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酵母转化ssdna搅拌到什么程度
除了加温水,还要加自发粉或者酵母粉才能发面。 发酵方法: 1、将准备好的安琪用温开水(20多度)调开倒进准备好的面粉里,如果水不足的话可以用温开水继续加入面粉里,将面团和到不粘手,放进盆里盖上盖子发酵二十分钟。
❷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原理 还有代谢途径
将原料通过微生物分解,而产生酒精,这是酿酒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糖化菌 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在进行乙醇发酵之前,一定要先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成葡萄糖等可发酵成糖,这种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称为糖化,所用催化剂称为糖化剂。糖化剂可以是由微生物制成的糖化曲(包括固体曲和液体曲),也可以是商品酶制剂。无机酸也可以起糖化剂作用,但酒精生产中一般不采用酸糖化。 能产生淀粉酶类水解淀粉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但它们不是都能作为糖化菌用于生产糖化曲,在实际生产中主要用的是曲霉和根霉。 历史上曾用过的曲霉包括黑曲霉、白曲霉、黄曲霉、米曲霉等。黑曲霉群中以宇佐美氏曲霉(Aspergillus usamii)、泡盛曲霉(Asp.awamori)和甘薯曲霉(Asp.batatae)应用最广。白曲霉以河内白曲霉、轻研二号最为着名。酒精和白酒生产中,不断更新菌种,是改进生产、提高淀粉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糖化菌种经历了从米曲霉到黄曲霉,进而发展到用黑曲霉的过程。我国20世纪70年代选育出黑曲霉新菌株As.3.4309(UV-11),该菌株性能优良,目前的过程。我国很多酒精厂和酶制剂厂都以该菌种生产麸曲、液体曲以及糖化酶等,新的糖化菌株也都是As.3.4309的变异菌株。 根霉和毛霉也是常用的糖化菌。着名的阿米诺法,即是以根霉作糖化菌的酒精生产方法。着名的根霉菌有东京根霉(又叫河内根霉)(R.tonkinensis)、鲁氏毛霉(M.rouxii)和爪哇根霉(R.javanicus)等。 二、酒精发酵 许多微生物都能利用已糖化进行酒精发酵,但在实际生产中用于酒精发酵的几乎全是酒精酵母,俗称酒母。利用淀粉质原料的酒母在分类上叫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属于子囊菌亚门酵母属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该种酵母菌繁殖速度快,发酵能力即产酒精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常用的酵母菌株有南阳酵母(1300及1308)、拉斯2号酵母(Rasse Ⅱ)、拉斯12号酵母(Rasse ⅪⅠ)、K字酵母、M酵母(Hefe M)、日本发研1号、卡尔斯伯酵母等。利用糖质原料的酒母除啤酒酵母外,还有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和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sp)等 除上述酵母菌外,一些细菌如森奈假单胞菌(Ps.Lindneri)和嗜糖假单胞菌(Ps.saccharophila),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生产乙醇。总状毛霉深层培养时也要产生乙醇。利用细菌发酵酒精早在80年代初就引起了注意,但此方法还未达到工业化,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三、酒精发酵生化机制 不同生产原料,酒精发酵生化过程不同。对糖质原料,可直接利用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对于淀粉质和纤维质原料,首先要进行淀粉和纤维质的水解(糖化),再由酒精发酵菌将糖发酵成乙醇。 1、淀粉质和纤维质原料的水解 淀粉是多糖中最易分解的一种,由许多葡萄糖基团聚合而成。天然淀粉具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结构,它们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 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幔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一般认为,直链淀粉的聚合度在200~1000范围内,分子量32400~162000,近来发现聚合度更高的直链淀粉。天然直链淀粉分子卷曲成螺旋形,螺旋的每一圈含有6个葡萄糖残基。直链淀粉水溶解于70℃~80℃的温水,遇碘呈深蓝色。在大多数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0%~29%、25%和24%。 支链淀粉是幔璂葡萄糖通过幔1,4糖苷键及幔1,6糖苷键(在分支点上)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其分子较直接淀粉的大,分子量可达107,分支点之间平均有5~8个葡萄糖苷键。