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统计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6 10:24:59

㈠ 5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是什么

1、大量观察法

(1)统计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一)大量观察法

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

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

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三)、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

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㈡ 统计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三种是

(一)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
(三)综合指标法
(四)时间数列分析法
(五)指数分析法
(六)相关分析法
(七)抽样推断法
从各个统计学专家的介绍来看,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上述的7类。

㈢ 统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对比分析法


就是将某一指标与选定的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比如:与历史同期比较、与上期比较、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与预算比较。一般用柱状图进行呈现。


2、结构分析法


就是对某一项目的子项目占比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用饼图进行呈现。比如:A公司本年度营业额为1000万,其中饮料营业额占33.6%、啤酒占55%,其他产品的营业额占11.4%。


3、趋势分析法


就是对某一指标进行连续多个周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用折线图进行呈现。比如:A公司前年度营业额为880万,去年900万,本年度1000万,预计明年为1080万。


4、比率分析法


就是用相对数来表示不同项目的数据比率,比如:在财务分析中有“盈利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增长能力比率”。


5、因素分析法


就是对某一指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比如,房价与物价、土地价格、地段、装修等因素有关


6、综合分析法


就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比如:5W2H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漏斗分析法等。

㈣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师针对不同业务问题可以制作各种具体的数据模型去分析问题,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去探索数据,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对您的工作有一定的的帮助

文中可视化图表均使用DataFocus数据分析工具制作。

1.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变量如何与另一个变量相关。例如,它显示了计件工资是否会带来更高的生产率。

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对一个变量值与另一个变量值之间差异的定量预测。回归模拟依赖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通常绘制在散点图上。您还可以使用回归线来显示这些关系是强还是弱。

另请注意,散点图上的异常值非常重要。例如,外围数据点可能代表公司最关键供应商或畅销产品的输入。但是,回归线的性质通常会让您忽略这些异常值。

3.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基于某些假设并从样本到人口的数理统计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对整体研究提出一些假设。通常,比较两个统计数据集,或者将通过采样获得的数据集与来自理想化模型的合成数据集进行比较。提出了两个数据集之间统计关系的假设,并将其用作理想化零假设的替代方案。建议两个数据集之间没有关系。

在掌握了数据分析的基本图形和分析方法之后,数据分析师认为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没有确认如何表达你想要解决的问题之前,不要开始进行数据分析。”简而言之,如果您无法解释您试图用数据分析解决的业务问题,那么没有数据分析可以解决问题。

㈤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5种。
大量观察法
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统计模型法
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做统计模型法。
统计推断法
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运用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的方法,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已在统计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除了最常见的总体指标推断外,统计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统计预测中原时间序列的估计和检验等,也都属于统计推断的范畴,都存在着误差和置信度的问题。在实践中这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发展很快,统计推断法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㈥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1.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总体中全部或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的方法。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㈦ 统计学研究有哪些方法麻烦告诉我

统计是要分析数据的,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数据的是否合适,实验采集的数据是否符合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所谓
实验设计
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
统计分析方法
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
结论
。它主要适用于
自然科学
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
统计数据
搜集。
实验设计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1)
重复性
原则:即允许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
实验
。好处是:其一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有效
估计量
;其二,可以获得
实验误差
的估计量。这些都是提高
估计精度
或缩小
误差范围
所需要的。
(2)
随机化
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次序都是随机安排的。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原则。
(3)
区组
化原则:即利用
类型
分组技术,对实验对象按有关标志顺序排除,然后依次将各单位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使各处理组组内标志值的
差异
相对扩大,而处理组组间的差异相对缩小,这种实验设计安排称为
随机区组设计

2.大量观察
大量观察法是
统计学
所特有的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
事物
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
总体
数量
特征

综合指标
,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
表格

图像
把它表示出来。是统计研究的
基础
。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
原始资料
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
综合指标法
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
客观事物
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
性质
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
统计指标
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
数量关系
的方法。
统计模型
法则
是综合指标法的扩展。它是根据一定的
理论
和假定条件,用
数学方程
去模拟现实客观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4.统计推断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
样本数据
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
归纳推理
的方法。统计推断是
逻辑
归纳法
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
(1)
参数估计
法:当总体的界限已划定,总体某一数量特征(如
总体平均数

