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中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语言功用包括了规范性、互动性、想象性以及再现性等多种用途。
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_交际能力_和语言所处的_文化社会意涵_,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
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象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象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
Ⅱ 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1、学生应被视为教学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使用语言描述真实的场景,并在这方面进行真正的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带进各种语言技能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学生有个体差异,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愿望。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来教他们不同的材料,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进步。
3、利用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建立一些有趣的、真实的对话场景,设想一些能组成学生和语言的游戏。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和检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是否具有交际性扩展阅读:
交际法注意事项:
1、交际法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主张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贯穿教学。
2、交际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交际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适当的语言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4、交际法倾向于注重课堂语言活动的流畅性,而不仅仅是注重活动的正确性。
Ⅲ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摘要 1依据教材,活化教材
Ⅳ 交际语言教学的利弊
交际语言教学的利弊
方面:1、其教学目的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2、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4、交际教学法重视对目的语比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二、交际法教学在英语阅读课的具体运用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也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必要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外语。语言本身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过程也是一系列交际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人就是交际的主体和客体,具有交际的角色关系;在外语教学中实践交际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通过交际学会交际。笔者就此问题做过详细,细致的研究,试图改进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用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语速朗读一篇介绍课文作者或课文背景的文章,同时要求每个学生边听边做笔记。朗读完毕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学之间根据自己听懂的部分和所记录的笔记,向其他同学复述文章的大体内容。或者选派一位同学根据本组同学的复述向全班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Ⅳ 如何理解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摘要 一、英语教学交际法的主要特征交际法是英语教学中把英语与真实交际语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的特点是: 强调把英语教学重点放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应该过多地强调掌握英语语法和翻译。 近年来, 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成效,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教学方法。 交际法理论认为,没有语境就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 汉语里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一的意义有不同的措辞”, 例如: 好朋友之间的谈话不同于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交谈,面对面的交谈也有别于电话上的通话, 我们的措辞是随不同的谈话对象、 不同的交谈场所而变化的, 一种想法可以用多种措辞来表达, 其实这已道出了语言学习应该使用的方法,这就是交际法理念的优势所在。英语教学有许多传统的教授方法, 例如翻译法、 直接法、 阅读法、 结构法和听说练习法等等。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学生学习英语多年, 记了不少单词和短语,却不能正确使用得体的社交语言、手势和表达法进行交流。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际要求脱节。
Ⅵ 小学英语教学法包含了交际法,听说法等,如何理解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相互运用。
1、都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语言教学材料、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真实性
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4、都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两者都适合高水平阶段的学生。
教学法:
1、交际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2、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Ⅶ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设计交际教学活动
人们往往认为,小学英语只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而已。然而,要把英语教科书上的语言转变为小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单靠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是不够的。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交际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交际性活动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每项活动都成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呢?我认为,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活动要有目的性
教师设计交际性活动时应该首先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摆脱枯燥的机械性重复训练。总之,教师设计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使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情景。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在学习“family”时,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学习“colour”时,可让学生谈论各自的服装、玩具、学习用品等;学习“food
and
drink”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爱好……总之,课堂中每个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而活动必须使课堂教育多样化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诱导小学生去说和运用新的语言,促进交际化的进程。如:在教学where
is your/his/her…?here it is.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活动名称为“hide
it”。教师让班上一学生去教室外面,把这个学生的书(或其他物品)藏起来,然后,请这位学生进来,老师问:“where is your
book?”这位学生开始问全班同学:“where is my book?”其余学生边问:“where is his/her
book?”,边用掌声的高低快慢来告诉藏书的位置,掌声高且快表示接近所找的书,反之,则远离所找的书。当学生找到后说:“here it
is.”。其它学生根据距离的远近说:“here it is./there it is.”。这一活动通过找书增强了对“where
is…?句型的理解,同时,对my,your,his,her,here,there如何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全班学生都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使活动呈现交际化。
二、活动要有趣味性
活泼、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使他们“动”?怎样使“动与学”有机结合?我认为要全方位把学生调动起来: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如:学习动物的单词或句子,可以根据各动物的特点用声音或动作表现出来,cat,可用声音——“mew…”;cow——“moo…”;tiger,可做老虎状,双手一张,嘴一咧就扑向猎物,于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带上动物面具,依次出场介绍自己,同时还要伴随声音或动作:hello/hi!i’m
mr.
/miss…,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动物木偶。叫学生们拿来一只旧的或穿破的袜子,大小不限,提醒他们事先要得到父母的允许。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张纸片。给学生布置一个他们学过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熊猫、鸭子等。叫学生在纸片上画动物的脸,告诉他们要包括眼睛、耳朵和其它别的特殊部位,鼓励他们要有创造性。然后把画粘贴在袜子上。这样就做成了自己的动物木偶,把手放进袜子里,用手打开、合上动物的嘴。叫学生们绕着全班,彼此介绍自己的动物木偶。如:hello,i’m
a cat.又如,学习traffic
lights后,可用go!stop!这一活动加深理解。方法如下:用红纸和绿纸贴成红绿灯,请10个人到教室前当教师举起绿灯时,其余学生说:“go…”,这10个人要低头看着地板在教室里快步行走。当教师出示红灯时,其余学生要说“stop!”他们要停下来,抬起头来,每人和站在最近的同学结成一对站立,然后进行对话。以《新型英语》第3册第6课为例,可以进行以下对话:
a:what’s three plus four?
b:three plus four equals seven.
这样,通过学生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三、活动进行要快节奏
这里的“快”是教师上课节奏快和学生反应快、思维快、训练速度的节奏快。并不是老师的语速快,内容多,而是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体现出“快节奏”的教学特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且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节奏慢了,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以学生能接受的节奏进行有利的引导,如游戏、唱歌、猜谜、做动作、抢答竞赛等,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充实语言训练内容,为交际运用英语打下基础。通过快节奏、大容量、大密度、多形式的一环扣一环的活动,使学生紧随教学内容,既紧张又活泼,学生积极性高,不厌倦。学生训练密度大,熟练程度就显而易见,学生也就积极参与活动了。
四、活动要有创造性
若长期不更换教学形式或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致就明显不高,会感到索然无味,产生不爱上英语课的倾向。为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机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动画录像片、录音机、简笔画、讲故事、童谣、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常常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还可根据教学的条件、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活动的改变、引伸及创新等。这样便能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并能交际使用。
五、活动要有灵活性
在设计课堂交际性活动时,教师应把握好活动的难易程度。即使是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也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灵活变动。对于低、中、高不同的年级,教师更应把握好练习的形式、内容和难度。例如,同样的话题“happy
birthday!”,低年级学生只需进行简单的交流,相互祝贺生日快乐,唱生日歌;中年级学生可以互赠贺卡或礼物,练习“this is for
you.”句型;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用打电话的形式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birthday party.”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学习语言,并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事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Ⅷ 交际教学法是什么有哪个机构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呢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博恩思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
Ⅸ 交际教学法的定义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中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语言功用包括了规范性、互动性、想象性以及再现性等多种用途。
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所处的〝文化社会意涵〞,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
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象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象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
(9)教学方法是否具有交际性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
英国的语言学家们重新对SLT的教学理论产生质疑。他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反思潮互相辉映:
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于是,在英、美、欧陆三方的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