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用什么方法分析用药规律

用什么方法分析用药规律

发布时间:2022-07-29 22:04:10

❶ 血糖检测原则 血糖检测 有什么原则 怎么分析和调整用药

血糖监测三原则
先要明白血糖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监控血糖控制达标状况,及更准确地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因而血糖是“监测”而非“检测”,“监测”有“监控”的意思,包含检测、记录、分析、调整、复查、总结经验等,切忌把血糖监测当成任务或把血糖检测结果当成看电影,看过了就扔到一边去了,这样不但不会起到血糖监测目的、浪费试纸,甚至好的检测结果迷惑患者、不好的监测结果又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压力。
原则一:
在测评自身糖尿病血糖整体控制状况时,或需要整体调整治疗方案时——仔细测!
“仔细测”是指认真多点位监测,画出血糖曲线,综合分析血糖、用药、及饮食习惯等,总结个人的全天血糖规律,以便为个性化的科学调整做出准确判断。(此项有条件的患者可做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
原则二:
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饮食规律、运动规律、用药规律的情况下——抽查测!
“抽查测”是指抽查随机血糖,此项注意要“迎难而上”,从以前“仔细测”的记录上找到自己全天血糖的最高点易产生的时间规律,最高点如果没有问题,其它时间点血糖就应该没什么问题,切忌仅测了最低点就认为没问题,从而耽误了病情,这里的“最低点”指的是糖尿病患者所习惯测的空腹血糖,别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可以就高枕无忧了,血糖是24小时都存在的,任何时间高过11.1mmol/L都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发生的。本人认为抽查比定时测更严格。此项抽查时间比较灵活,是为了日常“监”控。(此项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没月抽查2-4次)
原则三:
当出现心慌、头晕、手抖、乏力、饥饿等一项或多项不适感觉时——立即测!
“立即测”是为了避免低血糖症的误诊。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心脏病的情况,心脏病发作也会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如果错把心脏病发作当成低血糖,就可能饮食甜食坐等缓解,结果糖尿病加重,而心脏病却耽误了。(此项不必犹豫,不适时立即检测,不要节省试纸)
温馨告知:
为了发现自己血糖的规律性问题,请养成习惯对每次的血糖监测作好记录,以便于以后分析,而且记录方式要正确,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糖友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血糖记录表及分析》
小知识帮大忙:
问题:血糖值记录单位mmol/L与mg/dL怎么换算?
答案:mmol/L数值乘以17.8即为mg/dL数值,反之,mg/dL数值除以17.8即为mmol/L数值。(mmol/L读为“毫摩尔每升”、mg/dL读为“毫克每分升”)

❷ 中药学如何学习呢

首先你要把基础理论学好。因为中药学里的语言是中医术语,中医基础你不懂,中药的功效就难以理解。比如黄芪是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要是不知道什么是气、阳、卫、表,你就不理解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就是硬背下来也容易忘记,也不会用这个药去治疗疾病。如果你的基础理论非常好了,功效也能理解,就是记不住,那只有一个办法:用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中药学里的每一味药的功效都是重点,功效相对应的每一条目都要仔细的看。我读书的时候要求任何一味药的功效一个字都不能差,虽然死板了点,但能练出基本功。并且,我看着目录背功效,遇到不会的去看里面的内容,这样很容易记住。另外,每一味药都是归类的,有的功效是另外一类里的,这就是特殊功效记忆。有一部分药物功效很相近,就对比着去记,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果要考试了,来不及看厚厚的书,那只有抓一下所谓的重点。中药学中有500来种药,在大纲里面规定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熟悉,有的是了解。你就把规定重点和熟悉的掌握住,了解的临床再去看吧,呵呵。
你要很努力的学好这些知识,现在辛苦了点,将来应用的时候就轻松多了----我们总不能当着患者的面去翻书吧?
祝你学有所成!

