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给幼儿讲各种蔬菜的营养
1、南瓜
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营养价值也较高。维生素、钙、铁、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孩子常吃南瓜还可以润肠通便,提高身体免疫力,说是保健蔬菜也不为过了。
2、豌豆
微量元素丰富,多种矿物质,常吃对孩子的骨骼和大脑发育好。而且新鲜豌豆富含维生素C,小孩子吃了比较利尿通便。
3、紫色茄子
紫色茄子的皮富含维生素,更含有钙和蛋白质,对人体的心血管有很好的作用。
4、扁豆
扁豆是夏季常见蔬菜,营养成分高,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孩子的脾胃有良好的作用
5、薯仔
薯仔的蛋白质质量好,接近动物性蛋白。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有“地下人参”的美誉。此外,薯仔还有润肠作用
6、菜花
白、绿菜花都可以,营养价值基本相同,绿菜花比白菜花的胡萝卜素含量要高一些。蛋白质、脂肪、纤维含量等都很高,还含有一般蔬菜没有的维生素K,其钙含量还可与牛奶相媲美。
如果有某种蔬菜孩子不吃,考虑换个方式,包到饺子或者馄饨里,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
㈡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哪些方法比较好用
蔬菜含有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但许多孩子在后天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挑食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吃蔬菜成了众多家长头痛的难题。
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经常吃蔬菜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但是,蔬菜却不太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自主性的对蔬菜表现出不同喜好时,有可能形成偏食和挑食的习惯,此时需要家长或是其他看护人正确且及时的想办法引导和纠正。
家长时不时在吃蔬菜的时候演个双簧,不断给孩子一种“蔬菜好吃”的心理暗示,相信孩子不久就很想自己尝试了。在孩子也发现蔬菜好吃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夸奖他,也不要刻意让他多吃,反而故意跟他抢吃一两次,让孩子有一种没吃够的感受,那么下次再做蔬菜,孩子会主动多抢了。
㈢ 怎样对幼儿园小朋友做蔬菜营养的实验
可以用一些玩游戏的方法给幼儿园小朋友做蔬菜营养的实验。
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重点难点: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胡萝卜、黄瓜、白菜、薯仔、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二、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叶可以做菜)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体看,翠绿的皮肤,全是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4.这是什么?(薯仔也叫洋芋或马铃薯)。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看课件)。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分类游戏:《找朋友》
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的沙拉 ,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
教后反思:在平时的生活经验当中,有的孩子说了自己平时不喜欢吃的蔬菜,而且还有的孩子连蔬菜的名字都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很好地掌握了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而且还会对其进行分类,发展了孩子的分类能力。让平时讨厌吃蔬菜的孩子,都知道要多吃蔬菜,营养丰富,不能挑食。
㈣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方法有哪些
儿童健康饮食六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有自己的饮食习惯,然而许多习惯却对身体有害无益的,尤其是孩子和老人,比如多盐多油多糖,食物焯水一下就吃等等,想一想,你平时的饮食上的习惯是怎么样的?1、清淡--饮食不可偏与浓油酱赤,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 2、松软--坚硬的食物最难消化,而半熟的肉更伤胃,极易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后再食。3、早食--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所以早餐一定不能错过。 4、缓慢--吃饭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细嚼慢咽才有利于消化。5、少吃多餐--一次饮食过量会损伤宝宝还没有发育完善的胃肠等消化器官。6、宜暖--胃喜暖而恶寒,所以饮食宜温,生冷宜少,不论季节,少给孩子吃冰食,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六要点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很多,但本质也就几点。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宝宝的特点,针对地实施指导。1.卫生习惯要坚持。饭前要洗手,饭后要刷牙,吃饭的卫生习惯一定要记牢。2.准时定座要做到。尽量合理安排孩子一定的饮食时间,不随意提前或者推迟。3.色香味俱全好味道。孩子也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但不是加很多调味品或者味道重),孩子还很注重食物的颜色与造型。你不需要是一位大厨,但一定是一位用心的妈妈。4.以身作则好榜样。要让宝宝喜欢吃某样食物,前提是你也必须是要吃的。如果是家长都不喜欢吃青菜,那孩子也一定不爱吃的。如果你吃得很香,孩子也会爱上这样菜的。5.阶梯管理很重要。把孩子能吃、少吃、不能吃的食物(零食等)标列出来,明确能吃什么,一次可以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对于少吃的东西,同样做规定。另外,一些孩子不能吃的东西也要明确(不一定是让孩子知道,但是家长自己要明晰)。在对待零食上面,不能采取一刀切或者放任态度,关键是和孩子做好约定,并明确执行。6.饥饿方法。少吃多餐,每一餐不必让孩子吃得过饱,要让孩子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同时,让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消耗能量产生饥饿感,同时增强体质也爱吃饭。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要注重执行,培养孩子的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与用心。能做到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也是必然的。
