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龟息什么方法

龟息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9 07:13:30

‘壹’ 功法:龟息

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一、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叠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双手扣子午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手中指在对面相对位置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之功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腭,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二、潜息
潜息,即为龟息,始入正功。坐式同上。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觉气入腹脐之中,吸入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住息时可用数息法(并非数呼吸次数),仅默数。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口憋闷。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此时,如感觉入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初习者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炼至息潜入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步功成。
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修入定。姿势坐卧都可。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入真定”。真定的境界只有过来人方可领悟。
四、出定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即:
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
中指根部关节为丑时关窍;
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
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
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
食指尖端为巳时关窍;
中指尖端为午时关窍;
无名指尖端为未时关窍;
小指尖端为申的关窍;
小指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
小指第二关节为戍时关窍;
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

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贰’ “龟息法”怎么练习

龟息功,是属于所谓仿生气功之一的吐纳气功。《脉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当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导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以耳出,名龟息,必大龟寿。”

一、俯息蛰藏

1、姿势: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两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两耳旁。两臂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略宽。全身极度放松。
2、呼吸及意念:心静意定,口微闭,以舌在上下牙龈外徐徐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先缓缓吸一口气,随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而极度放松。此时,宁神静听息之出。即听息。一念带万念,渐渐入静,呼吸自然,渐入匀静深长细缓。此时,进人专心听息,则自然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渐达闻似不闻,恍恍惚惚,不知不觉自然进入龟之蛰藏伏气状态。此式对高血压、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统疾病效果显着。

二、侧俯卧息(右侧俯卧式)

枕高约3~4寸(12~18厘米),头微前俯于枕上,躯干微向后曲,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之势。右腿弯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钩贴于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脚亦可不钩贴,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右肘屈曲,肘弯成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耳前枕上,右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
此式与一般侧卧式不同。它的特点是骨盆微向前扭转,头微俯以通任,而呈龟形团聚状,呼吸同“俯息蛰藏”。对男女生殖系统疾病效佳,尤其对防治盆腔瘀血效果显着。

三、神龟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两腿自然伸直,间距与肩同宽或略宽。两手轻按于两肩旁,缓缓以鼻吸气。吸气时,上身向后舒展,引颈前伸,徐徐抬头,上体也逐渐随之抬起,但必须以腰背发力。待不能支撑时,始用臂力支撑,双目极力向上远眺。
头微低,肩项松弛,缓缓呼气的同时,吞津或咽气一口,再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似随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的同时,恢复俯卧姿势,全身松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状态下,轻松自然呼吸3~5次。
如此重复“出水”3~7次后,亦可接着练“俯息蛰藏”,或“侧俯卧息”。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并能调腹腔诸脏气之功能。

四、俯仰“吃”气

1、端坐床边或椅子上。坐时,臀部要轻着座位,两脚分开,间距约自己的三只脚长。两掌重叠或分别抚于小腹处,亦可分按于两腹股沟处。全身放松,双目自然睁开向前平视,亦可轻闭或垂帘,口腔也要放松,上下牙齿呈微小的咬合间隙,舌尖轻抵上下齿之间,或轻抵上齿龈处。这样,就可以使咀嚼肌与舌肌放松,促使津液分泌。同时,口腔放松,颈部也会跟着放松。随之,胸腹与腰背自上而下的放松。然后,自然缓慢的呼吸三至五次或数分钟,直至半小时。这时,消除杂念,人静,犹如龟鳌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后一次呼吸将尽时,上体前俯,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的余气呼尽。
3、头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的同时,缓缓地自然吸气,上体也随之徐徐抬起。恢复端坐姿势时,恰好气也吸满。
4、端坐不动,将嘴唇撅起,使鼻孔变窄,按前述方法,缓慢深长呼气,反复俯伸9次,循序渐进,渐次增至36次。每次做完后,散步片刻,再做一次。如在室外练习,也可蹲成马步式。其它做法与坐式相同

‘叁’ 龟息、胎息有什么区别分别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龟息是指向乌龟一样缓慢的呼吸,主要是使身体新陈代谢因呼吸节奏的缓慢而变得缓慢,机体代谢减缓实质上就是延缓了衰老,并能减缓机体受到伤害时的疼痛感和失血速度。胎息是指胎儿在母体里的呼吸,既是“先天之气“,它是不通过口鼻为机体提供氧气的封闭式呼吸。理论上如果只凭胎息,在没有其他能量损耗的情况下,机体是可以存活在真空环境当中的。但是现实中还没有办法实现,所以不具有出生后的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之类,都是在运用各种调息方法是机体无限制的更接近于胎息。

