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研究进展,该如何写
找地方抄啊,找些玻璃纤维研究的垫垫底,再抄点碳纤维的,有可能找找高分子纤维或者纳米纤维的。
⑵ 谁能帮写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新进展的个人观点或感想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突破,常常导致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继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基半导体为代表)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和磷化铟为代表)之后,在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宽带半导体材料。
以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内、外量子效率高,具有高发光效率、高热导率、耐高温、抗辐射、耐酸碱、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性,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半导体材料。它的研究开发,不仅会带来IT行业数字化存储技术的革命,也将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照明的历史。
氮化镓材料可制成高效蓝、绿光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又称激光器),并可延伸到白光LED,用高效率蓝绿光发光二极管制作的超大屏幕全色显示,可用于室内室外各种场合的动态信息显示,使超大型、全平面、高清晰、无辐射、低功耗、真彩色大屏幕在显示领域占有更大的比重。高效率白光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固体光源,使用寿命超过10万小时,可比白炽灯节电5-10倍,达到了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目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用于制作下一代DVD,可比现在的CD光盘提高存储密度20倍以上。另一方面,氮化镓材料宽带隙的特点也保证了它在高温、大功率以及紫外光探测器等半导体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它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快速响应、长寿命、全固体化、体积小等优点,在宇宙飞船、火箭羽烟探测、大气探测、火灾等领域内也将发挥重大作用。
⑶ 透光率的测定
方法提要
透光率是专指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混合酸溶解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它是中国煤分类中区分长焰煤和褐煤,以及褐煤细分类的指标之一。
低煤阶煤与混合酸中的稀硝酸,在规定的条件下反应后生成淡黄色到棕红色的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用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作为标准,用目视比色法测定煤样的透光率Pm(%)。混合酸中的磷酸,主要起掩蔽三价铁对比色液颜色的干扰作用。
本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区分灵敏度高。
装置
比色管25mL,具有统一内径(17±0.5)mm,在10mL处有刻度,磨口塞子。
水浴锅温度能控制在0~(100±0.2)℃。
对于一些加热处理易产生气泡的煤样,宜采用特制长径容量瓶,其尺寸为:口内径(15±1)mm;刻度线至瓶口的高度(13.5±0.5)mm。
玻璃小漏斗口内径30mm;颈长约40mm,内径4~5mm。
试剂
硫酸(1+9)。
磷酸(1+9)。
混合酸1体积硝酸(呈黄色时不可使用)、1体积磷酸和9体积水混合配成。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2.5000g(精确至0.0001g)在110~120℃温度下烘干2h的重铬酸钾粉末,用(1+9)H2SO4在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本溶液作为配制透光率在30%~100%的标准系列溶液使用。称取5.0000g(精确至0.0001g)在110~120℃温度下烘干2h的重铬酸钾粉末,用(1+9)H2SO4在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本溶液作为配制透光率在16%~28%的标准系列溶液使用。
透光率(Pm)标准系列溶液按表73.23,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依次向50mL容量瓶中加入所需体积的标准溶液,再用(1+9)H2SO4稀释至刻度。用已配好的标准系列溶液冲洗干燥的比色管1次,再把溶液倒至比色管10mL刻度处。以比色管内的液柱高度一致为准。
表中带*号的标准系列溶液为直接用煤样反复对比后确定的标准点,其余各点均系根据标准点所绘制的标准曲线上或是在其外延上求出的。标准系列溶液一般使用2个月,如果比色时与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时的平均室温超过10℃,应重新配制标准系列溶液。
表73.23 标准系列溶液
分析步骤
称取1g(精确至0.0001g)粒度小于0.2mm用重液精选后的空气干燥基的净煤(只有遇水易泥化的年轻褐煤才可用原煤样),放入干燥的100mL容量瓶。当水温升高至(99.5±0.5)℃时[在高原地区,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使水温能够保持在(99.5±0.5)℃]。用移液管吸取25.0mL混合酸加入容量瓶中,边加酸边用手摇动容量瓶,使煤样浸湿。加酸后的容量瓶立即放入水浴锅中,加上玻璃小漏斗,要求水浴温度在5min内回升至(99.5±0.5)℃。加热90min后,立即从水浴中取出容量瓶,迅速冷却至室温,再用(1+9)H3PO4稀释至刻度,加塞摇匀。静止15min后,用干燥的漏斗和滤纸过滤到干燥的100mL烧杯中(如果有极细的煤样透滤,应重新过滤),第一次滤出的少量溶液弃去。过滤后弃去残渣,把滤液倒入25mL比色管的10mL刻度处(液柱的高度要调整到与标准系列溶液一致),然后用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比色应在明亮处,但不宜在直射的阳光下进行。比色时应在比色管的下部衬上几张纯白色的滤纸,滤纸与比色管之间要保持3cm左右的间距。比色时,要从比色管口上方垂直向下看,并应交换标准溶液与比色溶液的左右两边的位置,以利于正确判断。如果比色溶液的颜色深度介于两个标准溶液中间或与某一标准系列溶液相当,即可得出煤样的透光率(Pm)。对透光率低的煤样,因标准系列溶液与煤样溶液的色调不大一致,这时可按溶液的明暗程度为准进行对比,以确定煤样的透光率。对于透光率小于16%的煤样,报出结果时都填写为小于16%。
