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排比相对于什么说明方法

排比相对于什么说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4 02:16:10

A. 排比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是什么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B. 说明文中的什么相当于排比

三个以上的分项列举

C.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例如:打比方与比喻有什么不同举例子与排比有什么不同

打比方与比喻只是在题材不同的文章中的不同的名字而已.打比方仅限于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也是说明方法.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

D. 排比的说明方法叫什么

排比的说明方法的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排笔画。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E. 排比在说明文中是什么论证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2.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5.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6.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7.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8.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9.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10.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1.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2.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13.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14.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15.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6.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17.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18.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19.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20.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1.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22.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3.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24. 开头的内容有:

  25.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26. 结尾的内容:

  27.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8.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29.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30.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31.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32.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33.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34.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35.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36.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37.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8.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39. 7.文段结构作用:

  40.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41.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42.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43.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44.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45.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46.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47.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48. 一.分类

  49.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50.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51. 二.说明的顺序

  52.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3.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54.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55.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6. 三.说明的方法

  57.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58.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59.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0.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1.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2.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3.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4.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65.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6.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67.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68.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69.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70.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71.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72.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73.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74.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75.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76.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77.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78.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79.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80.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81.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82.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83.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84. 1.结合说明方法谈

  85.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86. 2.结合修辞手法谈

  87.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88. 3.结合表达方式谈

  89.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90.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91.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92.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93. (2).结合说明方法谈.

  94.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95.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96.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97.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98.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9. 4.文章内容(中心)?

  100.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101.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102. 5.材料组织特点?

  103.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04. 6.划分层次?

  105.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106.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107.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108. (4)总分总(掐头去尾)

  109. 7.记叙线索及作用?

  110.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111.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12. 8.为文章拟标题.

  113.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14. 9.填写读书卡片.

  115.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16.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17.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118.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119.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120.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121.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122.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3. 11.语言特色?

  124.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125.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126.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7.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28. (1)拟人手法

  129.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130. (2)比喻手法

  131.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32. (3)夸张手法

  133.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34. (4)象征手法

  135.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36. (5)对比手法

  137.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38.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139.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140. (7)讽刺手法

  141.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42. (8)欲扬先抑

  143.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44.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145.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46. (10)设悬念

  147.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48.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49.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50.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151.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52.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153.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54.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155.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56.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57.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58.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159.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60. 15.句子含义?

  161.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2.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63.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64. 17.表达方式?

  165.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66.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67.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8.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169.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70.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71.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172.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173.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174.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175.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76. (1)自然环境

  177.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178. (2)社会环境

  179.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阅读全文

与排比相对于什么说明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给干核桃仁脱皮最佳方法 浏览:449
关于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浏览: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浏览:56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浏览:918
白酒发酵的方法和图片 浏览:157
手机微信挣钱的方法 浏览:288
速成钢胶棒的使用方法 浏览:954
华为横屏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54
筋膜炎用什么方法检查 浏览:176
真菌蘑菇稻草种植方法 浏览:496
胯部分离连接方法 浏览:942
高程测量的方法中高差计算公式 浏览:249
食用百合养殖方法和技巧 浏览:199
大数据集成分析方法 浏览:938
生产质量管控方法有哪些 浏览:306
换电脑最快方法 浏览:870
水蒸气的体积计算方法 浏览:588
拌面如何和面的方法 浏览:891
如何提高武功的方法 浏览:660
主梁和构造柱连接方法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