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方面有哪些施工方法
土建与水电全套计算规则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 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 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3、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 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m2;按桩截面积 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 ;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六、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 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计量单位:m3 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 七、灌注桩 (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 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 ×(设计桩长+0.25)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 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 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 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 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 (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 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 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 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 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 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的计算方法(计价表规则) (1)砖基础不分墙厚和高度,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其中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最上一步的净长线计算。 (2)不扣除的部分: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单个面积在0.3m2以内孔洞所占体积,但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亦不增加。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础工程量内。 (3)应扣除的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砼柱梁板和地圈梁的体积 (4)砖基础大放脚的工程量计算:常用砖基础一般为定型的阶梯形式,每个台阶以固定尺寸向外层层叠放出去,俗称大放脚基础。根据大放脚的断面形式分为:等高式大放脚和间隔式大放脚。为了简便砖大放脚基础工程量的计算,可将放脚部分的面积折成相等墙基断面的面积。一般情况,我们可以先从折算表中查出折算高,再去计算增加断面。 大放脚计算公式为:大放脚基础工程量=基础长度×墙基厚度×(基础高度+折算高度) 十四、砖砌实砌墙体工程量计算规则 1、计算方法及公式:应区分不同墙厚和砌筑砂浆种类以m3计算。墙体体积=(墙体长度×墙体高度-门窗洞口面积)×墙厚-嵌入墙体内的钢筋砼柱、圈梁、过梁体积+砖垛、女儿墙等体积 2、应扣除部分: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身的钢筋砼柱(如GZ)、梁(GL、QL等), 钢筋砖过梁,暖气包壁龛等的体积。 不扣除部分:梁头,内外墙板头,檩木,垫木, 木楞头,沿椽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的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每个在0.3m2以下孔洞等所占体积。 不增加部分:凸出墙面的窗台虎头砖,压顶线,山墙泛水,烟囱根,门窗套,三皮砖以内的腰线和挑檐等体积; 3、墙体长度的确定:外墙长度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长度按内墙的净长线计算。 4、墙身高度的确定 (1)、外墙墙身高度 ①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墙中心线屋面板底,如图1,无屋面板,算至椽子顶面,如图2。 ②有屋架、且室内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加300mm,如图3。 ③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楼层者,应算至平板底面。 (2)、内墙墙身高度 ①位于屋架下弦者,其高度算至屋架底。见图4 ②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20mm。见图5 ③有钢筋砼楼板隔层者,算至板底面。有框架梁时,即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应算至框架梁底面。 (3)、内、外山墙墙身高度按其平均高度计算。见图6。女儿墙高度从外墙梁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十五、框架结构填充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框架间砌体,以框架梁柱间的净空面积乘以厚度计算。框架外表镶贴砖部分,应并入框架间砌体工程量内计算 十六、空花墙、空斗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空花墙按外形尺寸以m3计算,空花部分不扣除,空花墙外有实砌墙,其中的实砌部分以m3另行计算。空斗墙按外形尺寸以m3计算。空斗部分不扣除 十七、砖砌围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砖砌围墙以设计图示长度乘以高度以立方米计算;围墙高度为设计室外地坪至砖顶面。砖顶面为如有砖压顶者,算至压顶顶面;如无压顶者,算至围墙顶面;如为混凝土压顶则算至压顶底面。 十八、多孔砖墙、空心砖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图示厚度以m3计算,不扣除其孔、空心部分的体积。 十九、砌块砌体工程量计算规则 加气砼墙、硅酸盐砌块墙、小型空心砌块墙等,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砌块本身空心部分体积不予扣除。