❸ 怎样才能学好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只有学好‘‘中药学’’,才有可能学好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中药学呢?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打基础
所谓打基础,就是要死记硬背,下真功夫,没有捷径。
1、熟背500种以上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及‘‘配位方法’’。
2、熟背并理解《药性赋》。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之后,才能进一步深度学习中药的使用技能。
3、建议学习并熟记施今墨‘‘药对’’,这是施老先生用药经验的总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
4.建议参考学习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这是焦老数十年临床用药心得,读后定能大有收获。
5.学会辩识500种以上中药饮片,及如何辩识饮片质量好坏的方法。
中药质量的好坏与功效密切相关,医生应学会辩识,选择好药,保证疗效。
二、结合‘‘方剂’’学中药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药不离方’’,说的是不能离开具体的方子谈单味中药。结合成方,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学习中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药。
1、结合‘’经方‘’学中药
经方是被数千年医疗实践验证过的‘‘中医瑰宝’’。其配伍精妙,效果显着,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经方用药规律来学习中药,能真正理解中药使用的规律。
2.结合金、元医家的成方学中药
笔者特别推崇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的药方。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病症进行研究,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通过分析他们的成方,归纳他们的用药技巧,可以使我们对中药的学习达到较高水平。
3.结合验方学中药
验方是被临床证明了的方子,总结其用药技巧,可以找出中药使用的规律,加以掌握,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三、结合医案学中药
医案记录的是医疗活动的动态过程,通过分析医案用药 ,可以掌握随着病情变化,动态用药的技巧,使运用中药的水平得到升华。笔者推荐《古今医案按》和施今墨、关幼波、张梦农
等等名师的医案。在30多年的临床中,笔者一直按此法学习中药,自感受益良多。现分享出来,供同道参考。

❹ 用药前后比较用什么统计方法

个人认为:1.不可用卡方检验,虽有%号,实际是定量资料啊.2.最好用-协方差分析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定量资料处理.如符合条件,可采用用药前后的血压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用药后的血压,而把用药前的血压当作协变量.
3.
勉强可用的方法:
虽不是最好,但杂志接受。T检验(如符合条件).同组前后-配对T.
同时间两组比较用成组T.4.如不符合条件,用非参数方法-秩和法.
到EpiMan|公卫人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❺ 请问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体内药物分析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

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生物医学及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巨大的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与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学科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部分分析方法

1、同位素标记

药物它们主要应用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同位素逆稀释分析,或作为GC - MS 分析中的内标,以及在药物分离中作示踪应用等。

2、微生物测定

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物标准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借以测定样品内抗生素的浓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体内药物分析

❻ 临床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临床用药有其基本原则,临床医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和掌握这些基本原则。 ㈠科学原则 用药的科学原则,主要是指在药物治疗时,应按药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选用药物应以药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针对病因、病种、病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个体特点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用药。它与临床上滥用、错用药物是根本对立的。 ㈡个体化原则 临床用药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做到一般原则的个体化,既要注意药的个体化,又要注意人的个体化,尤其是考虑人的个体特点极为重要。根据病因、病种、病情,针对患者年龄、体质状况和精神状况等个体差异,区别用药,称之为临床用药的个体化。 总之,由于以上原因,加之书本不可能将所有的情况一一列举,这要求临床治疗用药时遵循科学化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按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药物,以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 ㈢最佳原则 临床用药,不仅要治病救人,安全可靠,而要求疗效高,副作用小。一方面要考虑其近期远期疗效和副作用,同时要考虑病人的病情、经济负担、药源供应、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把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极限,把不利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这就是药物治疗的最佳原则。 最佳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一是经济合算。 从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这一方面出发,首先要求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疗效,就不用第二种药物,非药物治疗有效的,就不用药物治疗。当病人生命危急,而疗效与副作用发生矛盾时,应权衡利弊,果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利大于弊,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允许的。 从经济合算这一方面来说,临床用药不仅要着眼于疗效,而且要有经济观点,以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因此,能用廉价易得的药品解决问题,就不用价值昂贵的药物。何况药物贵重,不等于疗效好,药物便宜也不等于没有好的疗效,关键是看能否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原则、个体化原则、最佳性原则,是临床选用药物的出发点,或者说是药物治疗时的思维原则,要落实这些原则,还必须具体掌握药物的二重性。 二、药物的二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作用于人体,可以出现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可以出现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凡有利于防治疾病以及在医疗卫生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作用统称防治作用;凡不利于防治作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统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与继发反应。因此,对于药物的作用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既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害的一面。这就是药物的二重性,了解药物的二重性,对于临床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它可以克服用药的片面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促进合理和安全用药,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药物用于治疗,可以产生有利于机体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以产生与治疗无关的或有害机体的副作用。然而,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用药得当,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毒药可以成为良药;用药不当,药物就会起副作用,可以引起中毒。了解和掌握药物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规律,有利与临床医生恰当而又灵活地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疾病的治疗作用,减免造成损害的副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无法实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种转化条件临床上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总之,药物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和副作用,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治疗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还是副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取决于治疗过程中的条件,把握这些转化条件,是临床正确用药,安全用药的保障。 三、联合用药,统筹兼顾 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并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趋势。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充分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例如,在抗菌素应用时,应将杀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而不应将抑菌药与杀菌联合应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抗菌效果。所以,在联合用药中,必须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要按药物的作用规律和性质进行合理选配,才能真正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❼ 人们怎么把握用药的时间规律

