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总结分析三相电路功率测量的方法与结果
1、一表法。即利用单相功率表直接测量三相三线制Y形对称电路中任意一相的功率,然后乘以3,即可得出三相所消耗的功率。
2、两表法。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不论其电路是否对称,都可以用两表法来测量它的功率。其三相总功率为两个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3、三表法。在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不论其对称与否,都可以利用三只功率表测量出每一相的功率,然后将三个读数相加即为三相总功率。
㈡ 什么是微机监测
既然是电工题就答得简单点好了
答:它是电脑监测的软件操控系统,对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绝对没问题!
㈢ 汽车驱动桥壳的大小
摘要:介绍了应用UG/NX软件对汽车驱动桥壳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并对某轻型货车建立了其驱动桥壳的动力学模型。在考察其变形、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对影响桥壳强度和刚度的因素进行了设计研究,并进行了产品结构优化设计。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车辆 驱动桥壳 动态优化设计
1.前言
车辆驱动桥壳的功用是支承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使左右驱动车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固定;同从动桥一起支承车架及其上的各总成重量;汽车行驶时,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并经悬架传给车架。
驱动桥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质量小,并便于主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由于桥壳的尺寸和质量比较大,制造较困难,故其结构型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便于制造。
驱动桥壳可分为整体式桥壳和分段式桥壳两类。整体式桥壳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且便于主减速器的装配、调整和维修,因此普遍应用于各类汽车上[1]。
目前,车辆驱动桥壳的设计大多还是图解法,这种设计计算量大且很复杂,精度不高。应用计算机的可视化技术和参数化造型和建模能力,在车辆的设计阶段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满载荷静力学分析,2.5倍满载轴荷下的垂直弯曲强度和刚度计算,并进行模态分析和参数化结构优化。从而提高车辆驱动桥壳结构的设计水平,减少实际试验研究费用和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2.UG软件简介及其结构分析方法
Unigraphics(UG) CAD/CAM/CAE系统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的产品设计环境,使产品开发从设计到加工真正实现了数据的无缝集成,从而优化了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进行有限元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模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2]。
通过在实践中运用UG软件,作者总结了一套结构分析方法和分析步骤:
(1)参数化建模:包括建立构件的实体模型,建立设计变量,并施加约束和载荷等;
(2)满载荷静力学分析:确定8mm桥壳每米轮距变形量和最大许可应力值;
(3)结构模态分析:确定不同设计变量下的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与试验值比较;
(4)参数化优化设计:在指定优化目标、定义约束和定义变量之后,计算出最优结果。
3.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对产品进行参数化建模,可以用参数建立起零件内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设计时设定的关联参数,实现相关部件的关联改变,可以有效地减少设计改变的时间及成本,并维护设计的完整性。设计软件采用UG/NX,基于自顶向下(Top-Down)原则对产品进行设计,根据关键参数和UG/WAVE技术建立起零部件之间的几何和位置的相关性。
建立好的参数化模型如下:
图1 参数化模型
由于部件三维模型中的细节将影响整个结构的网格分布,增加网格的数量,使模型过于复杂。因此,对三维模型去掉那些对分析影响不大的特征(如倒角、圆角等)和一些小孔。
采用UG/Scenario for structure进行网格划分,划分网格时选用四面体10节点单元(四面体10节点单元具有较高的刚度及计算精度),全局单元尺寸大小为18.3,进行网格自动划分,建立起桥壳有限元网格模型,共有63218个节点,32293个单元。
图2 有限元模型
4.桥壳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方案
后桥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它承受着来自路面和悬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是汽车中工作条件最恶劣的总成之一,如果设计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保证后桥设计的可行性和工作的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其应力分布、变形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进行分析、评估和校核的项目如下:
(1)后桥壳垂直弯曲强度和刚度计算
(2)后桥总成模态分析,计算后桥壳总成的固有频率及振型
桥壳的相关数据:驱动桥满载后轴重为5.5T,簧距880mm,轮距1586mm,板簧座上表面面积7079mm2,面载荷为
材料09SiVL-8的弹性模量为 5Mpa,泊松比为0.3,材料密度为7850kg/m ,根据国内外经验,垂向载荷均取为桥壳满载负荷的2.5倍即为9.5MPa。材料许可应力[σ]s=510~610 MPa。