支链淀粉各个分支卷曲成螺旋状,整个分子近似球形。支链淀粉不溶解于温水,遇碘呈蓝紫。 2、淀粉的糊化、液化 淀粉在水中经加热会吸收一部分水而发生溶胀。如果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在60℃~80℃),淀粉粒即发生破裂,造成黏度迅速增大,体积也随之迅速变大,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不同种类淀粉糊化温度有所不同,苷薯、马铃薯、玉米和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为70℃~76℃、59℃~67℃、64℃~72℃和65℃~68℃。发生糊化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或称为液化。马铃薯、小麦和玉米支链淀粉完全液化的温度为132℃、70℃~80℃、136℃~141℃和146℃~151℃。 3、淀粉水解 淀粉水解又称糖化,通过添加酶制剂或糖化曲来完成。糖化曲中含有的并起作用的淀粉酶类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异淀粉酶(脱支酶)。α-淀粉酶能从分子内部切开α-1.4糖苷键,但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及靠近α-1.6糖苷键的几个α-1.4糖苷键。当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糊时,能使其黏度迅速下降,故又称液化酶。直链淀粉经该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支链淀粉水解产物除葡萄糖、麦芽糖外,还有具有α-1.6键的极限糊精和含有4个或更多葡萄糖残基的带键的低聚糖。 β-葡萄糖淀粉酶能从淀粉的非还原末端逐个切下麦芽糖单位,但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也不能越过α-1.6糖苷键水解α-1.4糖苷键,所以该酶水解支链淀粉时留下分子量较大的极限糊精。 葡萄糖淀粉酶能从淀粉的非还原末 端逐个切下葡萄糖,它既能水解α-1.6糖苷键,又能水解α-1.4糖苷键。由于形成的产物几乎都是葡萄糖,因此该酶又称为糖化酶。异淀粉酶专一水解α-1.6糖苷键,因此能切开支链淀粉的分支。另外,在糖化曲中除含有淀粉酶类外,还含有一些蛋白酶等,后者在糖化过程中能将蛋白质水解成胨、多肽和氨基酸等。 总之,淀粉在以上几类酶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水解成葡萄糖和麦芽糖。麦芽糖可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葡萄糖。 4、纤维质原料的水解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是一种结构上无分枝、分子量很大、性质稳定的多糖。其分子量可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稻麦秸秆、木材、玉米芯的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0%~50%、40%~50%、53%。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总是和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伴生在一起。 半纤维素是一大类结构不同的多聚糖的统称。构成半纤维素的成分有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等己糖,及D-木糖、L-阿拉伯糖等戊糖以及糖醛酸等。常见的半纤维素分子有:D-木聚糖、L-阿拉伯聚糖-D-木聚糖、L-阿拉伯聚糖D-半乳聚糖、L-阿拉伯聚糖-D-葡萄糖醛酸-D-木聚糖、D-半乳聚糖-D-葡聚糖-D-甘露聚糖等。这些多聚糖的聚合度(DP)为60~200,直链或分枝。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不同,它很容易水解,但由于它们总是交杂在一起,只有当纤维素也被水解时,才可能全部被水解。 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将纤维素的水解法分成三种,即稀酸水解法、浓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纤维素酸水解所用的酸为硫酸、盐酸和氢氟酸等强酸。 水解反应式为:(C6H10O5)n十nH20→nC6H12O6 无机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机理是:酸在水中解离产生H+,H+与水构成不稳定的水合离子H3O+,当H3O+与纤维素链上的β-1.4糖苷键接触时,H3O+将1个氢离子交给该糖苷键上的氧,使它变成不稳定的四价氧。当氧键断裂时,与水反应生成两个羟基,并重新放出H+。H+可再次参与催化水解反应。溶液中H+浓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 酶水解采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它是一种复合酶类,故又称纤维素酶复合物。已知纤维素酶复合物由C1和Cx组成。 