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

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4 06:20:57

Ⅰ 求几部心理学方面的书

要先从基础看啊,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 和彭聃龄老师的 普通心理学,都是最经典的教材,打好基础,然后再看自己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再分开看。不过一开始可能会有些枯燥,可以多增加兴趣,看心理学电影,电视剧啥的。
心理学电影http://vod.xinli110.com/这个地方不错
还可以下载心理学书籍http://book.xinli110.com/Index.asp

如果分开看的推荐以下数目,都是经典教材,根据兴趣选择:
普及的: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医生 《心理学是什么》 梦的解析 登天的感觉
专业的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认识心理学》王苏、汪安圣 北大
心理学导论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价: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郑雪 暨南大学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教育心理学 冯中良、伍新春等着 人民教育
教育心理学 潘菽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北师大出版社 张厚粲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朱滢2000年北大出版
《实验心理纲要》杨博民1989北大出版
《心理学研究方法》北师大 王重鸣
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 常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杨治良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董奇 广东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 人教
咨询心理学 乐国安 南开大学

如果是同一科目,可以只看一种,比如普心只看其中一本就差不多了~

Ⅱ 黄希庭的科研项目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研究;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专项任务项目: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心理学卷)(教社科司函[2008]65号);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8年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子课题——“心理学”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7年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子课题——“心理学”部分(教社科司函[2007]33号);
教育部2006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时间知觉的神经加工机制研究(批准号:20060635002);
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项目:时间与人格的心理学研究(NSKD060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05JZD00031);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批准号:2005-JY10);
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项目: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西国重04002);
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项目:青少年责任心量表的编制和全国常模的建立;
教育部2004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时间记忆的模型构建和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040635001);
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部关于公布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4]120号);
成都市高新一中、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成都市第17中学、成都市大弯中学横向科研项目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
贵阳一中:示范高中学生健全人格现状调查研究。
城口中学:老边穷地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调查研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批准号03BSH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间记忆分段综合模型的实验研究(项目批准号:30270467);
高等教育出版社精品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心理学研究方法》新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02JAZJDXLX001);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立项:全国高等学校通识课心理学教材(暨南大学出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结构对称性汉文字语言的认知研究(批准号:99BYY00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DBA01016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研究项目:学生自立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项目批准号:01JAXLX002);
重庆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优差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与培训对策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署定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时间心理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构对称性汉文字语言的认知研究,批准号(99BYY002);
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教高司[1998]70号);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研究。(批准号:19980805);
教育部师范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师范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教师司[1997]28号);
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批准号:JSO11A);
教育部“九五”重点立项教材:心理学导论(修订)(批准号:教高厅[1997]2号);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研究课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理论与实验(批准号:教科规办[1997]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心理学大辞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间记忆的机制研究(1995-1997)(批准号394702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研究(1991-1993)(批准号3907034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1991-1996);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研究课题: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1991-199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厂矿子弟校教育改革研究(1990-1995);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1985-1990);
中国社会科学院“六五”重点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研究(1981-1986)。

Ⅲ 求黄希庭,张志杰主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2版)电子版

是这个吗,希望对你有用

Ⅳ 实验心理学中的完全平衡的方法和拉丁方的方法是什么请给出具体回答,谢谢

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例: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时间4
组A X1O X2O X3O X4O
组B X2O X4O X1O X3O
组C X3O X1O X4O X2O
组D X4O X3O X2O X1O

X表示不同的实验处理,O是后测成绩。平衡设计的作用是在于提供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是属于抵消实验条件设计,当自变量水平只有两个的时候可以用ABBA平衡法,自变量超过两个时,用拉丁方设计。
例:

