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共鸣的训练方法

共鸣的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0 15:15:07

Ⅰ 声乐中口腔共鸣的是怎样发声练习的

如果你要练习唱歌 请参照
一、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二、气息问题
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三、声线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

下面我们说下唱歌的基本方法:
一、姿势
1、身体要直; 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 4、双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奋;
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种...我们应曲风而异)
1、锁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一般我国的美声唱法多才用与第4种:胸腹失联合呼吸法......通俗就较为随意点了)
练习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无声呼吸练习: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发声呼吸练习:顿音、连音或连顿结合的练习。

再说下唱歌时应该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
第二、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拢闭合去挡气。
第三、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
起音时,一定要做到发生自然,气息柔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声音流动,并将打哈欠,放下喉头,空气通过声门而吹的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同时还要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的协调配合速度。
闭合哼鸣的练习方法:
1、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2 、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要有流鼻涕的感觉,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横膈膜有各显的支持点。
3、哼唱时,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平放,舌头舔在下牙床上,喉头下沉轻轻提气。
4、哼唱时,声音是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的,眉心和鼻深处有轻微的振动感,而且每个音都是从同一位置上哼出来的。

最后我们说下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为流行唱法,比较强调歌唱者本人的自然噪音,并不特别讲究声音的共鸣和音量,但强调情绪的渲染,非常重视歌曲感情的表达。
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音调流畅,表情真挚,有时如口语说白似地低吟浅唱。有时又强劲有力地高声喊唱。带有极调的倾诉性和宣泄性,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和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和生活化。使用话筒演唱也是通俗唱法的特点之一,很讲究使用话筒的技巧,充分发挥电声扩大音量和美化声音的作用。以减轻演唱的负担,在唱法上也有结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后者如法国小曲中的美声派。、
如果你只是单纯想发声 请参照
发声训练

系统科学地提高发声能力(气息和共鸣控制、吐字归音及正确用声),是每个人应该了解、最好能够掌握的。另一方面,关于普通话,我想说的是:虽然在一些地方也会用到方言讲课,比如广东地区就有用粤语讲授的课程,但是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标准用语,还是有必要也对普通话进行正音训练。
本文中提到的内容,不是万金油,需要综合每个人的情况,侧重点不同,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吧。不过有一点,如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那样的发声训练是非常科学而且有效的,但是必须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否则适得其反。
我的文章会有7个部分,它们是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用声与嗓音保护,其他注意。

第一部分、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
双唇达响
4、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部分、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我以前学唱歌的时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空腹练气。训练气息,不能在饱腹的时候,否则容易造成胃下垂等。有句话叫“饱吹饿唱”,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讲,不能太饿,否则没力气讲几个小时,呵呵。进行呼吸练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比较好。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 美 满 想 仰 场……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二、强控制练习
要求气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气要均匀、通畅、灵活。
强控制练习需要一点声乐练习知识,在这里不好介绍。大家可以回想:《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喝酒唱歌那一段,最后结尾有个“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觉就是这样。要体会隔肌和腹肌的作用,发声的时候气息是应该下沉的。
参考练习诗词:
岳飞《满江红》,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陈然《我的“自白”书》
新闻联播播音员在播报简讯的时候,一般都用强控制。播音员海霞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听说她在进北广的时候并不优秀,但是大学四年非常刻苦,最终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三、弱控制练习
1、吸气深呼气匀。缓慢持续地发出ai uai uang iang 四个音。
2、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花红柳绿 H--ua H—ong L—iu L—v (发音时,声母和韵母之间气息拉长,要均匀、不断气)
3、通过夸大连续,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参考练习诗词:
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等。
气息控制训练可以把握“深、通、匀、活”四字方针,注意气息和内容的结合。
我自己在讲课过程中,最初有发生气息支持不够、尾音弱、换气不够等问题,后来慢慢克服了。要想气息顺畅,除了要对自己培训的材料非常熟悉外,有必要考虑在一些用词吐字的地方,气息支持该怎么处理。好的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讲课效果,尤其在增强感染力、说服力上更加有效。
单纯的语音、气息训练效果并不好,需要大家在实际讲课过程中不断体会、运用。

