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少年生命和安全教育课题都有哪些
一,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
二,人多的地方要结伴而行。
三,游泳必须由大人带领。
四,登高处必须由大人监护。
五,注意饮食卫生。
六,遵规守矩,听从大人与老师的教导。
七,保证用电时的自身安全。
八,远离烟酒糖茶。
九,环境恶劣如风雨火的,立马走开。
B. 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阶段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的实施步骤怎么写
1、理论假设:本课题以实验校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再通过转变社会、家庭和师生对“学困生”的态度,采取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个别谈话、结队帮扶、课外辅导等等多元模式,恢复学生的自信,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研究目标:本课题拟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在调查、分析和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3、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主要策略。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5)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C. 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题研究
校园安全目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校长、教师,最关心的就是校园安全问题。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他们的身心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中小学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学校工作的首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校园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因素:
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中小学安全报告》显示,在全国各类校园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等事故灾难占59%,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洪水、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点10%,从整体上看,校园安全事故中,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总数的50.8%。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主要是部分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学生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教学、生活设施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对学校食品与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设立专门的保卫机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4.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食堂、饮用水,厕所,宿舍等生活与卫生设施条件简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5.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觉守法的自觉性没有形成。
6.学校安全教育没有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中小学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
其一,就是要常预测。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基本方法。告诉学生校园内存在着哪些不安全因素,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何预防。班级安全员与宿舍舍长应经常检查可能出现的隐患,发现情况,及时报告老师,让安全警钟长鸣。
其二,常教育。要认真做好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应当多样化,充分利用宣传挂图、安全科教电影、电视以及幻灯片;也可以请公安、交通、司法等有关门诊部的人员做专题讲座;也可进行安全教育展览;随时随地胡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进行实地参观,现场教育,介绍事故案例,特别是警示教育。一块别开生面的交通事故图片展,一定会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开展安全周、安全月活动,定会促进学校的安全工作。
其三,常提醒。每开展一项活动,都先说明安全注意的事项,每天利用晨会、午会时间,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找一些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的教育最为重要。
其四,常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常抓不放,小题大做。经常检查教学、生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学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严禁刀具,易燃易爆及危险性物品进入校园。
二教给学生琢自救自护的知识
学校要教给学生自救自护的安全知识,让学生牢固树立自护自救的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佳能,锻炼自救自护的能力。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时,能用学到的有关安全知识,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
其一,教给他们用电防火的知识。知道安全用电,不用手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不用湿布去擦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判断电源,不随意拆缷安装电源、线路、插座等。发现火灾应立即拔打119报警,一旦身受火灾威胁时,要冷静彩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走。逃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保护口、身及眼睛。
其二,教给他们网络安全、防盗、防骗的知识。不要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告诉他人,外出时要注意安全,遭到胁迫时,不能硬拼,必须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求得他人协助。力量悬殊时,应记住歹徒相貌、特征、路线,寻找机会脱身,并拔打110报警。
其三,教给学生饮食卫生常识。教育学生不购买三无产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随意购买劣质食品和饮料。
其四,教给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打雷时,要掌握避雷常识,不要站在大树下。地震时,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用被子、枕头等物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是迅速躲到两个承重幸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不要跑到楼下。
其五,教给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10万人,交通安全是继溺水之后,中小学生第二大杀手,要教育学生行人靠右,不乱窜公路。
三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学校要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尤其要落实校园保卫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要及时发现校内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注意化解个别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伤害事故。学校应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和规章,建立和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学校应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应当设立保卫机构和专职保卫人员,建立校外人员的登记和验证制度,设立安全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制度。对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的学生,要进行特殊保护。
中小学安全工作,带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预防和彻底杜绝安全事故。
D. 如何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及其独立避险能力的研究
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安全时时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每一人敲响了警钟。几乎每一天,我们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路边新闻等都可以听到有关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很难管,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路上的安全问题,也几乎每一个校长都在担忧哪一天自己的学生出了安全事故……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家长面前的头等大事,而现在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更让人烦心的是:部分不明事理的家长总认为,无论学生出现了任何安全事故,都应由学校负全部责任。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让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只有学生具备了安全意识,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生。于是我决定进行“”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美好的,却又是脆弱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却又隐藏着危险的。近年来,一些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为了孩子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作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保障。安全意识的建立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在科学观念的引导下,面对危险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是进行安全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故此,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路,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相信,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掌握了常见的自救自护技能,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班主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安全行为、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在安全方面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确保校园秩序更加优化、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法制环境更加规范、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依法保障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了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现象,树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观念,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研究。 2、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及其与学校安全教育的结合研究。 3、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养的研究。 4、培养学生良好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研究。 四、课题界定: “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 “安全意识”,就是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身边危险性的认识程度。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明确了班主任在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建立了安全工作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校内安全防范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采取切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促进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减低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3、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如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两个楼道口都较狭窄,七百多个学生从这通过,每当吃早餐或集合的时候,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无论老师怎么叮嘱,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是山河依旧,原形毕露。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若发现有人拥挤,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请不要拥挤,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正在打扫教室卫生,刘铭政负责擦玻璃,当擦到教室里的电灯开关边缘时,张雄剑同学你们连忙叫道:“不让湿抹布碰到电灯开关,避免触电”。当学生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能主动给老师讲。如当代满园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时,突然流鼻血了,他自己连忙跑去寻找蒿叶,搓乱后塞住鼻孔,并用冷水拍拍额头,然后将血迹洗干净。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5、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记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们教室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发出了点点火花。坐在电灯开关旁边的李兴皇同学连忙站起来,关上了电灯开关。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便能发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我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在2010年春季学期全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主讲地方安全教育课《安全行为意识的养成》获优质课一等奖;在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发表文章五篇;撰写的论文《班主任应如何进行安全教育》被恩施州德育研究会评为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小学生学会珍惜生命,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安全教育过程之中。 1、加强法律、卫生常识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什么事情都希望能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他们身边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这是他们在玩耍时没有预料到的。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既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又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如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饮食卫生常识,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常用药品以及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安全,认识安全。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 3、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编排系统的安全教育读本,安排专门的安全任课教师,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
E. 小学生安全教育有什么有趣的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