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 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 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
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 很多漏洞。
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 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 ,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
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 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特 别有兴趣。 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3.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 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
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 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
(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 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 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 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
(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 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 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4.理论抽样的方法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可以将从资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论作为下一步资料抽样的标准。这些理论可以 指导下一步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如选择资料、设码、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
当下呈现的每一个理论都对研究者具有导向作用,都可以限定研究者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怎么走。因此,资料分析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机械的语言编码上,而是应该进行理论编码。
研究者应该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
5.灵活运用文献
使用有关的文献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为资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 不要过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论。
否则,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缚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理论往自己的资料上套,或者换一句话说,把自己的资料往别人的理论里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削足适履”,而不是“ 量体裁衣”。
在适当使用前人理论的同时, 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的个人解释在建构理论时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资料是因为研究者带入了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从资料中生成的理论实际上是资料与研究者个人解释之间不断互动和整合的结果。
原始资料、研究者个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间实际上是一 个三角互动关系,研究者在运用文献时必须结合原始资料和自己个人的判断。研究者本人应该养成询问自己和被询问的习惯,倾听文本中的多重声音,了解自己与原始资料和文献之间的互动关系。
6.理论性评价
扎根理论对理论的检核与评价有自己的标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四条:
(1)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 理论建立起来以后应该可以随时回到原始资料,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内容作为论证的依据;
(2 )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密度应该比较大,即理论内部有很多复杂的概念及其意义关系,这些概念坐落在密集的理论性情境之中。与格尔茨(Geertz,1973)所说的的“深描”有所不同的是:扎根理论更加重视概念的密集,而“深描”主要是在描述层面对研究现象进行密集的描绘;
(3 )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 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理论是在概念以及成套概念之间的合理的联系”(Strauss &Corbin,1994:278), 各个概念之间应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4 )由成套概念联系起来的理论应该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应该适用于比较广阔的范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当事人行为中的微妙之处具 有理论敏感性,可以就这些现象提出相关的理论性问题。
② 广告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
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
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
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
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
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③ 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传播学,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作为社会学的研究的传播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1)个案研究
(2)文本分析
(3)话语分析
(4)民族志研究
(5)投影法(心理学)
(6)访谈法(心理学)
2. 定量研究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心理学)
④ 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质化量化
霍夫兰把心理分析法引入传播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把社会调查方法引入传播研究。
另外,传播学研究还有文本分析法。
⑤ 传播学研究方法
京东,淘宝,亚马逊,新华书店网站,满意请采纳
⑥ 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如何看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急啊!~后天考试
传播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定量两大类。
定性研究是建立一套概念系统,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在典型的定性研究中,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而是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访问来获得丰富的资料。常见的定性分析有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生命史方法(即根据日记、自传等资料描述某人或某些人的生命历程。)和文本批评法等。定性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骤有:探索性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是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引出某些初探性概念;定义阶段,研究者以前期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制定出充分体现这些概念内涵的几组变量;化约阶段,对所得资料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的核心理论或结论;整台阶段,研究者对已提出的概念和理论作出全面而有机的阐述,并用资料逐一验证这些概念和理论。
定量研究则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手段对研究对象中所要分析的变量进行测量,运用数学模型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内容分析等。就定量研究而言,其科学程序是选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和测量工具;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⑦ 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
从大众传播学主流研究方法来说,有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以量化取向为主的方法和访谈法、民族志、个案研究等以质化取向为主的方法。
⑧ 传播学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传播学资料收集方法及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single instance):idiographic studies:只针对或解释一个特定的人或事(exploring a single person or event or situation in detail)
2、规律性研究(general patterns):homothetic-dective studies:有关人和事规律的研究(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social regularities)
3、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访谈法(intensive interview);
实地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participate observation);
个案分析法(case study)。
4、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文献分析法(如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实验设计法(experimental research);
问卷调查法(survey study).
5、综合研究法:triangulation:将量化和质化方法相结合。
6、质化研究:传媒批评(文本分析)
⑨ 传播学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和写作方法
1、仅仅以723事件为题材很难构成一篇硕士论文;
2、想研究舆论先梳理一下有关舆论方面的理论,比如议程设置、沉默螺旋等一些基本理论,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案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
3、提炼出自己假设论题,就可以设计论证程序了;
4、研究方法不止调查一种,再想想——我也替你再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