第三部分、共鸣控制训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在嘈杂的地方,我们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实培训的时候也有,如为了让学员都听到,尤其人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提高音调嗓门,不久就有“失声”的感觉,呵呵。
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我们在培训的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培训中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多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1、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a da ga pa ta ka
peng pa pi pu pai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准确的叫法是第一声 阴平;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 上声;第四声 去声。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用阴平声调进行,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 冰雹 拍照 平静 抨击 批评……
哗啦啦 噼啪啪 咣啷啷 扑嗵嗵 胡噜噜……
快乐 宣纸 挫折 菊花 捐助 吹捧 乌鸦……
绕口令: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柜中五条裤,伐了山上树,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柜中裤。
2、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标准的鼻辅音m,n和ng就是这样发声的。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如感冒,是不好的。
发 a i u 的音,加点鼻腔共鸣体会
加鼻辅音 ma mi mu na ni nu
词组练习:
妈妈 光芒 中央 接纳 头脑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3、胸腔共鸣训练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有深度和宽度,声音更浑厚、宽广。
“a”元音直上、直下、滑动练习
词组练习:
百炼成钢 翻江倒海 追悔莫及 ……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4、头腔共鸣、腹腔共鸣
基本在说话过程中用不到这两个共鸣。萝卜干发送的那个声乐视频片段中,老师有让男学生发高音,体会声音从眉心发出的感觉。基本来说,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鸣,演讲、培训绰绰有余。
很多人走南闯北每天讲课,如果象平时那样用声说话,嗓子肯定受不了。我曾经问过一个声音很浑厚、很有磁性的台湾老师他的发声与气息,当时他的回答是,他以前学过几年美声唱法,所以培训时他运用一点腹式呼吸法,结合胸腔共鸣,所以嗓音可以保持长久的圆润浑厚,声音穿透力也更好。
经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训练后发出的声音,有的人称之为“机械音”。它比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增加了后天修饰的方法和技巧,是要通过专业系统培训才可以达到的,不要自己盲目练习,否则容易损坏声带。

Ⅱ 共鸣怎样控制和训练

原理概述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原发声体与受振体两者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也就是说作为受振体固有的振动周期与原发体振动的周期相同,发生共振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共振关系之间的传导途径不同,又可以分为感应振动(Inctive vibration)和受迫振动(Forced vibration)两种。感应振动是通过空气传导的,而受迫振动则是通过媒质传导的。人声的共鸣不仅有通过声门波直接传导的感应共鸣,同时也有通过骨、肌肉等媒质传导的受迫共鸣。因此,人声的共鸣是一种复合共鸣效应。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在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在喉以下有气管、胸腔。从广义上来说,胸腔和头腔的骨组织都有传导声音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作用不是相等的。胸腔的骨组织加胸壁本身的振动,所引起的共鸣是很明显的;头腔的骨组织由于位置、容积都不相同,所引起共振的强弱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额窦部位的共鸣最强最清楚,因为它受到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等共鸣区全部声波的直接振荡。共鸣作用仅次于额窦的就是枕骨,它的位置靠近喉腔,直接接受颈椎骨的声波传导,戏剧家称这种情况为“脑后摘筋儿”。播音学的审美要求播音发声的共鸣控制采取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就是说口腔是一个可以调节控制的共鸣腔,既可以保持语言的清晰度,也有利于改善播音的音色。所以其他腔体的共鸣都必须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鸣的基础上来实现。

口腔共鸣对于播音发声的重要性是因为播音是以言语声为主的发声过程,而言语声又主要是通过口腔来调节的。特别是元音的响度与口腔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元音泛音在可调节共鸣管中得到特殊共鸣的缘故。泛音的最高值称为元音的共振峰(Formant)。在元音的频谱中,共振峰是一些谐波幅值较大的范围,而在语音学上则作为元音声学特点的表征。

图8各共鸣腔体解剖图

表9普通话元音振峰平均数据

例字〖〗元音〖〗基频共振峰(Hz)〖〗第一共振峰(Hz)〖〗第二共振峰(Hz)〖〗第三共振峰(Hz)男〖〗女〖〗男〖〗女〖〗男〖〗女〖〗男〖〗女衣〖〗i〖〗210〖〗320〖〗290〖〗320〖〗2360〖〗2890〖〗3570〖〗3780屋〖〗u〖〗210〖〗320〖〗380〖〗420〖〗440〖〗650〖〗3660〖〗3120迂〖〗ü〖〗210〖〗320〖〗290〖〗320〖〗2160〖〗2580〖〗3460〖〗3700啊〖〗a〖〗210〖〗320〖〗1000〖〗1280〖〗1160〖〗1350〖〗3120〖〗2830喔〖〗o〖〗210〖〗320〖〗530〖〗720〖〗670〖〗930〖〗3310〖〗2970婀〖〗e〖〗210〖〗310〖〗540〖〗750〖〗1040〖〗1220〖〗3170〖〗3030

由上图8可以看出,发元音u、e、o时,舌部提高加上软腭的作用,将口腔和咽腔隔开后为前后两个共鸣室,而且在前的口腔比在后的咽腔大;发元音ü、i时,后腔则大于前腔。因此从表9中可以看出。元音u、e、o的特征是低共振峰,而元音ü、i的特征是高共振峰。