注意事项
1)本方法适用于褐煤和低煤阶烟煤。
2)因敞口水浴达不到(99.5±0.5)℃的温度,不能采用。
3)某些含硫铁矿高的煤样和某些含较多有机硫的年轻褐煤,在开始加热的十几分钟内,部分硫被氧化成SO2气体,携带少量煤样形成泡沫往瓶口上冒;含碳酸盐矿物较多的煤样也会产生CO2气体,携带少量煤样形成泡沫往瓶口上冒。有这种情况时,可来回摇动容量瓶以减少泡沫的生成。煤样处理完毕后,应用(1+9)H3PO4把瓶口上的煤末全部冲入容量瓶。
4)煤样应在测出Mad的7d内测定透光率。
5)年轻煤透光率的测定值比较容易受氧化而逐渐降低,需在制成分析试样后7d内测出透光率。老褐煤和长焰煤受氧化的影响很小,一般在15d内测定即可。
⑷ 几种长波红外低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享到: 收藏推荐 1引言在空间光学、光通信、光谱仪、激光等应用中,光学薄膜和器件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这些应用也对光学薄膜的光学、物理、化学等性能提出了许多严格要求,构成光学薄膜器件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比如,在光学性能中,要求这种材料有合适的光谱透过范围,合适的折射率,在透光范围内有足够小的吸收等.同时要求这种材料机械性能稳定,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内应力小,内部缺陷少。在红外光学薄膜中可以使用的薄膜材料有限,特别是长波红外区,性能稳定的低折射率薄膜材料更少,目前通常使用的长波红外低折射率材料的性能见参考文献川的附录.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这些材料的光学常数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长波红外区更是如此。本文将要总结并论述几种新的低折射率长波红外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与其光学性能的关系,特别是在长波红外区域内的光学常数的关系,试图通过改进成膜工艺条件来改进其光口哪口抽硕雌嵘鹭翠娜葺溯甲麟翼鞭学性能,以使其能够成功地用于航天航空遥感工程所需的光学薄膜器件. 2氧化礼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氧化锐薄膜是一种光学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都比较优良的薄......(本文共计6页) 如何获取本文>>
⑸ 超导材料研究近几年的进展情况如何
进展比较平稳,既没有突破性的发现,也没有停滞不前。中科院物理所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⑹ 存在问题、研究方法与主要进展
1.存在问题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研究,基本查明了南岭地区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总结了花岗 岩的时空演化规律,对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发现 了一大批铀矿矿床。然而,以往的研究工作多是孤立地研究花岗岩,或是孤立地研究沉积 盆地,尚未把盆地-山脉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因而,影响了人们对研究区构造演化的 认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占南岭花岗岩2/3以上的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机制以及构造-岩浆演化未能给 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对晚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的起源、成岩动力学机制、大地构造背景、 花岗岩与铀成矿的关系等基础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认识分歧颇大。
(2)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研究程度相比较高,而沉积盆地研究薄弱,发表甚少。以往 盆地研究多属填图调查,处于几何学和岩石学描述阶段。尚未开展典型沉积盆地的精细解 剖,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缺乏现代定时定量数据,影响了该区地质研究的步伐。
(3)研究表明,南岭东段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从EW向特提斯构造域向NE向 古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任纪舜等,1998;舒良树等,2002a,2004),导致早中生 代近EW向盆地被晚中生代NE向的盆地所置换和叠置。重力计算表明,研究区上地幔是 亏损的,指示区内壳-幔物质曾发生过大规模交换作用(陈培荣等,1998;陈跃辉等, 1998)。但是,许多与之关联的基础地质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盆地对构造体制转换 的响应方式如何?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的时间和原因如何?盆地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的 关系如何?板块俯冲作用有无影响到南岭? 至今尚未有人回答。
(4)赣江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是纵贯南岭的两条大型NNE向走滑断裂带(舒良树 等,2002;郑家仪,1996)。断裂带两侧重力场东高西低、地壳厚度东薄西厚;断裂两侧 盆地物质成分、沉积厚度差异明显;盆中多处发育基性岩、碱性玄武岩、双峰式火山岩及 复合岩流(廖群安等,1999;俞云文等,1993;董传万等,1997),表明赣江断裂和吴 川-四会断裂均属区域控盆断裂,深达上地幔岩浆房的超岩石圈断裂。但这两条断裂的控 盆机制如何、与盆-岭构造有何联系? 目前尚不清楚。
(5)南岭东段是我国着名的花岗岩型铀矿大型矿集聚区。但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 机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尚存在较大分歧。其深部构造、地幔流体和碱交代作用、伸展 构造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尚不十分清楚,值得深入研究。
