停顿现象,以致滑音断断续续。
2、滑音与应占的时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头或尾演奏得过满,该隐去的部份没有隐去;或渐出渐入的过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显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没有选择和扬弃,使音乐变得象面团一样粘乎乎的一片。
5、垫指滑音的音准不佳。
6、垫指滑音不圆润,手指在过渡的过程中有“坎”,使垫指滑音变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时音头不饱满,甚至“吃”掉了音头,使回滑音变成了上滑音,没有起到回滑音强化音头的作用。
装饰音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长,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
颤指音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而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泛音
1、左手轻触的泛音点音位不准确。
2、弓毛的压速比例调配不恰当。
3、弓子运行速度不均衡。
拨弦
1、勾弦时指肉“吃弦”过深,以至发音迟钝,常晚于节拍点发声,而且音响偏硬,没有充分的余音。
2、左手在轮指时,三个手指弹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牵制,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均匀地依次弹出。
3、左手拨弦的同时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现双弦音量不均衡的现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过大,而左手拨弦不出声。
4、右手拨弦的位置不恰当,会使弦的振动不充分,以至声音发空、发散。
5、右手拨弦与左手按指的动作配合不默契,以至两手动作的点不能对在一起,这样不但发音含混不清,还会影响节奏的准确。
6、在拨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弦不能自由振动,以至发音沙哑,或出杂音。
‘柒’ 如何学二胡的基本方法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一:坐姿要端
要选择一张高度合适的椅子,两腿放平、两脚掌着地。坐椅子的时候,不能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与肩同宽,两脚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距离(左前右后)。小腿与地面垂直,与大腿成90°角。身躯要正直,上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姿势,全身放松。防止驼背、斜体、歪身、低头等不正确坐姿。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二:持弓要稳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上,拇指用指腹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拉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用这三个着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摩擦发声。拉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作为支撑点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向内勾弓毛作为着力点,使弓毛贴在内弦上摩擦发声。握弓、持弓都要轻松自然。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三:持琴要正
二胡的琴筒要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抬得太高,左臂与体侧成45°角,手腕微微抬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和指腹交合处触弦。拉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二胡的切音线位置上,食指根部要与二胡的切音线接触,相对固定。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四:按弦要科学
左手指在按弦时,各个关节要自然弯曲,食指的弯曲度最大,以中指、无名指、小指为序逐个递减,到小指就几乎是伸直按弦了。手指的弯曲必须以自然、松弛为原则。拇指应放松持平,也可微微翘起,但不可向下弯曲。手指按弦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也称手指的第三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手指的触弦应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生硬的“按”弦。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五:运弓要平
