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沙洋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促进全县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形成控辍保学,乐学乐教,高效减负和内涵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肯定成绩,巩固成果。活动实施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初显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认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评价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是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比较模糊。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部分学校存在等待观望情绪,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不适应,存在着“课改”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三是校本教研对“课改”的服务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形式,缺深度。
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构建模式,优化教学。
本学期,各学校要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课堂教学新模式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主题思想,即在教师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科学安排学、讲与练的时间,规范落实课堂教学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是形式灵活多样。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组织立标学标,观摩交流。通过部分教师“试水”课、全体教师公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交流月等活动,集中展示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实际,将改革工作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模式。
(二)加强管理,评价推动。
各学校要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二是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变革。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参与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变为评学生练习;由评教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是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有利于改革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要有利于倡导学与思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各学校可参照《沙洋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典型引领,活动促进。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联片教研”和“主题系列教研”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培训提高”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教研员、优秀教师到学校巡回举办讲座和上示范课,带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开展“教学大比武”。通过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举办高效课堂展示观摩活动。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通过建窗口,树样板,创示范,以此展示部分课改先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课例及课堂文化建设,引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四是组织主题论坛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与高效课堂建设”为主题,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文化培育、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建设等研究性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让教师之间、校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思维碰撞,促进思想升华、整体提高。
(四)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一是组织优秀成果评比。通过广泛征集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优秀的导学案设计、教学实录、案例和论文等,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聚焦课堂,关注课改,研究教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研活动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成果。
二是加大督导评估工作。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师参与度及达标情况的督导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大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考核赋分权重,强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实施、课堂推进和评价制度创新等工作。
三是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对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的称号。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将作为学校绩效考核和评优表模的必要条件。
四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年工作简报》,及时报道各校在课改活动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组织,科学部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团结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课程理念下各种优秀教学方法互通、互补、互促、共进的高效课堂,为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 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 “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 ” ” 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 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 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 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 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 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3. 怎样改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怎样改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一切从学生出发,做到教学恰当,引导有方,讲课生动有趣,作业适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展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只有认真转变“应试教育”观念,苦练教学基本功,改革考试评价手段,优化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展开。怎样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呢?关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切从学生出发,做到教学方法恰当,引导学生有方,讲课生动有趣,作业适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获得全面发展。
教学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应把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放在首位。了解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了解他们容易犯哪些概念性和计算性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揣摩学生思想状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精心备课和组织教学。有的生说老师上课讲的是头头是道,下来自己却不知如何着手,其原因就是教师上课时只按自己的意图去讲,并没有按学生认识规律去组织教学。因此,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改革教学方法目的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一一加以交代。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规律,就要让学生积极探索,教师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共同探索的朋友,师生互换角色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恰当的教学方法应是既要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古今中外创造了不少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更积累出许多教学经验。但是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长期照搬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即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但在教某个内容或某个章节,甚至在教某节课,某个班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才是“良法”。