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庞贝古城是怎样发掘的
早在1592年,人们在修建水渠时,就在庞贝城的遗址上发现了旧城的遗迹,但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8世纪中叶,对庞贝城的大规模发掘工作才真正开始。
发掘工作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新的发现常常令人目瞪口呆。古老的城市在火山灰的突然掩埋下仍然保存着火山侵袭它那时候的情景。一切都显得那样真切、自然、栩栩如生。烤炉中安放着炭化的面包;柜橱上摆放着正在服用的小药瓶;厨房中的炊具和食物仿佛依然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光顾;地下储藏室中葡萄酒似乎还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架子上摆放着葡萄干、无花果、栗子。看到这一切,人们恍如在梦里一般,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情景竟是那样遥远的过去所留下的悲惨壮景。火山物质杀害了庞贝人,却给人们留下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和说明这段历史的活生生的博物馆。
人们在发掘出来的一所房屋中看到两具女尸,她们应该是母女二人。女儿用双手紧捂着脸,试图挡住那炽热呛人的灰烬和烟尘,斜靠在墙上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则蜷缩着身子躺在地上,她是在经过一番挣扎才死去的,从大睁着的双目上看,她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或者在死前想尽力帮助女儿逃出去,但是她没有做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了。
在发掘出的一座庄园里,一切都像出事前那样井井有条。在厨房里,面包还在烤炉上放着;餐桌上摆放着几种水果;灶台上的鸡蛋、蔬菜和鱼肉放得井然有序。客厅里,几只木椅和一个大桌仍然在那里等候着主人的到来;靠墙的柜橱里摆放着银制花瓶和一些玻璃器皿。卧室里,一个男孩躺在床上,他也许是在香甜的睡梦中离开了人世。在庄园的大门口,有两具仆人打扮的尸体,他们一人手拿钥匙,另一人衣兜里装满了金币。据分析,当火山灰流掩埋庄园之前,家中只有两个仆人和熟睡的孩子,两个心怀鬼胎的仆人一看大难将至,顾不上孩子,随手偷拿了主人的钱准备逃跑。不料刚刚跑出大门,无情的火山灰流便把他们的丑态永远定在了那里。一家家,一户户,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在庞贝城里。
今天,古老的庞贝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再现了维苏威火山侵袭它时的可怕情景,同时也完好地保存了当时的一切物品和生活情景,甚至还找到了食物化石,为学者们研究古罗马人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实的证据。
Ⅱ 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是基本标志和价值构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遗产流失和破坏现象。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大同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既保护文化遗产又实现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古城保护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大同市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基本走向”。
从旧城改造走向遗迹保护,以先进理念指导古城保护。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相当严重。旧城改造需要大拆大建,而旧城区往往是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为了保护大同古城,大同市政府发布通告,勒令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旧城改造项目全部停工,同时全面启动古城保护工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留存文化遗产原貌。对淹没在废墟中的珍贵遗址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寺、法华寺、文庙、关帝庙、纯阳宫、帝君庙、城墙等进行整体性保护,全部拆除了这些遗址群保护范围内的破坏性建筑。
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努力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只保护单个文化遗产,就会使一处处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孤岛”,削弱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大同市致力于从整体上保护文化名城,把北至操场城街、南至北都街、东至御河西路、西至魏都大道,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划定为保护区域,把该区域内对古城风貌造成严重破坏的多层建筑全部列入拆除范围。同时,把该区域内的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全部划定为保护对象,尽最大可能恢复古城的基本格局。
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应该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实践经验看,把保护与发展放在同一个城市空间是很难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大同市于2008年初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的古城保护基本思路,立足古城搞保护,跳出古城求发展,把保护与发展分开。具体来说就是,以御河为轴线,在御西保护完整的古城,在御东建设现代新区,把传统文化保护放在古城,使两个不同的空间相得益彰、互利共赢。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克服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较好地实现了当时的设想。
从随意修复走向修旧如旧,自觉按照传统方法延续古城生命。在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和修复中,大同市始终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坚持四个基本方法。一是充分考证。在大量考古发掘、信息收集、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二是保持原貌。文化遗产属于哪个朝代,就按哪个朝代的营造方式进行修缮、重修、复建,不是按现代人的理解随意修复。三是“四原”保存。在修缮、重修、复建中,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四是修旧如旧。基于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价值和审美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从甩掉包袱走向产业创新,深刻认识古城保护的价值。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上,一些人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低矮破旧、功能缺失的遗迹是城市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包袱,保护的成本昂贵,得不偿失。在这种认识影响下,有的城市将文化遗产当作包袱甩掉。这实际上是把珍珠当垃圾。大同市在实践中认识到,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巨大商业价值;一座拥有完整历史风貌的古城不仅是昨天的辉煌,而且是今天的财富;在名城古都的保护中,只有坚持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Ⅲ 前所古城的研究价值
