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偏钒酸钠 和哪些有机官能团反应
貌似很多,除了前面一位回答的酸性的羟基,羧酸以外;还有酸性的磺酸,亚磺酸,磷酸,硼酸,其实只要酸性的羟基都可以。 其次有些有机物还可以通过钠反应,比如一些还原反应可以用钠来还原羰基。
Ⅱ 钒的化合物有哪些,以及作用有哪些
1.氧化物
钒与氧形成众多的氧化物,但公认的主要氧化物为V2O5、V2O4、V2O3和VO。
2.钒酸
VO2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碱形成四价钒的钒酸盐。五价钒的氧化物是酸形较强的两性氧化物,它与碱形成五价钒的钒酸盐的趋势更为明显。
钒在溶液中的聚合状态不仅与溶液的酸度有关,而且也与其浓度关系密切。在钒浓度很低时,在所有的PH值下钒均以单核形式存在。在钒浓度高时,产生聚合反应,生成高聚合度的同多酸离子,其聚合状态与溶液的PH值相关。在钒浓度一定时,从碱性溶液中析出的是正钒酸盐,从弱碱性溶液中结晶出的是焦钒酸盐,从接近中性溶液中结晶出的是多聚钒酸盐。当钒溶液的PH小于1时,钒主要以VO2+离子存在,即多聚钒酸根离子遭到破坏。
钒酸根仅在高电位和高PH值时才稳定。当PH值小于4时,钒可以随电位的下降,依次形成各种阳离子:VO2+、V3+、V(OH)2+和V2+。
3.钒酸盐
通常说的钒酸盐多指含V的钒酸盐。钒酸盐分偏钒酸盐MVO3、正钒酸盐M3VO4和焦钒酸盐M4V2O7,式中M代表一价金属。含(V3O9)3-或(V4O12)4-的离子的钒酸盐也称为偏钒酸盐,而含(V10O28)6-离子的称为十钒酸盐。Bi、Ca、Cd、Cr、Co、Cu、Fe、Pb、Mg、Mn、Mo、Ni、K、Ag、Na、Sn和Zn均能生成钒酸盐。
碱金属和镁的偏钒酸盐可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淡黄色.其它金属的偏钒酸盐不大能溶于水。
(1)钒酸钠
对钒冶金而言,最重要的钒酸盐是钒酸钠。
偏钒酸钠NaVO3、焦钒酸钠Na4V2O7和正钒酸钠(Na3VO4)比较常见,它们在水中易溶,生成水合物。以偏钒酸钠为例,在35oC以上时它能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无水结晶,而在35oC以下则析出NaVO3•2H2O。偏钒酸钠NaV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溶解度的单位为:100g水中偏钒酸钠的克数,下表亦同
(2)钒酸铵
偏钒酸铵在钒的湿法冶金中占重要地位。偏钒酸铵为白色或微黄色的晶体粉末,微溶于水和氨水,而难溶于冷水。
当水溶液中有铵盐存在时,因共同离子效应,偏钒酸的溶解度下降。这一现象在钒的湿法冶金中被广泛应用。
偏钒酸铵在常温下稳定,加温时易分解。它在空气中的分解反应为:
6NH4VO3=(NH4)2O•3V2O5+4NH3+2H2O
2NH4VO3=V2O5+2NH3+H2O
即在较低温度时,分解的固体产物中仍有部分氨;温度较高时,分解的固体产物为V2O5。
4.钒的卤化物
钒能与各种卤互生成二价、三价和四价的卤化物。五价钒的纯卤化物已知的只有VF5。对同一种卤素,随着钒原子价增加,钒卤化物的化学稳定性减弱。对同一价态的钒,其卤化物的化学稳定性由氟到碘依次递减。这说明钒与氟、氯容易发生反应,而与溴、碘反应较困难。
二价钒卤化物的热稳定性好,是强还原剂,易吸湿,在水中能形成V(H2O)2+6离子。
三、四价钒的卤化物稳定性较差。其中四氯化钒相对说较稳定。五价钒的卤化物中仅VF5被确认。VF5是白色固体,在19.5oC熔化成淡黄色液体,是强氧化剂和氟化剂。五价钒的卤氧化物较多。
Ⅲ 偏钒酸钠中的N化合价是多少