‘肆’ 什么是龟息疗法

龟息,道教语,而龟息疗法是指借助乌龟冬眠呼吸方法,进行仿生呼吸的一种练功方式,称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

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据传,龟息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伍’ 武当龟息功的修炼方法

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近日来京的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人气甚旺,但一些中国武术人士却表示,“魔术的脱逃都是假的,中国武术中的脱逃才是真的。”昨天,中国武术传人周亮在天通苑街心花园上演脱逃和土坑埋人等绝技,叫板大卫的脱逃魔术。但观众看后反映,功夫虽然不错,可现场表现力远不及大卫来得扣人心弦。
周亮是河北沧州东光县人,现任职于北京一家民办大学。在表演过单掌开砖功夫后,两名天通苑保安拿来一根成人拇指粗细、3米多长的登山绳,捆绑脱逃正式开始。一人将周亮的双手扭到背后紧紧捆住,随后又捆上了周的双腿,在现场观众的注视下,周亮只扭动了一分多钟就解放了双腿,此时周的额头可见微微汗迹。5分钟后,周的右手脱出绳索控制,此后不到20秒,周解开了捆绑在身上的绳索,成功脱逃。
在土埋活人表演中。周亮用衬衣蒙住头,跳进深1米的土坑,面朝下躺下。随后助手用沙土将坑填了一大半。周亮身上的沙土有30厘米厚。20多分钟后,面色如常的周亮从土中拱身而出。
谈起表演的初衷,周亮说:“魔术再好看也是魔术,比如大卫的脱逃绝技,看着眼花缭乱,事实上还是假的。但通过长时间的修炼,中国功夫真的可以完成捆绑脱逃。我今天表演的捆绑脱逃是传统武术中的缩骨功,土埋活人是龟息功,我向魔术叫板,就是希望国人弘扬传统文化。”
但现场一名观众说,表演者功夫虽然不错,但看起来远不如大卫的脱逃那么精彩,“大卫藏身的那个铁箱下面又是火又是刀的,铁箱悬在半空中,哐一声人就不见了,那才真的精彩。” 自古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长寿,其中途径之一是修炼,修炼的方法很多,然而,若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则是“服气”。服气也叫吐纳,今天称为“气功”说得确切点就是练内功。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5000年以前,我国已有了模仿龟类的呼吸运动的龟息气功锻炼法。1975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柳湾的三平台出土了一件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在这件彩陶腹部正中有一彩绘浮塑炼功人像,其形态二目微闭,口形张开近园,微向外翻,腹部隆起,双手张开置于下腹部两侧,两下肢呈弯曲状态,双脚平行分开比肩略宽。通观全身,为蹲裆式。有关专家鉴定表明,这个姿态与流传至今的龟息法中的某一炼功姿势几乎完全相同。传说尧舜时有个名叫彭祖的人善于导引行气,活了八百多岁,据说这种气功的吐纳法是向乌龟学来的。因此,气功是值得加以研究推广,用它来增进人们健康的。
龟息功法是我国悠久的气功史中最古老的功之一。
一、俯息蛰藏
(1)姿势: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两臂上抬,肘曲,俯掌分置两耳旁。两臂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想象如灵龟深沉渊底,全身极度放松,放软。
(2)呼吸及意念。《胍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当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从耳出,名龟息,必大贵寿。”具体作法是思想先静下来,口轻闭,以舌在上下牙到外徐徐搅动,待唾液满口后,先徐徐吸气一口,随即缓缓呼出一部分后,闭眼咬牙,提肛,如吞咽硬物状,将液津用力咽下,咕咚有声。静听汨汨声。随后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随津液下降入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极度放松。此时宁心静听呼吸之出入,即听息,一念代万念,渐渐入静,呼吸自然。渐入匀、静、深、长、细、缓,此时进入专心听息,则自然合于气,气合于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湛,渐达闻似不闻,恍恍惚惚,不知不觉地自然进入龟之蛰藏伏气状态。此式对高血压、失眠及某种生殖系统疾病,效果良好。
二、侧俯卧息(右侧卧式)
枕高约4~6寸(12~18厘米),头微前俯于枕上。躯干微向后弯,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式。右腿微曲在下,左腿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钩贴在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脚亦可不钩贴,放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右肘屈曲,肘弯呈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耳枕上,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
此式与一般侧卧式不同。它的特点是骨盆微向前扭转,头微俯以通经,而成龟形团聚状,呼吸同俯息蛰藏。
三、龟神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腿距离与肩宽或略宽,两手轻按于两肩旁。
缓缓以鼻吸气,吸气时,上身向后舒展,引劲前伸,徐徐抬头,渐及上体也随之抬起只用腰脊力,待不能支持时,始用手力支撑,两眼极力向上远眺。
头微低,肩松弛,先缓缓呼出一部分气体。同时吞津或咽气一口,再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似随津液下沉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同时恢复俯卧,全身松弛,软如酥瘫。在保持自舒适状态下,轻松自然呼吸3~5次。
此般反复“出水”3~7次后,亦可接着练俯息蛰藏或侧俯卧息。
此式对腰背痛、便秘防治有效,并能调控腹腔诸脏气之功能。
四、俯仰吃气
(1)端坐床边或椅上,坐时臀部要少着座位,两脚分开相距约自己的三只脚长。两掌重叠或分别按抚在小腹处,亦可分按两腹股沟处,全身放松,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亦可轻闭或若垂帘,口腔也要放松,上下牙齿呈微小的休息咬合间隙,舌尖轻抵上下牙齿之间或轻抵上齿龈处。这样,就可以使咀嚼肌、舌肌放松,促使津液分泌,口腔放松了劲部也会跟着放松,随之胸部腰脊依次自上而下地放松。然后,自然缓慢地呼吸三至五次或数分钟,直至半小时。这时,消除杂念,入静,犹如龟鳌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后一次呼吸将完时,上体浑浑前俯,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的余气呼尽。
(3)头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同时缓缓地自然吸气,上体也随之徐徐抬起恢复端坐姿势时,恰好气也吸满。
(4)端坐不动,将嘴唇撅起(如猪嘴状)使鼻孔变窄,缓缓深长呼气,按2、3、4段谈的方法,反复俯伸9次,循序渐进,直至增至36次。每次做完,散步片刻再做下一次。如在室外练习,也可站成马步式,其他做法相同。

