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如何受力分析
请记住!
1先画重力(一般初中画图题都考虑重力):永远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2再看有无压力(一般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和动摩擦:F静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动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拉力
3注意受力点:受力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不在施力物体上
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某方向力的存在,若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初中仅学的),其受力一定平衡(高中物理称合力为零)
㈡ 物理受力分析是什么呢
受力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孤立的物体并分析它所受各外力特性的方法。外力又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又称画隔离体图,或画示力图,是进行力学计算的基础。
分析力的特性主要是为确定这些外力的作用点、方向等。例如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属于外加的主动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铅垂向下。约束力的大小一般是未知的,除非用铡力器作约束体测定其作用力。有一部分约束的约束力方向是可以确定的。
常见约束力类型
1、搁置约束, 约束力沿接触面的法线。
2、(柱)铰座, 约束力垂直于转轴,但方向未定,通常用两个彼此 垂直的、且垂直于转轴的分力表示。
3、球铰座,约束力过球心,但方向不定,通常用三个彼此互垂的分力表示。
4、辊座, 约束力垂直于辊座的接触面。
5、颈轴承与止推轴承,颈轴承处约束力垂直于转轴,但其方向未知,故用两个垂直于轴且彼此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止推轴承等于颈轴承再加上搁置约束力可画三个分量,一个分量沿轴方向,其他两个分量互垂直垂直于轴。
对于复杂的结构进行力学计算时,有时要将各个部件从连接处折开,分别画出每一个部件的受力图,此时必须注意在受力图上表示出在连接处约束力服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㈢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方法。谢谢啊!
①有许多人认为做力学题目首先要受力分析,其实不然,第一步要根据题目选择研究对象,看是用整体法简单,还是用隔离法简单,然后在受力分析(内力无法分析,只能分析外力)。第二先画重力,接触面垂直的弹力(弹力的方向不用我说了吧)
第三画与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②你要学会灵活云用力的分解与合成,也就是平行法则,三角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也就是数学中的向量加减法则,这个法则在高中物理是不做要求的,我也是在竞赛辅导里学来的),正法交分解。那么学好力就指日可待了。记住高中物理一定要练才会好,每天不用多,10道就够,一定要坚持住。
㈣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怎么做
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
②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③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④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数值大小和单位.
㈤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1、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他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下面介绍2种受力分析方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㈥ 物理学科,如何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你好!
首先要正确的选取受力分析对象。
这个时候优先考虑使用整体法,使解题过程简化;如果不适合使用整体法,就考虑隔离法,依次选取单独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选择研究对象后,就以对象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个时候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分析受力的顺序,一定要养成自己的分析顺序,不然容易漏掉部分受力;建议先分析重力,然后考虑接触力(与分析对象接触的物体施加的力)这样比较直观,分析完这个接触物后,再分析下一个接触物。最后在分析电场力等其他的力。按照这个顺序不容易漏掉力
最后就是受力的分解与合成,根据平衡条件来列方程
解出所求的力
注意:有的力是有特点的,例如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的方向,二力杆受力方向总是沿着杆的方向等,这些知识都是要靠平时积累的
楼下有人复制答案……
望采纳
㈦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方法
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
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斜面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3)用牛顿第三定律。
㈧ 物理学中受力分析方法及及顺序
受力从性质上考虑:
先考虑非接触力(场力)如重力、磁场力、电场力等。
其次是接触力,主要有摩擦力、弹力,非特别说明没有的相对滑动或滑动趋势的压力接触面都有摩擦力存在;而弹力很广了拉力、支持力、牵引力等等凡与物体接触因形变产生的力。
分析:
按需要把力分解或合成,一般正交分解或平行、垂直运动方向分解(合成)。
㈨ 物理受力分析的技巧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
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
5.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例如,有人认为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至最高点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实际上这个向心力是重力与绳拉力的合力,是“效果力”,不属于单独某一性质的力,不能重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