播音共鸣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音色。播音对音色总的要求是朴实大方、圆润集中。朴实大方的音色主要是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区来体现;圆润集中的音色则表现为那种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声音效果。根据对人声机理的分析,从声带的前上缘经过咽后壁再到软硬腭交界点直至口唇的通道,声学上把它叫做“共鸣管”。

实践表明,声部不同共鸣管的长度也不一样。声部的确定,不仅取决于发声整体的大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对共鸣管长度的调节,调节的重点就是控制喉头的位置。根据观察,平时男低音和男中音喉的位置是在第五、第六颈椎范围内,歌唱时则降至第七颈椎,并很少有明显的位置变化。在共鸣管中形成的不同频率的泛音,就会引发相应腔体的共鸣效应。林俊卿先生认为:“胸腔的某些部分在声带发低音时恰有和声关系(Harmonic relation)。就是说,它的天然振动频率与声带的发音有倍数的关系,能对声带发音的基音或某些高谐和泛音起共鸣作用。”这种胸腔共鸣的控制方法对播音也是适用的。所谓“打开口腔”、“唇舌力量集中”、“声挂前腭”以及吐字归音的“叼住弹出”、“拉开立起”、“到位弱收”、“音节形成枣核形”等,则都是一些口腔共鸣的控制方法。气息与声波经口咽弯道进入由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构成的口盖穹隆,密度和压力增大。声束射向腭前区,不仅由于腭前穹隆对声波的折射使得声音更加集中,而且这个区域属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当它受到刺激时会使喉肌张力增加,从而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它也称为“中音共鸣”或“中部共鸣”。

根据解剖学原理,共鸣器官能够受控并随意活动的部分是软腭、咽部与舌部,共鸣控制的一切方法都应该关注由这三部分有关肌肉的活动促成的结果。

训练

共鸣是控制泛音,改善音色的关键。共鸣器官主要就是指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可以引发声音共振的生理结构。艺术语言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主要采取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一)口腔共鸣练习

1.用开口元音做拼合音节练习

尽可能发得准确、响亮、集中。如b—a—ba;p—a—pa;b—ai—;p—ai—pai;b—an—ban;p—an—pan等。

适当打开后槽牙,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ao、ou,体会声束沿上颚前行,“挂”于硬腭前部的感觉。

2.两字词、四字词练习

澎湃 冰雹 碰壁 玻璃 蓬勃 喷泉 批判 拍打

百炼成钢 波澜壮阔 壁垒森严 翻江倒海

3.象声词练习

叭哒哒 滴溜溜 咕隆隆 噼啪啪 扑通通

呼啦啦 咣当当 哗啦啦 乒乓乓 刷拉拉

4.合口音、撮口音练习

乌鸦 花絮 挫折 快乐 吹捧 汪洋

虚假 宣纸 菊花 捐助 雪恨 燎原

(二)鼻腔共鸣练习

交替发口音及鼻化元音,体会软腭升起和下垂的不同状态及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如:a~a~a~a;i~i~i~i;u~u~u~u等。(~为鼻化元音符号,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息从口鼻同时流出)

拇指及食指轻按鼻骨两侧,发口音ba、bi、bu、pa、pi、pu,使声束打到硬腭前部,此时鼻翼两侧会感到微弱振动;再发ma、mi、mu鼻腔的振动明显加强。在练习中会发现,a、i、u中,a音鼻共鸣最弱,而i、u鼻共鸣就强一些。这是因为舌位高,口腔通道小,音波容易上传鼻腔的缘故。因此在发高元音时,应适当扩大口腔通道,以避免过量的鼻音色彩。

(三)胸腔共鸣练习

元音“a”按音阶上下滑动练习;放松胸部及小腹用低音吟唱,感觉声音从胸部透出,混厚而有力;用较低的声音弹发声门音“he”,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地一声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然后再反之,反复体会;朗诵意境深邃的诗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岭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

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

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进出劲枝万千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

(张万舒《黄山松》)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

Ⅲ 怎样练习胸腔共鸣

歌唱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歌唱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共鸣对声音起着修饰美化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姿势
1.身体要直
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
4.双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奋
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种...我们应曲风而异)
1.锁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一般我国的美声唱法多才用与第4种:胸腹失联合呼吸法....通俗就较为随意点了)
练习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无声呼吸练习:
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发声呼吸练习..顿音.连音或连顿结合的练习

