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消费者研究包括什么_
包括了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到使用的一系列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方式。
如:通常的了解途径,主要的获取方法、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习惯的使用方式等。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客户了解到他们的产品/服务实际被使用的方式与他们原先所设想的方式是否一致,并由此决定对产品/服务的某些方面进行修改或调整。
了解各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掌握消费者在不同环节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其中哪些是促成购买行为各环节演变的关键因素;评估目标品牌的消费者行为表现:得到完整的消费者分布结构,即处于不同阶段的消费者比例,从而明确品牌表现的原因。
研究的过程:
1、制定研究目标
消费者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制定研究的目标。
如果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有多少人(如百分之多少)使用某种特定产品以及使用频率,则可能采用基于计算机进行分析的定量研究。
有时,在设计定量研究的时候,研究者可能并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全面正式研究之前,研究者可能会做一个小范围的探索性研究,以识别数据手机工具中所包含的关键信息。
2、收集二手资料
二手资料的收集一般发生在研究目标陈诉之后。二手资料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的,它并不是为了现行研究的目的。它包括基于外部组织的研究的结果、根据内部早期研究生成的资料以及公司的销售以及信用部门所收集的顾客信息。
3、设计直接研究
研究的设计时要局域研究目的的。如果需要描述性的信息,那么就可以采用定量研究;如果只是想获得新观点,那么可采用定性研究。每一类研究方法在数据收集方法、样本设计和数据收集工具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
Ⅱ 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言语、行动和表情等行为,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以研究消费心理现象的规律。
2、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控制的访谈)两种。
结构式访谈又叫控制式访谈,它是通过访谈者主动询问,受访者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的。
无结构式的访谈又叫无控制的访谈,这种访谈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自然的交谈方式进行的。
3、问卷法:问卷就是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说明包括施测的条件、指导语和记分的规则。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就是问卷法。
4、投射测验法。
(1)为什么用投射测验法?
为了克服访谈法和一般问卷法的这种缺点,真正能够了解到受访者或受测者的真实动机和态度,心理学家创造了投射测验的方法。
(2)什么是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工具。这种测验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本来是模糊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刺激,又要让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的意义,他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尽量把刺激的意义说得圆满。通过对他解释的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用的是迂回曲折的办法,受测者没有戒心,他内心的真谛是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的,因而所测的结果就比较真实。
Ⅲ 产品设计中用户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产品调研
1.识别和理解目标用户是开始产品设计的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分析市场上类似的产品,分析类似产品针对的用户群,甄别其是否是竞争对手,这些工作对于设计将非常有借鉴意义。理解其他产品的过程有利于比较和理解自己产品目标用户的需求。
2.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是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做情节描述,考虑不同环境、工具和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约束,可能的话,深入到实际的使用场景去观察用户执行任务的过程,找到有利于用户操作的设计。通过一些方法寻找符合目标用户条件的人来帮助测试原型,听取他们的反馈,并努力使用户说出他们的关注点,和用户一起设计,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猜测。
通常情况,软件研发和界面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了解和细节的把握比用户要多得多,尽管这些知识对类似设置缺省状态或者提供最佳信息非常有帮助,但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产品VI设计不是给自己来用,不是为满足自己的需求或符合自己的习惯而设计,而是为目标或者潜在用户设计。
第二、用户体验。
完成产品原型之后,可以请一些目标用户试用,观察他们的反应。仔细地观察、倾听用户在执行特定任务的时候的反应,是否与设计定义的一致。在用户体验中加于记录,总结分析最后作出最终设计作品。
Ⅳ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优缺点
1.观察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外在行为探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 这个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且成效也最大的一种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
3.问卷法。 又称填表法,即调查机构或部门将他们希望了解的内容列在纸上,然后发给消费者,...
4.交谈法 这种方法是指调查的双方通过交谈的方式完成要调查的内容。一个调查者可以和多...