天然纤维素的分解过程是:纤维素先被Cl酶降解为较低分子化合物,同时具有水合性,其次由所谓Cx的几种酶作用形成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再由纤维二糖酶(-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由于纤维素的性能稳定,无论用酸水解还是用酶水解,都存在水解速度慢,糖得率低的问题,这是影响纤维素科学利用的难题之一。 5、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酵母菌在厌氧条件下可发酵己糖形成乙醇,其生化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己糖通过糖酵解途径(EMP途径)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由脱羧酶催化生成乙醛和二氧化碳,乙醛进一步被还原成乙醇,整个过程由下图所示。 葡萄糖发酵成乙醇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发酵过程中除主要生成乙醇外,还生成少量的其他副产物,包括甘油、有机酸(主要是琥珀酸)、杂醇油(高级醇)、醛类、酯类等,理论上1mol葡萄糖可产生2mol乙醇;即180g葡萄糖产生92g乙醇,的率为51.5%,
❸ 毕赤酵母的转化方法有那修
甲醇营养型毕赤酵不足之处: (1)发酵周期长 (2)甲醇易燃易爆有毒,存在表达蛋白纯化方法: 酵母系统表达的蛋白一般都具有活性,所以都采用较温和的
❹ 酵母制作方法
去商场买包活性干酵母粉,很便宜的,包装上有说明!!!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例如,我们吃的馒头、面包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下产生膨胀的。
活性干酵母:采用酿酒酵母生产的含水分8%左右、颗粒状、具有发面能力的干酵母产品。采用具有耐干燥能力、发酵力稳定的醇母经培养得到鲜酵母,再经挤压成型和干燥而制成。发酵效果与压榨酵母相近。产品用真空或充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的铝箔袋或金属罐包装,货架寿命为半年到1年。与压榨酵母相比,它具有保藏期长,不需低温保藏,运输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③快速活性干酵母:一种新型的具有快速高效发酵力的细小颗粒状(直径小于1mm)产品。水分含量为4~6%。它是在活性干酵母的基础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获得高度耐干燥的酿酒酵母菌株,经特殊的营养配比和严格的增殖培养条件以及采用流化床干燥设备干燥而得。与活性干酵母相同,采用真空或充惰气体保藏,货架寿命为1年以上。与活性干酵母相比,颗粒较小,发酵力高,使用时不需先水化而可直接与面粉混合加水制成面团发酵,在短时间内发酵完毕即可焙烤成食品。该产品在本世纪70年代才在市场上出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研究发现,安琪酵母的活力是最高的。
如能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荣幸。。。
但愿您愿意无私的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我非常感谢!!!
❺ 常用的酵母菌转化方法有哪些
几种酵母转化方法;酵母转化原理:;像酿酒酵母,线性化的转化DNA和Pichiapa;电转化注意点:;一、制备感受态的菌液收集时间:;1、准确测定OD值:OD在1.2~1.5之间;1)为了准确测定OD值,建议将菌液稀释不同浓度测;2)OD值是否测准也可以这样估算:OD600为4;2、75ml的菌,经18h左右的培养,最后sor;1.5之间的500ml菌液,收集
几种酵母转化方法
酵母转化原理:
像酿酒酵母,线性化的转化DNA和Pichiapastoris基因组的同源区域发生同源重组,使得线性化DNA产生稳定的转化子(Cregg
et al., 1985; Cregg
etal.,1989).这样的整合方式显示极强的稳定性,即使多拷贝转化子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也很稳定.单交换事件(插入)比双交换事件(置换)发生几率更大.单插入事件中约发生1-10%概率的多插入事件.
电转化注意点:
一、 制备感受态的菌液收集时间:
1、准确测定OD值:OD在1.2~1.5之间。
1) 为了准确测定OD值,建议将菌液稀释不同浓度测定(1、2、4、8、16倍稀释,看其OD值是否呈线性关系)。每个倍数做3-5个重复,应该可以大致推断OD值是否准确!菌液看上去浑浊,但OD值不高,很可能OD稀释倍数不够!
2) OD值是否测准也可以这样估算:OD600为40左右时,菌体湿重(6000rpm离心5min)约0.95g/10ml。高密度发酵时菌体湿重将相应下降。
2、75ml的菌,经18h左右的培养,最后sorbital洗涤完毕后,50ml离心管里所剩菌体特别浓,需要1mlsorbitol才可溶解为糊状。正常培养的OD在1.2~
1.5之间的500ml菌液,收集的感受态也用1ml稀释的,没那么粘稠。可以看看降低培养温度(27摄氏度)或缩短培养时间(12h)。
3、甚至不用转接,直接挑单克隆在50-100mlYPD中摇过夜,效果也很好
❻ 酵母电转条件
甲醇毕赤酵母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摘 要: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携带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t-PA355)基因的 DNA 片段