X1 X2 X3 X4
组A T1 O T2 O T3 O T4 O
组B T3 O T1 O T4 O T2 O
组C T2 O T4 O T1 O T3 O
组D T4 O T3 O T2 O T1 O

x是实验处理项目,T是时间顺序,O是后测成绩。每个实验处理在每列每行中仅发生一次。

Ⅳ 西南大学咨询心理学abc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一、基础心理学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黄希庭教授。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时间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61年,是国内时间心理学的研究中心。在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测论、多因素实验运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时间表征三成分模型,有三项发现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心理时间的分段性、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该领域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成果被国内外多种学术着作和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28篇论文被PA收录,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时间认知、时间管理、时间人格维度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黄希庭教授、李伯约教授、张志杰副教授等。人格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82年。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等运用于人格研究。最先将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青年价值观分为十大类,并对当代我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本研究方向曾先后主持过l个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专向项目、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3个重点项目),出版专着14部、论文140余篇,其中16项研究被PA收录,5项成果被国内相当多的教科书引用。出版了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学术着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获教育部一等奖)、《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等。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国人的人格理论与评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我国西部民族心理与教育、青年价值观与教育等研究。该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张进辅教授、郑涌教授、赵伶俐教授、陈红副教授、黄希庭教授等。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86年,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在因果推理、归纳推理、条件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类比推理、比例推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顿悟的“概念驱动理论”、条件推理的“命题语意加工的问题空间理论”,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思维策略转换理论”,以及汉字识别的“多层次双向格式塔加工模型”;结合思维策略训练研究开发了学科领域思维能力训练的实验教材,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和六阶段思维训练模型。该方向主要从事四方面的研究:思维与创造、认知发展研究、审美认知研究、汉字认知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李红教授、赵伶俐教授、范蔚副教授。人工智能及工业心理学研究方向是本学科近10年来不断努力发展较快的研究方向。已承担2个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个教育部科技项目及重庆市科技项目,对自动推理和神经网络、组织形象设计和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在学科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对交叠作业瓶颈干扰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认知、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邱玉辉教授、秦启文教授、李永建教授、朱策教授、李伯约教授。在新的世纪里,黄希庭教授率领的我校基础心理学科全体成员正在努力把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理学科,为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该学科对发展与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与创造心理、教育心理和儿童发展心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的学校梯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学科组成员已在学科级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着71部,有近30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习与创造心理研究方向该方向能紧跟学科前沿,对创造性思维、罗辑推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主要进行了顿悟、假设检验、类比迁移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思维策略研究,并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策略的发展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形成的源事件激活理论”,该理论为深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开创了新的视角。出版了《创造性研究手册》、《创造性心理学》等专着,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2)在逻辑推理方面,比较注重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思维发展与元认知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训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建树。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学科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等,并开发出了《思维训练》系列教材(共30本)、《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材(共4本),出版了理论专蓍《元认知与主体教育》、《高效率教学》、《学习策略》等。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在《心理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着作19部。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同行专家评价为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受到好评。该方向还和国外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学科带头人张庆林教授两次赴美,与耶鲁大学教授、现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R.JSternberg合作研究创造性智力,并合作出版了专着。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杨东副教授、徐展副教授、赵玉芳博士、曹贵康博士、史慧颖博士。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在教学心理、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上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1)教学心理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体表现为: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等都有深入系统的探讨,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较系统的《教学心理学》专蓍,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获重庆直辖后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组织编写了《教学心理学丛学》(共10本);研究成果《教学心理学研究》获教育部1998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幼儿心理学素质训练》(共10册)、《中小学心理素质训练》(共15册)、《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共4册)、《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共8册)、《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共5本)、《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等系列丛书。(3)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系统研究基础上,以大学生的教育性活动为“经”、意识性和社会性发展为“纬”,建构了大学生心理学的新理论体系,被同行专家评价为“心理学本土化的成功尝试”。其代表性专着《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已经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含重点课题)16项,在《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着作40多部、教材5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关20多项。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大均教授、陈旭教授、郭成副教授、余林副教授、冯维副教授、吴明霞博士、刘衍玲博士等。儿童发展心理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对儿童认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儿童动作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发展研究”。深入探讨了儿童高级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动作起源、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儿童解决问题的成功思维策略、学习策略及其教育对策,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在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研究上,探讨了幼儿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差异,异常心理现象的成因、表现及矫正。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形成了《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着、多媒体课件、学习使用指南等重要成果,相关的成果已经发布在“中小学教师网”上,得到了教育部的嘉奖。(3)在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对儿童审美心理的早期发展与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着。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已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三岁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等着作1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该方向的带头人李红教授与加拿大共同协力组建的“中国—加拿大联合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本方向的研究向国际化迈进。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刘云艳教授、陈安涛博士、高雪梅博士、胡兴旺博士。

Ⅵ 黄希庭的获奖情况

2006年12月14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6年12月30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黄希庭、郑涌)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年12月12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荣获2005年“重庆移动通信杯”优秀学位论文奖;
2005年10月31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5年,指导的博士后郭秀艳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后;
2004年12月20日,黄希庭、郑涌等主编:《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专着)获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2004年4月12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差异及其成因探析》荣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学位委员会颁发的“重庆移动通信杯”优秀学位论文奖;
2003年7月3日,《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心理学二等奖,教社政证字(2003)第168号;
2003年4月21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重社科编号032;
2002年10月8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教材)(黄希庭、郑涌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函[2002]22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结果的通知), 200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人格心理学》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12月1日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七届“挑战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1年12月,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郭亨杰、张承芬、卢家楣、陈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号:2001454;
2001年3月,《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专着)(黄希庭,郑涌等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1年12月1日,《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陈红、陈传锋、郑涌),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01002(4-2);
1998年12月10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黄希庭 ,张进辅,李红等着)(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教社政证字(1998)第31号;
1997年,《加强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黄希庭、张庆林、张进辅、邱玉辉、程昌伦)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年12月30日,《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3年,《中国大网络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研究方法分册”,黄希庭副主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网络全书》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表彰;
1992年,《人生心理咨询手册》(黄希庭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1年获河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1988年1月27日,《心理学》(黄希庭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1月27日,《普通心理学》(黄希庭着)(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

