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高盛分析方法

高盛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3 07:29:24

⑴ 高盛集团欺诈案过程和审计过程

建议去买本起诉高盛的书看看,里面都有
高盛“战报”:
“帮助”希腊政府走向破产,引发欧元危机
血洗中航油等多家中国企业,获利数百亿美元以上
洗劫无数香港“富豪”,狂卷……
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
高盛,是神?是鬼?还是妖?

揭秘高盛血洗中国企业的惯用手法
还原高盛欺诈的真相
打响中国企业对抗高盛第一枪

一部让中国企业抗击金融毒枭,实现自我救赎的宝典
一部让中国自强崛起,打赢金融超限战的实战指南
中国第一本详解复杂金融衍生品案例的巨着

自序
“他们(中国人)卖给我们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们(美国人)卖给他们欺诈性的金融产品”。

这是2008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2009年4月2日《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写的。他的这句话用来概括高盛在中国的所做所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中国公司卖到美国的食品和玩具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马上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迅速的解决和妥善的处理。但是,至今未见任何一个美国公司因欺诈中国企业而遭到惩处。

当2008年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当希腊政府在高盛的“帮助”下走向破产、引发欧元危机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看看市场上有关高盛的书,就可以发现高盛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伟大。从“高盛帝国”、“最后的赢家”、“干掉一切对手”这些用语中就可以看到高盛在中国的声誉有多高、影响有多大。从金融行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从政府的官员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脚下。

那么,高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是鬼还是神?是人还是妖?是战无不胜的“最后的赢家”,还是一个章鱼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对中国企业做了什么?如果高盛欺诈了中国企业,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中国企业不敢起诉高盛?

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对高盛的欺诈手法进行分析和解密,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高盛。

首先,通过高盛欺诈中国公司的真实案例分析,通过作者跟高盛的直接对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高盛历史的深入挖掘,本书还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高盛:一个在美国是狐、在中国是狼的高盛,一个在美国是鬼、在中国是神的高盛,一个在美国夹着尾巴、在中国横行的高盛,一个将毒品当作补品、将金融鸦片当成套期保值工具卖给中国企业的高盛。
其次,在揭露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中国企业的同时,也对中国企业上当受骗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在风险管理、业务开展、企业治理上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为何中国企业在上当受骗之后却讳疾忌医,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却不敢诉诸法律、起诉高盛的深层原因。
最后,本书对高盛为何能在中国横行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金融机构实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更深的症结:过于简单的金融市场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机构是“为何受伤的总是我”的症结所在。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是敌手”。解决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问题,高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高盛追求卓越的成功文化、高盛的高效公司治理结构、高盛的求贤若渴和人尽其才以及儒雅谦卑背后的铁血悍猛,都是我们中国金融机构学习的方向。所以,本书对高盛的欺诈进行分析和批评的同时,也对高盛取得成就和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差距,发现那些我们可以向高盛学习的地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刖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以先贤来激励自己,最终写下鸿篇巨制的《史记》。
本书无法跟《史记》相比,那是天壤的差距。但是,从作者心中所怀的愤懑来讲,是共同的。正是怀着对高盛欺诈行为如此恶劣的不平,对中国企业在被欺诈后表现得如此懦弱的愤怒,才激发了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写下这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揭露高盛的欺诈,警醒中国的企业,减少中国企业在未来犯同样的错误。更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未来能够敢于同欺诈者抗争,敢于进行国际诉讼,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

⑵ 经济管理学作业:高盛集团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另一方面,高盛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使出价在12~15亿元的JP摩根败北。2006年5月6日,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与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1.28亿股(占总股本的25%)全部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价款总计5.62亿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以25.72亿元共赢得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60.715%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2006年6月1日,罗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价格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双汇停牌至今。关键人物双汇董事长万隆无疑是本桩交易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人。坊间传闻称,双汇此次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双汇的高管,特别是有双汇“教父”之称的万隆。众所周知,双汇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崛起却是以董事长万隆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来的,他们在公司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的身影。双汇在产权交易前,明确表示受让方必须是外资背景,此举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引起媒体关于“国退洋进”的争论。据悉,中粮掌门人宁高宁与万隆曾就收购交换意见,但遭到后者的严词拒绝。而紧随其后的海宇投资转让双汇发展股份更是与管理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调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东当中有数名是双汇集团的管理层。综上所述,双汇的此次股权转让极有可能“动机不纯”,是一次曲线MBO。因为实际收购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罗特克斯,其背后的股东身份很难调查,不能排除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为财务投资者,高盛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退出,届时,如果有心人士增持,会很容易将双汇发展揽入怀中。点 评双汇集团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还进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国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业绩稳健,双汇集团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走出国门的迫切需求。在双汇的当家人万隆看来,要保证“双汇”这个品牌不被吞并,保证双汇继续发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国际投行,凭借他们卓越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实现双汇占领市场走向国际的远期发展目标。高盛入主双汇,不仅“帮助双汇理清产权体系,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双汇的“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具体的资本运营手段上,高盛与鼎辉联手成功击退大热门,主要是由于他们认清了中国国有企业中管理团队的特殊地位,并强势出击拿下了海宇投资。这才是这场交易中的胜负手。