偏钒酸钠,分子式NaVO3,分子量 121.93,里面没有N,一般Na是+1价,O是-2价,V就是+5价。
Ⅳ 钒的提取方法,
钒钛磁铁矿经选矿后,高炉炼出含钒生铁,在雾化炉或转炉吹炼提取钒渣。经粉碎后配加钠盐氧化焙烧,成为可溶偏钒酸钠 (NaVO3),浸取净化后加硫酸铵沉淀出多钒酸铵 [(NH4)2V6O16],再经脱氨熔化,铸成片状五氧化二钒。
Ⅳ 比色法测磷酸根偏钒酸铵的原理
原理如下:
试液中的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与钼酸盐及偏钒酸盐反应,生成稳定的黄色配合物,在波长420nm下,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有效磷的含量。
磷酸根是一种酸根离子,化学式PO43-,化合价-3,主要用做化肥、发酵粉和用磷矿与焦炭、石英于高温制取白磷等。
偏钒酸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NH4VO3,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及稀氨水。在空气中灼烧时变成五氧化二钒,有毒。主要用作化学试剂和催化剂,也可用于制取五氧化二钒。<
偏钒酸铵是白色的粉末,微溶于冷水,可溶于水热水或氨,不溶于乙醇、醚、氯化铵。
偏钒酸铵在真空中加热到135℃就开始分解,超过210℃时会由于所产生的氨的还原作用形成钒的低价氧化物而变黑。当在空气完全中灼烧时变成五氧化二钒。
Ⅵ 偏钒酸钠和正钒酸钠有什么区别吗
正钒酸钠
Na3VO4
浅白色透明针状或六角棱状晶体,颜色与结晶水相关,在空气中易风化,失水后呈白色。
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醇,熔点866℃。
溶于水后会发生如下反应:Na3VO4
+
H20
=2NaOH
+
NaVO3
偏钒酸钠
NaVO3
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的晶体,相对密度2.79
.,熔点630℃。
溶解于水溶解度25℃时为21.1g/100mlH2O
,
75℃时为38.8g/100ml/H2O,微溶于乙醇。
用途:可用作化学试剂、催化剂、催干剂、媒染剂,制造钒酸铵和偏钒酸钾,也用于医疗照相、植物接种及防蚀剂等。
自己用
画图画了一个表示一下!希望有帮助!:tiger38
Ⅶ 偏钒酸钠的介绍
偏钒酸钠,分子式NaVO3,分子量 121.93。白色或淡黄色的晶体,相对密度2.79,熔点630℃。溶解于水,25℃时溶解度为21.1g/100mlH2O,75℃时为38.8g/100ml/H2O,微溶于乙醇。可用作化学试剂、催化剂、催干剂、媒染剂,制造钒酸铵和偏钒酸钾,也用于医疗照相、植物接种及防蚀剂等。
Ⅷ 改良ADA脱硫的基本原理
改良ADA法(亦称蒽醌二磺酸钠法) (1)基本原理:该脱硫法的反应机理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pH—8.5~9.2范围内,在脱硫塔内稀碱液吸收硫化氢生成硫氢化物。 Na C03 + H S NaHS + NaHCO (6-1)第二阶段,在液相中,硫氢化物被偏钒酸钠迅速氧化成硫。而偏钒酸钠被还原成焦钒酸钠。2NaHS + 4NaV0 + H 0 Na V O + 4NaOH + 2S (6-2)
