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

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2 19:17:14

‘壹’ 中秋节研究报告详细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中秋节到来,有人说这一传统节日起源于韩国,我不由得又气愤又好奇,于是我对中秋节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秋节的相关内容。

三、调查的情况及整理的资料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查阅书籍

中秋节的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阅读报刊

中秋节的别称

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 团圆节

上网浏览

各地的习俗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祭拜月神、吃月饼、吃酒赏月、舞草龙,砌宝塔、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

家长的讲述

当地节日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月饼。以前,月饼花样单一,一人只能分一小块,如今月饼花样繁多,仅仅是节日的点缀和象征。

自己的观察

当地常见的事

吃月饼 、全家团聚

阅读书籍

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月饼传说、玄宗漫游月宫

四、结论
1、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2、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3、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向亲朋戚友送礼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感恩节”,韩国人在中秋节吃松饼。

‘贰’ 关于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

月饼: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月饼种类的特色,因地而异。苏式月饼多是酥皮,油多糖重,松脆香酥。广式月饼重糖轻油,皮薄馅美,不易破碎。京式月饼素油素馅,且多为硬皮。而潮式月饼以糖冬瓜为馅,食之松脆滋润。另有一种产于东北的套月月饼,专供馈赠之用。最大的底盘直径约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缩小,一套月饼像个宝塔。而且每个月饼上都有不同的花样,组成一套嫦娥奔月的连环画。 根据清代高拱干的《台湾府志》记载,月饼还是以前台湾学子用来占卜自己未来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为秋闱,即乡试第三场考试的日子。所以月饼也取了一些和科举功名相对应的名字。含状元、榜眼、探花饼各一,会元饼四,进士饼八,举人饼十六,秀才饼三十二。参加占卜的学子轮流以六个骰子掷入碗中,各视其点数之多少,来预测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饼”就是为了取状元夺魁的的好彩头。 螃蟹:秋天也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是很多喜爱海鲜的饕客尝鲜的好时机。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热吃,并多沾些姜酒类食品,以去其寒。 芋头:在台湾,也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水鸭公: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因此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菜饼:宜兰地区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菜饼。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其他:应节的水果,如台湾的麻豆文旦柚和枇杷等等。 中秋节的宗教习俗 祭月:月光纸与兔儿爷。我们说过中秋节的起源,是来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在民间,后来也渐渐有了这种风气。在明清时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种叫“月光纸”的东西,上面绘有月光照耀菩萨,下面绘有月亮宫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里捣药。祭月后即将月光纸焚烧。 清朝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着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着的姿势如人状。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成儿童中秋节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批战袍的、也有扮成商贩,或是剃头师父、缝鞋、卖馄饨茶汤的等各种造型。 祭拜土地公:台湾农民有在中秋节,祭拜土地公的习俗,感谢土地公保佑其丰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另外在台湾南部,也有于中秋节祭拜树王公的习惯。 祭拜太阴星君、太阴娘娘:太阴星君和太阴娘娘都是中国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话的狄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头份的太阳宫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阴娘娘祝寿的活动包括奏表祭拜,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颂血盆经等等。 和女性有关的台湾中秋民俗: 祈求长寿:台湾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绘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祈求孩子: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中秋节晚上,到人家菜园里偷摘一颗瓜抱回家去,据说这样明年就可生个胖娃娃。 听香:连横的《台湾通史》记载,中秋夜深时,妇女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烧香,表达所欲问卜的事项,请示过出门的方向后,便持香出门。以路上所听到的谈话或歌唱,就地掷杯问神,直到得到神明认可的答案为止。 其它的中秋习俗 烤肉:近来台湾的中秋节流行烤肉活动,原本在秋高气爽的户外烤肉并欣赏皎洁之明月是件美事,但公德心不彰的情况下,为中秋夜制造许多破坏环境的垃圾。我们在享乐之际,也别忘了要还给大地乾净的面貌! 秋节送礼:在台湾,大家也流行在中秋节互相赠送礼品。每到农历八月初,各商店纷纷推出各式礼盒礼卷,以中秋送礼的名义招来顾客。各公司机关的首长,也都在中秋节犒赏员工,或是致赠礼品,或是加发奖金。 语元宵互为因果的天气:据说中秋节的天气和来年元宵节的天气互为因果。俗语道:“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道:“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叁’ 中秋节的习俗的研究报告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肆’ 研究传统节日的方法有哪些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伍’ 小学生围绕中秋节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1、举行关于中秋的古诗词朗诵比赛。

