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短跑训练方法为例说明重复训练和间歇训练的区别
1、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间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使运动员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训练方法。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是提高体能类速度性和耐力性运动项群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与力量耐力。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特点是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30秒钟)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为依据,运作结构前后稳定。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是适用于需要较高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群的训练工作.其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
2、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在训练中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有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三种类型。
(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约在30秒内),负荷强度大,动作速度快,间歇时间充分,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的各个环节前后稳定.可有郊地提高负荷强度及技术动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和技巧性;有郊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磷酸盐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有郊地提高运动员有关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
(2)中时间重复训练的应用
中时间重复训练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应较长,通常为30秒~2分钟;练习时,负荷时间可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负荷强度应较大(负荷心率应在180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现负相关性;单一练习动作的各个环节或组合技术的基本结构应前后稳定;能量代谢主要由糖酵解供能系统完成;间歇时间应当充分.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以及糖酵解供能为主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应于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过程的负荷时间更长,通常在2~5分钟之间;通过练习可有效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的能力。无氧、有氧混合代谢状态下的速度和力量耐力,实践中证明,长时间训练方法和间歇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
通过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的比较后制定出400米专项 的训练方法。
1、注重高三体育考生400米专项的选材。
因为高三的体育考生一般是半路出家的体育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选材方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要具备两个条件: (1)、途中跑的平均成绩要相当于200米最好成绩的94%; (2)、步长要相当于考生身高的0.3(女考生的为身高的0.2) 2、提高全程步长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基本做功能力和柔韧性
(1)、利用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专门力量练习器进行伸屈练习。 (2)、弓步走,原地上下跳箱,台阶走,高抬腿走,直膝提踵走等。
(3)、悬垂或仰卧举腿,俯卧上 下打腿,原地单腿蹲起,站立或坐姿提踵等。
第(2)和第(3)两类的练习手段可以徒手或负重进行,关键是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要求,保证练习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不要盲目加大难度和强度。各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练习可融入上述手段中一起进行训练,重视练习动作的幅度和协调,比单纯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 (1)站立支撑屈髋抬腿或伸髋扒地(使用专项力量练习器或橡皮带)。
(2)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单腿蹲起,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弓箭步走(计时、计步)。 (3)双腿或单腿的连续跳台阶,助跑的跨步跳或单足跳。 (4)直膝连续跳深,直膝跳上或跳下台阶等。
此类训练课的作用一定要明确,如果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应选择重复训练法,负荷刺激的持续时间控制在8秒以内。如果发展快速力量耐力,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负荷刺激时间保持在25秒以上。但无论发展哪一种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成练习动作时的速率和幅度均有所要求,否则难以达到以增大全程步长、提高后半程速度为目的的力量训练效果。 3、发展400米专项力量耐力
