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见的医学伦理学研究方法
1.1医学科研的任务、方法与特点
1.1.1医学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研究是人们一种自觉、主动探索未知,认识客观规律,创造知识和技术的活动,是发现新事实、阐明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过程。医学科学研究在于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人体为对象,探索人体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的联系,疾病在人体(或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客观必然的结局。因此,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在于认识疾病规律,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关系,探讨药物、疗法或某项干预因素在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探索增进人群健康的奥秘。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学科分化,医学中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基础医学各学科的重点在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研究,疾病在人体发生发展的理论研究;临床医学各学科则侧重于促进实现疾病向健康转化的机制与技术研究;预防医学各学科则着眼于防止发生健康向疾病转化的研究,即在人群中预防以至消灭疾病的研究;康复医学更多是研究恢复健康所应有的一切功能。然而,它们的基本任务和最终目标都是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健康、造福人类。
1.1.2医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可因研究的目的不同、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课题,其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从总体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察与实验研究层次综合分析层次和哲学层次。
1.1.2.l1观察与实验研究观察与实验硏究是医学科学硏究的基础,是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观察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搜集资料,如流行病学调查、人口普查等均是。实验是从人为实验条件下的现象中索取资料,是取得典型、精确资料的手段。如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它的特点是人为改变机体的各种条件,控制一些因素施加一些因素,把复杂的疾病研究过程简化进行研究,以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它比观察效率更高,获得的资料更准确。实验研究又有多种方法,如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模型实验等。这些实验方法又需要具体的技术和手段,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形态学研究,可通过解剖学的方法,可通过组织切片显微镜或电镜观察而获得资料;机能学研究,可通过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等方法而获得资料。在这些研究方法中,又有许多具体的技术与方法如毒理学研究,是研究物质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学科,它可以通过现代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大量新原理、新技术进行科学实验,获取物质对机体作用的信息资料,从而认识各种毒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这类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电镜方法又有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等,电生理方法又有微电极技术、诱发电位技术等,生化测试方法又有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这些方法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称为技术层次。
1.1.2.2综合分析研究综合分析是把搜取的资料通过思维过程进行处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它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各学科通用的方法,常用的有类比法、统计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假说法、验证法等,称为逻辑层次。任何实验技术研究都需要辩证的思维进行深化,将感性认识概括为理性认识,这是符合认识论辩证法的原理的。在数字化的今天,统计学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医学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统计可以帮助正确的理论思维,但是,它不能代替科学的思维,如果在实验设计上,或是在数据材料的科学性上发生错误,则不能通过统计分析而获得正确的结论。相反,误用统计反而有害,因为通过统计分析所得的结论更容易被人误信。
假说与验证是贯穿整个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假说是提出推理的结果,验证则是在推理指导下安排的调查与实验。例如Doll和Hil(1950-1964)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他们根据英国扫烟筒工人多发阴囊上皮癌,接触苯胺染料的工人易引起膀胧癌,辐射可以引起骨肉瘤等一系列事实,经过归纳、推理认为某些化学物质可致肿瘤并设想烟草的不完全燃烧也可以有致癌物质产生,促使肺癌多发,提出了吸烟可致肺癌的假说。为了证实这一假说,Doll和H运用演绎推理,设计、安排了各项调査,获得了成功。
② 伴随毒代动力学可以研究杀虫剂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如下: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等。因此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且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其主要是对中药的单方、组分、活性成分以及复方在人体内的排泄、代谢、分布、吸收等动态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其作用机理进行阐明。中药复方中的每一味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进行协同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可能不一定是存在于单味药或者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其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所转化的新化学物质。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阐明活性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五,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与毒性试验结合,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药物的毒性进行探讨。药物毒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之下全身暴露和毒理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于对在试验中药物毒理学发现或者改变的解释,从而为临床前的毒性试验提供依据;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揭示出毒性的作用机制。
六,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临床用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比较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代谢物是不是一致;其次是对于在人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应该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阐述在相关适应症治疗的条件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上述研究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合理的预测。临床给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剂量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都需要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若是给药剂量太少,则药物无效;若是给药剂量太大,则可能会引起中毒;若是给药间隔时间很短,则很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若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则体内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不能维持。
③ 药物毒理学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1、起源: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药物毒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药物毒理学在新药开发评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能发现动物对药物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毒副作用观察提供信息等。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毒性,药物对人危害以及防止发生危害的安全剂量。月满则缺,物极必反,其实在现代医学中许多药物的研究与研发都是基于药物毒理学展开的。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对于蛇毒的应用以及对于吗啡的应用。
微量的蛇毒可以治疗心脏疾病,但是过多的剂量则是致命的;同样的道理,吗啡可以缓解疼痛,过量服用则会让人产生生理依赖。药物毒理学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已经开始,不同的是在那时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非药理作用,用来谋杀和刺杀,亚历山大就可能死于这样的一次毒药谋杀,因为对于他的死有众多的疑点。
2、研究内容:药物毒理学是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动物学、病理学、统计学等为基础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药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以及对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这些这些研究为正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的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历史: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现代毒理学:研究在特定情况下,生命有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产生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有效剂量,从而发挥其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中的效能。毒理学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药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 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的机体局部或全身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的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科学。 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
