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执笔有哪些方法
一、执笔有哪些方法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据已故的着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子,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二、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三、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肘来书写。
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
❷ 中国画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用笔方法:勾、皴、擦、点、染。
勾是工笔、写意画法主要手法之一。比较起来以工笔画用的更多一些。
工笔的勾,以中锋为主,要求工整、严谨,近似书法中的楷书。
擦:笔触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继续,是皴的一个补充,其目的是让画面效果更加浑厚。
点:是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写意画使用较普遍,工笔画中也有没骨点染的方法。工笔的点和染是分 不开的,因此叫点染。
染:是加强画面效果的又一种方法。工笔画中的染可分为勾染、烘染两种。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行笔要有力度。
(2)笔使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用墨的方法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
浓墨法,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
泼墨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
冲墨法。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宿墨法。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
❸ 毛笔的执笔方法有哪些
目前公认的是五指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 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 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 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❹ 毛笔的握笔方法是什么
大拇指握笔时候应该起到一个按的力量,力的方向是食指和中指的中间部分。
食指握笔的时候是起到了一个勾的力量,力的方向是大拇指方向。
中指握笔第一二节包裹的笔管,三指其实就可以拿住笔了。
无名和小拇指起到的一个稳定扶住的作用。
❺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按、押、钩、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5)笔使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除了上述的正确方法之外,还需掌握几个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1、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
2、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拿着了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3、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5、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荧光笔使用方法如下:
1、如笔头干结无法正常书写,请将笔头取出,调转一头插入笔嘴内,即可正常书写。如仍无法使用,则需更换一个笔头。
2、为了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请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
3、笔头磨损致无法使用时,请将笔头取出更换一个新笔头。
4、字迹变淡后,请将笔尖抵住绿板,向下轻按几次,使笔水流入前端的储水区。
5、使用完毕后请盖紧笔帽,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6、初次使用或久未使用,请将笔摇动数次,笔尖对着桌面或是坚硬平面向下轻按,跟弹簧一下来回挤压,待笔水从笔尖渗出后即可。如果按动几次笔水未渗出,请将笔后盖拧开,再向下轻按几次。
(6)笔使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荧光笔有荧光剂,它遇到紫外线时会产生荧光效应,发出白光,从而使颜色看起来有刺眼的荧光感觉。 它跟我们手表、荧光棒的荧光原理不相同,荧光棒是内部发生放射性反应,产生的射线激发外周的荧光粉发光,因此它们在夜里没有任何紫外线的情况下都能发光。
而荧光笔则一定有紫外线情况下才会发荧光,这一点你只要把荧光笔的笔迹靠近捕蚊灯、验钞机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_荧光笔
❼ 握毛笔的正确手法是什么
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这就是所谓的五指执笔法,右手五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毛笔使用注意
新笔到手,不要直接去使用,使用前应该用冷水或者温水将毛笔的笔头浸开,带到笔毫发开之后用手将笔头轻轻的捋一下,将笔头中的断毫去除,否则会影响到书画的创作质量。
毛笔在发笔以后初次使用时,应该将毛笔的笔毫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墨汁充分的进入到笔头中,让笔毫充分的拢抱,在使用几次以后,因为笔锋之间会有磨合,使弹力变大,让毛笔越用越好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毛笔、人民网-庄天明:五指握笔法或非王羲之流传(图)
❽ 中国画的运笔方法有什么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分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 (一)“平”:如“锥画沙”。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二)“圆”:如“折钗股”。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 (三)“留”:如“屋漏痕”。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疾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像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 :“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 (四)“重”:如“高山坠石”,不能像“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五)“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 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
❾ 书法中有哪些常用的运笔方法
运笔手法
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运笔腕法
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腕: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
另外执笔时需稳固,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惯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切记!
执笔松紧:
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
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