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自动控制分析非线性的方法

自动控制分析非线性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0 19:35:21

A.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线性非线性如何判别

因为不满足
叠加原理

设c1(t)=e^-t
+r1(t),c2(t)=e^-t
+r2(t);
因c1(t)+c2(t)不等于e^-t
+r1(t)+r2(t),故不满足叠加原理,是
非线性系统

B.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分析方法

对于非线性系统尚未建立起象线性系统的分析那样成熟和系统的一套方法,在应用上比较有效的主要方法有四种。
等效线性化方法 主要用于分析非线性程度较低的非线性系统。其实质是把非线性问题近似地加以线性化,然后去解决已线性化的问题。描述函数法、分段线性化法、小参数法等都属于这种方法。
直接分析方法 建立在直接处理系统的实际的或简化后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基础上的分析方法,不管非线性程度的高低都可适用。相平面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见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都属于这种方法。
双线性系统理论 对于双线性系统这一特殊类型非线性系统建立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流形上的控制理论 这一理论的发展始于70年代初期,它是以微分几何为主要数学工具的一种分析方法。流形上的控制理论为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用以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某些全局和局部性质。

C. 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求奇点意义是什么,焦点,中心点有什么用

你说的是非线性系统相平面法里的东西吧,奇点就是x''=x'=0的点,根据根据这个定义奇点肯定在x轴上。奇点分不同的类型,LZ说的焦点和中心点就是其中的两种。判断出奇点类型,就可以判断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PS: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话,只能分析二阶系统。描述函数法没有这个局限。

D. 试概述非线性系统在工程上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推广应用时域分析法的一种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曲线,确定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解的运动形式。相平面法仅适用于一阶和二阶系统。
(2)描述函数法
描述函数法是基于频域分析法和非线性特性谐波线性化的一种图解分析方法。

描述函数法对于满足结构要求的一类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将非线性特性近似表示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3)逆系统法
逆系统法是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成伪线性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法应用数学工具直接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不必求解非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是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E. 在经典控制理论时期,分析和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分别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在古典控制理论中分三部分:
一.线性 其中线性系统的分析有时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三种 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用描述函数和相平面图对其进行分析
三。离散系统的分析 基于Z变换来求取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控制系统的设计 主要从稳准快 三个方面来考虑 尽量满足用户要求来设计系统 比如给定扰动下设计无差 扰动输入下无差等 针对用户设计相应最佳系统来满足要求 在满足要求的同时 做到 各个稳定指标的最好 比如Wc 相角裕量 调节时间超调量 等等.
你的问题太广 一言难尽 你把题目在明确点 我看下能不能处理...

希望有点帮助 对你

F.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问题

当负倒特性曲线与耐奎斯特曲线重合时稳定性情况是怎么样的?你这提法有点问题吧,这么说吧。稳定性:只要奈氏曲线不包围负倒描述函数,则非线性系统稳定:反之系统不稳定。有交点肯定就是不稳定了,但是我想象不到哪种情况下两者曲线会重合。

G. 在经典控制理论时期,分析和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分别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看看网络的解释: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时间域和频率域中系统的运动特性(见过渡过程、频率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校正方法(见控制系统校正方法)。经典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见非线性系统理论)三个部分。早期,这种控制理论常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随着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和以最优控制理论为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在1960年前后),开始广为使用现在的名称。

控制理论的形成远比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晚。古代,罗马人家里的水管系统中就已经应用按反馈原理构成的简单水位控制装置。中国北宋元初年(1086~1089)也已有了反馈调节装置──水运仪象台。但是直到1787年瓦特离心式调速器在蒸汽机转速控制上得到普遍应用,才开始出现研究控制理论的需要。

1868年,英国科学家J.C.麦克斯韦首先解释了瓦特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指出振荡现象的出现同由系统导出的一个代数方程根的分布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中运动现象的途径。英国数学家E.J.劳思和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推进了麦克斯韦的工作,分别在1875年和1895年独立地建立了直接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见代数稳定判据)。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H.奈奎斯特运用复变函数理论的方法建立了根据频率响应判断反馈系统稳定性的准则(见奈奎斯特稳定判据)。这种方法比当时流行的基于微分方程的分析方法有更大的实用性,也更便于设计反馈控制系统。奈奎斯特的工作奠定了频率响应法的基础。随后,H.W.波德和N.B.尼科尔斯等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进一步将频率响应法加以发展,使之更为成熟,经典控制理论遂开始形成。

1948年,美国科学家W.R.埃文斯提出了名为根轨迹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系统参数(如增益)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运动特性的影响,并于1950年进一步应用于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构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另一核心方法──根轨迹法。

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被推广用于研究采样控制系统和简单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标志着经典控制理论已经成熟。经典控制理论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所获得的广泛成就,促使人们试图把这些原理推广到像生物控制机理、神经系统、经济及社会过程等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美国数学家N.维纳在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最为重要和影响最大。

经典控制理论在解决比较简单的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方面是很有效的,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只适用于单变量系统,且仅限于研究定常系统。

以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为核心的控制理论。[1]频率响应理论对于分析,设计单变量系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设计者只需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能够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给出稳定裕量的信息,同时又能非常直观地表示出系统的主要参数,即开环增益与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频率响应法圆满地解决了单变量系统的设计问题。1948年,伊万斯(W. R. Evans)提出了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根轨迹法。

H. 自动控制原理有两个非线性怎么做

自动控制原理有两个非线性:

稳定性:只要奈氏曲线不包围负倒描述函数,则非线性系统稳定:反之系统不稳定。设三个非线性环节的输入分别为x1,x2,x3,第三个环节的输出为y。第一环节的输出为第二环节的输入,且其值±M已经处于滞环之外,滞环功能不起作用,实际上就等效成理想继电器。

自动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轨迹等。

I.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三种分析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种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利用系统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根轨迹分析法,即当系统中某参数连续变化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而闭环极点对系统性能(如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具有关键性影响。它能根据一些简单法则,以图解方式快速,全面,直观的确定闭环极点变化情况,无需解析计算;频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对不同频率下的正弦信号的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的性能。输入是正弦信号。它具有鲜明物理意义,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系统频率特性,并求得其传递函数,且它也是一种图解法,形象直观,计算量小。
弄明白三者的含义就能理解其区别和联系了,三者均为表征系统的方式,侧重点不同

阅读全文

与自动控制分析非线性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房产的计算方法 浏览:478
怎么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浏览:986
能量杯使用方法 浏览:210
cvd常用制膜方法 浏览:411
如何读书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648
治疗湿尤方法 浏览:290
英语快速说话方法 浏览:610
机构退休金计算方法 浏览:365
小楷正确拿笔方法 浏览:475
专卖店茅台盒子酒鉴别真伪的方法 浏览:460
宾得k50使用方法 浏览:228
让磁铁自由旋转的方法有哪些视频 浏览:404
雷克萨斯山地车安装方法 浏览:264
饮用水高氟水最佳解决方法 浏览:500
常用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 浏览:346
手机游戏投屏到电视盒子方法 浏览:672
油锯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356
苹果6s手机桌面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33
沼气池冒泡有什么方法整治 浏览:681
阳光过敏的治疗方法 浏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