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哪些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6 01:08:41

如何学习政治学

一、政治学研究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1.历史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测预政治学的发展趋势。政治学对历史的研究侧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开辟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空间,它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力求严格用因果性去解释政治现象:宏观上解释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自然等因素,微观上把握领袖人物的生活轨迹,揭示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制度研究法。“制度”一词含有习惯、规则、公共机构等意思。它是有组织的人类关系的形式和体系。也有的学者把制度看作是一种结构化的要求,这种结构化的要求在把社会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观察时获得社会的认可。政治学的制度研究法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探求制度结构类型成长的规律。对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传统政治学的制度研究法主要是静态分析,把政治科学看成一种法律规范的科学,研究国家制度的构成、国家法制等制度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政府正式机构和与此相关的法律或宪法文件的研究。讨论诸如国家主权、联邦制和宪政体制等基本概念。从动态上分析,须研究制度的功能变化、政治制度在社会制度体系中的关系、制度模式的相互冲突和协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行为关系机制。这些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制度转型期间,制度的转型与过渡、制度的创新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协调的发展。
3.比较研究法。比较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通俗地说,这种方法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比较可以在纵向上进行,也可以在横向上进行。纵向的比较是从历史角度比较政治现象,即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政治现象;横向比较是比较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政治现象,如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比较方法一直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当代政治科学中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比较政治”实际上就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物。
4.结构--功能研究法。政治结构功能分析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而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解释特定政治现象、反复发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这些行为发生于其内的政治系统。结构在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国家问题,而国家建设即是一个结构问题。国家结构包括政府的宪政结构、行政结构、司法结构和非政府的政党结构、利益团体结构、公民的政治文化结构等。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任何结构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功能。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治沟通、法规制定、法规执行等。政治结构--功能方法是一种相当有用的研究方法,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各种政治现象之间及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致力研究各种政治组织、政治机构和政治设施之间的关系,把复杂的政治设施分解成各种各司其职的政治结构,为对政治现象进一步作实质性分析创造条件。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新概念,如正结构、负结构、正功能、负功能等等。

② 请推荐政治学届较新的理论

1、2012年04月
西尔弗《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依据国际劳工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新数据库,对劳工运动进行了长历史时段和全球范围的研究,揭示出19世纪晚期以来地方的劳工运动与国际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进程是相关的。通过对所选的全球工业一种有深度的、实证性的分析,分析了劳工运动的重心在国家之间转移及其与生产的地理分布的关系。作者提出,劳工运动爆发的主要场所在随时间而转移的同时,也随资本发展的新核心的起落而转变,论证了劳工运动(既作为原因又作为结果)深深地嵌入世界政治的动态体制当中。纵观现代劳工运动的历史,本书剖离出现时代国际劳工运动危机的真正的新内容。为反驳劳工运动已陷入终结性危机,本书最后对21世纪国际劳工运动可能出现的新形式做了探究。

2、2012年04月
格迪斯《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中的理论构建和研究设计》。本书在经验研究的暗黑森林里,学者们经常在以上方面遭遇到难以察觉的陷阱。如果不能避开这些陷阱,那么学者们辛辛苦苦构建的研究范式只会如海滩上沙筑的城堡一样短命。
作者以上述常见的方法论问题为骨,以学术大牛的经典研究为肉,上演了一场庖丁解牛般精彩的解剖秀。格迪斯的解析,仿佛对这些经典的政治学研究做了X光透视,向读者展示了实际研究过程中上述方法论难题的可能层次与限度,并以引人入胜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阐释了比较政治学主流研究的操作方法。
我们无法肯定《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中的理论构建和研究设计》能否影响到读者最终的研究结果与论文发表,但我们坚信,用心阅读完《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中的理论构建和研究设计》的人一定会拥有更精辟的学术眼光和更广阔的研究视界。

3、2012年02月
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本书是格申克龙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了作者有关欧洲经济史以及前苏联问题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它也是国际上在有关经济史、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被大量引用的经典文献。全书除导言、结束语以及三个附录以外,共分14章。其中,前八章属于对经济史的研究,作者通过对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主要在19世纪的经济发展的特殊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了以相对落后程度为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论框架,旨在为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在结束语中则对这一理论模式提供了一个简要总结。后面的六章属于对20世纪前苏联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由于格申克龙在很大程度上是坚持从上面所述他的经济史研究新模式的视角来审视和剖析这些问题的,故而它们与前面的各章之间在逻辑上又是浑然一体的。其中后面的三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苏维埃的文学作品来透视其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而其最后的一篇文章“关于小说《日瓦戈医生》的评注”则堪称是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格申克龙严谨的治史态度、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卓越的理论批判与建构能力。

