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学习道家养生方法有什么启发

学习道家养生方法有什么启发

发布时间:2022-07-24 11:40:31

A. 道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给我们的启示

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它任何古代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和宏观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道家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与直觉认识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致思方法之一,被誉为最具魅力和自由创造力的现代思维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将自然规律加以合理的利用,转化成为生产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我们继续研究自然规律的热情。

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比如现在的生命科学也都是在到家的气功、养生、医药等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它所提倡的形神兼养,正好符合现代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启示科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当代人们对它的研究,有利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学习道家养生方法有什么启发扩展阅读

道家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走向强大。汉武帝崇道,儒家董仲舒又提出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道家从此开始就遁入民间的潜流,但继续在推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两汉的毁灭造成儒家信仰的崩溃。虽然如此,但当时的学儒者为了把持优势地位,通过恶意的篡改《老子》,《庄子》文字,可以参见日本皇宫馆藏之东晋庄子注。

儒家故意破坏其章句顺序,对道家造成了几乎致命的影响,原本简明易懂的人生科学作品,一变为晦涩难懂之神秘学,并且在字句中偷偷参杂进儒家学说。

B. 道家养生的作用是什么本人想多学习点道家养生的知识,有没有人有好的养生机构介绍的呢

道家养生的作用在于补脑养神、固精养炁、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调节五脏、清神明日、舒盘活血,通盘活络。久炼养生,对神经衰弱、长夜失眠、梦遗滑精、阳瘘肾虚、身体虚弱等症有一定疗效,不但能改变身体素质,也能改变人的精神素质,还能开阔人的视野、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的智慧才能。 收到化愚为贤、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效果持之以恒或许能达到: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返老还童,并能出现特异现象。
零零总总的养生机构不一而足。或重性或重命或压根骗财。故而不作具体推荐。
送你两句话“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命,不修性,同为修行第一病”。道家正统一般都为性命双修而达“举霞飞升、肉身成圣”。推荐三本书《老子》、《庄子》《列子》。

C. 从道家文化中学习如何养生

道家养生导读:养生保健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追求,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去进行养生呢?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道家养生法。养生之道网推荐你去看看《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经典》这一本书,对你的日常养生帮助很大。 作者简介: 席春生,北京人,生于1951年。自1972年春开始拜道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二代内丹养生学传人、千峰第一代弟子牛金宝为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他所承袭的的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流传数千年,且历代传承清楚,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30年来,在养生领域里,席春生本着科学的态度,用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及相关的学术研讨。 在继承中华内丹养生学的基础上,他归纳整理了天人合一学说、生命学说、传统生殖学说、命门学说、经络中的奇经八脉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以实践证实了内丹养生可以有效地改善和延缓衰老,从而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防止多种中老年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优生优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席春生还拜武当太极拳师崇焕文学习武当太极拳,并从师杨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传人杨振基学习杨氏传统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师于振廷、贺春生学习吴式太极拳,及其余师友学习传统养生技法。席春生根据学习的传统养生技法整理的《浑元气功》一书曾于1993年在台湾公开出版发行。

D. 什么是道家养生功,修炼它有什么作用在哪里可以系统的学习到

就是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等等功效的功法,不急不缓,以人体的最佳方式,在动静之中,寻求身体机能的提升,生命的升华。。。
貌似诸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就是,你可以学学,至于道家的回春功,混元功等可以网上找找资料,可以联系下基本功。内功啥的还是顺其自然,精气充足,自然周天循环。
福生无量~

E. 道家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 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F. 道教养生修炼的方法是什么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导引按摩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马王堆导引术(资料图图源网络)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教气功:十二段锦(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4、内丹周天类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内经图(资料图图源网络)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5、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6、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道士炼丹(资料图图源网络)

7、房中养生类

此法因议论不一,在此不再论述,望见谅。

8、起居摄生类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9、香汤沐浴类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汤沐浴(资料图图源网络)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

道家手诀(资料图图源网络)

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G. 道教养生学的核心精髓是

世人养生的目的是长生不老,与天地共存,曰天人合一。但红尘滚滚,长生不老只是梦想而已。
如是退其次而求健康长寿。不生病或少生病,特别是与癌症无缘!
人体只有二个病因:爱情、饮食。治病方法只有一个:把人变得年轻漂亮。人年轻了,病就不缠身。脏器衰弱、人老了,各种各样的病就来了。
因此,不必问病因病理,只管采用松露养生方法诱导衰老、退化、异化细胞自溶凋亡,活化骨髓造血功能,分生出相应的血周干细胞,完成原位细胞再生。细胞年轻化了,脏器就年轻。脏器年轻了,人岂能衰老?返老还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人返老还童了,病也就没有了。因为生病的细胞、脏器更换成新的了。原来的毛病自然就不会有了。就像是一台车,把发动机换新的了,管他是活塞、气门、曲轴、封闭环、活塞环、缸套磨损等等什么问题,I 型、II 型什么的,反正你我都不懂,也无需懂。咱们得闲找情人去…
松露疗法是实战科学。一招制敌。把病治好了,人漂亮年轻了,怎么解释都行。治不好病,断不了根,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阅读全文

与学习道家养生方法有什么启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早些入睡的正确方法 浏览:640
电脑蓝屏了怎么办多种方法 浏览:187
皮筋安装方法 浏览: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浏览:806
如何计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浏览:167
火线脓疱的快速获得方法 浏览:547
尾盘快速跳水方法 浏览:437
豆角种植搭架方法图片 浏览:978
中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浏览:107
好用的图片文字识别方法 浏览:337
遮阳草帽的正确方法 浏览:99
传统客家民居研究方法 浏览:408
泰州行李箱销毁方法有哪些 浏览:361
阴茎血流量检测的方法 浏览:408
德众尚杰原车协议安装方法 浏览:853
盘点的复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128
苹果手机卡屏解决方法视频 浏览:927
脑梗恢复期的脚外翻锻炼方法 浏览:258
如何diy布包制作方法图解 浏览:831
卫生间洗手盆焊不锈钢架安装方法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