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简述耐久跑教学方法

简述耐久跑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4 19:20:43

1. 怎样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

1.提高耐力,跑3000米起码要有均速跑8000米不气喘吁吁的耐力。建议每隔一天跑次晨跑,每次40分钟,跑累了就走,不许停
,直到跑完40分钟。

2.增加心肺能力,使用全速跑和变速跑。

强度的具体内容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400*8,即跑8个400米,中间间隔时间为1分钟!

第二种:800*4,即跑4个800米,中间间隔时间为2分钟!

第三种:1000*3,即跑3个1000米,中间间隔时间为2分钟!

第四种:1600*2,即跑2个1600米,中间间隔时间为2分钟!

第五种:1000*5,即跑5个1000米,中间间隔时间为2分钟!

第六种:2000+1000,前2000米用3000比赛速度跑,间隔1分钟后全力跑后1000米!

一星期3~4次强度,前4种为小强度,第5种为大强度,第6种多用于比赛前调整。根据自己体力适当加减训练量!每一次都要尽力跑,每天都会觉得累
详细的话你可以去我博客看看-体博网xm微博 长跑训练方法与练习计划表

2. 什么是耐久跑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因此,健身长跑是走向终身体育的较好方法。

初中学生练习耐久跑,要求一般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克服“极点”现象是耐久跑教学的难点;通过耐久跑,发展有氧耐力,促进身心发展;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动作方法
步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

动作要点
步法均匀,摆臂自然,重心平稳,有良好的跑步节奏,能合理的分配体力。同时注意呼吸节奏,通常采用两三步一吸,两三步一呼。

教学建议
① 学生自愿结合成练习小组 (10~12人),采用中等速度的匀速跑练习,体会和讨论耐久跑技术特点。跑步距离:200米、400米、600米,依据各小组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教师给予指导和小结。

② 掌握合理的跑步节奏,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练一练,跑走交替、变速跑,体会不同的跑步节奏,寻找适合个体的跑步节奏。跑走交替练习的距离:跑150或200米,然后走100或150米;变速跑练习:快跑100米后慢跑100或200米。练习的组数由学生自定。

③ 学生个人设定定时跑、定距跑练习,如定时跑:3分钟、5分钟、6分钟;定距跑:600米、800米、1000米、1200米 (女生);8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 (男生)。练习后测量心率,跑步结束时心率、跑后3分钟心率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评价身心感受,个人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正确评价个人身心潜能,确立新的锻炼目标。

④ 在较大强度的全程耐久跑练习中,感受克服“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能坚持到底,同学们以掌声鼓励。

⑤ 发展有氧耐力的策略:选择大肌肉群参与活动的周期性、长时间有氧代谢为主的活动,如耐久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耐久跑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心率在130~150次/分;每周锻炼3~5次;锻炼持续时间15~20分钟;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尽量不在水泥地和沥青路面上练习,确保身体安全。

3. 耐久跑方法

耐久跑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练习持续时间长,学生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的心理,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学生年龄、兴趣和爱好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时每次课都有不同的组织形式,新的练习方法,增强耐久跑的趣味性。如:在跑的形式上,可以选择变速跑、重复跑、定时跑、领先跑;跑的路线也可以有变化,沿跑道的内、外沿跑;还可以与其他项目结合,比如跳绳跑、带球跑等。

二、突破“极点”,增强信心

“极点”是耐久跑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告诉学生“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极点”不是身体的极限,是可以克服的。在进行约一周一般耐力练习后,根据不同的体质情况将学生分组,进行“极点”体验跑。步骤是:(1)向学生介绍“极点”出现后的现象有: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呼吸节奏被破坏等。(2)如何克服极点: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能自觉地调整呼吸、调节跑的节奏和动作等。(3)说“极点”体验跑的体会。如:极点过后呼吸顺畅了,四肢有力了;开始跑得速度慢一点,“极点”的反映会就会减轻一些等等。

三、选择跑法,注重实用

小学生应选择步幅适中、步频较快的跑法,这种跑法学生不易疲劳、经济实用。向学生介绍耐久跑与短距离快速跑的不同,特别是脚落地时,一定要强调脚外侧先着地(或后脚跟先着地)的滚动落地方法,这样可有利于肌肉更充分的恢复。同时在跑时注意合理分配体力,呼吸时要求口与鼻同时呼吸,强调向外呼气,双臂摆幅较小,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跑到最后一段都要进行冲刺跑。