试验数据: 满载荷最大位移1.5mm。
4.2 结构静力学分析
计算桥壳的垂直弯曲刚度和强度的方法是将后桥两端固定,在弹簧座处施加载荷,将桥壳两端6个自由度全部约束,在弹簧座处施加规定的载荷。当承受满载轴荷时,根据国家标准,桥壳最大变形量不超过1.5mm/m,承受2.5倍满载轴荷时,桥壳不能出现断裂和塑性变形。
根据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PE solve解算器,计算了部件在2.5倍满载荷条件下的位移和应力。
图3 2.5倍满载荷条件下的位移
图4 2.5倍满载荷条件下的应力
其结果如下:最大位移为1.561mm,最大应力出现在半轴套管约束处,为659.9Mpa,每米轮距的变形量为1.561mm/1.586m=0.98mm/m,小于规定的1.5mm/m,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从图4可以看出,在桥壳方形截面与牙包过渡的地方,其应力为280MPa左右,远小于其许用应力[σ]s。
综上分析,8mm厚度的桥壳本体是完全符合桥壳结构强度要求的。
4.3 结构模态分析
改变桥壳本体厚度做模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厚度、模态桥壳的频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厚度降低时,桥壳的固有频率是在不断地增加的,说明降低桥壳的厚度可以提高其低阶固有频率,从而提高桥壳刚度。
与试验结果(一阶频率149Hz)比较,其一阶频率接近试验结果,桥壳本体厚度为8mm的驱动桥壳的一阶频率与试验绝对误差为:
(149-132.2)/149×100%=11.2%
小于经验值20%,说明模型的可靠性是有保证的。
5.桥壳优化设计
以重量最小化为定义目标,定义约束为许可应力。把桥壳的厚度定为设计变量,其最大值定为8mm,最小值定为6mm。表2为经过20次迭代后的结果[4,5]。
图5 迭代质量变化曲线
图6 迭代桥壳厚度变化曲线
由表2和图6可以看出经过3次迭代,得到一个最优点,在7mm时桥壳的质量时50.72kg,质量比原来减轻了4.2kg。在同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从而实现了轻量化驱动桥壳的生产。
表2优化分析结果
6.结论
利用UG软件建立了驱动桥壳的3D参数化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2.5倍满载轴荷下的垂直弯曲强度和刚度计算;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参数化结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型驱动桥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为该型驱动桥壳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部分依据,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经过优化分析,使桥壳本体的厚度由8mm降至7mm,质量减少了4.2kg。
经查阅相关资料,改变牙包与方形截面过渡处的半径也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案。
实践表明,使用CAD/CAE方法设计驱动桥壳,具有耗时少,效率高,耗资少,变型方便,计算结果全面详尽,劳动强度低等传统设计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可以预见,如果CAD/CAE方法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企业中得到推广,则必将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有: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数量研究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探索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㈤ 工作分析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被观察人员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将有关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设备、工作环境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将取得的信息归纳整理为适合使用的结果的过程。
2、访谈法
访谈法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按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一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一套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问卷设计,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形式。
4、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是指任职者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下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工作分析人员的归纳、提炼,获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又称工作活动记录表。根据不同的工作分析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工作日志”格式,这种格式常常以特定的表格体现。
观察法的优点是:取得的信息比较客观和正确。但它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主要用于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的、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者资格要求的信息。观察法常与访谈法同时使用。