前所古城是坐落在辽西走廊这个纽带地区特殊地理位置上的古城,它不仅反映了当地历史科学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北方与南方在历史上、军事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密切往来。前所古城是明代所城的典型代表,它详实见证了明代中晚期辽西地区的军事活动,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Ⅳ 宝墩文化遗址6座古城研究说明了哪些内容
对宝墩文化遗址6座古城研究证明:它们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它不仅大大丰富了三星堆一期的文化内涵,能够再细分为若干期,并且可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相衔接起来。
Ⅳ 请问有谁知道关于古村落古城镇研究方面的书,是湖南的最好,其他的也可以推荐一下。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北方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典型案例研究》
《缙云河阳古村落研究》
《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
《“中国特色旅行地”丛书:最爱古城镇TOP50》
Ⅵ 【考古学】 应当运用什么方法进行以下发掘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不是你想象的这样,面对一个城址,考古学家关心的首要问题不是这些。
做城市考古的一般步骤:确定城址位置、范围(有城墙的确定城墙范围、城门位置)。根据城门或城市主要出入口确定主要街道格局。根据街道格局确定重要建筑物的位置。
首先根据文献记载,确定城址的大体位置,没有文献记载的,可以通过现场地形推测古代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位置。火山岩不易发掘,只能先从火山灰掩埋区开始,如果经过几百年火山灰已经具有一定黏度,可以进行钻探,比如每10米钻一孔,可以大范围了解地层情况,例如打到多深出现了石板地面、出现了人类活动过的土层、人类残骨等,这样遗迹集中的区域就能够掌握了。如果火山灰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挖一点就陷进去一点,只能选几个地方先开探沟,宽2米、长数十米,如果探沟中某一段出现重要遗迹,就可以扩展挖开。根据需要,最终全部或部分揭露遗址。
关于你说的测定人类遗骸,火山灰掩埋下的应该保存完好,肉眼即可辨别。所谓不同人群,应该是根据遗址中人的遗物、所处环境推测其身份,而不是先主观设定某些人群。
Ⅶ 我要写清末民初古城经济调查研究可是要搜索哪些内容,要写那座古城才有的写
江苏扬州。直接从清军屠城扬州经济的崩溃到盐商的崛起,应该可以的
Ⅷ 有没有研究中国特色古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比如古城墙,地坑,四合院,福建围楼,江南庭院等)的书籍
有关中国古建筑的书籍:
入门级: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
历史方面: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史》(傅熹年)
技术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设计构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傅熹年),《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
望采纳
Ⅸ 凤凰古城有哪些研究课题
经济与文化的冲突
景点商业化
Ⅹ 晋阳古城有哪些研究价值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约公元前497年的春秋中晚期,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至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北方着名的大都会。
晋阳古城战国时为赵国的都城。晋阳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判。”晋阳城从创建之初就已具备“南制诸卿,北伐诸戎“的条件和功能。
晋阳还是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城址有西城、东城、中城、太原府、晋阳宫城、大明宫城、仓城、罗城等。
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春秋末期,晋国的权臣内讧,大夫智伯率领大夫韩康子虔和魏恒子斯围攻赵襄子的封地于晋阳城下,但是始终没有攻下来,于是他们引来晋阳城西南的那条晋水淹了晋阳城。
后来,赵襄子反过来联合韩康子、魏恒子灭掉了智伯,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这就是“三家分晋”。分别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与齐、秦、燕、楚并称战国七雄,至此,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979年,宋朝灭北汉后,宋太宗认为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晋阳是山西都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3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彻底被毁,一把火焚烧了晋阳,继而引汾水灌入,晋阳古城被夷为平地。
晋阳古城遗址内以自然耕地为主,西高东低。晋阳古城营村附近的30余件石刻造像,造型别致;罗城村附近的罗城遗址相传为北汉所建;晋源镇西北古城墙内有大量唐代遗物;南城角村和古城营村一带的古城址相传为大明城,在该地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
现存“南城角”村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米,西墙长约27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
晋阳古城在东魏、北齐以及隋唐时期是它的辉煌时代,盛唐时曾为三京之一。
东魏大丞相高欢定晋阳为“霸府”,修建了晋阳宫。到北齐晋阳更是作为别都,竭力营建不已,把春秋末期董安于所筑的“周四里,高四丈”的晋阳城改建成宫城。到北齐后主高纬已建成,史载“七殿,两宫,十二院”的大明宫城,壮丽超过邺城。
大明宫南殿台遗址的南殿台和北殿台地下还有砖砌的地道连通。
西城也叫府城,城墙北段为西晋末年并州刺史刘琨为抵抗匈奴所筑,史称“高四丈,周二十七里”。内城城墙在现古城营村内,它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大名城东西走向的城墙,也就是说是春秋末期董安于筑的晋阳城南城墙。
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和寺观墓葬遗址两部分。以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众多的寺观建筑,同时在西山脚下缓坡地带,广泛分布着墓葬遗址,总面积达200平方千米。
在古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在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丰富的地下埋藏,赋予了它重大考古研究价值。
晋阳古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