按设计规定需要镶嵌砖砌体部分,已包含在定额内,不另计算。 二十、垃圾道、烟道、通风道、附墙烟囱等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外形体积计算,并入所依附的墙体体积内。不扣除每一孔洞横截面在0.1m2以下的体积,但孔洞内抹灰的工程量也不增加 二十一、砖柱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实砌体积以m3计算,柱基础套用相应基础项目。 二十二、其他砌体工程量计算规则 (1)、砖砌台阶(不包括梯带)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2)、砖砌门蹲、房上烟囱、地垄墙、水槽、水池脚、垃圾箱、台阶面上矮墙、花台、煤箱、垃圾箱、容积在3立方米内的水池、大小便槽包括踏步、阳台栏板等按实砌体积,以m3计算,套用小型砌体项目。 (3)、地沟:砖砌地沟部不分墙身和墙基,应将其体积合并以立方米计算。 (周峰 供稿)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二十三、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 (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级别;(2)、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3)、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4)、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重量(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二十四、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 (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钢筋下料长度(m) =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 (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二十五、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十六、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二十七、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一)、基础层: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设计构造要求长度 (二)、中间层:柱纵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应根据规范设计要求计算其长度。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二十八、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 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二十九、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 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 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2. 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哪些
桥梁上部结构既可用预制法,又可用现浇法施工的技术有逐段悬臂平衡施工 、逐孔施工 、转体施工 。
逐段悬臂平衡施工:
悬臂施工法建造悬臂与连续体系桥梁时,不需要在河中搭设支架,而直接从已建墩台顶部逐段向跨径方向延伸施工,每延伸一段就施加预应力使其与成桥部分联接成整体。
逐孔施工:
逐孔施工法是中等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使用一套设备从桥梁的一端逐孔施工。采用逐孔施工的主要特点在于施工能连续操作。桥越长,施工设备的周转次数愈多,其经济效益越高。逐孔施工方法主要有:预制梁的逐孔施工法、移动支架法、移动模架法。
转体施工 :
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其特点有:可利用地形,方便预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施工设备少,装置简单;节省施工用料。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迅速 ;它适合于单跨和三跨桥梁,可在深水、峡谷中建桥采用,同时也适应在平原区及城市跨线桥。
3. 外墙涂料施工方法具体有哪些
外墙涂料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基面平整无杂质,角线密实,基层抹灰干湿度适宜,墙面整洁,无渗水、起泡等问题。
2、密闭处理外墙预留的缝,防止漏水。
3、基层外露铁件已做好相应的防锈处理
4、已搭设完毕装饰脚手架。
5、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6、为确保成膜品质,外墙施工前应考虑天气因素,施工保养温度应高于5℃。
二、外墙涂料施工方法
1、外墙涂料涂装体系
底漆、第一遍面漆、第二遍面漆。底漆的粉刷非常重要,就像化妆前涂化妆水一样,底漆的涂抹决定了面漆性能的完整度;第一遍面漆主要是提高遮盖力和附着力,增加丰满度;第二遍面漆起装饰作用,减少环境的侵害程度。
2、外墙涂料施工的操作方法
①修补
空鼓:局部空鼓注射低粘度的环氧树脂就可以了;大面积空鼓应全部铲除空鼓部位,重做基层。
缝隙:用腻子修补细小裂缝,干后用水泥砂纸打磨平整;大裂缝可以在清理后做一层防水层,再嵌填水泥砂浆即可。
孔洞:采用聚合物水泥腻子对基层表面3mm以下的孔洞进行找平,大于3mm 的孔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②清扫
灰浆:用铲、刮刀等除去。
尘土:可使用扫帚、刷子清洗。
霉菌:室外高压水冲洗,用清水漂洗晾干。
油脂:使用中性洗涤剂清洗。
③填补腻子
局部刮腻子:墙面条件较好时,可不用腻子;选购品质较好的腻子,施工时宜薄批而不宜厚刷。
磨平:打磨时先用打磨机或粗砂布进行打磨,再用细砂布打磨;为了不影响操作,应在基面或腻子干燥后打磨。
刮腻子:刮腻子时用力均匀,掌握好工具的倾斜度,保证腻子均匀饱满。
4. 涂装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涂漆方法,它是具有使被涂物在一定的搬运方向进行移动的搬运单元和在该搬运单元的搬运方向上按照间隔配置的多个喷雾机,将被涂物的涂漆面划分为多个涂漆区域,对所述多个涂漆区域中互相邻接的涂漆区域分别使用不同的喷雾机进行涂漆的涂漆方法。涂漆是涂料施工的主要步骤。为得到理想的涂膜,必须依据涂料的性质、工件结构及要求达到的涂漆效率等条件,准确选择涂漆方法。除传统的刷涂方法外,现在通行的方法有喷涂、电沉积涂装、自动沉积涂装、浸涂、辊涂和帘涂等。
喷涂 包括空气喷涂、高压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双口喷枪喷涂和气雾喷涂等。
涂漆方法