4、2012年02月
拉斯韦尔《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法学研究法,《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主张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技术引入政治学研究,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政治过程进行详细调查和微观研究,注重研究人性和人的政治行为,认为只有人才能成为政治研究的可靠依据。作为科学的政治学,其研究对象不是抽象的制度或组织,而是以人及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作为政策的政治学,追求的是个体尊严的实现和个体能力的完善,而不是对非人格化国家的荣誉的追求或社会机制的效率的提高。《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假设进行了阐释,以“个体”概念为起点,以“权力”概念为主线,建构起政治分析的基本框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是由权力和影响力的模式所构成,受到符号的操控和影响,最终凝结为政治行为,而政治行为则是围绕着权力而展开的。

5、2012年02月
李普塞《共识与冲突(增订版)》。是美国着名政治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着作。作者紧紧围绕共识与冲突这个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中心课题展开,论述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和相互冲突的关系,社会生活中不同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分裂之间的关系,保守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美国社会中的道德主义和暴力主义的关系等。《共识与冲突(增订版)》为我们了解当代西方社会的结构和运作,了解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各派思潮的争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这都是一些2012年的,理论是一定要看原着的,直接把书目推荐给你读是最好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③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是研究和认识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集团的行为表现、结构体系、基本特点、政治思潮,并探讨国际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当代国际政治已发展为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结构体系,国际政治参与者日益增多,各种矛盾与竞争日益深化,新科技革命影响不断扩大,因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
第一,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其他各种关系的整体上,探索国际关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特别在当代,应对国际多元政治中的国际关系及其种种表现,在理论上进行科学的探讨和认识,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和外交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国际关系史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国与国(包括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而着重的是研究国际政治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
第三,国际关系现状研究。它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当前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战略格局、重大国际问题的形成与症结、国际形势发展的态势与特点、各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变化,并预测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国际政治学一般包括这样一些研究领域:
①国际体系。当代国际体系由 190多个主权国家组成。与国内社会不同的是,国际社会中不存在一个凌驾其上的政府,也缺乏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对国际体系的研究,集中于国际政治的结构,即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及分化组合、集团政治、政治均势与格局、权力中心或“极”的形成与演变。
②战争与和平。防止国际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直是国际政治学的中心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寻找国际冲突的根源、爆发战争的具体原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途径、国际危机处理、军备控制与裁军、集体安全、核武器的作用、核战略的演变等。有的学者还着重研究各国的对外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
③国家对外政策。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如国家对外政策的国内根源、外交决策过程、国家领导人的个人素质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国家力量的综合分析、国力对外交的制约、意识形态和宗教在外交中的作用、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不同外交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纳入国家对外政策这一研究领域。
④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科技革命的巨大冲击,国际政治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各国对外政策也越来越受到本国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需求的制约。诸如能源、人口、环境、粮食、禁毒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无法解决。在国际合作趋势加强的同时,南北矛盾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摩擦的范围扩大,孕育着新的国际矛盾和冲突,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
⑤国际关系中的准则和法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原则等都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而它们的具体实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等则是国际政治学者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⑥国际组织。世界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显着的作用,同主权国家一起构成国际政治的行为体。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乃至有政治影响的跨国公司急剧增加,其功能、结构、决策过程、运行机制、政治作用、发展方向等,都成为专门的研究课题。 1.国际政治系统论。50 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家开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变革。
2.国际政治沟通论。 60 年代以后科学行为主义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沟通论源于控制论,强调政治系统与其他诸系统一样,是一个借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而实现维持、变化和控制的过程。
3.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 世纪 40 年代被应用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50 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等。
4.国际合作机制论。最早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提出“国际合作机制”概念的是约翰·鲁杰,他把国际合作机制定义为已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和规定、计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
5.公共选择范式。公共选择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或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之一。公共选择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6.比较政治经济方法。 主要用来对国际政治经济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运行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④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者的政治立场密切相关。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理解。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往往不尽相同。 它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柢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也是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研究分析国际政治问题时,必须全面把握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中,隐含着一定的阶级关系。以阶级分析方法看,在社会主义国家登上国际舞台后,国际政治斗争的本质特点则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即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殖民主义是阶级压迫的扩大和延伸,它形成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殖民制度;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是爆发世界大战的根源。
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外,也有一部分学者试图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学者提出的依附论。他们认为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迫参与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其结果是形成了“中心-外围”的格局。“外围”(指发展中国家)受“中心”(指发达国家)的剥削,资源的剩余价值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心”,成为资本扩张的牺牲品,陷入难以逆转的依附状态。还有人指出跨国的资产阶级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统治权,跨国公司在其“整合”世界经济的过程中,造就了一个“国际资产阶级”,这个阶级的成员将本人所属民族的利益置于次要地位,相互勾结,并同跨国公司所在国的统治者结成特殊的联盟。从世界范围内看,存在着国际资产阶级和国际工人阶级的对立;在一个国家内部,又存在着国际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同被剥削人民的矛盾和对抗。 国际系统或体系是比国际结构含义更为广泛的一个传统概念。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系统论,是西方学者在行为主义流行的60年代首先采用的。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影响较大的相互依赖论和一体化理论,是在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分析方法所研究的,可以是由所有主权国家组成的全球系统,可以是某一个国家的外交决策系统,也可以是某一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经营网络系统。全球系统包含若干个地区系统,后者是前者的子系统;某个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地区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子系统,这个国家的外交决策系统又是该国政治系统的子系统。每个层次的系统都有其特征,可能是松散的、严密的、稳定的、不稳定的,但都力图保持某种均衡,针对内外变化进行调整。每个系统都有其边界,使它与活动环境相区别。每个系统又有其一定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有信息网络和输入、输出。某一系统(如国家政府)的输出(如执行政策造成的后果)都会形成反馈,作为输入重新进入该系统,如此循环往复。
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大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把国际关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因素,看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中任何一个或一部分变量若发生变化,其他变量或变量组合就会同时变化或接连发生变化。国际系统是由无数个国家的和非国家的社会系统组成的。它们之间又有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每个国际事件都必然有两个根源,一个来自参与事件的社会系统,另一个来自有关系统之间的一连串相互作用。同样,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一方面是国内政治的继续,另一方面也是该国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系统的比较方法主要描述国际关系史或外交史,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者力图揭示在类似的国际条件下,某种现象的重复发生,告诫人们重视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
8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学者热衷于“案例研究”,他们按照一般的调查方法设计出调查提纲,带着同一组问题去考察许多不同的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些模式,得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如在国际冲突的研究中,一些历史学家同政治学家合作,分析历史上的若干事例,企图找出哪些因素容易将国际矛盾和危机激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其他形式的比较研究包括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的比较、各国对外政策的比较、决策过程的比较、国际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对外交产生影响的政治文化的比较等。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使国际政治学同比较政治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西方国际政治学中,实证方法是传统的规范方法的对立面。所谓“规范方法”指的是强调价值判断和道义原则,坚持对历史和现实政治进行主观上的定性分析。实证方法的特点是着重从客观事实中取证,通过数据、公式、图表、模拟等方式显示国际关系的规律性,认为定量分析在国际问题研究中不但可行,而且必不可少。最常见的定量分析见于对各国综合国力的评估。模拟方法则常用于军事战略的研究。8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综合国力的量化研究和战略模拟分析方面的成果。但是,定量方法有其局限性,需要同定性方法相结合,这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者的共识。