2、举行中秋咏月古诗词的书法大赛。

3、让学生收集关于中秋的由来、故事,然后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开展演讲比赛。

4、可以组织以“中秋”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

‘陆’ 研究主题是月圆中秋情课题名称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主题1 月圆中秋情
(2013-10-23 11:18:37)
转载▼

中秋月圆诉亲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导入:
1、媒体出示:中秋圆月、背景音乐
2、师: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书:中秋月圆
3、小结: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宫;
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图片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在书上找找答案。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6、中秋早知道。
(1)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日历,了解今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①小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节。
②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并在日历上加以辨认。告诉学生:中秋节指的是农历,与每年公历的日期都不一样。
③查看日历,将日历中上下日期对应起来,找到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几月
几号。(公历:10月6日)
(2)说说两个特殊的日子。
师:今年的中秋节是10月6日,正好在国庆长假中。2002年的中秋节正好是10月1日,还记得是怎么过的吗?2005年的中秋节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
媒体出示:勿忘国耻
学生讨论交流。
三、了解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
1、师: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好多庆祝的方式。
①说说全国各民族人民是怎么来庆祝中秋节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③媒体出示: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长安一片月(一)
长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宝塔

潮汕
潮汕中秋风俗

云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丰收祭

广州
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
晋江的烧塔仔

曼谷华人
曼谷华人中秋夜改风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宁波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观

厦门
厦门中秋风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龙

贵州黎平侗族
赶坪会

云南洱源白族
渔潭会

④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⑤我们再一起来观看录像,感受气氛。你有什么感受?
四、体验亲情,盼望回归。
1、媒体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图)
2、师:什么意思?中秋之夜,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与远在他乡的亲人遥祝节日快乐的?此时此刻,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3、媒体出示:中国政区图
4、小结: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这一个传统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份亲情,一份思念之情,我们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板书:诉亲情
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提案中,就有把中秋节列为向五一节、国庆节、春节这样的国定假日,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牢记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四.课外延伸,开拓思维。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班级网页,来一次中秋节大搜索!写出网页设计方案。(华考范文网 www.zk168.com.cn)媒体出示:制作要求等。
附:
1、中秋节的来历及别称;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 嫦娥奔月(也见教学参考)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 神话有关。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 吴刚伐桂(见教学参考)
(3) 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4) 月饼典故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3、中秋习俗。

历 朝 中 秋 习 俗

传 统 习 俗

灯谜
灯谜历史
灯谜妙趣
制作灯谜的方法

吃月饼
吃月饼

燃灯
燃灯

月谜
诗情画意说“月谜”

玩兔儿爷
玩兔儿爷
月亮中的兔子与民俗

祭月赏月
玩月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

各 地 习 俗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长安一片月(一)
长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宝塔

潮汕
潮汕中秋风俗

云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丰收祭

广州
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
晋江的烧塔仔

曼谷华人
曼谷华人中秋夜改风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宁波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观

厦门
厦门中秋风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龙

贵州黎平侗族
赶坪会

云南洱源白族
渔潭会

‘柒’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探究方案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都要用精制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之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

专家指出,“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现在,月饼已成为我国的传统糕点。由于我国制作月饼历史悠久,各地又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也就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月饼,其中最着名的有京式、广式、苏式、滇式几种。

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

专家表示,中秋节民间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与历朝历代越来越盛行的赏月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最早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到后来成为人们寄托自己美好情思的应节食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在一起。

http://forum.ch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00303&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

中秋节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是否有人想过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

原来,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真没想到月饼这名字还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给取的)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http://www.lifeye.com.cn/html/100/144529.html

‘捌’ 研究关于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普遍的风俗都是赏月、吃月饼,还有一些地方有,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中秋祭月以及文人赏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说起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想到最多的大概是吃月饼吧。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阅读全文

与探究中秋文化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为p9怎么改变输入方法 浏览:151
爱心沙发安装方法 浏览:415
神奇训练方法视频 浏览:619
红米3屏保时间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1
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 浏览:58
数字签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浏览:638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浏览:693
明星怎么由黑变白的方法 浏览:293
切换多个手机软件的方法 浏览:254
爪子抓伤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148
电梯无线对讲安装方法说明 浏览:509
脑血栓治疗方法图片 浏览:653
气缸psi计算方法 浏览:291
折叠烤漆门安装方法 浏览:845
皮质醇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哪些 浏览:832
小肉肉快速长大的方法 浏览:179
如何消除灰指甲最快的方法 浏览:349
封釉砖好坏鉴别方法 浏览:546
怎么做酵素的方法 浏览:918
地砖发黄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洗掉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