Ⅶ 黄希庭个人生平

黄希庭(1937年生,浙江省温岭人)

一、教育从业经历: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

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曾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系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和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重庆市政协常委。

现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发展与人才资源研究院院长,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专业负责人、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辑顾问,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1979年2月 晋升为讲师

1983年6月 晋升为副教授

1986年5月 晋升为教授

1986-1988年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

1987年4月 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1988年至今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1993年 西南师范大学科协副主席

1993年 中国心理学会第六届全国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3年至今 《心理学报》编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

1993年12月 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4-1999年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1994年至今 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辑顾问

1995-2001年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6年至今 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1997年 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全国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7年至今 《心理学报》编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

1997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7年至今 西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至今 重庆市第一届政协常委

1997年 国家教委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8年 重庆市第一届心理学会理事长

1999年2月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指导组组长

2000年10月 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人文社科基地兼职研究员

2001年10月 陕西师大兼职教授

2000年 重庆市第一届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长

2001年11月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1年11月 2001-2005年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

2002年7月 经专家评议委员会评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审定同意,批准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3年6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心理学评议组成员

2003年9月 被聘为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聘期: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

2003年9月 被聘为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组组长,聘期: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

2003年12月 重庆市心理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第四次学术大会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召开,黄希庭教授继续当选为理事长。

2005年1月4日 被选为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二、部分研究成果:

1、时间心理学方向,在中国开创了时间心理学研究,最先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察论、多因素实验应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时间判断的通道效应,心理时间的分段性和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其成果被国外学术专着及国内多本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40余篇论文被PA收录。

2、人格心理学方向,在中国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法因素分析等应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价值观划分为十大类,即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许多合理的教育建议;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做过深入的研究;有一项成果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成果被教科书引用,25项成果被PA收录。

3、教材建设与教学科研,出版了一系列高等学校心理学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如《普通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为培养我国的心理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已出版教材、专着、译着52部,发表学术论文205余篇。2003年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同年被评为中共重庆市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三、部分专着:

1988年 《心理学》(黄希庭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 《普通心理学》(黄希庭着)(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

1992年 《人生心理咨询手册》(黄希庭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1年获河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1993年 《中国大网络全书心理学卷》(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册 ,黄希庭副主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网络全书》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表彰

1995年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7年 《加强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黄希庭、张庆林、张进辅、邱玉辉、程昌伦)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获得中国科协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颁发的《1987-1996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优秀组织者称号》

1998年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黄希庭 ,张进辅,李红等着)(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1年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黄希庭,郑涌等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1年 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陈红、陈传锋、郑涌),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01002(4-2)

2001年 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郭亨杰、张承芬、卢家楣、陈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号:2001454

2001年 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七届“挑战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2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教材)(黄希庭、郑涌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四、部分荣誉:

1985年被授予“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等

1989年被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

1995年被授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7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人格心理学》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3年《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心理学二等奖,教社政证字(2003)第168号。

2003年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2003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

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Ⅷ 跪求: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似乎看这本书的人很少呀。郁闷~~~~[em:15]

Ⅸ 黄希庭的介绍

黄希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5年被授予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领衔申报普通心理学硕士点成功,1989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同年领衔申报普通心理学博士点成功,继之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领衔申报普通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成功,2002年领衔申报心理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成功,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师”,2004荣获“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现任心理学院(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和校理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专业负责人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辑顾问,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重庆市政协常委,多所着名大学兼职教授。开创了人类时间认知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并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已出版专着、教材和译着28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4部教材分别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专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Ⅹ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后答案 黄希庭

你到附近的心理学书店或新华书店有卖~

阅读全文

与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线盒子的连接方法 浏览:63
临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浏览:662
功率因数测量方法 浏览: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浏览:302
普通床组装方法步骤图片 浏览:545
科目一考试有没有简便方法 浏览:683
不锈钢台面的连接方法 浏览:349
两块铁板连接方法视频 浏览:400
代号龙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884
下山练武的最佳方法 浏览:974
茶壶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 浏览:952
异氰酸酯二聚体检测方法 浏览:520
控制感染最简单的有效方法 浏览:271
公差测量有几种测量方法 浏览:474
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浏览:19
最简单的技术升压方法 浏览:525
民航商业方法类知识产权有哪些 浏览:882
bbs的使用方法 浏览:984
mac版优酷下载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5
苹果7扬声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