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电脑硬件故障
电脑硬件故障是由硬件引起的故障,涉及各种板卡、存储器、显示器、电源等。常见的硬故障有如下一些表现。
①电源故障,导致系统和部件没有供电或只有部分供电。
②部件工作故障,计算机中的主要部件如显示器、键盘、磁盘驱动器、鼠标等硬件产生的故障,造成系统工作不正常。
③元器件或芯片松动、接触不良、脱落,或者因温度过热而不能正常运行。
④计算机外部和内部的各部件间的连接电缆或连接插头(座)松动,甚至松脱或者错误连接。
⑤系统与各个部件上及印制电路的跳线连接脱落、连接错误,或开关设置错误,而构成非正常的系统配置。
⑥系统硬件搭配故障,各种电脑芯片不能相互配合,在工作速度、频率方面不具有一致性等。
二、硬件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
目前,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清洁法
对于使用环境较差或使用较长时间的计算机,应首先进行清洁。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外设上的灰尘。如果灰尘已清洁掉或无灰尘,就进行下一步检查。另外,由于板卡上一些插卡或芯片采用插脚形式,所以,震动、灰尘等其他原因常会造成引脚氧化,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好后,开机检查故障是否已被排除。
2.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即“看、听、闻、摸”。
①“看”即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也应查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印制电路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
②“听”即监听电源风扇、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常声响。监听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事故隐患,帮助在事故发生时即时采取措施。
③“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处。
④“摸”即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查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
另外,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或靠近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可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发烫,则该芯片可能已损坏。
3.拔插法
计算机故障的产生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I/O总线故障、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法是确定主板或I/O设备故障的简捷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有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有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义是:一些芯片、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将这些芯片、板卡拔出后再重新正确插入,便可解决因安装接触不良引起的计算机部件故障。
4.交换法
将同型号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处。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如果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条来判断故障部位,若所交换的元件不存在问题,则故障现象依旧。若交换后故障现象变化,则说明交换的元件中有一块是坏的,可进一步通过逐块交换而确立部位。如果能找到相同型号的计算机部件或外设,那么,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5.比较法
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计算机,根据正常计算机与故障计算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 此外,还可以采用原理分析法、升温降温法、振动敲击法、软件测试法等传统方法。
‘贰’ 反渗透设备有哪些常见的故障以及处理方法
1、增压泵、高压泵不吸水
解决方法:
若是380v电压,应检查增压泵、高压泵是否反转,如发现反转应把泵的三个电源接线头任意调换两个,如不反转需把泵的排气阀打开放气或注满水。
220v电压的增压泵、高压泵不会出现反转现象,只要把泵的排气阀打开放气或给泵体注满水即可。
2、增压泵不启动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主机有无电源进入,线头有无松动,脱落,继电器是否吸合。
3、高压泵不启动
解决方法:
检查和高压泵对接的继电器是否吸合,接线栓的线头有无松动、脱落或欠水指示灯亮起;
如欠水指示灯亮起,说明原水水源不够增压泵使用,为了不使高压泵空转从而损坏高压泵,故使用断水保护器切断高压泵电源,从而起到保护高压泵的作用。
如提供充足的水源,使断水保护器压力达到高压泵的工作压力要求,断水保护器指示灯灭,即可启
动高压泵。
4、高压泵发出异响
解决方法:
检查高压泵有无空转,有时高压泵在水没有完全进入时会发出一些异响,通常会在1~3分钟自动消失,如在3分钟后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应将高压泵的排气阀打开,进行放气或注水。