㈤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有哪些
学龄前儿童营养原则
要保证宝宝摄入他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保证孩子每顿饭都能吃到五大类食物,即谷类、水果、蔬菜、奶、肉类和豆类。你也许做不到每天都让孩子的摄入达到每类食物的标准推荐量,但如果你能尽量提供多种健康的食品,这样在一两周的时间里,孩子最终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
总的说来,为宝宝准备饭菜时,要特别注意以下8点: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每天喝奶,常吃大豆及豆制品。
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体重正常增长。
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宝宝每天各种食物应该吃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编写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宝塔,就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给出了建议范围: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
不过,你需要注意,像大人一样,每个孩子的食量也会根据生长速度、每日活动量和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保证他能吃到多种营养食物。
㈥ 如何为学龄前儿童安排科学膳食
3-6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般来说,营养的核心是“均衡、科学、合理”。
通过每日的膳食调配要达到:一、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
二、合理的膳食搭配、烹调加工,让营养物质最大化地消化、吸收、利用;
三、让膳食结构科学、合理,既要避免营养物质的过剩、丢失,又要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对学龄前幼儿来说,摄取营养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命活动和机体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这一原则,积极探讨学龄前幼儿的平衡膳食的制订、烹调及科学合理安排,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制订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求的营养食谱。
1.严格营养配比,确保幼儿获得科学的营养。
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食谱,首先是要讲究营养平衡。
广义的营养平衡是指食物量的平衡和营养物质平衡两个方面。
食物量平衡即每天要按不同比重安排好八大类食物;
营养平衡即每天的膳食中六种营养素的含量比例搭配要恰当,才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幼儿每天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学龄前期较婴儿期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单位体重的能量需要营养素的需要量仍要高于成人。
要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合理调整幼儿的进食量,应根据3-6岁幼儿每日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食前的营养预算和食后的营养核算,再结合季节特点,选择八大类食物,安排好由于幼儿的偏食习惯容易导致缺乏的四种营养素(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和核黄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订出“三餐两点”的幼儿带量食谱。
热量分配必须符合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比例要求,干稀、荤素、粗细、甜咸搭配要合理,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谷类食物与动物性食品搭配时,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足量的各类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必须可提供幼儿一日热量的55%,脂肪提供每日热量的30%,蛋白质提供每日热量的15%。
每日摄入的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2/3-1/2,而且要求动物性食品所含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如此搭配才能满足幼儿脑、体活动对热能和生长发育对蛋白质的需要。
这样制定的食谱既保证了幼儿每日膳食中有充足、平衡的营养,保持了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基本特点,又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质量。
2.膳食组成多样化,保证营养物质全面、均衡。
任何一种或多种食物都不可能全面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有将不同的食物合理调配,组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才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
