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文《摇篮里如何成长》800字,求大神帮忙,急
摇篮里如何成长(范文)
瞧,那小鸟在天空无忧无虑的飞翔。我想,那蔚蓝色的天空就是小鸟成长的摇篮吧!
瞧,那鱼儿在海里悠闲地游来游去。我想,那广阔的大海就是鱼儿成长的摇篮吧!
那我的摇篮又是什么呢?我如何成长呢?
看,我家餐桌上那鲜嫩诱人的小白菜、清香四溢的大米饭、圆润饱满的馒头…这些美味的饭菜是出自谁之手呢?是谁在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时,还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地劳作呢?这就是我那任劳任怨的奶奶。
奶奶除了在外辛勤劳作、在家料理家务外,还特别关爱我。
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寒风刺骨,天空飘起啦鹅毛大雪,下课铃声在大雪纷飞中响起了。我看着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被他们父母接走,我在走廊上苦苦的等待着父母的到来,可却迟迟没有看见父母的身影。这时的我,心情已跌落到最低点,一种不可名状的哀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的天空,也是漫天雪花在飞扬。我多么想依偎在亲人的怀里大声哭泣,可是,刺骨的寒冷好像把我的眼泪也冻住啦,想哭却哭不出来。又过了漫长的十分钟,正当我感到万分难过的时候,纷飞的大雪中隐约出现啦一个熟悉的身影。
哦,奶奶!我多么想大声的叫起来,终于有人来接我回家啦。可,我没有喊,我知道奶奶冒着大雪来学校接我回家的途中,纷飞的大雪一定无情地往奶奶的身上乱钻,一定无情地抽打着奶奶饱经沧桑的双手,是的,我已经看见啦奶奶的双手正冻得发紫。当奶奶快要来到我身旁时,我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前,紧紧握住奶奶的手,刚刚的难过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心疼,我激动地问:“奶奶,家里不是有手套吗,怎么不戴呀?”
“家里的手套给你爸爸用啦,我皮厚,没事!快回家吧,别冻坏啦。”
回家的道路,有点崎岖,可…又是如此有安全感,奶奶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愈握愈紧,因为雪愈下愈大,雨伞…总在不断向我倾斜着,倾斜着。回到家,才发现奶奶的左肩已堆啦一层厚厚的积雪。
哦,原来我的摇篮就是奶奶那双手,那双冰冷的手,那双温暖的手,那双经过岁月的沧桑已长满老茧的手,为我那弱小的心灵送来了一缕缕阳光…
‘贰’ 婴儿摇篮是左右摇晃的好还是上下摇晃的好
你好!
不建议使用摇篮,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其睡眠以浅睡眠为主,在浅睡眠时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而大人会误以为其睡眠不好,抱起哄睡或喂哺等就中断了浅睡眠期的宝宝。多次进行,就造成宝宝睡眠不好的习惯。所以,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
斗鸡眼,即内斜,是斜视的一种。由于宝宝两眼眼肌协调动作差,常常会出现斜视,随着眼肌的发育成熟,斜视现象也随之而消失。注意儿头位置,不要使其长期偏向一侧,少近距离观看固定的物体,小儿对红色反应较敏感,所以可在小床正中上方挂上一个红色带有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使听、视觉结合起来,有利于新生儿双侧眼肌动作的协调训练,从而起到防治斜视的作用。晚上睡觉尽量关灯,但是如果宝宝起来就需开灯了,但不要把灯光直接对着宝宝的眼睛即可,灯光不能太暗。发育正常的婴儿,如宝宝在六个月以后,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增强,一般不再出现斜视。
‘叁’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方法
链接: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肆’ 悠悠球的"婴儿摇篮"怎么玩
我现在会玩的是“婴儿摇篮”、“独木桥”和“魔术
球”、“双龙出海”。我今天教大家一招“婴儿摇篮”。先催
眠,什么叫“催眠”呢?“催眠”就是把悠悠球的绳子绕起来,
手拿住中间的圈圈,猛地往下一掼,悠悠球一下子滑到绳子的尽
头,剧烈地转动,绳子的长度却保持不变。接着以左手食指、拇
指拿住线的三分之一处,右手向上一绕,把下部的三分之二分成
两段,并用手指把线撑开,形成等腰三角形,左手再松开,让悠
悠球从三角形里穿过,并让它继续转动。撑开的两根线象“摇
篮”,悠悠球像“婴儿”一样,所以叫它“婴儿摇篮”。“独木
桥”的玩法比“婴儿摇篮”难多了。先催眠,然后拿住、上面一
小段,再把悠悠球抛起来,使球中间的缝不偏不倚的落在细细线
上,这必须要你的技术,你再把球抛到空中的球快速接住就行
了。线就像“独木桥”,悠悠球就象站在独木桥上,所以叫它
“独木桥”这需要长期训练的。
‘伍’ 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吗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孩子的性格形成,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后盾,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良好,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于培养出亲社会性高,独立自主,性格完整的孩子,相反,生长在家庭教育不恰当或教育氛围淡薄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存在缺陷,孩子的父母十分热心,常常帮助他人,为人开朗乐观,处事平和淡然,孩子也会变得富有同情心,坦然面对困难。
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发展,滥用教育方式又或者总是一以贯之,往往会让孩子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相应的,他也会在这迷失的过程中丢掉许多展现自己才华的大好机会,没错,家庭教育应该要根据性格类型对症下药,只有相匹配,方能使孩子从中得到更健康更茁壮的成长。
‘陆’ 如东县天一学校的成长的摇篮
2004年7月11日,《南通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令人振奋的报道:《成功型学生的摇篮——访全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从那一刻起,天一学校这个闪亮的名字,不断地在如东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回响,天一学校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同行、社会各阶层及每一个家庭的关注和青睐。如今,她还没有走过一年的办学历程,就已经捷报频传:顾新利老师的历史课获全国性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陶振建老师的音乐课获全国性教学竞赛二等奖;学生王颖、刘诗雨参加南通市少儿主持人大赛双双进入十佳,王颖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一个学校两名选手获此殊荣,这在全县乃至全市是独一无二的;在江苏省健康知识竞赛中,三名中小学生代表南通市一举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等单位授予“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的称号……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这所独具魅力而又充满生机的学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新型的学校,来领略她的独特的人文内涵。