⑶ 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市场定位

高盛以期货市场,债券股票承销为主的投资性银行
美国高盛以美联储为经济依托,对世界期货市场起着话语权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变向的对世界大量经济产品拥有了定价权.例如当你第一次进入中国股市的时候你会惊讶,原来每天的交易金额会如此之大,可中国上万亿的基金基金公司当遇到经济萧条时却都没有谁能够托盘。可想在以世界经济为背景的期货市场高盛的强大了.以石油与黄金为例,石油的暴涨暴跌背后意味着美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在稀缺能源的背景下打压它国经济,波及外汇基率,压迫它国家外汇基准率升值,从而严重的打压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提高美国自身的出口贸易。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保护.再说到黄金,学过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黄金的的定价是以美元为基准杠杆的 ,可为什么这次美国发生的次级贷以及随后发生的优级贷中,美元出现的波动并没有出现世界对美国的那么悲观呢?居然还出现了美元,黄金双双走高的形式.里面仅仅是一个技术形式.不予细评。这个更是美国政府恢复国民信心,恢复世界对美元信心的一种方式.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提倡自由经济,提倡人权保护的国家--美国选出一个为本国经济谋发展,遏止他国经济的执行者,那就是高盛!!!
在承销上我们以中国移动香港上市为例,高盛作为股票承销方.也就不难看出高盛在发展中的市场定位了.
与之能够尖端对决,但却不及项背的还有摩根斯丹尼于波士顿银行了.

⑷ 怎样写高盛公司的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财务政策和会计记账原则等,说明企业所存在问题,和以后需进行的改进方案!

怎么看高盛研报

1、做减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读大量研报后,会增加很多淡定和从容,面对分时的假拉升或者身边朋友告诉你所谓大师推荐的好股,不再盲目激动。股市里面有几千家公司,几百个细分行业,对大部分人来说,机会太多,每个都想抓住,到头来什么也抓不住。熟读研报后,就会知道哪些行业、哪些公司不能做,会使自己精力更集中。

2、有机会的时候下得去手、拿得住

熟读研报后,就会发现,好公司很多,就会明白基本面好不等于一定会炒作,减少对某个个股的意淫,关键是某一个股在某一个时间点刚好契合市场的炒作,也就是选时。看一下涨幅榜,就能第一时间明白市场炒作的逻辑,可以第一时间买入同样逻辑还可以买的股。只有对手里股的炒作逻辑明白,才能拿得住,拿的稳,拿的牢。还有一点要明白,研报推荐的龙头不等于龙头,市场选出的龙头才是真龙头,不要拘泥于研报讲的条条框框,大部分研报和市场的炒作是脱节的。

三、行业研报阅读技巧

熟读行业研报,非常有助于自上而下的选择个股,增加大局观。

1、看行业是不是符合国家当下的政策

A 股本质上是政策市,只有跟着政策走才有肉吃。大热点,基本面都是有国家政策才产生的。比如,当下的市场,国家政策支持的是供给侧改革,包括煤炭、钢铁、有色等,短期无法证伪,具有暂时的交易性机会。

具体看,去年元旦后,总理去中关村喝咖啡,经常提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元旦后,去下煤矿,搞的黑乎乎的,公共场合,还有几次提互联网 + ?都是左一个供给侧,右一个供给侧;并且,P2P 之类的,经常出现骗人的大新闻,国家在政策上,不打压,已经是很宽松了。

