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亚杰有哪些理论
一、发生认识论
(一)发生认识论的内涵
皮亚杰给发生认识论下的定义是“发生认识论就是企图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起源,借以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
简单来说,发生认识论就是研究心理起源的学说,其任务就是研究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广义的发生认识论包含认识的历史发展和个人发生,狭义的发生认识论仅包括个体认识的发生。
(二)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认识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皮亚杰认为认识论问题都必须从生物学方面加以考虑。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心理发生只有在它的机体根源被揭露以后才能为人所理解。所以,研究发生认识论的生物学根源理论,对于准确地理解发生认识论是必不可少的。
(2)认识的心理发生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既反对先天论,也反对学习被动论。他根据自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识的心理发生论。
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心理发生既不是来自先天的遗传,也不是来自对客体的知觉,而是在动作中产生的。
(3)认识发生的结构主义观
结构主义是皮亚杰从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方面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
(4)认识发生的建构主义观
皮亚杰认为,认识不仅具有结构,同时认识的发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建构的过程。他认为,认识的获得需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
为了更好地说明生物进化的机制,皮亚杰用生物学的表型复制理论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发展,阐明内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上的概念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论上的概念两者之间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皮亚杰不仅认为主体的动作或运算在不断地演变成一定的认知结构,而且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第一是儿童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第二是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恒定不变的;第三是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在前一个阶段的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结果又为下一个阶段的结构提供条件;第四是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
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皮亚杰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
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双生子研究等等吧,皮亚杰一般都是用实验法,比如客体永久实验、三山实验、两难情境研究等等吧
㈢ 皮亚杰理论有哪些
皮亚杰理论有哪些?皮亚杰的理论着作有《智力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途径,是“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发生认识论”中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和形式运思期,虽然不同的儿童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一个发展阶段。一、 皮亚杰生平及主要着作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896年出生于瑞士若沙特,一生都居住在瑞士。
1918年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时才刚刚22岁,这时主要兴趣在生物学,他根据观察淡水软体动物的各种适应变异,出版了一些报告,研究生态学和适应问题,发展了他的中心论题。适应是建立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取得平衡的基础之上。在更原始的物种中,这种适应是生理的和行为的,而人则以相互作用的活动扩大了知识。出版了《生物学与知识》一书。
后来,皮亚杰开始研究心理学,1919-1921年在巴黎亨利·西蒙领导下的“比纳实验室”工作。1921年,被指派到日内瓦卢梭学院工作(后来改为日内瓦大学国际研究所),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皮亚杰在1933-1971年一直担任所长,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着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1976年退休不再担任教学工作,1980年逝世。
㈣ 皮亚杰三大理论有哪些
皮亚杰三大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2.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3.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4.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很多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对皮亚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据估计,仅仅关于“守恒”一项内容的重复,验证实验就达3000次以上。这种情况就使得皮亚杰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的进展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有三个,这三个均可称为新皮亚杰主义。
㈤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谢谢!
皮阿杰通过观察和实验工作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他研究了思维、感知、语言、智慧的发展,甚至还研究了儿童的因果和道德概念的产生。他坚决主张人的心理的发展(或认识的发展)是婴儿和他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经总结:
1.他的一般原则包括:
(1)组织(不断地把简单的系统或图式整合成更复杂的);
(2)平衡(在这些不断整合过程后面的内驱力);
(3)适应,它包含两个过程:同化(从环境中吸收那些能够有效地和现有图式结合的东西到心理的组织中来)和调节(当新刺激不能被同化时改造现有的图式和创造新的图式)。
2,在皮阿杰的学说中,认识发展可被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最粗略的阶段是:
(1)感觉运动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先天的反射的整合和一个稳定物体的概念;
(2)具体运算阶段,包括符号思维能力的开始以及语言和守恒能力的发展;
(3)形式运算阶段,在此期间成人抽象思维能力终于产生了。
3.一般来说,这些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且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的所有儿童差不多是在同一年龄时达到的。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中,这些阶段的出现时间都有实质性的个别差异。
4.对某种能力,专门训练能够加速心理的发展,至少是能达到某一种程度,
但是这种训练效果的普遍性和范围仍然在继续研究中。
例如他所说的组织,就是说心理生活是由简单元素之间或图式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这些元素或图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而且越来越复杂的图式。
又如他所说的感觉运动阶段,即从出生到大约两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婴儿的心理组织是从很少几个天生的反射反应建立起来的,而这些反射反应就是他的心理发展的起点。
皮阿杰的学说对《知觉生长模型》理论的贡献不少。例如,《知觉生长模型》中的“信息痕迹”与他所说的简单元素相类似;“表象”与他所说的图式相类似;“知觉单元”和“知识结构”的成长过程也是从简单开始,逐渐形成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结构。
㈥ 皮亚杰采用什么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以及儿童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对偶故事法,可以对儿童是否具有道德意识和判断的依据,对儿童道德判断阶段进行划分。
㈦ 让·皮亚杰做过哪些着名的心理学实验
让·皮亚杰做过哪些着名的心理学实验?
随着时代地进步,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而且是属于那种表面看起来如无其事,而心理却是千军万马的奔溃。所以说我们就得从孩子说起,避免成年后遇到相类似的问题,让我们对自己有更好的认知,提高发展水平。
记得上心理课的时候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我们这些女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个项目呢。我们反复的研究练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其实生活中的妈妈们也是可以和孩子玩这个游戏的呢!
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用的什么研究方法
临床法研究。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㈨ 皮亚杰什么派,有什么学说
皮亚杰是日内瓦学派,学说有《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着、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9)皮亚杰经典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题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和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