‘叁’ 设备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谈设备紧急故障维修EM的时候,我们谈到用4D,8D来指导我们对设备EM问题进行更彻底的处理,以使问题不再次发生或者降低频次及停机时间。4D也好还是8D也好,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根本原因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后续的设备管理策略,实施后续的行动计划。如果根本原因找得不对,那么我们要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么就找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以致后续行动的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都会偏离目标,白白的消耗了宝贵的资源,解决不了问题,浪费了时间,问题还会更加恶化。
‘肆’ 机械自动化常见故障有哪几种检测方法
任何一台机械自动化都是由执行元件,传感器部分,控制器部分三部分组成,当自动化设备突然出现故障不工作,或者工作顺序失常,就必须进行故障诊断。下面我们从组成设备的三部分来了解一下诊断自动化设备故障的方法。
1. 检查机械自动化的所有电源,气源,液压源。电源,气源和液压源的问题会经常导致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比如供电出现问题,包括整个车间供电的故障,比如电源功率低,保险烧毁,电源插头接触不良等;气泵或液压泵未开启,气动三联件或二联件未开启,液压系统中的泄荷阀或某些压力阀未开启等。检测自动化设备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源,包括每台设备的供电电源和车间的动力电。气源,包括气动装置所需的气压源。液压源,包括自动化设备液压装置需要的液压泵的工作情况。
2. 检查自动化设备的传感器位置是否出现偏移。由于设备维护人员的疏忽,可能某些传感器的位置出现差错,比如没有到位,传感器故障,灵敏度故障等。要经常检查传感器的传感位置和灵敏度,出现偏差及时调节,传感器如果坏掉,立刻更换。很多时候,此外,由于自动化设备的震动,大部分的传感器在长期使用后,都会出现位置松动的情况,所以在日常维护时要经常检查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固定牢固。
3. 检查自动化设备的继电器,流量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继电器和磁感应式传感器一样,长期使用也会出现搭铁粘连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电气回路的正常,需要更换。在气动或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开口度和压力阀的压力调节弹簧,也会随着设备的震动而出现松动或滑动的情况。这些装置与传感器一样,在自动化设备中都是需要进行日常维护的部件。
4. 检查电气,气动和液压回路连接如果以上三步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检查所有回路。查看电路中的导线是否出现断路,尤其是线槽内的导线是否由于拉扯被线槽剐断。检查气管是否有损坏性的折痕。检查液压油管是否堵塞。如果气管出现严重折痕,立刻更换。液压油管一样要更换。
5.在保证上述步骤无误后,故障才有可能出现在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器中,但永远不可能是程序问题。首先,不要肯定是控制器毁坏,只要没有出现过严重的短路,控制器内部都具有短路保护,一般性的短路不会烧毁控制器。
本文出自:http://www.newmilestone.com.cn/htm/xwzx/gxdt-cn/2013_0307_171.html
‘伍’ 数控机床部分常见故障如何进行分析处理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一、超程报警(5n0~5nm):
1)返回参考点中,开始点距参考点过近,或是速度过慢。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机床的超程轴移出超程区即可。
2)正确执行回零动作,手动将机床向回零反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个位置要求在减速区以外,再执行回零动作。
3)如果以上操作后仍有报警,检查回零减速信号,检查回零档块,回零开关及相关联的信号电路是否正常。
二、回零动作异常
手动及自动均不能运行原因及处理:当位置显示(相对,,机械坐标)全都不动时,检查CNC的状态显示,急停信号,复位信号,操作方式的状态。
三、90#报警 ALM998 ROM 奇偶校验报警
系统使用时,所有ROM在系统初始化和工作过程中都要进行奇偶校验,当校验出错时,则发生报警,并指出出错的ROM编号。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存储卡上的ROM出错或安装不当,或存储卡电路板异常,当显示画面显示ROM报警编号时,极有可能是因为存储卡发生故障,首先检查显示画面提示编号位置的ROM是否安装良好,如确认无误,则要更换此ROM。
四、AL950 电源单元内24V保险(F14)熔断
在FANUC-0C系统中为了防止由于DI/DO接口引起的电源短路,在电路结构中设置了单独的外部24V保险丝。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机床侧电缆对地短路时关断系统电源,用测量电阻的方法确定是否有+24E对地短路,在主板和存储卡上有(+24E)和地线(GND)测量端子,可以直接测量其间的电阻。当测量值为0欧姆时,请拔下I/O卡上各连接插头,再次检查电阻值。如果拔下I/O连接器插头后,测量电阻值增加100欧姆左右时,可以确认I/O负载侧有与地线短路现象。
五、SV400#,SV402# (过载报警)
故障原因:400#为第一、二轴中有过载;402#为第三、第四轴中有过载。
当伺服电机的过热开关和伺服放大器的过热开关动作时发出此报警。