2.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典型矿床 研究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相结合,沉积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地球化学、矿床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重点加强野外调查、 室内测试和研究总结三方面工作。
野外调查包括区域地质路线踏勘、典型盆地剖面测制、盆-山边界断裂和构造要素产 状的系统测量和统计。对主要边界断裂的形成时代、力学性质、构造属性、变形期次进行 全面调查取证,对岩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岩墙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
通过对特征岩石的薄片观察,对主元素、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定量数据的分析,进 行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的研究。应用电子探针、同位素测年等现代测试手段,获取必要的 基础数据。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进行莫霍面深度与起伏、岩石圈底面深度及形态、盆地基 底深度及起伏等正、反演计算,提供深部构造的数据。
跟踪掌握并应用国内外最新理论、方法和成果,进行多学科资料综合对比研究,以建 立盆岭构造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根据铀矿成矿理论,分析探讨盆地构造、区域构造与铀 成矿的相互关系。
3.主要研究进展
(1)研究表明,赣江断裂带是纵贯江西全省的一条规模巨大的NNE向断裂带,与郯 庐断裂带和吴川-四会断裂带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该断裂对研究区褶皱、盆地、沉积地 层、岩体和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带两侧盆地沉降中心不同,岩石 构造组合差异明显、空间展布迥然不同。
(2)通过对典型盆地的精细解剖,基本查明了盆地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认为区内 盆地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明显,具有NE向延伸、SN向分带、NE向雁列展布的特征。盆 地形成与演化先后经历了近EW向基底构造(AnMz)、陆相山前磨拉石盆地(T3-J1早)、裂 谷盆地(J1晚-J2)、火山断陷(K1)、沉积断陷(K2-E)和挤压抬升(N-Q)六个阶段。
(3)南岭东段闽西—赣南—粤北地区存在一个中侏罗世陆相裂谷盆地带。东起闽西 永定,经赣南寻乌、龙南到粤北始兴。受后期构造-岩浆的破坏和改造,现呈肢解散碎的 残留盆地面貌出现。区域应力场分析表明,区内盆地经历了一个从近SN向的水平挤压→ SN向的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SE-NW方向挤压→EW向挤压(SN向伸展) 的复杂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
(4)诸广山岩体是一个发育在前泥盆纪变质基底之上,以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花岗 岩为主体的多期复式岩体。早-中三叠世南侧北越、北侧大别强烈的陆-陆碰撞可能是诱 发陆内岩浆活动的动力学原因。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强大侧向挤压则诱发了花 岗岩浆的上涌,促进了盆岭构造的形成。南岭地区盆山格局的最终形成是晚白垩世—古近 纪陆内伸展作用的结果。
(5)南岭地区盆-山耦合机制与太平洋板块朝大陆的俯冲角度和速度变化具有密切 联系。从低角度到高角度的俯冲带角度变化和从快速到慢速的俯冲速度变化,致使南岭地 区从强烈挤压、挤压-剪切向伸展拉张转变,致使陆壳和岩石圈被拉张减薄,发生玄武岩 浆底侵和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独特的盆-岭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6)通过对代表性产铀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Nd、Sr、Pb、O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南岭地区产铀岩体均为壳源型花岗岩,是由古-中元古 代地壳衍生的,是富铀古陆块部分熔融的产物。Pb、Sr、S、C等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 区内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壳源;H、O同位素数据反映成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 体的δ18OH2O为1.4‰~6.6‰,δDH2O为65‰~-34‰,即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 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矿化剂∑CO2来自地幔,地幔流体 对区内铀成矿具有重要贡献。结果表明,富铀矿体集中分布在含铀岩体内;中-新生代盆- 山动力学演化、深部构造以及拉张型构造-岩浆活动背景,是导致南岭地区铀矿质大规模 富集的主导因素。南岭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⑺ 透光材料在原料不变,如何在工艺方面改进提高透光率
①添加成核剂:这是提高透明树脂透光率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促进结晶的小分子物质,在树脂中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使原有的均相成核变成异相成核,增加结晶体系内晶核的数目,使微晶的数量增多,球晶数目减少,从而使晶体尺寸变细,树脂的透明性提高。
成核剂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透明成核剂(山梨糖醇系、磷系)和标准型成核剂(羧酸类、羧酸盐、无机物)两种。作为透明改性的成核剂,一般要选择透明成核剂;有时也可选用标准型成核剂,但要严格控制加入量。
②共混提高塑料的透明性,就是在透明树脂中加入小分子物质,提高透明性。
③双向拉伸提高塑料的透明性,可以使制品中原有的结晶颗粒破碎使晶体尺寸变小,到达提高透光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