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质性研究的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Ⅱ 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是什么呀
一、方法不同
1、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访谈法: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4、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
5、调查研究: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
6、实证研究: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二、特征不同
1、质性研究: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
2、访谈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
3、定性研究: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5、调查研究:为了弄清情况后据以传播新闻。
6、实证研究: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
三、特点不同
1、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2、访谈法: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3、定性研究: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之一。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5、调查研究:针对性与指导性。
6、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就是不断地通过研究,去接近这个客观的世界。
Ⅲ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质性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质性研究通过视觉分析、论述分析方法来经常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来经常研究。
3、着眼点不同
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重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化测量。;质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重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
二、联系: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的范畴。
Ⅳ 什么是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4)质性研究是不是独立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范式。教育学者对于教育研究中应采用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更为科学有着激烈的论争,同时也企图寻找结合的路径。
但通过分析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对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运用,看到的却是教育研究者对方法论及其方法的忽视。因此涵养科学精神才是教育研究者必须且迫切的选择。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Ⅳ 一切非量化的研究方法都是质性研究方法吗
摘要 质性研究和非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两套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并不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性差异,因而不是截然对立的。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的认识论。实证主义研究可以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和非量化研究方法,而阐释主义研究则只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对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主要是提出研究假设,而阐释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质性研究则与非量化研究存在不可调和的认识论分歧。实证主义指导下的质性研究和阐释主义指导下的质性研究主要有两点共性,即对经验材料的收集和使用不以对给定总体的直接推论为主要目的,也不解决代表性的问题。
Ⅵ 质性研究的方法及怎么样去做研究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Ⅶ 质性研究方法的内容简介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研究范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总称,如果把质性研究方法的全貌作呈现,则显得十分繁杂,不容易理出思绪,本书努力将复杂的问题简洁化,以便读者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本书是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丛书之一,主要针对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人员而编写,针对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展开,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了解质性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过程和程序,以便能够在实际中具体应用。
本书主要针对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人员而写,共分八章,对心理咨询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系统并深入浅出的阐述。包括:质性研究方法简述、理论基础、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的方法、质性研究报告的撰写、质性研究的检测、严谨性与关联性、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的争议及未来出路等。是从事心理咨询研究的工作人员身边必备的指导性书籍。
Ⅷ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知识。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三、结果呈现方式不同
1、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2、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