伺服放大器有过载检查信号,该信号为常闭触点信号,当伺服电机过载开关检测电机过热,或放大器的温度升高则引起该开关打开产生报警。一般情况下这个开关和变压器的过热开关以及外置放电单元的过热开关串联在一起,该信号均为常闭触点,当电机过热,该信号发出报警,由PWM指令传给NC。
六、P/S85~87串行接口故障
故障原因:在对机床进行参数、程序输入时往往用到串行通讯,利用RS232接口将计算机或其它存储设备与机床联接起来。当参数设定不正确,电缆或硬件故障时会出现此警。
故障查找和恢复:
85#报警:在从外部设备读入数据时,串行通讯数出现了溢出错误,被输入的数据不符或传送速度不匹配,应检查与串行通讯相关的参数,如果检查参数没错误还出现该报警时 , 检查I/O设备是否损坏。
86#报警:进行数据输入时I/O设备的动作准备信号(DR)关断。需检查:
①串行通讯电缆两端的接口(包括系统接口)。
②检查系统和外部设备串行通讯参数。
③检查外部设备或系统的程序保护开关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七、P/S 00#报警
故障原因:设定了重要参数,如伺服参数后,系统进入保护状态,需要系统重新起动,装载新参数。
恢复办法:确认修改内容正确后,切断电源,再重新起动即可。
八、P/S 100#报警
故障原因:修改系统参数时,将写保护设置PWE=1后,系统发出该报警。
恢复方法:
①发出该报警后,可照常调用参数页面修改参数。
②修改参数进行确认后,将写保护设置PWE=0。
③按RESET键将报警复位,如果修改了重要的参数,需重新起动系统。
‘陆’ 设备故障分析方法有几种
没有统一说法,常规有:
FTA:故障树分析;
MTTR:平均修理时间;
MTBF:故障平均间隔时间;
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柒’ 设备故障分析
电气故障排除应遵循的步骤为避免在二次设备故障查找中少走弯路,必须自始至终的根据故障的特征现象冷静分析,也就是说要在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而任何盲目的急躁、蛮干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是越查越糊涂。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电路原理。当一台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要急于动手拆卸,首先要了解该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经过、范围、现象,熟悉该设备及电气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各个具体电路。弄清原理中元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信号在电路中的来龙去脉,仔细分析.结合实际经验。经过周密思考,确定一个科学的检修方案。2.先电源后机械。电气设备都以电气一机械原理为基础,特别是机电仪一体化的先进设备,机械和电子在功能上有机配合,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往往电源出现故障,影响了机械系统,许多机械传动部件的功能就不起作用。因此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电气系统出现故障并不全部都是电气本身的问题,有可能是机械部件发生故障引起的。3.先简单,后复杂。一是检修故障要先用最简单易行、日已最拿手的方法去处理,再用复杂、精确的方法。二是排除故障时,先排除直观、显而易见、简单常见的故障,后排除难度较高,没有处理过的疑难故障。4.先外部检查.后内部处理。外部是指暴露在电气设备外壳或密封件外部的各种开关、按钮、插口及指示灯。内部是指在电气设备外壳或密封件内部的印刷电路板、元器件及各种连接导线。先外部调试,后内部处理,就是在不拆卸电气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电气设备面板上的开关、旋钮、按钮等调试检查,压缩放障范围。首先排除外部部件引起的故障,再检修机内的故障,尽量避免不必要拆卸。如有必要拆卸时,必须对机械、电气联系复杂的相关部件、接线端子做上记号,以防止在恢复安装时出错。5.先静态测试,后动态测量“静态”是指发生故障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动态”是指通电后对电气设备的检修。许多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检修时,不能立即通电,如果通电的话,会人为扩大故障范围,烧毁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应该的损失。因此,在故障机通电前,先进行电阻的测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能通电检修。6.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任何电气系统的公用电路出故障,其能量、信息就无法传送、分配到各具体电路,专用电路的功能、性能就不起作用。如一个电气设备的电源部分出故障,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向各种专用电路传递的能量、信息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遵循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的顺序,才能快速、准确无误地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7.先检修通病,后攻疑难杂症 电气设备经常容易产生相同类型的故障就是“通病”。由于通病比较常见,积累的经验较丰富,因此可以快速地排除,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排除比较少见、难度高、古怪的疑难杂症,简化步骤,缩小范围,有的放矢,提高检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