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化学新药研发的标准流程
新药的研发过程共有六个阶段: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2、临床前研究
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
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
其中临床研究主要包括
2.1 化学合成:提供足够量的化合物(药物)作为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2.2 生物学特性:药理学、药物代谢、、等毒理学
1)目的: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适当的安全性和足够的有效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获得有关如何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和排泄的情况以及如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要由普通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2)药理学:评价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作用机理。
3)生物学特性——药物代谢
4)生物学特性——毒理学
2.3 处方前研究,包括物化性质、溶解度、 分配系数、溶解速率、物理形态、稳定性等。
3、新药研究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IND)
1)递交申请(临床研究方案)
2)FDA审核
4、临床试验,一般包括三期临床试验和研究,每期的病例数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大约需要2-6年时间。
5、新药申请(NDA):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完成以后,可以提交新药申请(NDA)以求获准上市新产品。
6、上市及监测:第四期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然后有相应的报告必须提交,并在一年的时候提交年度报告。
⑵ 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有哪些,新药临床试验分为几期,各期研究的目的
分为4期。
1、I期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2、II期临床试验。本期临床研究重点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应用安慰剂或已上市药物作为对照药物对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III期临床试验的给药剂量和方案;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资料。
3、III期临床试验。 增加患者接触试验药物的机会,既要增加受试者的人数,还要增加受试者用药的时间; 对不同的患者人群确定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案;评价试验药物在治疗目标适应症时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研究让更多的医生了解其新产品并鼓励医生处方,为此,他们经常要将刚上市新药和同类竞争药品相比较,这样的研究往往在试验方案设计、实施及研究结果评价和报道上不够规范和科学,在许多国家是被药品法规明令禁止的。
1998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出台,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制定,也参照了WHO(世界卫生组织)和ICH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其中各项要求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
在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临床试验必须更为慎重,防止严重毒副作用发生,也要防止生产无效甚至有害的药品。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但临床前研究也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新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药品的最基本属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最终都是靠它检验的。
⑶ 新药临床前研究 cmc是什么缩写
cmc是化学、制造、控制(Chemical manufacturing control)的缩写。
CMC主要是指生产工艺、杂质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资料,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方面,在临床前研究阶段,CMC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化合物的性质
对化合物的性质要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全面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为选择剂型、处方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明确了化合物的结构,可以保证化合物的稳定,保证后续研究药物的一致性。
2、剂型、处方和规格
由于该阶段属于药物研发的初期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剂型、处方均有可能变化,同时,化合物的规格没有明确,因此剂型和处方的设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及杂质的可控。
3、工艺研究
在此阶段由于化合物的开发价值尚未明确,因此,研发的重点在于制备充足的原料和制剂,以共药理毒理和I期临床的研究,同时也要满足CMC的研究需要,工艺的研究基本上在实验室进行。
(3)处方前研究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药物临床准备条件: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进行人体试验前,必须周密考虑该试验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应权衡对受试者和公众健康预期的受益及风险,预期的受益应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选择临床试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和伦理要求。
进行临床试验前,必须提供试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包括处方组成、制造工艺和质量检验结果。所提供的临床前资料必须符合进行相应各期临床试验的要求,同时还应提供试验药物已完成和其它地区正在进行与临床试验有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临床试验药物的制备,应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⑷ 新药处方前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新摇床钱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临床前研究:
化学部分:
原料药结构确证;
同位素内标的合成(用于药代实验);
晶型的初步研究;
杂质的初步研究;
放大工艺的稳定性研究;
安全性评价及制剂工艺研究的GLP样品生产;
分析部分:
样品的全检;
质量标准的确定;
分析方法的验证;
药理:
药效实验;
药代实验;
安全性评价实验;
制剂:
溶液稳定性研究;
处方前研究。
处方工艺研究;
处方放大稳定性研究。
⑸ 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工艺、药学、药剂学、药理、毒理学六个方面。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
新药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售后调研三个阶段。
1、临床前研究
临床前的药理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范围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
2、临床研究
新药临床研究是确定一个药物在人身上是否安全有效的关键一环。一般按其目的分为四个阶段:安全性预测;有效性试验;较大范围的临床研究;广泛的安全性,有效性考察。
3、售后调研
售后调研是指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虑与评价,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中重点了解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药物只能依靠广大用药者(医生及病人)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5)处方前研究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药的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化学物质、全合成化学物质。
新药开发途径:
1.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寻找近亲品种进行筛选。
2.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筛选。
3.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变剂型,以获得高效低毒应用方便的药物。
4.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将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进行筛选。
⑹ 原研处方处于药物研发的哪个阶段
对于难溶性物的处方工艺研究,首先应进行如下处方前的试验研究:
1、原料的理化性质试验:包括不同粒径不同晶型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各种介质中的溶液稳定性、固体及破坏溶液的稳定性等试验。(此步可以确定你的API质量水平是否与原研的一致,以及API是否pH依赖型)
2、原研的质量剖析:包括多种介质中不同转速的溶出曲线、杂质谱、含量、理化特性(外观、片形、片重、硬度、脆碎度等)、水分等指标,同时还应对原研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如专利、说明书、文献报道等,尽量找出与处方工艺相关的参考内容。(此步可以确定你的仿制的质量目标)
3、辅料相溶性试验:采用原料与辅料一对一混合、总混合的方式进行加速试验,重点考察外观、杂质、含量。(此步可以确定所选辅料的可行性)
当你完成了上述试验后,我想你应该大概会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了。
⑺ 脂质体如何做处方前研究
药物的溶解度 稳定性比如热稳定性 分析方法的确定 还有药物的pKa值这些都是必须的
⑻ 处方前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这是一道药师上岗测试题,处方前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查询获得所需的资料。处方前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1、获取药物的相关理化参数,包括物理性状、熔点、沸点、溶解度、溶出速度、多晶型、pKa、分配系数、化学性质等;
2、测定其药物动力学特征如半衰期,消除速度常数,吸收情况、代谢情况、血药浓度等;
3、测定与处方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粉体学性质、液体流变学性质、表面性质等;
4、测定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辅料对药物溶解性、稳定性的影响等。
(8)处方前研究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处方前研究基础知识
注射剂处方的合理研究,应基于目标产品质量概况,原料药的理化性质以及原料药和其它辅料的相容性,依据产品的储存情况确定初级包装系统,同时也包括原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处方前研究应通过制剂研究和分析研究共同来获得基础知识(不单单是制剂同学的工作),同时处方前研究也可以促进和支持后续的处方研究。
在药物开发时间表上,处方前研究能够积累数据,为后续的研发决策做出数据支持,比如成盐形式的选择,晶型选择,辅料选择,选择毒理学合适的配方,并且最终确定临床和商业批的处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