右手拉弓时,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起动点向右拉出。但大臂不能过早地向外伸展,以避免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正确姿势。同时,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避免使弓子拉成一个圆弧状。在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起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手腕应呈内屈状。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回到“中间状态”,便于下一个拉弓的开始。无论拉弓还是推弓,弓子运行一定要平直。运弓的顺序,通常以拉弓开始,以推弓结束,这要养成习惯。
学拉二胡入门方法六:左右手协调配合
左手上,要讲究指法;右手上,则讲究弓法。弓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换弦、分弓、连弓、快弓、颤弓、顿弓、断弓、跳弓、抛弓等等;指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换把、揉弦、滑音、装饰音、颤指音、泛音、拨弦等等。这些技法都要循序渐进地学。
此外,学拉二胡还要学习、掌握一些乐理知识。
‘捌’ 在拉二胡时应该如何运指啊
运指是指左手指头在弦上作各式各样的按弦动作,它是二胡基础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演奏乐器最重要的是两手的配合,二胡也不例外,左手运指与右手运弓互相配合才能拉出好的调子。
运指是指左手指头在弦上作各式各样的按弦动作,它是二胡基础训练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二胡不像手风琴、琵琶那样有琴键或品位标志,而是靠左手指头触弦的不同部位,若触弦位置稍有不对,就会出现按音不准,影响演奏效果。由于琴弦长短决定了音距宽窄,琴弦越短,音距就越窄。二胡各把位之间的指距各不一样,这给运指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正确的运指方法取决于正确的持琴姿势,首先要注意的是左手三个部位的“45度”:即大臂与左胸侧大约构成45度,小臂与琴杆大约构成45度以及按指的第二、三节(从指根数起)与琴弦(按千金方向)大约构成45度。具体地说,大臂适当下垂,肘部往下沉,小臂不可平抬,虎口持琴保持着必要的松动自然,按指往下略微弯曲,整个手形是较松的半握拳状。四个按弦的指头与琴弦“比邻而居”,它们均作出欲触弦的状态。这样的手形,给左手准确、敏锐的触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头触弦时,要用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去按,并要很轻巧的落在琴弦上。离弦时,应当自然而敏捷的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表面上是指头在动,实际上是受着“内劲”的支配,这内劲又源于整个协调自然的持琴左手。
初学者在学按弦时容易犯的毛病是:手臂抬得老高,虎口把琴杆捏得过死,四个按指一字儿的平直伸展着,不呈弯曲状。有些人在按弦时用指关节去碰弦,不用指肚触弦。有的人按弦后手指离弦时抬得老高这种种不正确的运指,使整个按弦动作显得非常生硬迟缓,缺乏弹性。即使右手感弓比较熟练,但发出的声音仍然是拖泥带水、混杂不清的。以上不正确的运指如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这些毛病得到巩固,即使有决心改掉它,实际上比学习和掌握一门新的技法还要稍困难一些。所以,训练运指的灵活性与准确性,首先要检查运指的方法是否正确。
训练运指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姿势正确,另一方面不可强调片面动作,要了解运指整体的及内在的道理,运指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耳力的支配,敏锐的耳力是求得按弦音准的基本保证。即使按弦时指距发生了轻微的偏差,耳力也能在这一瞬间把指距调整到准确的按音位置。虽说二胡上各音区各把住的指距各不相同,但只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练习,按指在耳力的支配下对应有的指距将形
‘玖’ 如何让学二胡变得简单
大部分业余爱好者,学习和练习二胡的时间有限,那么有没有学二胡简单的技巧呢?下面小编就像大家介绍一些学二胡简单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学二胡变得简单的方法
1、难而上
平时练琴要有目标,找到自己的“软肋”,不能避重就轻,哪里不会就使劲儿磕哪里!
2、作要正确
动作一定要规范,有条件找老师就找老师,没条件就在网上找教学视频,而且,我们之前也强调过,分段练习更有利于记忆。
3、手的弓很重要
不要练那些力所不能及的曲子,那只会让自己手忙脚乱,练习乐曲量力而行,让老师评估和推荐,欲速不达。
当然,学二胡是没有捷径的,要学好最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些可以让大家学起来更轻松的办法。
学习二胡的重要指法和技巧
一 二胡滑指换把
换把有滑指换把和跳指换把这两种方式。
滑指换把:
滑指换把也叫“同指换把”。即换把时利用触弦的某一按指在脱力的配合下,从这一把中的此音依弦滑行到另一把中的彼音上。
练习滑指换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换把时一般不存在保留指因素,除了滑弦的那一指外,所有按指都应悬弦而行;
