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g1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题目

g1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题目

发布时间:2022-07-30 06:50:38

① G2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研活动组织或参与提升总结

摘要 G2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提升总结

②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何选择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可将做好的课件发布在校园网上,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材料,采用Web技术,利用超链接组织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资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中心、是主体,由传统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

教学模式概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进程中,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立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提供信息和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③ G1多媒体融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一)内容同质:流水线式生产,内容同质化严重

④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五)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关于这三种教学策略教科书上已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谈,我只说点自己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策略俗称“搭脚手架”,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时搭脚手架一样,要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来逐渐升高。
所谓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应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或案例开展自学、协作与探究。这个问题或案例就如同一个“锚”,起到固定学习活动(船)的中心和范围的作用,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锚”来逐渐展开。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动一项学习活动,再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是指要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随机”地进入同一个学习主题,从而加深对学习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学习的思路,具体如何开展需要结合学习内容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开展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要复杂得多,条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较难确定。当然,如果开展得好,学生的收获也较听课要大得多。所以我说这种活动式教学法是教学法中的“尖端技术”,只宜用于一些合适的课程、合适的内容。如果普遍推广,不仅成本极高,效果也未见得佳。
何克抗教授针对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学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何教授提出的过程模式,我的理解是:双主模式实际上是在确定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加了一个选择的“枢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应该决定下面的教学是选择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教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为主。这个思路我也是比较赞成的。
一般来说,在大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教学内容属于结构严谨的学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不太充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强、评价体系以考试等传统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教为主;反之,在小班教学、目标比较灵活时间比较充裕、教学内容属于结构松散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评价以作品和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学为主。
至于有些人还提出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以为无论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都应该也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没必要专门讨论。

⑤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应用案例信息表格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8

⑥ 信息技术2.0A5和G1区别

信息技术2.0A5和G1的区别是:A5比G1更加生动有趣。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是通过引入动画视频,更形象的去理解课堂内容。G1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主要使用的工具是图文结合和文档形式。

⑦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会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7)g1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题目扩展阅读:

“深度融合”的定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⑧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各科教学融合进行中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必然会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该是高素质、高起点的,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并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结合现状谈谈如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存在弊端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认识不到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将两者融合了,这就是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便不愿使用。
(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还不足
信息技术是与学科进行融合的工具,如果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目标
(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的方法,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应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三)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大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自主地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五)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六)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之间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将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程度的强弱。首先,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来进行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鼓励。
(二)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会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

⑨ 在学习了G1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中取得的成果和疑惑

摘要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到了教学领域里的很多先进理念,受益匪浅,结合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心得体会:

阅读全文

与g1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厨房钢架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207
钻石怎么折立体方法图解 浏览:308
6岁儿童专注力训练方法 浏览:715
魅族闹钟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85
道教改名快速转运的方法 浏览:199
内存卡不够怎么办用什么方法 浏览:486
用肉皮做皮冻方法视频 浏览:142
科比不眨眼锻炼方法 浏览:353
正规减肥方法有哪些 浏览:856
如何快速祛痘印的小方法 浏览:76
胱氨酸的检测方法 浏览:737
57x7的正确计算方法 浏览:887
雀斑怎么治疗适合的方法 浏览:224
公园护栏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93
课题研究与方法 浏览:292
看书记不得怎么办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306
新生儿正确的喂奶方法 浏览:719
检测乙醛方法标准 浏览:584
可以填哪些数一年级方法 浏览:367
如何用科学方法理财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