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练习一年级口算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口算不仅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 接影响以后各年级计算能力的提高,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 10 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让 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 数一数每小组的人数, 帮助学生强化数感。 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如:1-10 的分成让学生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 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 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口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每天都利用 2-3 分钟的口算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当中不断体会口算技巧,让口算过程逐渐简化,推理过程 逐渐简缩,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 口算速度。
三、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 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 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 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 想的,先算 10-7=3,再算 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 16- 6=10,再算 10-1=9。 ”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 把 16 记在脑子里,伸出 7 个手指头,从 16 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 15、14……结果是 9。 ”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 9+7=16,所以 16-7=9” ;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四、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 、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 。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 ,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 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 ,于是利用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 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 发展。
五、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先抓好基础,1—10 之内的加减法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 17-9,15-8,14-6 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六、对症下药,逐个过关在口算训练中, 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 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是算理不清,还是反应迟钝,然后针对问题想 办法,还需要对他们有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使他们产生成功感,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七、争取家长,共同配合,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光凭老师埋头苦干还不行,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开学初我明确地向家长们提出:这学期的重点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口算方面都能过关,因此,希望家长在家能坚持每天挤一定时间陪孩子练一练口算、听算。家长的力量,对老师而言是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就能被我们所用。
八、互相协作,共同提高 我们班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他们根本没有能力 、和精力辅导学生;还有部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差,讲了忘,算了错,怎么办?老师又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的抓。所以在训练中,我不断发现好苗子,于是便让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也就是每个组选一个小组长,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慢慢提高,慢慢地缩小了差别。
总之要提高小朋友的口算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只要对你的学生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的。
❷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算基本训练
还有一句俗话“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训练绝不能放松的。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中要找到重点,训练关键部分,将口算的基本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课前5分钟:我坚持每天做到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来训练口算,主要采用读口算卡片的形式进行练习。我将本册书上的口算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整理:①10以内的加减法(共126题)②十、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共110题)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36题)。全册书上的口算题共有272题,我让学生将这272道口算式题分批分次做成口算卡片,然后让学生看着卡片直接说出得数,拼音教学中孩子们能够做到直呼,口算训练也要能达到这个程度才行。以前没有读卡片的时候,每次口算时总有部分学生是采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这些学生非常依赖手指,计算速度很慢,很难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后来采用读卡片的形式口算后,他们的两只小手忙着翻卡片,也就没有机会去掰手指了,这时候就得调动大脑的每一根神经来进行高速运转,这样才能确保又快又准的算出得数了,长此以往,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达到熟练的目的。
2、课中不疏忽:每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有针对性的对
关键部分计算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和易错点的正确计算。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心理,让他们相互当“小老师”,给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给别人纠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确率。课堂上还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同时,我还注重对口算能力强的同学的表彰,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等等
3、课后不放松: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它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所以,光是课堂上的练习时远远不够的。要天天练,节节练,以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所以每天课后,都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有和同学合作练习、和家长合作练习、自己独立练习等多种方式。如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题计算,小老师判断他们是否算对;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游戏,讲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和父母比赛谁对得多、谁做得快等等。让学生在课后的娱乐活动中加强练习口算。坚持做到每天在家里读口算卡片一遍,并要求家长记录每次口算所花费的时间和错题的数量,第二天到校后再全部汇报、交流、评比。另外在一年级的口算训练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只要训练到位了,今后学生再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容易理解了,后面的训练也就会更容易达到熟练的地步了。
❸ 一年级口算提高诀窍是什么
内容如下:
1、多练。一张口算纸重复练,每天的时间和正确率都有进步,直至4分钟内正确100题再换下一张。
2、整理出错题打乱重复练。
3、书写习惯也很重要。第一列写完后,写下一列时倒回去写,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4、写错时不需用橡皮擦,只需一条斜线划去错误答案,在边上写上正确答案。
5、字迹清楚,大小适当。这样也能一定程度节约时间,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仅仅在口算练习中能提高速度,在其他课程中也能事半功倍。
❹ 一年级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1.熟练十以内加减法。一年级孩子的口算技巧,首先孩子要会背十以内加减法的口诀,这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口算技巧。
通过熟练十以内的加减法,让孩子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就像背诵乘法口诀表一样,通过背诵口诀表让孩子先走进数学大门。
比如2和5组成7,孩子通过口诀表和计算题就能知道2+5=7。
例如9可以分成5和4,通过计算题,孩子就能学会9-5=4。
孩子学会并熟练十以内加减法,是孩子学习数学的第一道门槛,所以父母要有耐心,多鼓励孩子学习。
父母不可心急,批评、打骂都只会让孩子从心底讨厌口算,甚至讨厌数学!