四、改革耐久跑考核方法

小学阶段的耐久跑应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素质为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以定时匀速跑的距离为考核的依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参考以下标准:低年级,5--8分钟匀速跑,跑的距离为:600米—1200米。中年级:8--10分钟,跑的距离约为:1000--—1600米。高年级:12分钟,跑的距离:男生1600米以上,女生1400米以上。

4. 二年级耐久跑标准

300-400米
(4)简述耐久跑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因此,耐久跑是走向终身体育的较好方法。
初中学生练习耐久跑,要求一般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克服"极点"现象是耐久跑教学的难点;通过耐久跑,发展有氧耐力,促进身心发展;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动作方法
步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

动作要点
步法均匀,摆臂自然,重心平稳,有良好的跑步节奏,能合理的分配体力。同时注意呼吸节奏,通常采用两三步一吸,两三步一呼。

教学建议
① 学生自愿结合成练习小组 (10~12人),采用中等速度的匀速跑练习,体会和讨论耐久跑技术特点。跑步距离:200米、400米、600米,依据各小组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教师给予指导和小结。

② 掌握合理的跑步节奏,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练一练,跑走交替、变速跑,体会不同的跑步节奏,寻找适合个体的跑步节奏。跑走交替练习的距离:跑150或200米,然后走100或150米;变速跑练习:快跑100米后慢跑100或200米。练习的组数由学生自定。

③ 学生个人设定定时跑、定距跑练习,如定时跑:3分钟、5分钟、6分钟;定距跑:600米、800米、1000米、1200米 (女生);8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 (男生)。练习后测量心率,跑步结束时心率、跑后3分钟心率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评价身心感受,个人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正确评价个人身心潜能,确立新的锻炼目标。

④ 在较大强度的全程耐久跑练习中,感受克服"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能坚持到底,同学们以掌声鼓励。

⑤ 发展有氧耐力的策略:选择大肌肉群参与活动的周期性、长时间有氧代谢为主的活动,如耐久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耐久跑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心率在130~150次/分;每周锻炼3~5次;锻炼持续时间15~20分钟;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尽量不在水泥地和沥青路面上练习,确保身体安全。

5. 如何上好田径耐久跑课

《耐久跑》是小学阶段田径教学内容,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起到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耐久跑对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发展学生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都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此项活动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再加上运动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害怕和厌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厌倦心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体现“健康第一”的理念
在《耐久跑》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注意安排适合各种学生生理特点的训练内容,保证学生在不同时期都能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克服困难,课内课外自觉坚持锻炼身体的信心和勇气,培养紧张、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体验跑的乐趣,让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达到“育体育心”和谐发展的目的,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利用乡土气息的健身器材,调动积极情绪。
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练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富有乡土气息的教具(如:跳绳、橡皮筋、自制的教具等)来辅助教学。跳橡皮筋时,可预先设置几个图形,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行进间的练习,跳完一种换另一种,还可以将跳绳按节奏、节拍进行耐力练习。这样学生就感到新鲜有趣,在轻松优美的气氛中,得到美好的学习享受,也就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练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如在耐久跑练习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教学氛围,又设置一些有趣的情境(过独木桥-穿越森林-跨沟-被小狗追等),并配以音乐,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并凭借想象在情境中进行耐久跑练习,学生若喜欢篮球,就把篮球内容加进来,若喜欢其他的,我们教师就应该认真做好策划、组织、备课等工作。因为只有学生认真、高效的完成练习,耐久跑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1、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行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等,学生总是喜欢有新意、有创意的练习,哪个时候他们的兴趣才会高。
2、走跑交替运动也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练习起来不觉得疲劳。教师可以以口令、哨声等做练习。
3、变换跑的动作形状和方向
在跑进中按教师的信号,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后退跑、并步跑、前后交叉跑等练习,是学生感到新鲜,增强课堂学习气氛。
四、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够受益
教师给予学生创造、自由练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定学习目标。尊重了学生意愿,让内容相同成为一组,让他们自己在一起讨论、实践、总结、发现、再实践、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这些项目是学生总结选择的,学生从心里喜爱,而练习的方式又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满足了学生锻炼的欲望,学生情感得到了体验,增强了学生体验成长离不开锻炼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耐久跑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游戏为主、学生主体两大要点,通过分组、做游戏、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的学、快乐的学,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6. 学校耐久跑教学研究,对跑步有哪些帮助