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选择现学生感兴趣,费时少、收获大的教学方法就是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引导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起着积极作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好的引导就应该多设疑,设好疑,以疑引思。以疑激思。引导还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迸出思维的火花,虽然有时这些思维的走向不一定符合老师所设定的路线,但不要轻易地否定他,而要引导他继续“钻”下去,看到其结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小学生注意力、意志力还不够稳定,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愿意努力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事往往不愿做。有趣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从而解除他们学业上,心理上的负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趣的教学过程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应把对学生的爱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了爱心,话语就会亲切温馨,有了爱心,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就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有了爱心,对后迸生就能给予耐心帮助和热情鼓励。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温馨的课堂气氛,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氛围。在数学过程中,适当讲些学生喜欢听的趣人趣事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应经常挖掘教材中的一些“笑料”,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适时适当地会心地笑一笑,能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趣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到好处设疑,能使学生即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学生不断探索、进取的学习兴趣。“自学法”使学生学习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旧引新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乐趣。联系实际的形象教学,能使学生更好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的数学思想。由此可风,多“变”才能多“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天的作业量是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个原因。因些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适量,要尽可能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做到:1、课堂上能完成的,决不留到课外去做,尽量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提高。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外作业。例如教科书上的问题、填空题、选择题可在课堂上采用口答,或直接填在书上的方式完成。2、作业的选题要有目的性和代表性,既要适合初中生的记忆规律,又要注意减少重复题型的布置。3、注意因材施教,因为同样作业,程度不一样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既可加强对好学生的训练,又可减少中差生的负担。总之,适量的作业应该“少而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改进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为师之道,贵在善学。只有善于学习,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吸取宝贵的教学经验,并通过教学实践,将这些方法、经验“活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学科,才能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施素质教育。当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永无止境的探索课题。
4. 怎样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有鉴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生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使用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5. 如何改进课堂教与学方式,提升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
6. 新课改下怎样改进课堂教学
从三个维度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维度一:教学计划方案评价;
维度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
维度三: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维度一:
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是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相一致来进行评价。它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
同时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
(2)教学内容设计的教育性: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同时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3)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
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4)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实践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同时教学计划中是否考虑到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机会。
(5)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趣味性,
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安排上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趣味性, 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按计划开展。
(7)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贯彻统一原则。不管其按照“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情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
(8)教学内容设计的现实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维度二 : 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教学指导过程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
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指导过程的特征评价应考察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
又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要浓厚、求知欲要强。
(2)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实践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促进体脑合一, 知行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示范指导作用而不是越俎代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提供充足时间,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态度认真,
积极主动。
(3)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广泛、融洽,
学生乐于“发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 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 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 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
活动气氛民主活跃。
(4)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整体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体效果, 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5)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创造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指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鼓励学生表现自已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乐于创新,
敢于质疑,有创造性教学成果。(6)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教育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求实、求真;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能体现出团结友爱,和谐文明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维度三
: 教学指导效果评价最终能直接证明课堂教学的价值是教学活动开展后所产生的效果, 包括一系列价值事实, 其中有的是教学计划设计的预期效果,
有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教学指导效果既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也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
(1)集体进步效果: 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
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
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