(1)、间歇跑(200米+200米)×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6~10分)。练习要求:第一个200米为自然跑,第二个200米重点突出步长。定出相应的步数指标,随后再固定步数,逐渐向加快步频方面转换和过渡。
(2)、间歇跑(300米+300米后蹬跑)×3~4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10~15分)。练习要求:1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
(3)、间歇跑(100米×4)×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8~10分)。练习要求:准备期的前半段在沙地或软道上进行,准备期的后半段转入跑道,计时、计步。 (4)、上坡变速跑150米×6×2~3组(练习间歇1.5分,组间歇5分)。练习要求:上坡快跑,下坡慢跑。适用于准备期的前半段,后半段转入跑道上进行,上坡跑变更为计时计步的后蹬跑,150米×3×2组。
(5)、拖轮胎跑200米×3×2~3组(练习间歇5分,组间歇10分)。练习要求:200米跑计时、计步。
B. 短跑起跑有哪几种方式
短跑起跑有站立式起跑半蹲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站立式适用长跑,蹲踞式适用于短跑。
站立式起跑,田径运动径赛起跑方式之一。适用于中长跑、初学者及少年儿童。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走近起跑线,两脚前后开立,较有力的腿放在前面,两腿屈膝,上体略前倾,重心移至前腿,异侧臂向前,同侧臂在后维持身体平衡。
听到发令枪声后,两腿即用力蹬地,两臂配合作积极有力的向前、后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冲出。站立式起跑简单易学,但容易抢跑犯规。上体前倾与屈膝程度,根据腿部力量与掌握技术的情况而定。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C. 短距离跑的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教学难点及教学方法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的条件
★起跑器的安装
起跑器安装的方法有“普通式”,“拉长式”两种。通常采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45厘米)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度45度角和70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15厘米。
★起跑技术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三个阶段。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2—3次深呼吸,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听到“预备”口令后,随时之吸一口气,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这时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预备”姿势应该稳定,两脚贴起跑器抵足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听到枪声,两手迅速推离地,两臂屈肘有力地作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
★起跑后的加速跑
加速起跑后的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D. 短跑训练方法有几种
(一)学习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
(1)集体原地弓步摆臂练习。
要求:深吸一口气,注意肩部放松下沉。练习过程中体会摆臂的正确动作。
(2)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
要求,练习者的同伴手扶练习者肩部(预防耸肩动作)。同时注意观察练习者的脸、颈、肩和双臂动作,及时提醒练习者注意这些动作要放松。
(3)慢跑中摆臂练习。注意随着跑速的提高,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
(4)手扶肋木做跑的模仿练习。注意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两个技术环节。
(5)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加速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膝、踝关节的放松和途中跑各环节的正确技术。
(6)站立式起跑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练习。注意摆臂配合。要求在神经系统和肌肉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中速跑练习,体会和掌握途中跑技术。
(7)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轻松惯性跑练习。要求学生体会放松跑的效果,并通过反复跑的练习提高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 以下几个练习主要是在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用来提高素质和巩固技术熟练程度采用的。
(8)三至四个人一组的50~60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练习者既有竞争意识,又要动作放松自然,步伐开阔,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姿势和动作正确。
(9)让距离跑。将学生分成前后两排,位置左右错开,跑得较快的学生编在后排,开始时,做原地高抬腿跑或站立,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出,后排学生追赶前排的同学。
(10)行进间30~40米计时跑。要求加速时先逐渐增大步幅,后加快节奏的方法进行。
(11)接力游戏。可以采用迎面接力或沿跑道依次接力,主要是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二)学习掌握起跑后加速跑技术教学方法
(1)正面斜撑肋木,做推手摆臂练习。两人一组,互要观察练习者面、颈、肩各部位的放松情况和摆臂的幅度和方向,及时指出错误动作,并帮助纠正。
(2)正面斜撑肋木,做高抬腿跑练习。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大腿快速有力的前摆动作。注意前摆时脚离地面不太高,后蹬时,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