空气喷涂是以0.15~0.50MPa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喷枪的喷嘴中喷出,流速很高的气流,使喷嘴周围形成局部真空,将漆液吸入此真空空间(或以压力进料方式送至喷嘴),并使漆液立即雾化,喷向工件表面。流平后形成均匀平整的涂膜。此法的涂漆效率较刷涂高,漆膜较平整,但漆雾飞扬,污染空气;漆液利用率仅为30%~50%,浪费较大,只用于一般规模施工。
5. 建筑施工组织主要方法有哪些
每一项工程从一开始的筹划到后面的寻找施工队,都是一个十分紧密而且谨慎的过程,因为每一个环节稍微出一些差错,很可能就会导致公司或者个人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造成对公司或者个人的利益损失。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策划到建筑计划,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建筑施工组织方法,那么究竟建筑施工组织主要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依次施工组织方式
依次组织施工方式是按照建筑工程内部各分项,分部工程内在的联系和必须遵循的施工顺序,不考虑后续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搭接,而依照顺序组织施工的方式。
特点:
1、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工作面去争取时间,所以工期长
2、工作队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不利于改进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3、如采用专业工作队施工,则工作队及工人不能连续作业
4、单位时间内投入的资源量较少,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5、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平行施工组织方式
平行施工组织方式是将同类的工程任务,组织几个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完成同样的施工任务的施工组织方式。
特点:
1、充分地利用工作面,争取时间,可以缩短工期
2、工作队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不利于改进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3、如采用专业工作队施工,则工作队及其工人不能连续作业
4、单位时间投入施工的资源量成倍增长,现场临时设施也相应增加
5、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复杂
流水施工组织方式
特点:
1、科学地利用工作面,争取了时间,计算总工期比较合理
2、工作队及其工人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改进操作技术,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工作队及其工人能够连续作业,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合理的搭接
4、每天投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5、为现场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论是在哪一个组织里面,总要有这么一个组长之类的带头人,要做好组织的工作,首先这个组长就要学会做好带头作用,以免施工的人员还没有开始工作就抱有懒散的态度。而且在组织的过程当中,要将施工多方面的要求以及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让工人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工作之余,也不会降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以上小编所介绍的这几个建筑施工组织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6. 工程施工方法有哪些
建筑工程都需要做的专项施工方案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六)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每个地区以及各个公司的要求不同。我们还要求的有:1、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2、三宝四口及临边围护专项方案 3、塔吊安装、拆除专项方案(包括基础计算) 4、井架或施工电梯拆装施工方案 5、井架(施工电梯)的出料平台计算方案 6、各类应急预案 7、防坠棚搭设方案 8、悬挑钢平台设计方案
7. 施工作业方法有几种哪种作业最科学为什么
施工作业的方法有3种。分别是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流水作业。其中流水作业最为科学。
专业施工队按大致相同的流水节拍和速度,协调而紧凑的相继完成船板施工任务。具有生产连续性和均衡性的特点,使各种物质资源均衡的使用。
(1)避免了施工期间劳动力的过分集中,从而减少临时设施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
(2)由于专业化为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与革新创作力有利条件。
(3)保证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合理与充分利用。
(4)消除了工作间的不合理中断从而缩短了工期。
施工作业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量、主要实物工程量、物资需要量、各类人工需要量、劳动生产率、工程形象进度、作业起止时间、工序搭接关系、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承担分项施工的班组等。
编制好施工作业计划,对于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生产计划的完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7)施工方面有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流水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工人和设备从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代替了建筑产品的流动。生产的流动施工既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流动(平面流动),又沿建筑物的垂直方向流动(层间流动)。
(2)同一施工段上各施工过程保持了顺序施工的特点,不同施工过程在不同施工段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平行施工的特点。
(3)同一施工过程保持了连续施工的特点,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尽可能连续施工。
(4)单位时间内生产资源的供应和消耗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