4、学科意义:药物毒理学负担着现有的和新生产的药物对健康影响的安全评价,探讨药物对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机制个对人的危害及防止发生危害的安全剂量。药物毒理学的任务:包括临床毒理学、新药临床试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任务。药物毒理学对药物毒性的研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的健康仍将起到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作用。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认识并掌握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是用于防病治病,但是有很强的两重性。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受试药物的中毒剂量,初步了解反复给药时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确定药物毒作用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进而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确定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具有可变性,有些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其毒副作用会伴随治疗作用一起出现,另一些药物则可能由于误用、滥用或故意超剂量使用而产生某些毒副作用,一个药物的毒性是否可逆,在停药或采取某些治疗后被毒性作用所损害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可以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新药的开发中也是决定一个药物命运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解毒药及药物中毒后的解救措施;通过对动物实验的重复给药,为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线索,作为药物开发研究的毒理学部分,从方法上看其特点,其中较长时间地重复给药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所不能及的,为生命学提供资料,开发新药。 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
④ 药物毒理学的目录
第1章 绪论思考题
第2章 药物毒效动力学
第1节药物毒性作用分类
第2节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第3节剂量?反应关系
第4节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5节药物毒性防治基本原则
第6节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3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
第1节药物的体内处置
第2节药物毒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3节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原则与要求
第4节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参数
思考题
第4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第1节肝脏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药物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第3节引起肝脏毒性的常见药物
第4节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所致肝功能障碍的后果
第5节药物肝脏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5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第1节肾脏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药物肾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肾脏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6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及药物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心血管系统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7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药物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神经毒性作用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神经毒性的评价及防治措施
思考题
第8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及药物呼吸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呼吸系统毒性的评价和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9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血液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血液系统毒性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血液系统毒性评价及毒性的防治
思考题
第10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第2节药源性免疫介导疾病及其发生机制和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免疫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11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第1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特点及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毒性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12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第1节皮肤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药物皮肤毒性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皮肤毒性作用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皮肤毒性的评价及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13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
第1节眼的结构功能特点和药物眼毒性作用机制
第2节药物对眼毒性作用的类型及常见药物
第3节药物眼毒性的评价及防治措施
思考题
第14章 药物依赖性
第1节概述
第2节常见的依赖性药物及其临床表现
第3节药物依赖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思考题
第15章 药物致癌性
第1节药物与肿瘤
第2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第3节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思考题
第16章 药物的生殖和发育毒性第1节概述
第2节药物对男性生殖的毒性
第3节药物对女性生殖的毒性
第4节药物的致畸作用
第5节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
思考题
第17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及评价
第1节药物致遗传损伤的类型
第2节药物致遗传损伤的机制
第3节药物致遗传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第4节药物致遗传损伤的检测方法
思考题
第18章 中药的毒性作用
第1节概述
第2节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第3节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和合理应用
思考题
第19章 药物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
第1节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2节GLP实验室
思考题
第20章 一般药理学研究
第1节概述
第2节一般药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思考题
第21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第1节急性毒性评价
第2节长期毒性评价
第3节注射制剂的安全性评价
思考题
第22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
第1节概述
第2节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要求及方法
思考题
第23章 药物特殊毒性评价
第1节药物遗传毒性评价
第2节药物致癌性评价
第3节药物生殖和发育毒性评价
第4节药物依赖性评价
思考题
第24章 上市药品的安全性监测
第1节药品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2节药物警戒与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
第3节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
第4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思考题
附录1 维生素K1注射乳的一般药理作用研究
附录2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参考文献
⑤ 毒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实验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应主要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要求,采用最适当的方法,并且互相验证。
⑥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你是说药物毒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吗?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处置的药理学分支学科,重点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主要环节。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会致病。药物毒理学是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动物学、病理学、统计学等为基础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药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以及对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这些这些研究为正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的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生科院但不是医学院的,只能帮你到这了
⑦ 药物毒理学的名词解释
微量的蛇毒可以治疗心脏疾病,但是过多的剂量则是致命的;同样的道理,吗啡可以缓解疼痛,过量服用则会让人产生生理依赖。药物毒理学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已经开始,不同的是在那时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非药理作用,用来谋杀和刺杀,亚历山大就可能死于这样的一次毒药谋杀,因为对于他的死有众多的疑点。
⑧ 执业药师药物毒理学重点:醌类化合物
【导读】药物毒理学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不过其的确是执业药师考试重点考察内容的一部分,其中醌类化合物是这一板块重点考察内容,为此今天小编整理了执业药师药物毒理学重点:醌类化合物,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学习。
(一)对苯醌
对苯醌是黄色晶体,熔点115.7℃,能随水蒸气蒸出,具有刺激性臭味,有毒,能腐蚀皮肤,能溶于醇和醚中。?对苯醌很容易被还原成对苯二酚。
如将对苯醌的乙醇溶液和无色的对苯二酚的乙醇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变为棕色,并有深绿色的晶体析出。这是一分子对苯醌和一分子对苯二酚结合而成的分子配合物,叫做醌氢醌,它的构造式表示如下:
在醌氢醌溶液中插入一铂片,即组成醌氢醌电极,这个电极的电位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可用于测定溶液的氢离子浓度。
(二)α-萘醌和维生素K
α-萘醌又叫1,4-萘醌,是黄色晶体,熔点125℃,可升华,微溶于水,溶于酒精和醚中,具有刺鼻气味。
许多天然产物的色素含α-萘醌构造,例如维生素K1和K2.
维生素K1和K2的差别只在于侧链有所不同,维生素K1-为黄色油状液体,维生素K2为黄色晶体。维生素K1和K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等)、蛋黄、肝脏等含量丰富。维生素K1和K2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血液的凝固,所以可用作止血剂。
在研究维生素K1和K2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构造与凝血作用的关系时,发现2-甲基-1,4-萘醌具有更强的凝血能力,称之不维生素K3,可由合成方法制得。
维生素K3为黄色晶体,熔点105-107℃,难溶于水,可溶于植物油或其它有机溶剂。由于维生素K3是油溶性维生素,故医药上用的是它的可溶于水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执业药师药物毒理学重点:醌类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小伙伴问执业药师怎么复习才能顺利通关,小编认为做好备考计划,夯实基础,有条不紊的进行备考,自信且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