⑤ 西方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1、历史研究法,即按编年史的方法对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搜集、整理和分析,根据丰富的史料描述某一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目的是要找出各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据此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2、规范研究法,即从某种价值观出发,以道德规范为评价标准研究政治现象,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政治发展的方向,把握政治的实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重要工具。3、法律研究法,即从分析法律条文入手,探讨由宪法。法律所规定的国家性质及活动过程等。4、制度研究法,即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描述,并对不同的政府机构、国家制度、政体形式加以比较。

⑥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哪些扩展阅读: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社会科学往往又较多地涉及“应该”“愿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判断较强地依赖于观察者的思想动机,受到众多内外变量的制约,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人们很难从这些随机因素背后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难从思想动机中发现其客现动因,这就给社会科学进行精确、客观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而只能大量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难验证性

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会事物的运行容易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并会引起一些不可预测的灾难,因而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许多社会科学的假设、预言难以在短期内和较小范围内得以验证。

4、主观性

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特别是民族感情和阶级感情),诱导人们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观察态度,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社会科学”,而且互不妥协,各自为政,从而严重阻碍着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与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讲述模式对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169
如何写广告文案的方法 浏览:388
腌制咸鸭蛋最简单的方法视频 浏览:130
对苯醌的含量分析方法 浏览:437
训练宽背的方法 浏览:526
纠正孩子骨盆前倾的锻炼方法 浏览:317
急性大脑中血管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211
该用什么方法钓鲤鱼 浏览:497
失恋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798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208
手机出现竖道怎么简单方法能排除 浏览:124
碳水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常用方法 浏览:502
拔火罐方法及技巧视频 浏览:824
红酒杯好坏的测量方法 浏览:252
蓝瓶投放的正确方法 浏览:227
液压衣柜合页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623
奶瓶清洁消毒常用方法 浏览:733
海苹果的食用方法 浏览:2
如何判断是否是重载方法 浏览:958
创新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哪些选择题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