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创新学习教学活动的形式
现代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必需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在平时教学实线中勇于创新,形成自己有个性的教 育特色和教学风格.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应更多地从引导帮助、与学生讨论和组织各科活动中让学生自己 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下面淡淡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和思考.
㈡ 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会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要理解运用教材,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要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质疑和读(教材)划(重难点)圈(关键词语)想(含义、解法、规律)做(习题)检(检查、验算)六字自学法。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通过实践归纳出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读书,在初读的基础上,对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定义研读分析、划出重点词,让学生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语?是什么意思?去掉它或换一个词行吗?为什么?通过这样设疑、讨论、思考、答问,引导学生,逐步推敲,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教材,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摆一摆变一变等创造技法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动手能力。 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用自制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中都如此动手剪拼、测量,举一反三。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时都是这样,让学生自制模型,并找出火柴盒内匣,牙膏盒,魔方等实物让学生用手摸它的面,切开看它的体,看增加的面,用正方体泥块摆出体积等。来研究各种各样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同计算方法和体积概念及计算方法。这样的操作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创新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并加速学生的思维流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结合观察图形指导学生按顺序思考,引导学生综合思考、分析思考、多角度思考。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通过说应用题的题意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求同、求异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指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不同结构和解法,训练学生集中或发散思维。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新奇思路,提出各自言之有理的新见解。即使离奇荒诞,也要先归纳,然后及时组织讨论验证,让学生自己走出误区,同时可培养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对于发散思维获得的多种解法,要再运用聚合思维,通过比较,选取最优解法,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四、指导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是锻炼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学课堂上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还在于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但是人人都发言,时间不够用。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有优中差多类程度的学生结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向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还可以争论,最后大家统一意见,由他们认为讲得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时,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和参与者,要为学生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一个道理或者一个思路。例如教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区别?能用除法就是分数来说明吗?你知道了分数有几种意义?举例说明。在讨论中同学们人人发言,以好带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深化理解了知识,密切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
㈢ 教学中使用创新方法有哪些
教学中使用的创新方法就需要自己去学会创新,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比如说孩子如果比较好动,或者说比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可以多给他们安排一些操作课。
㈣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教师在课堂上巧设疑难、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后,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展开课堂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表达、师生和生生多向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在发现和探究中完成学习的过程。课堂讨论就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可以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全体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术气氛。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教师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
㈤ 怎样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现在科技发达和多媒体的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前进,如果改善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旧的教学方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人们也习惯于把教师所干的事称为“教书”,把教师教书的法子称为“教授法”,似乎教员是专门教书本知识,此外无别的可教。教学脱离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校内也似乎除受教外,无别的功课可学,于是乎出现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来却又像教校”。他尖锐地指出这是教与学的分离,并呼吁“教学二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两者分离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其弊端最终表现为“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他说“我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同时他指出中国应同欧美国家一样,要废除注入式、填鸭式的教授法,取而代之的应是“教学做合一”法。陶行知明确阐明“教学做合一”法的含义,在撰写《教学做合一》一文时,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定。后来又进一步阐述“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做”的环节,认为“做”是首位的,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否则,“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反对灌输的教学方法。明确的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他明确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教师要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上更进一步,使学生“不得不愤,不得不悱”。陶先生要求,要特别注意把自动力的培养贯彻于全部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传统教育用会考来确定学生是否毕业,会考成为衡量学生学业的惟一标准,这种教育制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生机,束缚了青年的思想,而且使学校成了会考筹备处,学校必须教的课都是要会考的,不会考的课则“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学校中的音乐课、图画课、体操课、家事课等等课内外的活动都被取消了。陶行知尖锐地揭示出这种制度是“变相的科举”,“大规模地消灭民族的生存力”。因为,学校“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一连三个考赶下来,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这真是杀人的会考,用会考在杀人”。为此,他大声疾呼要停止这种毁灭人生活力的单纯性文字之会考,对学生应采用新的评价方式。陶行知主张以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和发动能培养生活力的创造的“考成”,并阐明“考成”要以生活的实质为内容,不能象会考那样“纸上空谈”,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强健状况,手脑并用的程度以及改造物质和社会环境的程度。陶行知深信这种着眼于实际生活,重视培养人的实践力、创造力的“考成”,较之会考制度引发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背景下,总结并借鉴他成功的教育理论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主义和现实意义。
㈥ 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在科技发达和多媒体的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前进,如果改善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旧的教学方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