Ⅳ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消费者行为学之所以在今天新兴的学科里占据重要的一席,就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主观的猜测基础上。
很多企业会综合使用以上的方法,这样可以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必将不断完善。
Ⅵ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一、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意义:
1、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基础与决策依据;
2、消费者科学消费的前提条件;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三、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伦》(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各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和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和专门品的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
背景环境: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40-50年代 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的研究
美学者盖斯特(L.Cuest)和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的有效途径
谢里夫(M.Sherif)、凯利(Harlod H.Kelley)和谢把托尼(Shibutoni)等人开展了对参照群体的研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这是消费者行为学开始确立其学科地位的前奏。
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消费者行为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恩格尔(James Engel)、科拉特(David Kollat)和布莱克维尔(Roger Blackwell)合作出版。
1969年,美国的消费者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正式成立。
1974年,《消费者研究杂志》(JCR)创刊。
1960年,哈佛大学的鲍尔(Raymond Bauer)的一篇论文对改变假定消费者的理性程度比较低的观念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消费者的任何行动都将产生他不能完全肯定的结果。
罗杰斯(Everet M.Rogers )关于创新采用与扩散的研究。
拉维吉(F.J.Lavidge)和斯坦勒(G.A.Steiner)关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费希本(Matin Fishbein)等人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
谢恩(J.N.Sheth)等人关于组织购买行为的研究和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
科克斯(Donald F.Cox)和罗斯留斯(T.Roselisus)等人关于如何应付知觉风险的研究。
4、发展趋向
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从宏观经济、自然资源保护、消费者利益、生活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历史、地域、民族、到底传统、价值观念、信息化程度等一系列变量。
研究方法趋向于定量化: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运筹学、动态分析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各变量之间的联系。
研究国界的突破 全球化
四、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西方引入我国的,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入开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进行个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实现文明消费。
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目录:
第1篇 市场中的消费者
第1章 消费者行为学导论
1.1 消费者行为学:市场中的人们
1.2 消费者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1.3 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1.4 营销道德与公共政策
1.5 作为研究领域的消费行为学
第2篇 作为个体的消费者
第2章 知觉
2.1 感觉系统
2.2 暴露
2.3 注意
第3章 学习与记忆
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2 认知学习理论
3.3 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4章 动机与价值观
4.1 动机的过程
4.2 动机的强度
4.3 动机的方向
4.4 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4.5 消费者介入
4.6 价值观
第5章 自我
5.1 关于自我的观念
5.2 消费与自我概念
5.3 性别角色
5.4 形体意象
第6章 个性与生活方式
第7章 态度
第8章 态度改变与互动传播
第3篇 作为决策者的消费者
第9章 个体决策
第10章 购买与处置
第11章 群体影响及意见领袖
第12章 组织决策与家庭决策
第4篇 消费者与亚文化
第13章 收入和社会阶层
第14章 区域亚文化群体
第15章 年龄亚文化
第5篇 消费者与文化
第16章 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第17章 全球消费者文化的创造和传播
索引 中国专论与中国消费者行为案例
术语表
Ⅶ 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消费心理学,或者说消费者心理学 (Consumer Psychology) 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词,往小了说,消费心理学强调的是以个体为代表的群体的消费行为,主要是消费者行为学 (Consumer Behavior) 的内容。根据 Michael R. Solomon 在《消费者行为学》一书中的定义:“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点或经验所设计的内容。”在这个体系下真的是包罗万象,能和至少一半以上的社科类目扯上关系。往大了说基本上和消费或者消费者有关系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它的一部分,因此和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都有重合之处。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以口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问卷法是以请被调查的消费者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调查,也可以变通为根据预先编制的调查表请消费者口头回答、由调查者记录的方式。问卷法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综合调查法:综合调查法是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采取多种手段取得有关材料,从而间接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活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调查方法。
5、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对应试者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应试者的某种反应,进而加以研究,找出有关心理活动规律的调查方法。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解释事物。
2.辩证发展原则
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有不止一面,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社会环境人的消费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3.理论联系实际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目的就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为解答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Ⅷ 消费心理学对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销售并不是产品上架后才开始,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开始就应该时刻考虑到最后的销售问题,策划和设计人员进行作业时也必须对消费者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通过设计帮助产品的销售。
一、消费动机
除了保护商品这个原始功能,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这是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就应考虑该的目标。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促使他们对该产品的牌子、包装和商标以及生产厂家产生好的印象。