访谈法通常用于工作分析人员不能实际参与观察的工作,其优点是既可以得到标准化工作信息,又可以获得非标准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获得体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获得脑力工作的信息。
同时可以获取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经验、任职资格等,尤其适合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会被扭曲。
㈥ 什么是 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
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
㈦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
1.趋势分析
当有大量数据时,我们希望更快,更方便地从数据中查找数据信息,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图形功能。所谓的图形功能就是用EXCEl或其他绘图工具来绘制图形。
趋势分析通常用于长期跟踪核心指标,例如点击率,GMV和活跃用户数。通常,只制作一个简单的数据趋势图,但并不是分析数据趋势图。它必须像上面一样。数据具有那些趋势变化,无论是周期性的,是否存在拐点以及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是内部的或外部的。趋势分析的最佳输出是比率,有环比,同比和固定基数比。例如,2017年4月的GDP比3月增加了多少,这是环比关系,该环比关系反映了近期趋势的变化,但具有季节性影响。为了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引入了同比数据,例如:2017年4月的GDP与2016年4月相比增长了多少,这是同比数据。更好地理解固定基准比率,即固定某个基准点,例如,以2017年1月的数据为基准点,固定基准比率是2017年5月数据与该数据2017年1月之间的比较。
2.对比分析
水平对比度:水平对比度是与自己进行比较。最常见的数据指标是需要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我们是否已完成目标;与上个月相比,要了解我们环比的增长情况。
纵向对比:简单来说,就是与其他对比。我们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以了解我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和地位。
许多人可能会说比较分析听起来很简单。让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登录页面。昨天的PV是5000。您如何看待此类数据?您不会有任何感觉。如果此签到页面的平均PV为10,000,则意味着昨天有一个主要问题。如果签到页面的平均PV为2000,则昨天有一个跳跃。数据只能通过比较才有意义。
3.象限分析
根据不同的数据,每个比较对象分为4个象限。如果将IQ和EQ划分,则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维度和四个象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象限。一般来说,智商保证一个人的下限,情商提高一个人的上限。
说一个象限分析方法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过:通常,p2p产品的注册用户由第三方渠道主导。如果您可以根据流量来源的质量和数量划分四个象限,然后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比较每个渠道的流量成本效果,则该质量可以用作保留的总金额的维度为标准。对于高质量和高数量的通道,继续增加引入高质量和低数量的通道,低质量和低数量的通过,低质量和高数量的尝试策略和要求,例如象限分析可以让我们比较和分析时间以获得非常直观和快速的结果。
4.交叉分析
比较分析包括水平和垂直比较。如果要同时比较水平和垂直方向,则可以使用交叉分析方法。交叉分析方法是从多个维度交叉显示数据,并从多个角度执行组合分析。
分析应用程序数据时,通常分为iOS和Android。
交叉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多个维度细分数据并找到最相关的维度,以探究数据更改的原因。
㈧ 设备故障诊断的心得体会
机械故障诊断 需要进一步确定故障的性质,程度,类别,部位,原因,发展趋势等,为预报,控制,调整,维护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特征提取,状态识别,诊断决策。诊断技术发展几十年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从诊断技术的各分支技术来看,美国占有领先地位。美国的一些公司,如Bently,HP等,他们的监测产品基本上代表了当今诊断技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具有完善的监测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诊断功能,在宇宙、军事、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美国西屋公司的三套人工智能诊断软件(汽轮机TurbinAID,发电机GenAID,水化学ChemAID)对其所产机组的安全运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有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究的用于内燃电力机车故障排除的专家系统DELTA;美国NASA研制的用于动力系统诊断的专家系统;Delio Procts公司研制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噪声原因诊断的专家系统ENGING COOLING ADCISOR等。近年来,由于微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迅速发展,基于便携机的在线、离线监测与诊断系统日益普及,如美国生产的M6000系列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于70年代初成立了机器保健与状态监测协会,到了80年代初在发展和推广设备诊断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立的沃森工业维修公司和斯旺西大学的摩擦磨损研究中心在诊断技术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英国原子能研究机构在核发电方面,利用噪声分析对炉体进行监测,以及对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得无损检测等,起到了英国故障数据中心的作用。