1.耐久跑运动是初中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为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验项目,因此,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耐久跑除了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能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让初中学生可以身心健康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提高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4.在耐久跑锻炼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长跑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呼吸节奏问题,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意念导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跑步时让学生默念“两步呼吸练长跑,心情愉快成绩好”;又如在“极点”过后让学生自己心里默念“脚下生风,越跑越轻”等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7. 怎样跑耐久跑

姿势
1. 不要低头,要抬头,双眼注视前方,这样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2. 跑上坡路时,减小步伐,这样会更轻松。
3. 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应该略微弯曲。
4. 后背应该保持挺直放松。身体前倾是因为身体稳定力量差,此时要尽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5. 髋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动幅度太大,这会增加受伤几率。
6. 胳膊弯曲大约90度,跑步时应该“甩开膀子”,让手臂尽量摆开。
7. 跑步时,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紧,也可以伸开双手,掌心向内。
8. 保持双肩放松,否则就会弯腰驼背,更容易疲劳,脖子也更易僵直。

呼吸
●呼吸的方式:
呼吸方式与跑速配合跑步时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刚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小,仅用鼻呼吸就可以满足需氧量。如果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温加湿,从而避免吸入的尘埃、细菌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人们常说的岔气)、胃寒等疾病。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劳。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当然,完全张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呼吸的节奏:
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机体疲劳慢慢明显,这时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以调整呼吸节奏。

●呼吸的深度:
加强呼气深度许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从而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就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速度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 增加步频
⒉ 增大步幅
⒊ 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强度
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复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于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于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8. 耐久跑技术要领

我们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有多种的长跑的方式:不同距离的跑走交替、400米的耐久跑、50×4的耐久跑、绕自然地形跑、变速跑、定时跑等,不管什么形式长跑都要注意它的一些事项。第一在思想上要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长跑运动是一项比毅力、比耐力的运动,贵在坚持,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冬练三九,下练三伏”,长期不间断的坚持下去,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教育学生不仅在课上跑步,也要坚持在家里进行长跑锻炼。(要选择安全、环境优雅、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锻炼)

第二就是要注意长跑的动作要领,其中要注意的有呼吸的方法:一般我们采用嘴和鼻同时呼吸,不单用嘴呼吸或鼻呼吸。有呼吸的节奏:一般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两步一吸,两步一呼”这看各人的运动能力和水平(呼吸的节奏可在原地练习,来感受一下这一方法)。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第三要注意的是“极点”它是中长跑中的术语,它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使氧气的供应暂时落后与肌肉活动的需要,再加上肌肉活动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的运走,因此,跑一段时间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困难、胸不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产生难于继续跑下去的感觉。在这时候就应该以顽强德意志坚持跑下去,同时加深呼吸,调整呼吸的节奏,在调整跑速,便会克服“极点”。

第四要注意的是长跑前的准备运动和锻炼后的整理放松运动。上面提到的内脏器官的惰性,这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把身体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们通常所说的热身),把身体各关节韧带活动开来,这样可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后要做好整理放松,这样肌肉得到放松,可使身体迅速的恢复过来,把肌肉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走,使身体更加的健康。

第五长跑要注意体育卫生:衣着,不要图省事而致着凉,特别是冬季长跑时,应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以免引起脚伤。不要带病(伤)蛮练,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还要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跑的距离和速度要适当,循序渐进,有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产生不良的反应。

阅读全文

与简述耐久跑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效天井棉安装方法 浏览:910
讨论研究蓄积作用的意义和方法 浏览:314
血余炭的食用方法 浏览:256
牛蛙骨骼标本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984
红铜火烧后用什么方法使其变硬啊 浏览:901
早些入睡的正确方法 浏览:640
电脑蓝屏了怎么办多种方法 浏览:187
皮筋安装方法 浏览: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浏览:806
如何计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浏览:167
火线脓疱的快速获得方法 浏览:547
尾盘快速跳水方法 浏览:437
豆角种植搭架方法图片 浏览:978
中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浏览:107
好用的图片文字识别方法 浏览:337
遮阳草帽的正确方法 浏览:99
传统客家民居研究方法 浏览:408
泰州行李箱销毁方法有哪些 浏览:361
阴茎血流量检测的方法 浏览:408
德众尚杰原车协议安装方法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