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研究理论和方法

研究理论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0 07:52:49

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有什么区别

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没有区别。根据研究方法的定义: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等价于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即研究手段。

根据研究活动的特征或认识层次,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战略研究方法和战术研究方法;按方法的普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1)研究理论和方法扩展阅读:

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分类: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2、观察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

3、文献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4、实证研究法

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研究方法

Ⅱ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Ⅲ 论文开题报告理论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着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着《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盘)(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盘)(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着《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着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Ⅳ 本科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有什么区别

您好,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你首先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建议你认真的参阅有关名着,这样才能完成任务,网络上面来的,不是你自己亲自写的,很有可能答辩就不能通过了。

Ⅳ 研究生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生要结合自己的价值追求、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特点高效利用时间,做到学思结合,劳逸结合,力争在读期间能够发表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要志存高远,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Ⅵ 研究方法

本书将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研究和重点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能源矿产资源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1.5.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不拘泥于理论,既要参考国际通用做法,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本书在对矿产资源价值补偿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损失与补偿问题的实践,着重研究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产权价值补偿问题。

1.5.2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两种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定量分析离不开定性的规定,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本研究在实地走访、专家座谈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价值损失进行了测算。

1.5.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标,把“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然后讨论“是什么”的问题。换而言之,研究方法上以规范分析为主旋律,实证分析在规范分析设定的框架之内。

1.5.4 比较分析方法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具备清晰完整的矿产产权安排、利益分配及价值补偿模式。通过对各个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资源价值补偿体系的建立和资源价值补偿模式的构建提供启发和借鉴。

1.5.5 系统分析方法

资源补偿是多元化的系统补偿。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借助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认识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将复杂问题层次化、条理化、模块化,从而使研究对象清晰,研究思路顺畅,研究过程简化。

Ⅶ 历史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哪些

历史研究有其独特的魅力。历史研究的魅力在于:哲学研究止于思辨和教训,容易“徒托空言”,而历史研究因其叙述历史事实而更容易显示出“深切着明”的效应。

历史研究的魅力在于:历史研究所面对的研究对象是比较稳定的文本。它既不像实验研究那样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也不像调查研究那样因缺乏资料而无话可说。而且,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来看,“现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见得调查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的而历史研究的对象就一定是“过去”的。相反,一切“现代”都正在成为过去,而一切历史都可以理解为当代史。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历史研究可分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或改革实践史)和学术史研究三种。而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历史研究可分为历史的考证研究、历史的叙事研究和历史的解释研究。

历史的考证研究和历史的叙事研究其实就是历史的调查研究,可统称为历史的实证研究。一般意义上的调查是对“当下的事件”的调查,而历史的考证研究和历史的叙事研究是对“过去的事件”的调查。

历史的解释研究在面对历史事实(主要是历史文献)时,它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判断及其所选择的视角。不同的研究者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解释,这使解释研究不可能像其他实证研究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那样显示出“毋庸置疑”的客观性。但是,历史的解释研究在提出解释时仍然重视解释的理由和证据,以便使自己的解释令人信服。就此而言,历史的解释研究也有某种实证研究的含量而并非任意、任性地随意发挥。

Ⅷ 研究思路和方法

以活动论、单元论、阶段论、层次论、盆山耦合理论和当代造山带地质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地质调研资料为基础,运用盆地分析和盆地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构造-沉积、构造-岩浆、构造-年代学、构造-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将时间序列和构造单元之间的转化联系在一起,历史地、动态地揭示研究区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机制(图1-4)。

图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Ⅸ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云南省科研项目:岩溶水有效开发技术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003PY04),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云南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项目编号:200310400024)完成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典型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测绘1100km2,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钻探3791.94m,各类物探4169点,取岩土水样试验分析626件,岩溶水动态监测18个点,岩溶水示踪试验2组等大量的调查和勘探试验工作。这些工作和成果,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使之能够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检验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同时,本书的研究也为岩溶水的勘查和开发示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使开发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得到了技术创新,工程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了示范目的。

此外,1999~2002年,作者参与主持完成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也为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技术研究提供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的系统基础资料。在各个参加工作的省市区的示范工作中,也成功地建成了一批暗河及大泉引、提、堵、蓄、富水块段钻井开采工程。这些调查成果和工程实践,为本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在岩溶水资源及地质环境特征研究,以及岩溶水开发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适宜于不同的岩溶水源地类型以及不同需求的岩溶水有效勘查和开发技术方案,为岩溶水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使岩溶水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书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如下:

第一个方面,以现代岩溶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调查的最新资料。系统地认识岩溶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溶水的赋存及运动特征,准确把握岩溶水富集规律,建立确切的找水标志,提高寻找和圈定岩溶水源地的准确性。根据岩溶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岩溶水出露状态,以及岩溶含水层的导水和赋水空间形态、结构及水动力特征,划分岩溶水源地类型,分析总结各类岩溶水源地岩溶水的开发技术条件,评价其脆弱性,最终掌握各类岩溶水源地对不同的勘查开发技术的适宜性。

第二个方面,引进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核磁共振、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这些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常规电法技术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典型的岩溶流域,结合国家在云南安排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建设,针对不同类型岩溶水源地的勘查技术条件,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开展野外技术方法试验研究,并对探测和综合分析解释成果进行钻探检验,验证其可靠程度及准确性,优选出适合不同类型岩溶水源地的有效探测技术方法,集成岩溶水有效探测技术方案。

第三个方面,通过调查省内外岩溶水开发工程,考察发达国家岩溶水开发情况,收集国外相关信息,研究其成功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其中失败的原因与缺陷。根据各类岩溶水源地的开发技术条件,引出新的技术方案,并选择典型岩溶水源地进行开发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改进和完善,得出各类岩溶水源地岩溶水有效开发技术方案。

从岩溶水开发的全过程来分析,成败的最关键环节是找水勘查,只有找准岩溶赋水空间或径流通道,才可能正确有效地实施岩溶水开发工程,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提高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外,关键是要减少物探方法存在的多解性。本书研究了适合不同岩溶水源地的物探方法,通过不同方法探测结果的相互补充、验证,根据经济合理性和探测的有效性比选,选择其中适宜的方法形成综合探测方案,并建立代表不同含水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反映各类岩溶赋水空间的解译参数和标准,从而达到提高探测的可靠性和精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及主要参考资料

[1]国家技术监督局.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9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2]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3~58

[3]王宇,李燕,谭继中等.断陷盆地岩溶水赋存规律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4

[4]袁道先.对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一些意见[J].中国岩溶,2000,19(2):103~107

[5]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4

[6]王瑞江,姚长宏,蒋忠诚,等.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J].中国岩溶,2001,20(3):211~215

[7]耿弘,王宇,汪才芳等.云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77~78

[8]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网络全书 环境科学[M].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3年.216

[9]杨京平,卢剑波.生态恢复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

[10]王宇,张贵.滇东岩溶高原石漠化及防治对策[A].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研究[C].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3.26~35

[11]苏维词,朱之孝,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中国岩溶,2002,21(1):19~24

[12]姚长宏,杨桂芳,蒋忠诚.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及其生态治理[J].地质科技情报,2001,20(2):75~78

[13]苏维词,周济作.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防治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4(2):177~182

[14]沈继舫主编.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11

[15]邓德仁.21世纪初期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行动框架[A].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1

[16]袁道先,刘再华,林玉石等.中国岩溶动力系统[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2

[17]袁道先.论岩溶水的不均匀性[A].《汇编》编选小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经验汇编[C].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1~19

[18]Urich P M,Day M,Lynagh F.Policy and practice in Karst landscape protection:Bohol,the Philippin.Geographical Journal,2001,167(4):305~323

[19]Yuan Daoxian.Rock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Karst of South China.1997,Z.Geomorph.N.F.Suppl.-Bd.108,81~90

[20]袁道先.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461~466

[21]丁继红,周德亮,马生忠.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勘察科学技术,2002(1):37~42

[22]CCOP Technical Secretariat.Proceedings of the 1st Compiler’Meeting of DCGM Phase Ⅳ:Groundwater and Geothermal Databases.24~26 April 2001 Bangkok,Thailand

[23]王宇,李丽辉.德国岩溶水勘查技术与开发利用概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91~95

[24]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新技术应用项目组.国内外地下水勘查新技术专集[M].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27~68

[25]袁道先.法国岩溶和岩溶水[R].桂林: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1984.21~34

[26]岩溶地质考察组.赴南斯拉夫岩溶地质考察报告[R].北京:国家地质总局,1982.27~42

阅读全文

与研究理论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快速止咳嗽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210
电导率测试笔使用方法 浏览:759
下咽癌张口训练方法 浏览:595
硬笔书法教学方法总结 浏览:165
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 浏览:868
修手机的方法与技巧 浏览:554
菌菇水使用方法 浏览:741
电脑主页字体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81
膝盖康复锻炼方法视频 浏览:250
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浏览:440
上肢锻炼方法无器械 浏览:50
茶枯洗头的正确方法 浏览:746
海外并购风险分析方法 浏览:271
水阀漏水解决方法ppr 浏览:166
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999
定量研究常用方法 浏览:16
怎么才能祛痘小方法 浏览:727
黄褐斑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73
高考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浏览:868
两个月快速长胖的方法 浏览: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