Ⅳ 共鸣腔怎么练

口腔共鸣的训练一般采用双唇用喷法(发P音)、舌尖用弹法(发T音),要有意识集中一个点发,就象子弹从口腔里射出,击中某一个目标,音要从上腭打到硬腭前端,然后送出,发音时鼻腔要关闭,注意发双唇音声母时要满口保持紧张,发的响亮、集中。

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

(4)共鸣的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唱高音不能过分夸张鼻音,不要将声音都落到鼻腔里哼唱。注意以头腔共鸣为主,配以其它腔体共鸣的整体效果。

唱低音时防止声音下压,不能将声窝在喉咙里吼,咽腔要充分打开,让声音自然放出。

高、中、低音发元音的着力点位置要高,尽量统一到三个声区的集中点鼻腔底部,这样才能使三个声区的发声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Ⅳ 怎么练习共鸣

起来就是九个字:“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做到这九个字
就能产生有共鸣的声音。我所说的“高位置”是指头腔共鸣;
“深呼吸”是指有支点的、深部位的呼吸,这是唱出有威力的高
音的先决条件。
为了获得高位置,也就是头腔共鸣,我先谈谈对共鸣的
认识。
什么叫共鸣?打个比方,司号员如果只吹号嘴,也能发
出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是干巴的、没有力量的。如果加上号
身,就可以吹出圆润的、有刚有柔的、有力度变化的、很有
光彩并能传得很远的声音,这个号身就是军号的共鸣腔体。
号嘴在气的作用下发出声音,声音在铜管腔体里产生了共振,
就可以形成有共鸣的声音。
同样道理,人声的共鸣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基
音,随后得到咽腔、口腔、鼻腔、头腔、胸腔等各共鸣腔体
的共振,这样的声音应该是可以被歌者控制的,又是可以根
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进行调整的。要获得好的共鸣效果,了
解一下人体各腔体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口腔和咽喉腔是人体重要的共鸣腔体,统称口咽腔。它
的腔体形状、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能
够调节共鸣。通过口咽腔的作用可以上连头腔,下连胸腔,形
成混合共鸣,所以口咽腔是混合共鸣的联络站。
头腔包括额窦、蝶窦和鼻腔。头腔和胸腔,它们的腔体
是固定的、不变的,它们不能起调节共鸣的作用,但是可以
被口咽腔的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引起振动,达到共鸣的效果。
以男高音为例。一般说来发低音时,使用胸腔共鸣是主
要的,这样声音宽厚有力。发中音时应以正确的口咽腔共鸣
为主,这样声音明亮清晰。发高音时,应以头腔共鸣为主,这
样高音就会明亮而丰满,也就是常说的有光彩的金属感。
以上分别谈到了三个部分的共鸣腔体和高、中、低音的
相互关系。在演唱中,每首歌曲几乎都包含着高音、中音和
低音。因此我在实践中感到,头腔、口咽腔、胸腔这三部分
的共鸣腔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我认为要科学地把这三个
部分的共鸣腔体有机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发出高、
中、低的每一个音都有这三个共鸣腔体不同比例的振动,这
样才能产生较好的共鸣效果。所以发高、中、低音的时候,只
是三个腔体的振动比例不同,而声音的音色,基本上应该是
统一的。只有这种混合共鸣的声音,才能达到无论是高、中、
低的哪一个音,都是圆润的、有光彩的、优美和富有乐感的。
就头腔、口咽腔、胸腔来说,我认为首先获得正确的口
咽腔共鸣是主要的。因为口咽腔包括喉头、上下腭、牙齿,尤
其是双唇、舌、小舌、软腭、咽壁等等,这都是很灵敏的组
织。口咽腔又是吐字的重要部位,演唱中的语言和感情的表
达,全靠口咽腔在极迅速的瞬息变化中来完成。口咽腔在把
字吐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语气、词意的同时,还起着共鸣和调
节共鸣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要上连头腔、下连胸腔,这样,才
能唱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歌声来。
如果说,大脑是指挥我们唱歌的“司令部”,那么有力的
气息就是歌唱的“后勤部”,而口咽腔的作用就如同“前沿阵
地”那样重要了。在这个阵地上,舌、唇、齿、小舌、软腭、
硬腭、咽壁等诸“战斗员”相互配合好,对我们的歌唱就能
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只有调节、运用好口咽腔共鸣,才
能更好地带动头腔和胸腔的共鸣。因此,我认为:只有依靠
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口咽腔的功能和它调节共鸣的作用,
才能得到良好的、平衡的混合共鸣。
(三)我是怎样获得头腔共鸣的?我是通过哼鸣的练习,
先获得混合共鸣,并进一步获得高音共鸣(即头腔共鸣)的。
我认为通过哼鸣的练习,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共鸣。以
男高音为例,应该在中音区的g1音到高音区的d2音之间,多
做大三度哼鸣的练习:
我练习哼鸣的时候,基本上是笑肌微提,上下腭各有上提和
下放的感觉,双唇和上下齿自然地似闭似不闭,舌头放平。当
声带发出的基音通过咽腔沿舌面向前移动时,软腭和小舌有
轻轻向上提的感觉,基音在口咽腔和鼻咽里同时产生共鸣,
连同眉心处都有振动的感觉。我认为这种轻柔、和谐的振动
过程,就是哼鸣练习的基本方法。
我感到做哼鸣练习的时候,气息一定要保持深呼吸的状
态,就是让气息由上腹部部位均匀向上流动,在上腹部有明
显的支点感觉。正确的哼鸣给内耳听觉带来一种丰满的、有
光彩的声音感,气息从鼻子里出来,但不是鼻音。正确的哼
鸣应该是整个口咽腔和鼻腔共振后产生的一种和谐的声音。
1、2、3三个音都像从同一个地方飞出来似的。在低音区练习
哼鸣的时候,应伴有明显的胸腔共鸣的声音,到音高一些的
时候,胸腔共鸣就不明显了。以上是我练习哼鸣的体会和感
觉。
把哼鸣练习好,是很重要的。从实践中我感到通过哼鸣
练习,使我比较容易地获得了混合共鸣,而且对高音的训练
帮助很大。哼鸣是一种不太强烈的练习,做这种练习既能使
歌唱者比较容易体会到声音共鸣的感觉,又能使歌唱者本人
容易听辨到自己的发音,不断地进行调整,而且不会轻易使
声带和咽部、喉部的肌肉过分疲劳。做这种练习还可以增强
咽部,喉部肌肉的韧性。因此,这是最容易得到正确混合共
鸣的一种练习方法。
在高音区进行哼鸣练习的时候,也就是唱到E调的高音
i 以上的时候,自然而垂直地打开嘴巴发元音“a”,就会比较
容易发出一个富有共鸣的高音区的“a”;
任何一个元音都可以用来做这样的练习。当练习到一定的程
度,有了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m”音来带了:
要练好高音,我认为应该先耐心地、反复地练习好中音区,使
中音区的声音能强能弱,能渐强渐弱。在中音区的声音基本
上都能获得比较丰满的共鸣情况下,再进入高音区的练习,
是有益的。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练习好中音区的声音是非常
必要的,因为他是唱好高音或者低音的基础。
练习哼鸣要有一个从摸索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并
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这样一个过程,是要付出较长时间的
细致劳动的。