2、滑弦时要保持此音到彼育的圆润、流畅和纯净;
3、滑弦当中经过的音一概不能发出声音;
4、滑不准可重来,不可在滑弦过程中放慢速度去摸索音位;
5、滑弦过程中一般不允许换弓。
二 二胡运指
演奏乐器最重要的是两手的配合,二胡也不例外,左手运指与右手运弓互相配合才能拉出好的调子。
运指是指左手指头在弦上作各式各样的按弦动作,它是二胡基础训练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二胡不像手风琴、琵琶那样有琴键或品位标志,而是靠左手指头触弦的不同部位,若触弦位置稍有不对,就会出现按音不准,影响演奏效果。由于琴弦长短决定了音距宽窄,琴弦越短,音距就越窄。二胡各把位之间的指距各不一样,这给运指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正确的运指方法取决于正确的持琴姿势,首先要注意的是左手三个部位的“45度”:即大臂与左胸侧大约构成45度,小臂与琴杆大约构成45度以及按指的第二、三节(从指根数起)与琴弦(按千金方向)大约构成45度。具体地说,大臂适当下垂,肘部往下沉,小臂不可平抬,虎口持琴保持着必要的松动自然,按指往下略微弯曲,整个手形是较松的半握拳状。四个按弦的指头与琴弦“比邻而居”,它们均作出欲触弦的状态。这样的手形,给左手准确、敏锐的触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头触弦时,要用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去按,并要很轻巧的落在琴弦上。离弦时,应当自然而敏捷的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表面上是指头在动,实际上是受着“内劲”的支配,这内劲又源于整个协调自然的持琴左手。
初学者在学按弦时容易犯的毛病是:手臂抬得老高,虎口把琴杆捏得过死,四个按指一字儿的平直伸展着,不呈弯曲状。有些人在按弦时用指关节去碰弦,不用指肚触弦。有的人按弦后手指离弦时抬得老高这种种不正确的运指,使整个按弦动作显得非常生硬迟缓,缺乏弹性。即使右手感弓比较熟练,但发出的声音仍然是拖泥带水、混杂不清的。以上不正确的运指如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这些毛病得到巩固,即使有决心改掉它,实际上比学习和掌握一门新的技法还要稍困难一些。所以,训练运指的灵活性与准确性,首先要检查运指的方法是否正确。
训练运指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姿势正确,另一方面不可强调片面动作,要了解运指整体的及内在的道理,运指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耳力的支配,敏锐的耳力是求得按弦音准的基本保证。即使按弦时指距发生了轻微的偏差,耳力也能在这一瞬间把指距调整到准确的按音位置。虽说二胡上各音区各把住的指距各不相同,但只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练习,按指在耳力的支配下对应有的指距将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
三 二胡换弓技巧
换弓时要主动,推、拉过渡要自然流畅,要在音色、力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且要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
运弓的另一个要领是换弓。换弓是推、拉的过渡,它既要过渡得自然、流畅,又要在音色、力度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对比。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使每一“推”或“拉”的转换动作显得从容而有准备。具体地说,当弓子还在作平稳地运行时,整个运弓的右手对即将出现的换弓在动作上应有所酝酿、准备;换弓时,手腕手指在小臂的支配下很自然带动弓子平稳地掉转方向。如果换弓动作被动,那就会使二胡的发音产生明显的空白。
换弓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该换弓的地方而不换弓,将会使富于弹跳的曲调缺乏生机活力;不该换弓的地方而滥用换弓,将会使圆润流畅的旋律显得支离破碎。失去弦乐效果。一般地说,乐曲中的连音符号“⌒”,如果不是四拍以上的衬腔或拖腔,不管“⌒”罩着的音符多么密集,音区的跨度多么大,一般应作一弓处理,不可换弓分奏(至于用延音线“⌒”作指定时值延长的音符更是如此);如果音符头上没有被“⌒”罩着,不管音符时值多么短,均应一音一弓,不可一弓奏出几个头上不带弧线的音符。
为了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头脑中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观念。虽说换弓不一定是在方整的节奏下进行的(快弓除外),但这些音与音之间的技弓常常构成了一定的节奏型。
哪些地方用拉弓,哪些地方用推弓,在拉奏之前应全盘考虑,并作出初步的估计。根据演奏者的共同习惯,一首乐曲开头一弓多为拉弓,末尾一弓多为推弓,然后在这“拉弓起、推弓收”的前提下对每一乐段或乐句内部的推拉弓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一乐段或乐句内推拉次数的总和为偶数,那刚好合于“拉弓起、推弓收”这一运弓规律;如果为奇数,那就要将奇数调整为偶数,不然推拉弓序会出现“扯皮”现象。
四 二胡运弓
运弓是变换二胡音色、揭示乐曲内容的主要手段之一。运弓时必须动作协调,手形自然,运行有轨道,走弓要主动。运弓要成一条直线。