券商的行业研报,看上几篇就基本能明白国家当下的政策是什么,现在去翻翻行业研报,基本啥子分析都加上供给侧,非常讲政治。

⑹ 高分求教“高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危机

如果只是次贷危机,那么高盛几乎可以说毫发无损,因为在次贷危机之初,高盛就已经把大部分高风险产品出售了,当贝尔斯特、美林证券、摩根斯坦利和雷曼兄弟忙着融资的时候,高盛是不需要任何融资,并且有很出色的业绩

但是,随着雷曼倒闭,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了,系统性的、全面性的,那么高盛也很难独善其身了,因为整个金融系统都受到连带性的、致命性的打击,别说转做高风险业务投行了,就是普通的商业银行也很难坚持的,任何的风险管理都没有能预计到这个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否则也不会有金融危机了

整个金融系统是复杂的,是交织的,是环环相扣的,处于链条上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善其身,也就是古话说的,倾巢之下,没有完卵

⑺ 在股票分析软件中,经常出现"高盛",请问"高盛"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高盛:最佳国际投资银行、最佳大宗股票承销行、最佳大宗并购行,全球投资银行总收入排名:第四位。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高盛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实力雄厚。高盛公司目前总资产3千多亿美元,全球2万多名员工,在世界24个国家设有42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高盛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顾问、证券交易、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高盛公司以卓越的服务一直保持着市场的领导地位。2000年,高盛公司在全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续股票发行、可转换证券发行、收购兼并顾问等领域都排名世界第一;特别的,高盛公司在亚洲的股票发行和收购兼并顾问领域也排名第一。为此,高盛公司获得了众多的媒体荣誉,包括权威杂志《国际金融评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将高盛评选为过去25年全球最佳股票证券行;《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将高盛评为2000年全球最佳并购行;路透社(Reuters)将高盛评选为2000年财务总监推选的最佳投资银行。

高盛公司非常重视中国这一新兴的市场,香港地区总部直接负责中国业务的发展,而且于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代表处。多年以来,高盛公司一直致力于协助中国企业积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同时提供世界一流的财务顾问服务。以过去十年总计,在中国股票发行和中国并购顾问领域,高盛公司都名列外资投资银行的首位。高盛公司为南方航空、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银行等众多客户在国际市场融资;也为中国移动收购各省资产、BP Amoco收购中国石油股权、联想分拆神州数码等并购业务提供财务顾问服务。除了投资银行业务之外,高盛公司还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投资项目包括平安保险、新浪、证券之星等。

在2000年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名列第112名

⑻ 高盛事件怎么回事

高盛于2007年2月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债务债券,向多国银行、基金和保险企业等投资者推销。而保尔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国抵押债务债券市场,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债务债券谋利。但高盛在向投资者推销时没有说明保尔森公司与这款金融产品有关,导致投资者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损失大约10亿美元。

“这种全新的金融产品很复杂,但其中的欺诈和利益冲突却是简单和老旧的。高盛错误地允许一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高盛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SEC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在起诉书中作出上述表示,称高盛允许意在做空的委托人参与决定“投资组合中纳入何种抵押债务债券产品”,推销时却声称这一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误导投资者。

与此同时,遭到起诉的还有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SEC指控他对这起欺诈案负主要责任,因为这位高管设计了上述交易,负责营销材料的准备工作,而且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SEC相信,托尔雷清楚保尔森公司对外隐瞒的卖空部位,也知道该公司在资产选择中扮演的角色。

不过,SEC起诉书中未指控保尔森公司负责人约翰·保尔森违规违法,后者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中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由于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坚持看空抵押债务债券市场,使其在2008年个人获益37亿美元,一时名声大噪,但是SEC的起诉却让外界开始怀疑这位“空军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隐情。

反响 华尔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针对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随即做出了反击。该行在一份声明中否认涉嫌欺诈,称SEC的指控“毫无根据”。声明同时还强调,高盛自己在相关交易中就损失了9000万美元之多,而且其本来就“没有义务”向金融产品买卖双方交代对方身份。

