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和过程
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理论分析法、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比较、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案例应用。
‘贰’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定性描述法与定量分析法 是所有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成 就也定性描述的结果。特别是科学初创时期,更显得定性 描述法的重要。定性描述法是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当 然,为了使定性描述的内容更加确切,它并不排斥数量指 标的应用。现代地理学的定型描述常常和定量分析法结合 起来使用。具体表现为:描述法和比较法,常常结合起来 使用。 比如:自然特征的描述:地质、地貌、气候。
‘叁’ 地理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地理科学教育研究方法:
1、地理观察、观测、实验测试等方法
2、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可视化技术。
3、资料调查搜集与定性分析方法。
4、比较法、分析法与综合分析。
‘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地理学作为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学科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只有一个世纪左右,传统的沿革地理还不是真正学科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因此,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时间尺度、人地关系的空间尺度,决定了其所涵盖的领域涉及了人类文明史的全部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极其广泛,除了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综合与交叉外,不同的地理要素还会涉及其他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
1.历史文献研究法。
2.田野考察法。
3.识读各种现代技术绘制的地图或拍摄的图片。
4.田野考古与环境考古方法。
5.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研究法。
其它还有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碳14测定法,热释光法,古地磁法,树林年轮判读法,重花分析法,物候分析法,GIS技术等辅助方法。
‘伍’ 时间地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有哪些应用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研究在各种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时空间特征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尺度看,地理学分为3个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
时间地理学是结合地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从各种时空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研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人地关系的方法。作者在概括地介绍时间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方法特色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城市社会研究中时间地理学方法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进入21世纪后,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亦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通过社会学和地理学对老龄化问题研究视角的对比分析,将时间地理学方法引入对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社会学视角与地理学视角相结合的城市老龄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展望时间地理学在城市老年服务设施的时间管理和空间管理、老年福利服务以及老年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时间和空间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层面的问题,也是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但时间问题在旅游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文章着重探讨了旅游时间的性质与类型,将旅游时间由“旅游之外”引入“旅游之内”,提出了“旅游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形式”的基本思想;指出时空统一观是旅游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哲学观,时间视角与空间视角的有机结合,是全面地认识和考察旅游活动的性质与发展演变的基本分析视角。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指出,“旅游体验”应当成为旅游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不同时空尺度的组合构成了旅游学研究的十大对象(六大研究要素、四大关系对)与宏、微观两条研究路径。针对当前中国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相对低靡的现状,本文对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研究框架、评价和研究方法体系、亟待研究的重点以及中心性和城市区域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概述,以期开创相关研究的新领域。
‘陆’ 研究地理的方法
19世纪德国A.von洪堡把自然界作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创立地理比较法。当初的地理比较法仅限于直观的地理比较,即通过地理考察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直接进行或采用地图方法进行地理要素之间或区域地理特征之间的分析对比,形成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此后,与抽象概括和数量表达有关的许多新方法逐步引入地理学研究,以代替单纯描述性的方法,促进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主要有地理定位研究、数学方法、遥感方法、系统方法和模拟法等。新方法的使用促使地理学由纯粹的定性研究逐步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静态研究走向动态研究,由单纯的资料累积走向机制探讨,乃至趋势分析,使地理学步入现代科学的行列。
‘柒’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对,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区域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查阅研究法,地理模型法,空间分析法,现象学方法,时间地理学方法,社会生态学方法。
‘捌’ 地理事物的研究方法
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一)地理事物的综合性 地理科学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所研究的对象即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而是与其它事物和现象存在着动态的联系。例如,地球的自然环境是在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演变是地球运动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的人文环境是由政区、人口、聚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而成的。 2.地理环境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自然环境就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今天,地理环境已经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已经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生物的分布与演变都起着重要作用;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制约着人类活动,甚至使人类受到惩罚。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日趋复杂。人类从地理环境中取得必要的生存空间,获得资源和能源,从而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又影响和改造着地理环境,同时向地理环境排放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质,使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因而又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可能使地理环境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二)对地理事物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在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时,必须注意地理事物的综合性。例如,认识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必须全面考虑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等要素的特点;认识某一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必须注意资源、人口、民族、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对于某一要素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也要充分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必须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加以分析。把握对地理事物认识方法的综合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用客观事物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法则认识地理事物,从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入手,认识和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关 系。例如,在解释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时,应该分析纬度的高低、距海的远近、地形的变化、洋流的寒暖以及大气环流的形势对气候的影响,再综合出气候类型的特点;在说明工业布局的特 点时,应该分析原料、能源、交通、市场、科技、环境及农产品供应等方面的条件,再综合出工业布局的类型。 2.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认识和总结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按照科学的人地观来认识和总结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是研究地理科学和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点。对于纷纭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有从人地关系的 角度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才能找出其客观规律。例如,对于森林资源的认识,只有从人类需要的角度来认识,才能明确森林不仅可以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滥伐森林的危害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意义,也只有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够正确理解。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分析-综合方法 分析-综合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思维方法。分析就是把事 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属性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属性合为一体,进行总体考察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只分析,不综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任何学科的知识,包括地理学科的知识,都是既有一定的整体结构又有各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要把分析和综合结合在一起进行思维,既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以先综合后分析。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和地理要素及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综合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学会系统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分析-综合方法。
‘玖’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 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
答:实验研究是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
答:个案研究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2、简单题
1、叙事研究的特点
答: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 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
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私人叙事,它表现为对教育中“个体生命”价值的承认,对个人独特境遇的关注,尊重每一“个”的独特性;分析、解释甚至是体验每一“个”的“ 个性”。
经验叙事,杜威把连续性和互动性作为经验具有教育价值的两个标准。教育叙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经验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实践中去寻找和建构理论。这 样,教育经验就从被贬低被排
斥的状态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将由此产生自身的话语方式,成为教育理论的源泉。即杜威所说,“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
生活叙事,由于日常生活接近常态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叙事的“事”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在教育活动中,由师生共同构筑起来的教育现场就是师生的生活现场,是原生态的,课堂生活实践成为生活叙事的源泉。这使教育研究更真实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拾’ 地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类比法教师把某一问题同学生已学过的另一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包括两种比较方式:①同类同型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被比较的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的特征,对比的结果是:两个被比较的对象具有共同的特征,如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较、亚洲与欧洲海岸线轮廓的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②同类异型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被比较的各点不同,对比的结果是:两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相异的特征,如秦岭、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欧洲与非洲气候的比较都具这种性质。
纵比法 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去和现状,并推断其未来,明了其变化过程的规律。如地形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形态,河流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状况,气候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特点,某国、某地区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等的比较,都属于纵比法。
联系比较法 把两种地理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例如讲欧洲大陆轮廓时联系非洲进行讲述,可突出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这种比较、能够明确被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把黄河、海河、辽河几条河流并列起来进行比较,可找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和共性,使学生认识黄河、海河和辽河这三条河流的个体和整体特征。
综合比较法 把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国家的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的方法。它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较复杂的比较法。多用于地理复习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