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程硕士的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和路线,研究工作基础,怎么写啊
您的工程硕士方面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❷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如下:
一、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二、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1、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三、文献综合法与个案研究法
1、文献综合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五、调查法与实验法
1、调查法:
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填写,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研究并发现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❸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3)明蒙关系研究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
2、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3、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
4、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5、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
6、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
7、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
8、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
9、凯库勒以基本灵感与想象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式;
10、门捷列夫用分类、比较法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与伦敦等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引入了化学研究,创立了量子化学。
达尔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出了进化论。从中不难发现,这些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的。吴文俊的数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采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须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❹ 明朝对外关系有哪些急需!!
明:
明朝初年,因为明初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造成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到明朝这里来骗取财物。日本实际上是处于割据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很多到中国来冒充朝贡使者的日本人没有日本政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中国沿海抢劫。这是明初的倭寇。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政策。从此之后,如果要来中国做生意,必需朝贡兼贸易,否则不予,这就是所谓的“朝贡贸易”,兼具有怀柔拉拢周围国家的用途。明朝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的影响导致正常贸易地下化,转为走私贸易。贸易港集中地由广东、福建转往已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菲律宾、印尼。而海上的维持秩序角色由于中国官方的消失而导致海盗集团猖獗。由于海上贸易仍在暗处进行,美洲银器又大量流入中国,银开始成为流行的通货。
明成祖即位后,在永乐年间,派遣着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体现了永乐王朝的鼎盛和开放。
明成祖之后,其子朱高炽继位,也就是明仁宗。他听从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见,认为下西洋过于浪费,收效不大,宣布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不到一年,仁宗病,宣宗朱瞻继位,改年号宣德。宣德五年(1431年)闰十二月初六日,派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到了明宪宗年间,曾有太监向宪宗提议再次下西洋,于是皇帝下诏到兵部索要郑和出使的海图等资料。但由于刘大夏等官员认为下西洋为一大弊政,有害无益,因此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藏匿起来(一说将其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无果,再次下西洋一事于是作罢。后来倭寇横行,明朝加大了禁海的力度,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西元1567年)之后,倭寇逐渐平息,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才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的走私贸易正当化,活络的国际贸易也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倭寇对明朝的海疆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倭寇的主要构成并非日本人,而是中国沿海一带的破产流民。期间虽有朱纨和张经的抗倭,但最后都未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为防止倭寇的侵扰,世宗时期实行海禁,断绝对日贸易。直到戚继光等名将力行抗倭,倭寇才被剿清,海疆形势才趋于平静。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意欲占领朝鲜。万历廿年,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明朝一度取得战争的胜利。中日一度进行和谈。但万历廿五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战争进入僵局状态。万历廿六年,丰臣秀吉逝世,日本军心动摇,结果大败逃回日本。此即为壬辰卫国战争。这次战争严重削弱了明朝与朝鲜两国,明朝在张居正期间积蓄的国力大量被消耗,日本复又陷入分裂,女真部落成为相对的得益者。
明朝边境上最大的两个威胁明朝安全的部族是蒙古和满洲,时人称其为东虏和西虏。在明朝初年武功强盛时,一度将蒙古驱至漠北。之后伴随明朝的衰落,蒙古部也多次进攻明朝,诸如土木之变和庚戌之变,明朝的疆界因此内缩,也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俺答汗后期开始于明朝通好,其后的三娘子继承了和平的政策。明蒙之间边境安宁和平,互通有无。这种情况直到后金控制蒙古后才告结束。明朝早期曾经设置奴儿干都司来管理东北诸部,但后期东北的蒙古部和女真部日益强大,奴儿干都司被废,明朝在东北的控制力下降。十七世纪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降服蒙古,于1616年建国后金,与明朝分庭抗礼。后金占领的辽东大部土地,对当地的汉人进行屠杀,并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严重威胁明朝的安全。最终趁明朝亡于农民军而入侵关内,统治了中国267年。
公元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中国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西方国家的东来,也使不少新鲜事物传入中国。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马教皇派出利玛窦去中国教区工作。由于万历援朝之战的爆发,利玛窦一行没能及时到达中国。后来战争中国得胜,利玛窦才能进入中国境内。由于利玛窦很快学会中文,并穿儒服、通儒书,他颇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后来他被举荐到北京,颇得神宗信任。他向中国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自鸣钟、日晷、西洋炮、望远镜、火枪、西药、圣母像、十字架等贡品,先后在北京、肇庆等地展出。利玛窦不仅传播天主教,还启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学习西学。另外他还将中国各种文化传入欧洲,如儒家思想、佛道学说、围棋等,可谓“贯通中西第一人”。另外,有不少明朝军队装备相当数量的火器,包括西洋"红衣大炮""佛郎机炮"和中国自己发明改造的种类,当时有人评价,这些改造的火器,"犹胜西番"。
❺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❻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论有哪些
一、观点
①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包括物质论和意识论及其辩证关系论;
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③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的观点;
④关于现象和本质……可能和现实等成对范畴的观点;
⑤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等等。
二方法
①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关系原理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重视内容兼顾形式的方法、调整结构优化功能的方法、追溯原因预见结果的方法、通过偶然认识必然的方法、有利可能变成美好现实的方法。
❼ 有谁知道明朝中期外蒙的历史片段
明代中期,蒙古不分内、外,是多个部族组成的松散联盟。整个蒙古高原、现在的内蒙、河套地区、青海甘肃等地、部分河北北部地区、东北三省的大部,都不是在明政府的控制范围内。
《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
宝音德力根的博士论文
摘 要
明代蒙古史是蒙古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国内研究落后于国外(特别是日本)。日本学者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古篇》奠定了明代蒙古史框架。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条件的局限,和田清未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蒙文史料,影响了研究的深入,致使一些错误的观点长期在学术界流行。近年来国内的有关研究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进展缓慢,在史料运用上存在着与和田相同的问题。充分发掘和利用蒙文史料,进行蒙汉文史料对比研究,已成为明代蒙古史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了蒙文史料,通过蒙汉文史料的勘比、对照,对15-16世纪蒙古政局、部落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全文约二十万字,共分三章。
第一章《从元朝灭亡到达延时代的蒙古政局》概述了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蒙古政治史。15世纪初蒙古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在15世纪30-50年代,东西蒙古贵族结成政治联盟,蒙古实现了短暂的表面的统一。但终因两大集团的矛盾与斗争,蒙古又陷入了分裂。
第二章《达延汗六万户的变迁》系统地研究了北元大汗直属六万户的起源、形成及其演变。
第三章《往流和往流四万户》对成吉思汗四个弟弟的后裔部众总称、别称、万户名称及统治者王号进行了考证。成吉思汗四个弟弟即元代东道诸王后裔部众被统称为往流,又称阿巴噶或阿鲁蒙古。他们由好儿陈万户、也可万户、察罕万户、山阳(兀者)万户组成,各万户的统治者一直到15世纪末还保留其祖先元代的王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进王、郑王)、辽王(刘王)。
《十七世纪前期的蒙古喀喇沁部与后金—清朝》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内蒙古大学乌云毕力格主持完成。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蒙古喀喇沁万户的历史及它和后金(爱新国)的关系。喀喇沁万户史是明代蒙古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喀喇沁的历史,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喀喇沁万户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一个个案研究,可以说明16世纪以后蒙古社会集团不断解体和相互融合的过程。研究喀喇沁万户各集团与后金(爱新国)的关系,对理解17世纪前半期蒙古人社会、政治的变迁,满洲在漠南蒙古统治的逐步实现,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这也是17世纪满蒙关系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书由六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