转化进甲醇毕赤酵母(Pichia methanolica)。通过调整参数,对影响电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建立了质粒 pMETα-tPA355对甲醇毕赤酵母 PMAD16 的高效电转化方法, 得出转化效率较高的电转
❼ 酵母菌怎么制做
你好,酵母菌做法如下:
酵母是人类应用比较早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人们经常利用它的发酵作用制造各种发面食品和酿酒。酵母是由工厂纯种培养菌培育而成的活酵母,含70%左右的水分叫压榨酵母,含10%左右水分的叫干酵母。
酵母粉主要为面包制作或包子馒头以搭配中粉及高粉较多,主要作用是扩展面筋筋度及增加面团体积,做出来的成品口感较韧。
酵母营养分析:
1. 酵母粉富含维生素B群,素食者常缺乏的B1、B2、B12,在酵母粉中皆可提供完全的满足;
2. 酵母菌加入面团内,在25~30度温度条件下,酵母便利用面团中存在的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由面团本身的淀粉酶转化而成的麦芽糖进行生长,将一部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立即膨胀发起,最后在馒头等食品中形成大量空泡,即疏松暄软又具有香气。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❽ 酵母醋酸锂转化不用鲑鱼精dna可以吗
酵母醋酸锂转化不用鲑鱼精dna可以
1、毕氏酵母氯化锂转化法
(1)试剂 1M LiCl(用去离子蒸馏水配制,滤膜过滤除菌;必要时用消毒去离子水稀释) 50% PEG3350(Sigma P3640 用去离子蒸馏水配制,滤膜过滤除菌,用较紧的盖子的瓶子分装) 2mg/ml salmon sperm DNA / TE(10mM Tris-Cl, pH8.0, 1.0mM EDTA)-20℃保存 注:醋酸锂对毕氏酵母无效,仅氯化锂有效;PEG3350可屏蔽高浓度LiCl的毒害作用;
(2)感受态毕氏酵母的制备 接种Pachia pastoris到50ml YPD培养基中,30℃摇菌过夜(约24~28h)培养到OD值为0.8~1.0(约108 Cells/ml); 收获细胞,用25ml无菌水洗涤一次,室温下1500g离心10min; 重悬细胞于1ml 100mM LiCl溶液中,将悬液转入1.5ml离心管; 离心机最大速度离心15秒沉淀菌体,重悬菌体于400ul 100mM LiCl溶液中; 按50ul/管分装,立即进行转化; 注:不要将感受态酵母菌冰浴;
(3)毕氏酵母的转化 煮沸1ml鲑鱼精DNA 5min,迅速冰浴以制备单链担体DNA; 将感受态酵母菌离心,以Tips去除残余的LiCl溶液; 对于每一个转化,按以下顺序加入: 50% PEG3350 240ul 1M LiCl 36ul 2mg/ml 单链Salmon sperm DNA 25ul 5~10ug/50ul H2O 质粒DNA 50ul 剧烈旋涡混匀直至沉淀菌体完全分布均匀(约1min); 30℃水浴孵育30min; 42℃水浴热休克20~25min; 6000~8000rpm离心收集酵母菌体; 重悬酵母于1ml YPD培养基,30℃摇床孵育; 1~4h后,取25~100ul菌液铺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于30℃培养2~3天鉴定;
2、毕氏酵母PEG1000转化法
(1)试剂 缓冲液A:1.0M Sorbitol,10mM Bicine,pH8.35(sigma),3%(v/v)ethylene glycol 缓冲液B:40%(w/v)PEG1000(sigma),0.2M Bicine,pH8.35 缓冲液C:0.15M NaCl,10mM Bicine,pH8.35 未污染的新鲜、试剂级DMSO,-70℃保存 注: 缓冲液A、B、C均用滤膜过滤,-20℃保存; 将DNA直接加在冻结的酵母细胞上是本实验的关键之处(即使在冰上解冻的待转化细胞,其摄取外源DNA的能力也在解冻过程中迅速下降;如进行多样品的转化,建议按6样品/组进行);
(2)待转化毕氏酵母的制备 接种环接种Pachia pastoris于YPD平板,30℃培养2d; 挑取单克隆酵母菌株于10mlYPD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过夜; 取步骤2中小量菌液接种到100mlYPD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待其OD值从0.1升到0.5~0.8; 室温下3000g离心收集酵母菌体,50ml缓冲液A洗涤一次; 重悬菌体于4ml缓冲液A中,按0.2ml/管分装于1.5ml的离心管中,每管加入11ulDMSO,混合后迅速于液氮中冷冻, -70℃保存
(3)毕氏酵母的转化 将约50ug线性化质粒DNA溶于20ul TE或水中,直接加于冻结的酵母细胞中;加入担体DNA(40ug变性超声线性化鲑鱼精DNA)以获得最大转化率; 37℃水浴孵育5min,中间混合样品1~2次; 取出离心管,加入1.5ml缓冲液B,彻底混匀; 30℃水浴孵育1h; 室温下2000g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菌体沉淀重悬于1.5ml缓冲液C中; 离心样品,去除上清液,轻微操作将样品重悬于0.2ml缓冲液C中; 将所有转化液铺于选择性平板,于30℃孵育3~4天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