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2)学生个体发展效果: 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 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 学生乐于“发表”和“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有创造成果,
又要关注间接效果,
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比。外显性效果多用与课程学习的知识性评价,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易于操作,可测性强。
(4)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内隐性效果是相对于外显性效果而言,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坚强意志的培养等无一不渗透出内隐性特点。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崇尚人文精神等对学生内隐性效果的实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风。
7. 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形成主体性、积极性等人格特征。因此,这里以对传统教学批判的方式,论述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计的要义。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讲述和指点散漫,令人感到不着边际。换言之,焦点不明的教学太多了。不错,教师应当花功夫使班上的差生也能听懂每一节课,但是倘若讲述过于冗长,或是有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言一遍,往往难以“聚焦”于学习课题,最终迷失了方向。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密切联系生活经验的教材,引入操作活动固然重要;但若过分强调,也可能导致模糊了本来的学习课题的后果,而学生对学习课题倘若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也就不可能主动积极地展开学习。
使学生极其明确地意识到学习课题乃是改进教学的首要一步。学习课题通常是由教师来选定的,学生未必都能意识到。让他们自行选择学习课题自然不失为培养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他们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这样做。因此教师在选择学习课题时,应以尽量具体的方式作出指示,让学生明白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已无法解决新的课题了,然后再告诉学生,今天就来学习这类题目的解决办法,应尽量避免用抽象词语作冗长说明。
再一点,明确对立点与矛盾点的问题提示是有效的。在“发现学习”的教学中就很注重揭示对立点与矛盾点的步骤。例如理科教学,在实验课的导入阶段,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换各自设想的假设,然后明确这些假设中的对立点与矛盾,再进入尔后的假设验证,这样,对立和矛盾之所在明确了,学生就会体验到认知性矛盾,并产生出从这种矛盾状态过渡到均衡化状态的内发性动机。智力好奇心以最明确的形式得以表现的,莫过于这种认知矛盾的场合。
通过上述步骤使学习课题的意识化得以实现,便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出一种紧张感来,而这种紧张感会导致主动学习的欲望。没有这一点,无论怎么高明的指导也是无从发挥其效力的。
改善学习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学习过程的说明不充分,使人感到“冲击力”不够。教师或者仅作简单的交代:“这里重要”,或者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疏干指点。因此,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然而老练的教师非常注意点明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预先提醒注意。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引人入胜的导语牢牢地吸引住,这种引诱力无疑将导致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无论哪一门学科,在完成一种学习课题的过程中总会包括若干阶段。因此,与其引导学生注意于能否求解,毋宁引导他们注意于课题完成过程中所包含的阶段,这更有助于展开高效的学习。例如,求解数学应用题必然包括下列阶段:了解问题所陈述的状况;选取必要的信息;找出有助于求解的算法;列出算式;演算算式;斟酌得数,写出答案。教师倘若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每一个步骤,学生自然会意识到学习的过程。
学生一旦自觉地意识到这种解决过程,借助于“哪些部分懂了,哪些部分还不懂”这一反馈信息,就会形成自我强化。这种自我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内发性动机,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形成了反馈信息的通路,但未能形成这一通路的学生总是占多数,因此必须进行形成这种反馈通路的指导,这一点,作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最重要的。为此,教师逐一地讲解解题的每一个阶段,并加以说明,是有效的。再有,作为有效的指导方法,让学生注意并报告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步骤。这种自我监视就是控制。好的课堂教学应当允许学生有充裕时间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但现实的课堂教学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学生丧失动机的原因之一。
我们应当创造学生能够自由地叙述自己学习过程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得对不想主动发言的学生施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种指导,在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将会发现自身的缺陷与才干,这样感受到的才干,正是现代心理学所强调的反省认知,是构成内发性动机的核心。一般人都有这么一种体验,开始时既有感兴趣的学习课题,也有不感兴趣的课题,然而起初即使不想“搞”的课题,在“搞搞看”的过程中,也会逐渐产生兴趣和干劲,这种体验在许多场合似乎是反省认知使然。在课题解决的每一个步骤中控制自己的学习,逐渐形成能力意识,并从这种体验中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才干,进而产生自信,而自信又能促进自主性学习。
8.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师生关系: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趣味化教学:教师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巧施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用“活”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9. 如何做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任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困难,信心愈学愈差,有的干脆放弃.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就此问题展开一些探讨.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10.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教材体系. 教师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教材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都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通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先去认真地学一遍教材,然后才决定要采取哪种方法去教学.语文教师,要几乎会背所有的课文,知道每篇课文的生字词,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写作方法,等等;数学老师应该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教材的连贯性等. 二、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是备课的质量. 我们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学习用品,有些还需要预习,或者开展一些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学好;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前也应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体力上的准备,还有内容与方法的准备等等.我们可以对每堂课分别对号入座式地自我检查. 三,要投入地上好课.有了充分地准备,我们才能投入地上课.一堂好课,需要教师首先投入,教师置身于课堂之外,淡乎乎地讲课,学生就会木乎乎地听课,最后大家傻乎乎地下课.我们一定要知道,课堂不仅是你的课堂,更是孩子们的课堂,由于教师的不投入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教师是要负首要责任的,如果你要批评学生学得不好,首先要骂自己教得不好.不然就没有资格批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有可能把学生带入课堂,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真正的含义,体会到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四、当堂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课堂里的东西,要当堂检查掌握的情况,有些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有些是需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反应出来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一份用心,多一些纠正的时间,在他们做作业时一个个地当面批改,及时地订正,就不会需要那么多的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帮助孩子们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真有的话,那也是个别的问题,而不是需要整班整班地去补课,去重讲或重做.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四十分钟里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放到课外.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就体现在每堂课中,抓住了课堂,你就抓住了一切,只有量的累积,才会有质的体现. 此外,教师应及时地检查教学质量.自我检查效果最好,有时可以在上课时进行,课后及时记录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意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