2.读算训练。让孩子读题可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长期的读算训练可以让孩子不再背加法口诀,而是灵活运用,读算训练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口算技巧之二。
读算训练要求孩子大声读出来题,而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以及开始思考题的答案。
读算需要充分调动各感官互相配合。读算时需要孩子用到眼睛、耳朵、大脑和嘴巴,将这些器官调动起来,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听力、记忆力。这样通过读算训练,孩子的口、眼、耳、脑配合好了,才能提高口算能力。
3.多写多练。想要提高口算技巧,一定需要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每天坚持做题,父母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数学习题,应该让孩子保持兴趣,坚持练习。
一年级口算技巧是建立在孩子熟练掌握的前提下,而熟练掌握则需要大量的训练。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应该保持多样化,让孩子有兴趣的去做题。
大宝刚学数学时,不会背口诀,算的不准确,所以她很抵触做数学题。但是奶奶不断耐心教她,鼓励她。一周之后,她做十以内的加法,算的又准又快!就是因为,奶奶一直鼓励她多做题,她做的又快又准时,就提高了她学数学的兴趣!
每天坚持至少给孩子做十分钟的数学题,持之以恒。
一年级的口算技巧基本上就是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当孩子们熟练掌握十以内加减法后,可以配合凑十法和破十法这些高级技巧帮助一年级孩子提高口算技巧。
❺ 小学一年级如何快速口算
小学一年级如何快速口算呢?
一、口算是什么?
口算是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
口算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同步的教学模式
口算教材的编排和难度是紧扣小学数学大纲并与初中代数接轨,比小学课本更简便的一门速算。简化了笔算,加强了口算。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小学生通过短时间培训后,多位数加,减,乘,除,不列竖式,直接可以写出答数。
二、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9+5”的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同样,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 思维 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2、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3、持之以恒地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本节课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4、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五、
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
三、总结,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遇到运算能力差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耐心,教给他一些简便方法,那么以上就是对怎样快速提高孩子口算能力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❻ 怎么提高一年级的口算
1、 培养口算兴趣
一年级孩子初学口算能力,是未来口算的基础,所以尤其重要。要提高一年级孩子的口算能力,培养兴趣是不能少的,如果孩子讨厌口算,那就算是有一百种提高方法,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点用都没有。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游戏形式来进行。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试一试这几个方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以奖励的方式进行鼓励。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
例如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孩子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孩子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分,赢了会有奖励;或者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去算账;又或者孩子看书的时候问孩子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在这些形式的潜移默化下,让口算走到了生活中,变成一件孩子觉得是有趣而快乐的事。
另外,可以买一些口算卡片,促进口算练习。
❼ 一年级加减法速算技巧有哪些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减法心算
1、减凑整数再加上:
比如52-7=45,这样算:把“7”变成“10-3”;那么,52-10+3=45;
2、错位数相减
比如83-38=45,这样算,8-3=5,5X9=45;
3、多位数连续相减
比如387-50-42-31=264;先算容易的,387-50=337,然后,再把42与31再加得73;然后,337-73,可以变成337-80+7=264。
❽ 一年级口算题如何锻炼技巧
口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口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所以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口算训练。
如何做一年级口算题?
从低年级学生口算错误的大量反馈信息看,改进口算训练的根本对策是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学生进行计算学习的心理过程,使训练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和特点,并不断发展他们的智能。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口算练习要经常练口算练习一要天天练、课课练。可以在每天回家先安排2~3分钟,口算20~30道题,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学生的口算能力。二要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有一定的直观性,听算在脑中反映题目与计算过程,两者结合,手、脑、口、眼并用,提高口算能力。三要形式多样变化练。要针对儿童特点,形式要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
2、加强算理教学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数学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要掌握口算方法,关键是理解算理。
以新授9+3=?为例。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得出计算过程,并要求学生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9加1得10,把小数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这是具体题目9+3的计算。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练习后,师生共同找出规律,让学生形成一种简缩思维:9加1得10,把小数3分出1剩2得12,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9+3=12,又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保证初级口算正确,通过以后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口算训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并注重算法指导。
在口算训练中,应精先习题,有的放矢,边计算边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出结果的?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从口算题中你学会了什么?如:一年级学生对15-4=11与14-5=9两种类型的题目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对比练,并要求比较两道题的不同;口算中经常出错的题如6+3,7+2,4+3,8-2,9-7等反复练;9+4+1=?告诉学生先算9+1得10,再算10加4得14比较简便;9乘几的积就等于几十减几等等。
一年级20以内口算题技巧
1、加法
20以内进位加法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决法,推导法、减补法等。
要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的不同,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实现。这里重点介绍:减补法。我们规定:两个可以凑成10的数是互为补数,1和9,2和8,3和7等。都是互为补数。方法是:用第一个加数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数,再加上10 。比如:9+4=13思考方法:第二个加数的补数是6;第一个加数9减去4的补数6得3;3加上10,得13。即9+4 = 9 - 6+10 = 3+10 = 13这样的思考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但只能符合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
2、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以20以内加法为基础的,方法有:想加法计算减法、破十法、分解减法后连减法、记小数数到大数、推导法、加补法等。
这里重点介绍加补法:方法是: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减数的补数,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比如:13 - 4 = 9
思维方法:被减数个位上的3不够减;减数4的补数是6;6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9,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
一年级口算题训练技巧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要学好口算,必须要持之以恒,做到天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