虽然高盛方面坚决否认了相关指控,但是该股股价当天依然受到强烈冲击,至收盘时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20亿美元。同时,华尔街银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曾与保尔森公司有过业务往来的德意志银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银、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银行股跌幅也均超过5%。而受银行股集体大幅走低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一度跌破11000点,最后收于11018点,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诈的消息还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冲击,纽约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货合约当天大跌2.4%,创两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纽约主力黄金(1132.90,-4.00,-0.35%)期货合约也下挫2%,收于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诈门”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场强烈反应,在于此前该行一直没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调查一事。据美国媒体报道,高盛早在9个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关人士有关将对其起诉的警告,但是该投行没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资者公布该信息。此外,高盛“欺诈门”事件还引发了华尔街地震,因为市场开始相信,SEC正在对金融危机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进行调查,因为有迹象表明它们在房市显出下滑迹象时仍设计并销售与房市有关的金融产品。“本委员会将继续调查投行及其他机构在房地产市场开始显露疲软迹象时与房地产市场结构化复杂金融产品有关的运作方式。”SEC结构化新产品部门的主管肯尼斯·伦奇在起诉书中的表态加剧了市场的担心。

美国当地分析师认为,高盛“欺诈门”事件对高盛乃至华尔街的影响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并支付数亿美元了事,但是这样的事例或许会不止一起——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早有声音指责高盛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但这些指责没有过硬的依据,也从来没有导致调查或起诉。而这就意味着,美国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而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随着对金融危机“秋后算账”的继续进行,将来或将有更多银行面临类似起诉。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六的表态也与这一市场预期吻合。奥巴马在讲话中督促美国国会通过更为严格的金融业监管措施,以免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不采取行动,导致金融危机的系统就会带着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继续运行。”奥巴马的语气颇为强硬,“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招致危机的原因,我们注定将重蹈覆辙。”

连累 巴菲特一夜间损失10亿美元

高盛涉嫌欺诈还将引发投资者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怀疑,因为就在本月初高盛发表的年报中,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曾经撰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致股东信。在信中,他反复强调了高盛“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事准则。很明显,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标榜完全相反,这样的矛盾将进一步动摇投资者对高盛的信心,促使他们怀疑高盛同时也在其他方面隐瞒事实。

除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诈还让很多该行一直以来的支持者感到难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实际上,就在高盛欺诈门事件爆发不久前,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罗纳德·奥尔森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对高盛青睐有加,称当年对高盛50亿美元的投资非常有力地表明他们不仅相信高盛的实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产和美国银行紧急接管美林以后,高盛集团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亿美元的认股权证,同意后者在未来四年内任何时候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认购高盛股票,并为这些认股权证支付10%的年息。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高盛股价在触底反弹后节节走高,巴菲特当年的投资得到了巨大回报,这让许多人开始对巴菲特当年的投资投以赞赏的目光。不过,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次高盛却因为涉嫌证券欺诈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价也瞬间大幅缩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巴菲特手中的认股权证价值大约为20.6亿美元,一夜之间损失达到了9.5亿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恼火的是,高盛“欺诈门”事件对其声誉也构成了挑战——是股神看走了眼还是高盛伪装得实在太好?对于这一切,巴菲特将会在下月初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给出答案。

⑼ 高盛的预测真的很准吗投行是否要做行情呢

没有什么预测是百分百准确的,只不过是根据信息和工具所做出的判断罢了。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准确率就算不错了

⑽ 高盛预测黄金到底有多准

楼主你好:

人人都可以预言的,如果高盛能预约出4月12日跌到1200那才叫灵验。任何预测都是有根据性的,至于准确率的把握就是根据技术面加分析面的结合了。不过个人觉得要是按照目前的黄金价格的趋势下去,跌破1200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的上涨只是一个技术回调而已。前几天,日本美国都已经开始抛售黄金了,个人觉得本周四的QE政策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看点。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高盛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尔茶饼如何保存方法 浏览:116
后手开士角炮正确方法 浏览:821
体院馆锻炼方法 浏览:548
猪肉馅快速解冻最好方法 浏览:562
华为p9怎么改变输入方法 浏览:154
爱心沙发安装方法 浏览:417
神奇训练方法视频 浏览:622
红米3屏保时间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3
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 浏览:60
数字签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浏览: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浏览:695
明星怎么由黑变白的方法 浏览:295
切换多个手机软件的方法 浏览:256
爪子抓伤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150
电梯无线对讲安装方法说明 浏览:511
脑血栓治疗方法图片 浏览:655
气缸psi计算方法 浏览:293
折叠烤漆门安装方法 浏览:847
皮质醇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哪些 浏览:834
小肉肉快速长大的方法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