第三阶段,还原性的焦钒酸钠与氧化态的ADA反应,生成还原态的ADA,而焦钒酸钠则被ADA氧化,再生成偏钒酸钠盐 第四阶段,还原态ADA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氧化态的ADA,恢复了ADA的氧化性能。 反应式(6-1)中消耗的碳酸钠由反应式(6-2)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到T补偿。 恢复活性后的溶液循环使用。当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氰化氢时,尚有下列副反应发生: 气体中混有这些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可见,总有一些碳酸钠消耗在副反应上,因而在进行物料平衡计算时,应把这些反应计入。(2)影响溶液对硫化氢吸收速度的因素影响溶液对硫化氧吸收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溶液的组分、吸收温度、吸收压力等。 ①溶液的组分。包括总碱度、碳酸钠浓度、溶液的pH值及其他组分。 ②溶液的总碱度和碳酸钠浓度:溶液的总碱度和碳酸钠浓度是影响溶液对硫化氢吸收速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在净化低硫原料气时多采用总碱度为0.4mol/L、碳酸钠为0.1mol/L的稀溶液。随原料气中硫化氢含量的增加,可相应提高溶液浓度,直到采用总碱度为1.0mol/L,碳酸钠为0.4mol/L的浓溶液。③溶液的pH值 ④溶液中其他组分的影响:偏钒酸盐与硫化氢反应相当快。但当出现硫化氢局部过浓时,会形成“钒-氧-硫”黑色沉淀。添加少量酒石酸钠钾可防止生成“钒-氧硫”沉淀。酒石酸钠钾的用量应与钒浓度有一定比例,酒石酸钠钾的浓度一般是偏钒酸钠钾的一半左右。 溶度中的杂质对脱硫有很大影响,例如硫代硫酸钠,硫氰化钠以及原料气中夹带的焦油、苯、萘等对脱硫都有害。 ⑤温度:吸收和再生过程对温度均无严格要求。温度在15~60 范围内均可正常操作。但温度太低,一方面会引起碳酸钠、ADA、偏钒酸钠盐等沉淀;另一方面,温度低吸收速度慢,溶液再生不好。温度太高时,会使生成硫代硫酸钠的副反应加速。通常溶液温度需维持在40~45 。这时生成的硫磺粒度也较大。⑥压力:脱硫过程对压力无特殊要求,由常压至68~65MPa(表压)范围内,吸收过程均能正常进行。吸收压力取决于原料气的压力。加压操作对二氧化碳含量高的原料气有更好的适应性。(3)工艺流程:
常压改良ADA法脱硫的生产流程: 图6-5是常压改良ADA法脱硫的生产流程。气体由脱硫塔1底部人塔,在塔内的木格上与吸收液逆流接触,硫化氢被吸收。硫化氢被吸收后,气体由塔顶放出,送往后工序。吸收后的溶液从塔底流出,经水封2进入溶液循环槽3,然后用循环泵4打入溶液加热器,再生塔内脱硫液得到再生。析出的硫磺,被空气鼓吹到溶液表面,呈泡沫状,在再生塔上部的扩大部分与再生后的溶蔽分离。溶液自扩大部分的下部流出,经过渡位调节器6和空气弛放罐7溢流入脱硫塔,循环使用。硫泡沫自再生塔顶溢流经泡沫槽8,再流入真空过滤器9过滤后进入熔硫槽熔融后成型,滤液送蒸发器13蒸发浓缩。浓缩后的溶液放至热过滤槽进行真空抽滤。抽滤后得的固体主要是碳酸钠,被进至溶解槽溶解后返回系统。滤液则放入结晶槽冷却结晶.再经离心机分离,得到硫氰化钠粗制品。 ---------详见 :http://jpkc.lzpcc.e.cn/08/hx/skja6_1.htm
Ⅸ 五氧化二钒与碳酸钠反应为什么生成偏钒酸钠而不生成正钒酸钠
钒是过渡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为18,原子极化能力强,正钒酸根不稳定,易分解成偏钒酸根,所以五氧化二钒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偏钒酸钠而不生成正钒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