㈦ 创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现在学校的创新教学很注重多学科融合,例如引导学生用3D One等青少年3D设计软件,设计各种物理、数学、地理模型,结合创意表达和写作。
㈧ 教学方法创新
可以先找些物理实验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或者放一些专业实验室的实验内容给他们看,是学科看起来更丰富,更充实,更有质感
㈨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范文)
1.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分科教学,集体授课的比例很大。课堂一直被教师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跨学科综合,即:围绕主题,学科共通点,解决问题,较具整合性,过程为本。将集体教学改为个别,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充分体现师幼互动的价值,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注重对幼儿多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要克服死啃书本、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发展具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选择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让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形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生动的活动内容,采取灵活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方法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以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活动方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力争培育出有创新意识新个性的幼儿。
2.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外部的压力过多,束缚过多,幼儿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样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当幼儿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教师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问题、思考问题。
3. 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角色观和职业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是表演者,激励者、服务者、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交往者,更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研究者、学习者、决策者,协调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等。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成为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师的职业不再是仅有文化或者胜任就可以,教师必须是榜样、是楷模,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车尔尼雪夫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外,还要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幼教事业。应该具体表现为对待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幼儿,注重师幼互动的价值,善于用各种适应的方法去接触和引导幼儿,实行双向交流的沟通,使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这样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跃,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反之,教师的方法简单、主观、粗暴、甚至苛刻,只有命令,不讲道理,重视权威,不许违抗,缺乏爱心、耐心,这样会因为幼儿害怕老师而服从,往往对老师回避。干事缩手缩脚,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厌恶和憎恨,时间长了幼儿的独特意识随之消失。
4. 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
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传统教育认为,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驯服驯从,按老师的规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捣乱”而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幼儿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模式既机械又单一。在本园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在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釆用灌、统、管。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现代教育观念一致的幼教观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5.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评价再到实践的动态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评价起着检测、判断、矫正、反馈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评价方式,已经在观念和评价标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评价体系相比,还相差很远,这是许多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缩手缩脚的主要原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怕幼儿乱说、乱动,教学结果差,教师来回反复地说教,幼儿处在被动地位。因此,管理者、教育评价者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一方面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并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实施。目前必须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㈩ 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语文是小学阶段中一门基础学科,而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色彩,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比较充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出现很多弊端,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的基础学科,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拥有很多人类发明创新的食物。比如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现代的信息设备等等,通过教材学生都可以了解世界创新的事物。教材中还有一些名人的创新事迹,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启发,学会运用多角度看问题。另外,教材中还有很多拥有创新精神的人,爱迪生的发明、地动仪的发明等,这些人的坚持不懈才能够给后人带来巨大的福音。经过教材内容的多角度熏陶,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创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了继续钻研下去的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设立一些新颖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元素,教师应该主动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传授的形式,同学们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语言表达也是相对受限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当然离不开教师和同学们课下的互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语文书籍阅读、轮流办语文板报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语文活动,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有利于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教材有关的音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大多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然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通过音频导入教材内容,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里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老师要学会把握教材上的整体结构和教学思想,采用创新的形式展示教材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学生就会感觉课堂缺少趣味。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问题导入的方式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另外,除了口头背诵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采取黑板默写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印象来板书,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求异的观点应该加以引导,不能强迫学生都按自己的思路发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有自己思维的亮点。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在“称象”一课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有的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官员下船一个个称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些都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是走向创新的一个契机。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教材出发,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