一、民主化管理 学生年龄跨度大,生理、心理差异性大,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作息时间、单位课时时间等很多方面相互冲突,矛盾多多。“民主”“科学”是着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作为魏书生教育艺术实验学校的校长朱学云,带领学校一帮人在暑假中多次召开“学校设计”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六年发展规划。学校还利用重阳节慰问老同志的时机,向他们征询办学建议。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促进中小学生行为养成的新思路,学校召集行政领导、班主任就常规管理的各项措施、制度,进行反复磋商,实施了学生值周制度和教师导护制度并行管理模式,形成师生共同管理、互相管理的局面。教学管理方面,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确立了“五段管理”、“三段教研”的管理模式,“五段”即1-3、4-5、6、7-8、9年级段,“三段”即1-3、4-6、7-9年级段。特别是历时三个月的首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们对学校的几个管理文件进行多轮次的讨论、修订,大小会议召开了15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案79条。从此,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
二、九年一贯制 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六年级与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阶段,中小学的学习生活截然不同,许多学生在这个过渡时期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模式等许多方面历来是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融合,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设计,通盘考虑了九年一贯的课程内容,确定了学生九年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某些具体学科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了“阶段目标”。有的目标是九年一以贯之的,可能前后反复提到,有的目标是在不同阶段之间前后衔接,形成一定梯度,螺旋式上升,不能截然分开。而我们的九年一贯制,恰恰就能解决以上的诸多问题。 上海、深圳等地近20年的九年一贯制办学经验证明,基础教育九年一贯制适应时代要求,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符合课改精神,因此,九年一贯制必然是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天一学校率先在全县实施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把小学与初中衔接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整体规划实施课程改革,科学地整合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达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有序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连贯、扎实地掌握各类知识、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教学 走进天一学校,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个教室的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都已安装到位,校园网络覆盖了全校各室,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里已经成为每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效率非常高。苏北学校的教育现代化之梦,终于在这里得以真正实现。正是因为天一学校的领导高瞻远瞩,在全县范围内抢得发展的先机,所以,如今初中部的二流生源的学习成绩已经开始直逼其他学校一流生源的学习成绩,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为了研究、推广与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领导着实动了一番脑筋,采用政策导向、制度约束、业务培训等多种手段齐头并进的方法,多轮次地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理论、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设备应用技术、课件制作等相关知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学校还组织精干的师资力量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加强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力度,根据各学科教学的实情,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随着探究的深入,学校多媒体教学研究之风盛行。本文开头提到的两节全国优课,就得益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天一学校将“创建名校、取信于民”作为办学主旨,志在打造设施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位于如东县掘港镇日晖东路1号的天一学校,正如日日从东方升起的朝晖,已经把她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如东这方充满希望的热土,撒向教育事业这片播种绿色希望的沃野!如今,正在建设中的新教学楼和投资两千多万即将上马的学生公寓和师生餐厅工程,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提供寄宿制服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优良的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天一学校会以更加鲜明的特色和骄人的成绩屹立于教育改革的春风里,屹立于蓬勃发展的中华大地上!