Ⅵ 怎样练习共鸣

共鸣的原理是利用强而有力的气息将声音提升到口腔、咽腔、鼻腔及头腔等共鸣腔,令声音加上一些回响。
训练共鸣发声时要有“意识”将声音尽量推向后。(只需有意识,声音当然不可能在头后面出。)
最初练习时因某些肌肉可能不当地被收紧,发出的声音可能比较生硬,经过不断练习后便会慢慢改善。
这训练过程很可能需要老师的协助,好的老师应该可诊断那些肌肉应该收紧,那些不应。
单靠唱歌去练很难有显着的进展,声乐式的训练需要以机械式的方法去训练横隔膜的力度。
而练习共鸣也需要老师近距离示范原音(不经音响器材)的发声。不过,并不一定需要长期跟老师学习。好的老师能令学员于短期(一至三个月)内掌握呼吸和发声的秘诀而能自己正确地缎练
当然,这要视乎学员的领悟力、练习的时间、根基和决心等因素。

Ⅶ 唱歌时候有哪几种共鸣的发声位置,要怎么练习呢

唱歌发声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百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元音不度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5、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7)共鸣的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关于唱歌呼吸法:

1、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2、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

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阅读全文

与共鸣的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州学习方法哪里学 浏览:406
变压器串连接方法 浏览:398
爱卫唾液试纸使用方法 浏览:621
鱼钩鱼线鱼竿的连接方法 浏览:242
一建各科内各种计算方法编制方法 浏览:574
葛藤蔓的种植方法 浏览: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89
毛囊增生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564
99999999用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28
蔚来汽车倒车刹车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175
蝗虫飞机的制作方法简单 浏览:948
预防治疗近视的方法 浏览:59
瓷砖下面潮湿用什么方法快速干 浏览:85
脑部淋巴瘤治疗方法 浏览:840
增加现金流净额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9
钓鱼主线和竿的连接方法 浏览:365
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89
绿萝快速长瀑布方法 浏览:134
基金盯盘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540
雅萌20n使用方法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