人们的行动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内部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的。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行动的。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如冬季来临、人们就会到商店购买羽绒服或大衣等物来抵御寒冷。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往往以愿望的形式被人体验到,但不一定全都能转化为推动人去行动的动机。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健康美丽,但是如果没有出现抗皱美容霜之类的化妆品,这种愿望就不能推动人们购买化妆品的行动,而仅仅以愿望的形式存在人的心中,只有当某厂家生产了这种产品,并且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有满足自己美容愿望的化妆品时,消费者才会去商店购买此类化妆品。这是在满足愿望的动机推动下的购买行动。只有这时,需要才真正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购买行为的动力。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不少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1、 生理需要:吃、喝、空气等;
2、 安全需要:在危险和恐惧中对自由的需要;
3、归属相爱的需要:得到亲友爱,成立家庭需要;
4、尊重的需要,对荣誉成就需要;
5 、自我现实需要。
其中自我现实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有些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和鉴赏力等等。例如,“大哥大”刚进入我国市场时,很多购买“大哥大”的人除了使用外,就是为了在谈生意的时候或在公共场合显示自己“经济实力”满足其虚荣心,可以说这是一种满足精神需要的购买动机。因此,在拟订不同商品包装设计定位时,应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类型作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包装设计。
二、购买行为特征
1、消费者购买行为既有购买能满足生理和物质需要,也有购买能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例如,购买烟、酒、菜、奶粉、服装、鞋帽等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充饥、营养、保温等生理需要。购买各种书籍、订阅各种杂志、购买彩电、VCD等是为了工作或是精神上的需要等等。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时是由一种动机支配的,有时是由多种复杂动机综合支配的。这些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购买行为体系。满足精神、社会需要的动机常常伴随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例如,经济收入低的消费者往往只注重商品使用价值,对商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这是由一种购买动机支配的购买商品的行为。而经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行为往往对商品包装品质更为讲究,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相当复杂的,是生理、物理需要与精神、社会需要交织在一起,其中精神、社会需要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需要不断变化,在确立包装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着想。
3、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向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发展的。对于多数人来说 “衣食足然后知荣辱”,这反映出需要的发展。但是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包装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受商品包装指导的。例如,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如果只宣传解渴的作用而忽视其水中所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卫生健康的介绍,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因为现代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需要不仅解渴,而且还耍补充人体内所需的一些物质元素。设计应主要体现其水质来源(天然矿泉水),含合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以及保证饮用安全健康等。这样,消费者就会被感染,就会按照包装设计的指导购买矿泉水,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规律,然后才能使包装指导消费的作用得到体现。
三、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1、引人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从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新奇性特征分不开的。
人们的视觉认知活动,不是被动接受客观刺激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刺激物和人的主观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的刺激物,而这些刺激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新奇形象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情感与联想。设计师对包装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和需求点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绘制食品包装时,不要用或少用蓝、绿色彩,而用橙色、桔红色则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补品商品,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的商品包装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感兴越。这既是商品主观原因又是消费者情感联想的作用。
3、成功的商品包装不仅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而且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记住,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个性特性,简洁明了的文、图、形象,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才能让消费者永久记忆。
四、结 语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购买商品。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表明,美丽与丑陋,高雅与粗俗,关注与排斥,这些心理上的情感,不仅男女老少各不相同,也因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偏爱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了解市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行动。
Ⅸ 产品设计中怎样针对用户需求做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能帮助获取用户认知、意见、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概念感兴趣的程度,从而确定最感兴趣的目标用户群。采用精确严格的实验程序控制经验事实的情景,从而获得对事物因果关系的了解。
优点:
1.标准化:主试者的操作流程、指导语均保持一致;被试者按照固定要求回答所有问题或完成指定任务;定量研究中问卷选项或者测试任务保持一致。
2.易于管理:流程固定,便于统一操作;采集数据格式一致,便于分析、处理;被试者可自行完成问卷、任务。
3.结果分析全面:事件发生顺序、因果关系、5W2H
4.适用数据分析:大样本、计算机数据处理、交叉列表、统计分析
5.差异敏感:可分成不同组成部分,研究不同状况,不同变量差异可以统计处理
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做用户定量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
运用一系列问题及其他提示从受访者处收集所需信息的方法。
适用范围:可用于收集目标用户群对现有产品的使用行为与体验信息,测试产品/服务设计概念,评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问卷种类:形式多样,可依据实际选择面对面提问、电话问卷、互联网问卷、纸质问卷等。
常用问卷法:结构性问卷;量表式问卷,包括类别、顺序、等距、等比
使用方法与技巧:
1.调查结果取决于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的问题提出问卷调查的话题,问卷是否涵盖所有问题,问题是否必须。
2.选择每个问题的回答方式,如封闭式、开放式、分类式。有时使用样本量少却包含需深入回答的开放性问题比使用大量样本效果更佳
3.斟酌问卷结构,合理清晰决定先后顺序并归类,测试并改进问卷,结合视觉材料,为问卷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可能
4.依据不同话题邀请合适的调查对象,随机取样或有目的选择
5.运用统计数据展示调查结果,以及测试问题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
根据数据预测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效预测潜在消费者和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使用方法与技巧:
1.市场划分方法:消费心理学,行为变量,价值态度和生活方式(VALS细分体系),地理人口统计法(PRIZM市场细分法)等,市场细分利于定量研究从多角度审视,从多维分析。
2.划分标准:
地理(地区地理位置,城市规模、级别,气候变化,交通状况,人口密集度);
目标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
心理因素(对商品采购的主要敏感元素,购买动机,生活方式,消费态度);
行为因素(购买时间、数量、频率、渠道,品牌偏好忠诚度,价格承受范围、敏感度,传播渠道的覆盖力,售后服务重视度)
3.研究流程:市场研究与分析(定量)――目标导向设计研究(定性)――驱动行为/人物模型――市场规模研究(定量)
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