目前英国在摩擦磨损、汽车、飞机发动机监测和诊断方面仍具有领先的地位。欧洲一些国家的诊断技术发展各具特色。如瑞典SPM公司的轴承监测技术,AGEMA公司的红外热像技术;挪威的船舶诊断技术;丹麦的B&K公司的振动、噪声监测技术等都是各有千秋。日本在钢铁、化工等民用工业中诊断技术占有优势。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等学校着重基础性理论研究;而机械技术研究所、船舶技术研究所等国立研究机构重点研究机械基础件的诊断研究;三菱重工等民办企业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所研制的“机械保健系统”在汽轮发电机组故障监测和诊断方面已经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我国诊断技术的发展始于70年代末,而真正的起步应该从1983年南京首届设备诊断技术专题座谈会开始。虽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加上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外国诊断技术专家来华讲学,已基本跟上了国外在此方面的步伐,在某些理论研究方面已和国外不相上下。目前我国在一些特定设备的诊断研究方面很有特色,形成了一批自己的监测诊断产品。全国各行业都很重视在关键设备上装备故障诊断系统,特别是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石化系统、冶金系统、以及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动力电站、航空部门和载人航天工程等。工作比较集中的是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已经开发了20种以上的机组故障诊断系统和十余种可用来做现场故障诊断的便携式现场数据采集器。透平发电机、压缩机的诊断技术已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并受到高度重视;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型选转机械计算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组振动微机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东北大学设备诊断工程中心经过多年研究,研制成功了“轧钢机状态监测诊断系统”,“风机工作状态监测诊断系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用于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信号有振动诊断、油样分析、温度监测和无损检测探伤为主,其他技术或方法为辅的局面。这其中又以振动诊断涉及的领域最广、理论基础最为雄厚、研究得最为充分。目前,在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除了经典的统计分析、时频域分析、时序模型分析、参数辨识外,近来又发展了频率细化技术、倒频谱分析、共振解调分析、三维全息谱分析、轴心轨迹分析以及基于非平稳信号假设的短时傅里叶变换、Winger分布和小波变换等。而当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为机械故障诊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且己有成功的应用实例,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己成为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的一个最新研究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新兴的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装置和仪器己经由最初的模拟式监测仪表发展到现在的基于计算机的实时在线监测一与故障诊断系统和基于微机的便携式监测分析系统。这类系统一般具有强大的信号分析与数据管理功能,能全面记录反映机器运行状态变化的各种信息,实现故障的精确诊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开发热点。
㈨ 数据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分类分析,矩阵分析,漏斗分析,相关分析,逻辑树分析,趋势分析,行为轨迹分析,等等。 我用HR的工作来举例,说明上面这些分析要怎么做,才能得出洞见。
01) 分类分析
比如分成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层级、不同年龄段,来分析人才流失率。比如发现某个部门流失率特别高,那么就可以去分析。
02) 矩阵分析
比如公司有价值观和能力的考核,那么可以把考核结果做出矩阵图,能力强价值匹配的员工、能力强价值不匹配的员工、能力弱价值匹配的员工、能力弱价值不匹配的员工各占多少比例,从而发现公司的人才健康度。
03) 漏斗分析
比如记录招聘数据,投递简历、通过初筛、通过一面、通过二面、通过终面、接下Offer、成功入职、通过试用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招聘漏斗,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哪个环节还可以优化。
04) 相关分析
比如公司各个分店的人才流失率差异较大,那么可以把各个分店的员工流失率,跟分店的一些特性(地理位置、薪酬水平、福利水平、员工年龄、管理人员年龄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最能够挽留员工的关键因素。
05) 逻辑树分析
比如近期发现员工的满意度有所降低,那么就进行拆解,满意度跟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工作氛围有关,然后薪酬分为基本薪资和奖金,这样层层拆解,找出满意度各个影响因素里面的变化因素,从而得出洞见。
06) 趋势分析
比如人才流失率过去12个月的变化趋势。
07)行为轨迹分析
比如跟踪一个销售人员的行为轨迹,从入职、到开始产生业绩、到业绩快速增长、到疲惫期、到逐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