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汤志华的人物经历
1996年毕业于吉安师范专科学校(现已更名为井冈山大学)历史专业。大学毕业后在农村中学任教3年,期间参加过江西省法律本科自学考试。200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谭培文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导师王炳林教授。 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王炳林的介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负责宣传工作、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与发展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代会、工会等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系校工会。2015年1月6日,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C. 同上一堂思政课观后感 武汉大学教授1500字
写作思路:先写同上一堂思政课的总体认识,然后写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引用抗击疫情的总体思想,然后用“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发问式提出观点,用四位教授的认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艾四林教授将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在这次战“疫”中,全国4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关心、爱护战“疫”一线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保护好他们身心健康。如今面对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我们要知道病毒无国界,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狙击战,就成不二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秦宣教授将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虽然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出现一些漏洞和弱项。但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正积极向好。
对此,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为世界防疫蠃得了时间,确定了标准,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此次疫情防控对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是一次检验,一次重大考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领导的显着优势,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王炳林教授将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党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
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冯秀军教授将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看不见的病毒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灾道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从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爱国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福利,去做自己国家的建设者和“保护人”。爱国是对每个人利益的维护,必然要求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担当。火神山和雷神山在15天中成功建成,也彰显了中国集大力办大事的责任担当。《送吾儿赴武汉战“疫”》中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计安危赴国难,恨无子酮承祖志,幸有爱女学木兰。
为了阻击疫情,一位老父亲日愿送爱女出征,因为他不忍同胞在毒限建虚中受苦痛,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和“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爱国精神接续,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口古绵区的精神密码。我们要在奋斗担当中谱写一篇大写的青春,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辜负这个时代。用青春担使命,开创造更美好的时代。
D.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7月16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与中共党史出版社合作,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党的辉煌历程与基本经验”的主题讲座。讲座嘉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共党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江主持了讲座。近300名青年教师与学生党员参加了活动。这是北京阅读季“七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党史讲座的第7场。
王炳林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课题组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着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多次登上《百家讲坛》栏目,讲授“党史故事”。
在讲述党的辉煌历程时,王教授归纳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做的三件大事: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讲座中,他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讲起,以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转折为线索,着重介绍了一些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他认为,“量变积累历史,质变改变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自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无不同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东方雄狮”的觉醒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王教授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宝贵经验:
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
二是认清国情是制定政策的基础;
三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创新;
四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反响强烈。
地球科学学院的何志斌同学说:“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与不易,领悟到我党思想的博大精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了要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
E. 王炳林教授讲到“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什么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史,但是正是这样的屈辱史对于我们来说确实一段宝贵的经验,正是这样的经历,激励着我们更加的努力,建设和自己的祖国。
F. 王炳林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
G. 求视频:王炳林教授讲座:《辉煌历程与基本经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怎么还看这玩意?谁还看GD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