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的不断探索,感统训练的概念也被大家所熟知,所谓感统其实就是指人们的感觉统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庭感统训练的相关资料吧。
家庭感统训练方法一视觉统合的训练
1、视觉集中训练
(1)双手抱住孩子的头,亲切的叫孩子的名字,并深情的看孩子让孩子做出反应。(此项目训练1-3分钟)
(2)准备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培训者和孩子相对而坐。孩子会东张西望,这时候培训者可以拿出准备好的食物或玩具,放到孩子的眼前,吸引孩子的目光,然后让孩子的视线随着食物或玩具移到目前应该让孩子完成的任务上。
(3)可以给予孩子观看彩色的万花筒。(此项目可训练3-5分钟)
2、视觉追踪训练
(1)可以让孩子在运动中踢球,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按住滚动的球。(此项目可训练5-8分钟)
(2)可让孩子用球扔向另一正在滚动的球。(此项目训练3-5分钟)
(3)准备好一间无伤害的房间,一只手电筒。把窗关上,使屋内黑暗,培训者和孩子同在房间内,培训者打开电筒的开关,照向墙壁,然后叫孩子去抓墙上的光。(此项目训练3-5分钟)
(4)视动训练。(此项目训练5-10分钟)
家庭感统训练
家庭感统训练
家庭感统训练方法二听觉统合训练
1、找寻声音。(3-5分钟)
2、模仿自然界的声音。(7-8分钟)
3、听动训练。(5-10分钟)
4、辨别声音。(5-10分钟)
家庭感统训练方法三触觉训练
1、通过不同的刷子、不同布质的毛巾,给予孩子适当的刺激,可于洗澡时进行。
2、让孩子触摸不同的物件,让其辨别物件的大小、形状和质地等。
3、三温暖治疗。让孩子辨别不同的水温。
4、让孩子光着脚在地板上来回跑。
5、玩泥沙。
6、玩橡皮泥。
7、三文治疗法。在床上铺一层垫子,让孩子睡在上面,然后在孩子身上盖上被子并用身躯轻轻压在孩子身上(可训练10分钟)
8、抓痒游戏。可适当通过音乐减轻孩子的紧张程度。
9、冰袋游戏。也可转换成热水和冷水。如果孩子抵抗较多,可让孩子自己进行。
10、梳头游戏。可用羽毛、毛巾等代替。
11、吹风机游戏。可先让孩子穿较薄的衣服先吹,再到吹身躯。注意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部肌肉会有较强烈的反应,不要勉强吹脸和头颈。
12、可让孩子在泳池里自行游动。
13、滚滚圈游戏。用三个游泳圈或轮胎,替代滚筒,让孩子在里面滚动,注意安全。(此项训练5-10分钟)
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四平衡感觉训练
1、荡秋千。
2、攀爬不平稳平面。
3、滑车训练。(此项可训练5-10分钟)
4、倒立走。此项对上肢大肌肉的训练也相当有帮助。(此项训练5-15分钟)
5、下蹲走。也可训练本体感觉。(此项训练5-10分钟)
6、摇篮游戏。
7、走花坛。(此项训练5-10分钟)
8、单脚站立。(此项训练5分钟)
9、单脚跳。(此项训练5-10分钟)
家庭感统训练方法五本体感觉训练
1、沿直线行走。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端水。(此项训练5-10分钟)
2、攀爬。
3、跳圈游戏。在地上排列两列圆圈若干个,距离左右上下10CM,让孩子双脚跨在不同圆圈上往前跳,可增加圆圈的个数和距离。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训练5-10分钟)
4、蹲下起立。也可训练下肢大肌肉。(此项训练5-10分钟)
5、翻跟斗。(此项训练5-10分钟)
家庭感统训练
家庭感统训练
6、趴地推球。可先从50-100次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次数。
7、跳绳训练。(此项训练5-10分钟)
8、骑带有平衡轮的自行车训练。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训练10-20分钟)
9、上下楼梯训练。也可训练下肢大肌肉。
10、跨障碍物。可逐渐增加难度。(训练10-15分钟)
11、脚步垫训练。可利用脚步垫设计不同的项目,以达到训练孩子的目的。如可以让孩子按脚步垫的路径跳或者行走。
12、跳台阶训练。孩子手背后,一个一个台阶上下来回跳。(此项可训练5-10分钟)
13、青蛙跳训练。
14、追跑训练。让孩子绕着家具跑,或是追着球跑。(此项可训练10分钟)
15、梯子游戏。
①将梯子架在两个平台(高约10-20CM)中间,孩子梯子上行走。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可训练10分钟)
②让孩子由梯子的间隔中,踏行前进。
‘捌’ 成长的摇篮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摇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áo lán,一指婴儿的卧具;二指某些事物的发源地。出自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摇篮》。
引证解释:
1、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容易使婴儿入睡。 多用木、竹、柳条制作,护栏或镶板上饰有不同类型的花纹及图案。早期摇篮利用挖空的树干制成,多用绳索吊于房梁或横木杆上。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摇篮》:“今人眠小儿竹篮名摇篮……摇车即摇篮。” 清 赵翼《舟行》诗之一:“笑比摇篮引儿睡,老夫奇诀得还童。” 曹禺《原野》第一幕:“左面是摇篮,里面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2、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希腊是哲学的摇篮,最初就发明了自然发生的辩证法。”郭小川《三门峡》诗:“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啊,中华民族的摇篮。”“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