方差
等)的
数值
就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把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
总体参数
。但是总体参数通常不知道,这就需要通过样本数据计算
样本统计量
,并以此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或取值区间,这种方法称之为参数估计法。
(2)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的
特点
是,由于对总体的变化情况不了解,不妨先对总体的状况作某种假设,然后根据
样本
实际
观察的资料对所作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的取舍。假设检验的方法是统计推断常用的方法。

㈧ 统计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
4、时间数列分析法
5、指数法
6、抽样推断法
7、相关分析法

㈨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抽样平均误差是测定抽样误差的基本指标。它是随机抽样可变总体平均数(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与全及平均数之间离差...这个指标反映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对全及平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即反映误差平均值的大小
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说明总体的分布特征、内部结构,并可据以研究总体某一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的规律性。
1、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具体地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的集合。
3、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4、抽样研究: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最终达到了解总体的目的。这种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抽样研究。
5、统计描述:用统计图表或计算统计指标的方法表达一个特定群体的某种现象或特征。
6、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号P表示。
8、医学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包括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9、正态分布规律: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的一定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用以估计该区间的观察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频数或概率。
10、可比性:是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在各处理组之间尽可能相
同或相近。
11、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2、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
13、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变异程度。
14、率的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
15、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
16、可信区间: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即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总体参数。
17、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撒谎能够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
18、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撒谎能够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
19、检验效能:1-b称为检验效能又称为把握度。它的含义是:当两总体确实有差别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能够发现两总体间差别的能力。
20、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的资料又称为四格表资料,在四格表资料中两个样本的实际发生频数和实际未发生频数为基本数据,其他数据均可由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
21、列联表资料:对同一样本资料按其两个无序分类变量(行变量和列变量)归纳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其行变量可分为R类,列变量可分为C类,这种表称为R*C列联表。
22、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3、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4、秩次:即通常意义上的序号,实际上就是将观察值按顺序由小到大排列,并用序号代替了变量值本身。
25、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
26、完全负相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负相关关系,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由x与y构成的散点完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x增加,y相应减少,算得的相关系数r=-1。
27、正相关: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存在有正的相关方向,即当x增加时,y有相应增大的趋势,所算得的相关系数r为正值。
28、等级相关:是对等级数据作相关分析,它又称为秩相关,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
29、评价:是通过对某些标准来判断观测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0、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
31、优序法:为了比较某几个事物或方案的优劣,在选定各项评价指标后,将待评价的对象或方案就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值大小分别排列,并分别对各序号(等级)以相应的评分值即优序数,然后综合诸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对象的总赋优序数,并按总赋优序大小评定其优顺序的方法即优序法。
32、Topsis:Topsis法常用于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此外,也可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领域。
33、根本死因:WHO规定,根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34、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人们因疾病影响健康,引起人体正常活动的障碍,实际应当接受各种卫生服务的需要(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35、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从卫生服务资料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卫生服务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卫生服务研究服务更具有科学性。
36、卫生服务调查:是指对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群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
37、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统计指标,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8、统计图:是以各种几何图形(如点、线、面或立体)显示数据的大小、升降、分布以及关系等,它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9、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

阅读全文

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简单的技术升压方法 浏览:523
民航商业方法类知识产权有哪些 浏览:882
bbs的使用方法 浏览:980
mac版优酷下载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1
苹果7扬声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97
河北美术计算方法有哪些 浏览:816
新风管风量计算方法 浏览:427
电灯遥控器电池安装方法 浏览:600
金珠的检测方法 浏览:328
水波的计算方法 浏览:591
木耳怎么保存方法 浏览:650
论文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浏览:73
拔自己的牙有什么方法 浏览:129
电脑裁线机操作方法 浏览:522
水泵叶轮外圆磨损的修理方法如何 浏览:97
文竹的养殖方法大全图片 浏览:29
hiv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 浏览:397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美术 浏览:201
单腿独立站不稳怎么破方法来了 浏览:590
电脑wps打表的方法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