运弓是二胡演奏基本功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二胡琴声的长、短、快、慢、轻、重、缓、急乃至抑、扬、顿、挫,很大程度取决于运弓的右手。因此,运弓是变换二胡音色、揭示乐曲内容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有些初学者对运弓不大注意,以为拉二胡主要靠左手的按指,指按活了,也就能把调子拉出来了,故在他们运弓时大臂紧夹腋下,单纯地用小臂带动弓子左右甩动;有的运弓时甚至小臂、手腕基本僵持,完全由大臂作大幅度的运动,带动弓子在琴筒上作无规律的推拉。这两种形式的运弓都只依赖于右手的局部动作,造成了其它部位的紧张、僵硬,使运弓动作摇晃不定,颤抖不止。即使左手的按弦动作比较熟练,发出的声音仍然会模糊不清。
要使二胡发出优美、统一的声音,运弓的右手必须动作协调,手形自然,运行有轨道,走弓要主动。运弓要平直,弓毛在琴筒上留下的运行痕迹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这时弓毛的擦弦力度与琴弦的振动需要相适应,发音自然圆润流畅,
弓子运行的“一条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以拉弓来说,正确的运弓动作应是;大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外作轻微的旋动,肘部略向右前方移动,小臂在大臂的支配下,带动手腕向右作匀速运动。随着弓子的徐徐移动,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逐渐拉宽,手腕逐渐向右凸起,手指也逐渐伸直。这样,右手在各个相连部位的协同动作下,把弓子从弓根平稳地拉到弓尖(靠近持弓点的一端称作“弓根”,与持弓点相对的一端称作“弓尖”)。
如果接着转向推弓,其运弓程序与拉弓恰好相反。具体动作是:大臂略微向内旋动,肘部稍向左前方平行移动,手腕在大臂和小臂的作用下,牵引着弓子由右至左地匀速移动。随着擦弦点逐渐向持弓点靠近,大臂与小臂构成的角度逐渐变小(右半弓后稳定为直角),手腕逐渐伸直,手指也逐渐弯曲。从表面看,运弓的推、拉动作似乎是手腕与手指的交替屈伸,实际上是右肩关节、大臂、肘、小臂、腕关节、手腕、手指等的联合动作。
协调统一的运弓,并不意味达到了发音的基本要求。采用这种外在的运弓动作,尽管运弓路线是“一条线”,由于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在不断改变,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有可能弓根部分的发音浑浊刺耳,弓尖部分的发音轻飘暗淡。所以还要注意从内在的擦弦力度去加以控制,即根据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距离的远近来随时调整弓毛的擦弦力度,擦弦点在向弓尖移动时,逐渐加重擦弦力度,在向弓根靠近时,逐渐减轻擦弦力度。这样,就使得每一拉弓或推弓的发音首尾一致,圆润饱满。
五 二胡换弦和快弓
换弦要注意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要扣准音符时值,过渡自然。快弓通常用于处理快速旋律的乐曲,是提高二胡表现力的基本手段之一。
换弦是指弓毛擦一根弦转为擦另一根弦。换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换弓时换弦,另一种是在弓子运行过程中换弦。这两种换弦都要求把音符的时值扣准,过渡自然。初学者由于换弦动作片面依赖于指力,腕力不够,造成了指力换弦的被动。在换弦时往往出现突然嘎止的现象,或是把琴弦猛击一下,在快速旋律中换弦的毛病表现得犹为突出。所以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对换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拉弓、推弓、换弓、换弦时食指与拇指相对构成的持弓点均应固定不变,运弓时,整个右手以持弓点为轴,拇指和食指绕着轴心作相应的扇形转动。
此外,在拉奏练习中应养成自觉遵守符号标记的习惯,并且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运弓符号,否则将使整个弓序显得杂乱无章,并且有损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二胡练习的曲谱除连弓符号有明显标记外,其它符号(包括运指符号)只是在必要的地方才标记。对于没有标记的音符,就要根据前后的演奏符号加以推论,或参照前后相同旋律的演奏符号,及依照人们共同的演奏习惯来把握住恰当的演奏方法。
对于密集的音型,紧凑的节奏,构成快速旋律的乐曲,通常采用一音一弓的运弓方法来处理,这种连续规则出现的快速运弓称作“快弓”。快弓在现代器乐作品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提高二胡表现力的一个基本手段。
拉奏快弓首先得从慢弓练起,只有把慢弓拉得稳、平、直、含蓄内在,才能使右手各关联部位肌肉加深对运弓轻重缓急的微妙动作的记忆,在这基础上再去学奏快弓,这些肌肉也能逐渐适应快速运弓动作的需要,待拉到一定的程度,再逐渐加快速度。
‘拾’ 二胡演奏乐曲时乐句之间的气口用什么方法和技巧能快速掌握
摘要 其实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刻苦训练,这样才能够完美的掌握,然后姿势一定要正确,左手执勤选择适合高度的椅子,上身一定要保持自然挺拔,不可以养成驼背,然后齐秦的右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抬的太高,要成45度角,有了好的习惯,勤加练习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