人们都熟悉,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不尽相同。多数每日三次或四次(应为每几小时一次),有些药物还有特殊的服药时间,如镇静催眠药常睡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阿司匹林类和红霉素等)需饭后服;健胃药宜饭前服;皮质激素类药常隔日服一次,且在清晨6~8时服用疗效较好,副作用也较小。可见,服药时间看似简单,却颇有讲究。其实,很久以前中医就提出过时辰医学,对择时用药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近代研究表明,许多疾病具有时间节律,而许多药物也同样具有时间药效学规律、时间毒理学规律和时间动力学规律。如果能正确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规律,选择最有利时间用药,即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极少的药量发挥最大的效应。

临床上实际例子很多,比如,周期性偏头痛多于清晨发作;哮喘多以夜间发作较重;变异性心绞痛多发生于午夜;胃溃疡疼痛发作多在餐后1~2h;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发作则多在餐后3~4h。又如,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多为早上低,下午及夜间高;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昼夜不同;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敏感性夜间比白天高40倍,故夜间使用洋地黄须特别小心。这些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为择时用药提供依据,并借此可以调整药量,最大限度提高疗效。

当然,目前还有不少疾病和药物作用的时间规律仍在摸索阶段。但可以期望,古老的时辰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❽ 药品检验时,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药物分析检测中化学分析的基础方法,指的是称取一定重量的试样,用适当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他组分分离后,转化成一定的称量形式,称重,从而求得该组分含量的方法。

2、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在药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3、PH值测定方法: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用来表示溶液的酸度。用于pH值测定的装置称为pH计或酸度计,酸度计由pH测量电池和pH指示器两部分组成。

4、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可以通过不同的频率对其要检测的药物进行辐射,在一定范围中的频率被一些物质接受的时候就会出现振动以及转动的状况。

5、化学发光技术:

在药物分析检测中,化学发光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方式,其主要就是基于化学检测系统中相关检测物的浓度以及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特定状况之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通过仪器对整个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进行检测,确定待检测的实际含量的方式就是一种痕量分析方法。

6、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为“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以及分析的方式与手段。它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相态之下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分配,通过流动相对固定相中存在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操作,而在混合物中存在的不同物质会则会通过不同的速度基于固定相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分离的最终效果。

7、电泳法:

电泳法是生物技术及生化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范围广、操作简便并兼备分离、鉴定、分析等优点。

8、DNA扩增法:

DNA扩增技术属于PCR技术,可以把试管中的DNA样品的片段进行拓展,达到上百万倍左右,可以通过肉眼直接对其进行观察。

综上,药品质量的优劣关系着人民的用药和身体健康,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药物分析检测,为药品能否流通上市和提供用药提供依据。

❾ 什么是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毒剂,来防治病虫的方法,为化学防治法。这种防治方法收效快、方法简便、成本低,是果树病虫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农药费一般占果树生产费的5%~25%。但化学防治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滥用农药有许多副作用,必须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要做到合理使用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症用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每一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用药。
(2)适时用药
病虫诊断清楚了,还有一个防治时机问题,只有搞好病虫测报,才能准确地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确定防治适期。如防治果树食心虫必须掌握成虫羽化上树产卵,幼虫孵化蛀果前,防治早了成虫还未羽化上树不起作用;防治迟了幼虫已钻进果子里,防治成了马后炮。
(3)科学用药
防治一种病或一种虫的药剂种类有多种,选用什么药,不用什么药,要本着经济、有效和供应方便加以选择。要采用常用浓度,不要擅自随便提高浓度。配制农药要经过计算,在定量水中加药,要用称量或量筒量,不能用药瓶盖冒兑。浓度高了发生药害,浓度低了防治不住病虫。树上喷药要先喷上部后喷下部,先内膛后外围。防治果实病虫害,喷药要集中到果实上,防治叶部病虫要把药喷到叶片上,要注意喷到叶背面。把药喷均匀周到,不要喷得过多,流到地上。
(4)混合用药
在果树生产中,在同一个时期往往有几种害虫和几种病害同时发生,须将两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混合使用农药,能兼治几种病虫,节省了劳力,抓住了时机,提高了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不是任何两种农药都可混合,一定要做到农药混合不失效,不破坏固有的理化性质,不造成药害。现在生产的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多是酸性,遇到碱性农药容易发生碱分解,不宜混合使用。这些药一般不要和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合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虽都是碱性,二者混合立即产生黑褐色的硫化铜沉淀,用到植物上会发生药害,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均遭破坏,不能混合。
(5)轮换用药
一种农药常期使用,病虫对农药往往产生抗药性。1908年最早发现梨园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现在世界发现500多种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在我国果树害虫中,已发现山楂红叶螨、果薹螨和苹果全爪螨对一○五九和一六○五等产生抗性,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正交互抗性。克服抗药性的重要方法是轮换用药。不要在一个果园里连续多年使用一两种农药,在一年里可轮换使用几种农药,不要随便提高或降低农药的浓度。
(6)安全用药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对果树的安全,不要发生药害,不要在果树敏感期用药,敌百虫和敌敌畏在苹果生理落果期使用,容易引起生理落果,在7月后使用就比较安全。乐果在许多果树上使用安全,但在杏树上喷雾,可引起落叶落果,在使用一种新农药时一定先作试验,留心看看每一种农药使用注意事项,万不可盲目从事。其次,要注意人畜安全,搬运、配制和使用农药要遵守安全规程,万不可麻痹大意,严防人畜中毒。果品多是鲜食果品,喷洒农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离收获的天数,如三氯杀螨醇的安全间隔期,在苹果上是45天,杀螟松15天,百菌清20天,乐果7天,二氯苯醚菊酯3天等。对一些残留强的有机氯杀虫剂,不容易分解,脂溶性强,容易浓缩,禁止使用,防止残毒超过规定标准。
在一些老果园里,凡是长期应用化学农药之后,都可以看到农药三种生态反应,目标有害生物的复发,次级有害生物的暴发,对农药的抗性。处理不好,渐陷入“农药沉溺”而不可自拔。