‘陆’ 龟息法的正确方法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双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入静之功效。二目垂帘,服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潜息即为龟息,始人正功。坐式同上。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住息时可用数息法(并非数呼吸次数),仅默数。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咽憋闷。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此时,如感叹人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初习肴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炼至息潜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步功成。
上面二法修成,始惨人定。姿势坐卧都可。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真定的饶界只有过来人方可领悟。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中指根部为丑时关窍,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食指尖端为午时关窍,无名指尖端为末时关窍,小指尖端为申的关窍,小措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小指第二关节为戌时关窍,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柒’ 什么是龟息术

五凤齐鸣龟息术相传起源于据今一千余年前的西汉时代,在宋代归当朝的第一圈内高手周侗老先生独得。

明代宣德年间,由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周侗老先生世袭单传的五凤齐鸣龟息术与自己家传的武功心法秘笈融合贯通并经过长达50年总结归纳最终形成的特别的桶子炼丹功法。

该功法具有强身、防身、护卫、制体、疗伤等众多作用。

(7)龟息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龟息眠”是指睡觉时上身略微含胸;右腿微弯在下,左腿蜷曲在上,膝盖搭在床上;左脚放到右腿前,高度以舒适为度;右肘屈成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胸前,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如图3)。

睡前调整呼吸也很有讲究,要心静意定,口微闭,舌头在上下牙龈外徐徐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先缓缓吸一口气,再缓缓深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之而极度放松,渐渐平静下来,呼吸也会变得均匀。

这种睡眠方法对于有高血压、失眠以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效果较好。这种睡姿会让人的骨盆微向前扭转,对防治盆腔淤血也有较好的帮助。需要指出的是,龟息眠对枕头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枕高最好约3寸(12厘米),过高过低都不好。

‘捌’ 龟息大法的修为方法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中指根部为丑时关窍,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食指尖端为巳时关窍,中指尖端为午时关窍,无名指尖端为末时关窍,小指尖端为申的关窍,小措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小指第二关节为戍时关窍,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注:修本功定境后,由于真气前引,藏心纳息之故,常见身体前俯,双掌重叠枕额成龟卧式。此为正常现象,随其自然,对气的修为大有裨益,不要惶恐。

阅读全文

与龟息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间接测量方法包括 浏览:986
燧石杂质解决方法 浏览:1000
如何毛孔变小最快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28
弯管计算方法 浏览:101
荨麻疹快速治疗方法是什么 浏览:101
手机去内存方法 浏览:63
小米note3音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
柚子茶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822
心理学与治疗的研究方法 浏览:689
学生在校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534
大数字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87
研究学霸学习的方法 浏览:649
写出常用的煮浆方法及特点 浏览:186
如何学初三英语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496
快速简单安全的减肥方法 浏览:933
常用硫酸制备方法 浏览:817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680
过滤烟嘴使用方法 浏览:552
脸部红血丝的治疗方法 浏览:331
双面羊绒的边如何缝制方法视频 浏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