为此,在食物的花色品种和营养搭配上格外下功夫。
(1)米面搭配——米饭和面食的搭配,粥与面点的搭配,从多种组合上保证了幼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粗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如山芋、玉米、南瓜、血糯米、燕麦和大米的合理搭配,不但有营养互补作用,更重要的是粗粮所含纤维素较粗糙
,能刺激肠蠕动,减少慢性便秘,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3)干湿搭配——米饭与汤组合,粥与包子、馒头的搭配,牛奶与餐点的组合,以提高幼儿营养的吸收率,增加水分而达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4)咸甜搭配——干湿甜点心与湿干咸点心搭配,以控制食用糖和盐的过量摄入,使幼儿能每天均衡地食用糖和盐。
(5)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搭配——动物类食品(鱼、肉、虾、鸡鸭、蛋等)与豆制品(豆腐、香干、百叶、黄豆、赤豆等)食品搭配,重视植物蛋白的摄入,从而保证幼儿获得优质蛋白质和提高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及生理价值。
(6)深色蔬菜与浅色蔬菜和水果搭配——深色蔬菜为绿叶菜(青菜、菠菜等)和深颜色的菜(胡萝卜、黄瓜),它们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一般比浅色菜和水果高。
浅色菜包括根茎菜(薯仔、白萝卜等)和黄叶菜(卷心菜、黄芽菜等)。
水果中的芦柑和甜橙的维生素C高于蔬菜。
它们之间合理搭配,餐后或餐前一小时供应适量的水果,可以保证和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及利用率。
3.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季节气候变化,力求及时获取更有价值的的营养素。
(1)春季天气回暖,万物生发,是幼儿生长特快的时候,应及时供给幼儿富含钙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2)夏季暑热挟湿,容易食欲不振,是幼儿消耗体能最多的季节。
安排幼儿多吃清淡、消暑的食品,如瓜果、水产品、鸭、鱼、瘦肉、红绿豆,鲜果汁等,冷饮适量,碳酸饮料不喝为好。
(3)秋季万物收敛,温差寒凉,应提供幼儿进食有营养而且性平和的食物,比如萝卜、梨、银耳、芝麻、秋藕、绿叶菜等,不要多食生冷寒凉食物。
(4)冬季天气寒冷,幼儿一方面要储存热能抵抗寒冷,另一方面提供日益生长的需要,及时供给幼儿热量高的食品,选择能增强肌体抵抗力的食品,并且每天为幼儿提供具有抗寒防病毒、防感冒效果的保健营养汤水。
掌握了以上原则,就能为幼儿提供适合的营养食谱,提供幼儿各时期的必需的营养,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组织炊事人员精心合理烹调,促进营养素的全面吸收。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菜肴的切配和口味。
在加工和烹调幼儿食品时,首先要注意与其消化机能相适应。
在切配食物的环节上把好关,3岁左右的幼儿食物应当细、软、碎、烂,以小丝、小丁、小片、无骨、无刺的食品为宜;
4-6岁的幼儿以较大的块、丁、片,逐步过渡到接近成人的膳食,这样就有利于各年龄幼儿咀嚼能力的培养,又可达到利于幼儿消化的目的。
食物的烹调还应做到味道可口,色香味俱佳。
根据多年实践的积累,认为幼儿调味的原则是:少盐、低糖、弱酸、无刺激、少油量的调味方式比较适合。
不宜使用味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
因此,在制作幼儿膳食时,采用一些口味清淡的调味方法,如芙蓉虾仁,要求菜肴清淡、细腻、鲜美。
同时还利用各种调味品来烹调出适合幼儿口味的各式菜肴:如干烧鲳鱼,在烹调时用蕃茄酱调制出红油,与酒酿组成咸中带甜,甜酸适中的口味,既有成人菜的色彩,又有幼儿菜的口味,成了幼儿喜欢的特色菜。
2.烹调时注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培训炊事员严格掌握洗、切、配、烫、烹、调、炒等各道加工工序的正确操作方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减少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营养素的流失和破坏。
比如动物类原料切丝比切块更好,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
1、B2的损失度分别为13%、21%,而切成块用火炖,其损失度分别为65%、41%。
又比如煮豆、烧肉时加盐太早,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结过早,不易吸水膨胀而碎烂;
用来制汤的原料加盐过早,则可因蛋白质的凝结过早而不能溶于汤中,影响汤汁的浓度。
三、恰当安排进餐时间,组织幼儿合理进餐。
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容量较小(350-400毫升),胃肠道排空较快(3-4小时),加之幼儿活泼好动,易饥饿,并且按每公斤体重计,其对营养素的需要量高于成人,所以适宜少量多餐的膳食制度。
采取的是三餐两点制,各次间隔3-4小时。
每次进餐时间15-30分钟,餐后休息0.5-1.5小时再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健康地进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孩子的挑食和偏食行为很容易导致某些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缺乏病,从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孩子出现挑食、偏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1)受大人饮食行为的影响。
(2)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
(3)饭前吃零食影响进餐时的食欲。
(4)饭前或吃饭时喝过多的果汁和含糖饮料。
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以下措施:
㈦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学前儿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育的方法有哪些
童饮食营养教育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