❿ 猪场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1)猪场合理用药的原则①要根据猪场与本地区猪病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特点、季节性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疗效、安全性好、广谱抗菌的药物用于预防,方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切不可滥用药物。
②使用药物预防之前最好先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高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预防。
③保证用药的有效剂量,以免产生耐药性。不同的药物,达到预防传染病作用的有效剂量是不同的。因次,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用药剂量,均匀的拌入饲料或完全溶解于饮水中,以达到药物预防的作用。猪场进行药物预防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的药物,即可防止耐药性菌株的出现。
④要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毒副作用。有些药物进入机体后排出缓慢,连续长期用药可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如猪患慢性肾炎,长期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在体内造成蓄积,引起中毒,有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喹若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
⑤要考虑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与个体差异。
⑥要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时,如果配合不当,有的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使药物发生沉淀、分解、结块或变色,结果出现减弱预防效果或增加药物的毒性,造成不良后果。如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混合产生中和作用,药效会降低。维生素B1、维生素C属酸性,遇碱性药物即可分解失效。
⑦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方法。不同的给药方法,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时间及维持时间,甚至还可引起药物性质的改变。药物预防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混饲给药、混水给药及气雾给药等,猪场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给药方法。
(2)猪场合理用药的方法①混饲给药法 将药物拌入饲料中,让猪只通过采食获得药物。混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药物用量要准确无误;药物与饲料要混合均匀;饲料中不能含有对药效质量有影响的物质;饲喂前要把料槽清洗干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喂完。
②混水给药法 将药物加入饮水中,让猪只通过饮水获得药物。混水给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使用的药物必须溶解于饮水;要有充足的饮水槽或饮水器,保证每头猪只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饮到足量的水;饮水槽和饮水器一定要清洗干净;饮用水一定要清洁干净,水中不能含有对药物质量有影响的物质;使用的浓度要准确无误;药物饮水之前要停水一段时间,夏天停水1~2h,冬天停水3~4h,然后让猪饮用含有药物的水,这样可以使猪只在较短的时间内饮到足量的水,以获得足量的药物;饮水要按规定的时间饮完,超过规定的时间药效就会下降,失去预防作用。

阅读全文

与用什么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油画无痕挂钩使用方法 浏览:838
幼儿贴肚脐贴的正确方法 浏览:47
内开窗安装方法 浏览:565
质性研究主题分析方法 浏览:448
汽车提速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489
科三有什么方法定好油门 浏览:743
电脑表格打印方法 浏览:454
泡脚片的使用方法 浏览:904
滚动手机屏保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898
3d图片黑斑处理方法 浏览:809
应用方法研究 浏览: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浏览:1000
提高游戏帧数最快的方法手机 浏览: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浏览:402
简单绳子打结的方法 浏览:424
格力微波炉使用方法 浏览:696
老太太突然尿频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00
ph胎盘按摩膏使用方法 浏览:195
如何以实证主义的方法改造自然法 浏览:745
玻璃数码管的测量方法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