(3)直体前倒接加速跑20~30米后做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提起足跟,直体前倒。当身体失去平衡瞬间,迅速跑出。要求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4)由体前屈开始,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惯性跑。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一臂在前自然放松,一臂屈臂在后。然后前移,至身体失去平衡时迅速跑出。
(三)学习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游戏,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①黑与白。把练习者分成两排对面站立,也可采用背向站立或迎面行进等形式,命名一队为"白队",一队为"黑队"。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喊"黑"或者"白"的口令,两队听到口令后互相追拍。
②喊号接球游戏。练习者站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报数。教师持一球站于圆心,游戏开始时,教师将球抛起后喊号,被叫的学生迅速起动,跑到圆心接球。
(2)采用各种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3)学习安装起跑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自行安装。
(4)全组学?quot;各就位"、"预备"口令时的动作。要求练习者练习时,本小组其他同学指导练习者完成动作。依次轮换,并且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动作)。
(5)用胶皮带做阻力起跑练习或双人抗肩的阻力起跑练习。要求躯干保持前倾姿势,阻力适当,以不影响练习者动作的连贯性为准。
(6)在斜杆下做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要求斜杆前端不要压得太低,以免产生低头躲杆跑的错误。
(7)蹲踞式起跑练习(无口令)。要求学生经过反复练习,选择出适与自己的起跑器安装方法和最佳起跑姿势。
(8)听口令后蹲踞式起跑30米。要求练习时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并注意体会正确技术。
(9)"预备"口令与"呜枪"之间,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做起跑练习,要求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10)蹲踞式起跑60米。可以采用让距离的追逐跑或计时跑等形式。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加速跑和途中跑的衔接技术。
(11)改进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步幅的练习。在起跑器前按照正常的落地位置,画出标志,要求练习者起跑后脚落在标志上。
(四)学习掌握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
(1)叫号追拍游戏。学生站成5~6米半径的圆圈。逆时针1-3报数。游戏开始时,教师喊号,相同号数的练习者逆时针追拍他前面的同学。要求游戏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谈一谈圆周跑和直道跑的不同之处。
(2)原地摆臂练习。
(3)在一个半径10~15米的圆圈上,用慢速、中速和快速等不同的速度跑,反复体会弯道跑技术以及与跑速的关系。
(4)在弯道上,中速跑、快速跑60~80米,体会和掌握弯道跑技术。
(5)学习进弯道跑技术。直道上15~20米加速跑,在进入弯道前2-3步时,有意识地内倾身体,用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着地,进入弯道后快跑40~50米。
(6)学习出弯道跑技术。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弯道。进入直道时,顺惯性做2~3步自然跑进,使向内倾斜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姿势,然后加速跑20~30米。
(7)直道→弯道→直道跑150~200米。
(8)学习弯道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9)弯道起跑40~60米。要求起跑时身体正对弯道的切点方向。
(五)学习掌握终点跑技术教学方法
(1)在走和慢跑中做撞线动作。当离终点线一步时做上体前倾双臂后摆的撞线动作。做这个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一根终点带,让学生分组练习。
(2)中速跑30米后的撞线动作。
(3)加速跑40~60米。跑过终点后逐渐减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不改变跑的动作。
(4)加速跑40~60米做撞线动作。要求在最后10米开始加大摆臂的幅度和力量,在最后一步做撞线动作。
(5)预防过早前倾上体撞线的练习。把终点带延后50厘米,做各种距离跑的终点撞线练习。
(6)100米全程跑终点撞线练习。
(7)150米全速跑终点撞线练习。
E. 短跑分教学重难点及其教学步骤
课程内容 短跑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地点
北区田径场
课 次
第1次课
班 级
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教学内容
①学习跑的专门练习
②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③综合素质练习
教学目标
①建立完整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
②基本掌握跑的专门练习
③基本掌握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④发展综合素质
教具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要求
时间分配
准备部分
一、班长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二、宣布本次课教学内容及任务
要求:学生精神集中,认真听课
自觉练习,完成本次课任务。
三、安排见习生
要求:见习生随堂听课,记笔记,帮助纠正错误动作及整理器材等。
四、准备活动
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
要求:
1、学生根据带准备活动的顺序,至少提前3天按要求完成准备活动教案,并交教师审阅。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备课”。
2、每一位学生所带准备活动的跑步、徒手操要有所创新,专项准备活动要与所学技术紧密结合。
3、讲解简练、清晰、声音洪亮;示范自然、放松、规范。
4、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成绩记入能力考核成绩。
学生姓名:
优缺点:
成绩:
25′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一、建立完整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
1、讲解
讲解短跑技术及其特点,介绍短跑的场地及比赛规则,讲解教学顺序、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提出教学中的安全措施和要求。
短跑完整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技术组成。起跑一般采用“蹲踞式”由各就位、预备和鸣枪三个动作阶段组成。起跑后的加速跑一般采用渐趋直线的形式,上体不宜马上抬起。途中跑技术主要强调要注意正确的摆臂、摆腿技术以及放松技术。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关系。终点技术主要是用躯干部撞线,在过终点的一瞬间躯干前倾冲过终点线。短跑技术教学采用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一般为建立完整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直道途中跑技术---蹲踞式起跑技术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终点跑技术---完整技术---弯道跑技术。教学重点是途中跑技术、蹲踞式起跑,难点是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2、示范:教师示范短跑完整技术;观看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
起跑
加速跑途中跑 终点跑
二、学习跑的专门练习
练习1 小步跑练习
要领:当摆动腿的膝向前摆出的同时,另一条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做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要有弹性。
小步跑
①原地小步跑----②行进间小步跑
要求:上体正、重心高、肩放松、前后摆、积极压、“扒地”
步幅小、频率快、放松
●集体练习 按教师要求进行
●二人一组练习 相互帮助 相互纠正 培养能力
●集体练习 掌握技术
★
集体练习
二人一组练习
集体练习
练习2 高抬腿练习
高抬腿跑
要领:大腿积极向前上摆抬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折叠。另一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1 原地小步跑加大幅度过渡到高抬腿跑---②原地高抬腿跑---③行进间高抬腿跑
要求:上体正、重心高、肩放松、前后摆、髋带大腿、大小腿折叠、摆至水平、积极下压、高支撑。
●集体练习 按教师要求进行
●二人一组练习 相互帮助 相互纠正 培养能力
●集体练习 掌握完善技术
★
集体练习
二人一组练习
集体练习
练习3 后蹬跑
要领: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摆动腿屈膝以髋带腿,膝领先快速前摆,同侧髋带动大腿充分前送,在摆腿的同时,另一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踝关节缓冲,迅速转入后蹬。
后蹬跑
积极前摆、快速蹬伸
●集体练习 按教师要求进行
●二人一组练习 相互帮助 相互纠正 培养能力
●集体练习 掌握技术
★
集体练习
二人一组练习
集体练习
三、学习途中跑技术
练习1 原地摆臂技术练习
要领:两眼平视,颈肩放松,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脚距离同肩宽前后或左右站立;手腕放松,大小臂约900,以肩关节为轴,前后平行摆动;随着摆臂幅度的加大,不同程度地带动肩部沿脊柱做前后扭转。
★
肩关节为轴、肘关节用力
肩部放松、前后摆动、肘关节角度变化正确
●集体练习 按教师要求进行
●二人一组练习 相互帮助 相互纠正 培养能力
●集体练习 掌握技术
★
集体练习
二人一组练习
集体练习
练习2 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途中跑的技术包括后蹬与前摆、腾空、着地与缓冲等动作。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蹬地腿的后蹬与摆动腿的前摆。摆动腿前摆动作由大腿肌群发力开始加速。从支撑腿蹬离地面至摆动腿着地为腾空。当摆动腿的前脚掌着地的瞬间,即开始了着地缓冲动作。
①中速跑练习 60—80m
步幅开阔、轻松自然、富有弹性、腿部、躯干和摆臂动作正确。
②加速跑 50—60m
逐渐和均匀加速(在40m处达到最高速度),保持正确跑的技术。
●集体练习 按教师要求进行
●二人一组练习 相互帮助 相互纠正 培养能力
●集体练习
F. 介绍短跑教学步骤及教学方法。要求每个教学步骤至少列出两种教学方法。
前倾身体:全程保持身体稍微前倾(但不至于跌到),不要弓腰。前倾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应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做2-3次深呼吸。然后,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抵足板上,脚尖与地面接触,后膝跪地,然后两臂伸直,4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有弹性地支撑在起跑线后,两手间距离略宽于肩,体重均匀地落在两手、前脚掌和后膝之间,肩、颈、背部自然放松,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预备”口令后,平稳从容地抬起臀部,使体重落在两臂和前腿上。迈佳步短跑计时器设备整体简洁,便于快速拆装或移动,可根据校园跑道数量任意组合,核心三防设计,防水防尘防锈,可全天候全气候下工作,将系统效益最大化。此时,肩部略超出起跑线,臀部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前腿膝关节夹角为90°-
100°,后腿膝关节夹角为110°- 130°,注意力集中听枪声。
当听到枪声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关节领先迅速前摆,脚掌离地面不应过高,同时前腿快速有力地依次蹬伸髋、膝、踝关节,后蹬角为42°- 45°,上体前倾与地面成15°- 20°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