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幼小衔接减法教学方法10以内

幼小衔接减法教学方法10以内

发布时间:2022-07-07 01:44:39

如何进行正确的幼小衔接口算训练

首先,练习数字书写速度。因为书写的熟练度是影响口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但是可能你孩子会觉得比较枯燥,你可以和孩子比赛,每次写一面纸,从0到9,看谁写得快,但是要注意提醒的孩子的字要写得工整才算是获胜。

第二步,练习“认算式”。什么是认算式呢?例如,2+3=就直接“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让孩子看到2+3就喊5。看到4+5就喊9 ,等等。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

每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记录时间,后一次和前一次进行比较,不断鼓励你孩子进步了。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个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20题的达标时间是12秒,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是60秒,而达标时间是12秒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的你是这般德性,那你干不了这等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小孩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小孩的学习性积极性,当然,如果小孩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第三,加减并练,注意方法。数字书写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口算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单独拿这些口算训练题去训练,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小孩会觉得没趣,容易产生疲劳感,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参与的话,那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学习状态也可以因此而改变,那孩子就非常高兴,不易疲劳,如果家长有兴趣,让小孩为你计时,你也测一下你的速度,让子女来看看他爸妈的本领,则更能增加这种训练的乐趣,使小孩觉得与玩游戏一样有趣。

⑵ 幼小衔接的数学题,十以内的加减法这题是怎么做看图列算式这道题目,

8-5=3 8-3=5
7-5=2 7-2=5

⑶ 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常见的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上的差异,我们需要做好主动性的培养,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等能力。
2.培养独立性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幼儿提前培养独立性,比如自理能力、自护能力等。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更多问题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缺乏主动性、人际交往策略等,所以需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在幼儿园规则意识较弱,而小学需要学生具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比如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等。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会导致幼儿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健康的身体是应对一切压力的前提,所以需要增强体质。
(二)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小班教学活动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这就是在缩小和小学的差异,另外从环境创设上也可以体现,大班的环境创设开始变得简洁。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联谊活动,幼儿园和小学的联谊活动有助于幼儿提前了解小学,适应小学。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仪式感很重要,需要幼儿在大班毕业典礼上树立意识,马上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需要更主动、更独立、具有人际交往能力等。

⑷ 幼小衔接加减法怎么教

一、弄清幼小衔接的习惯养成。

家长既要更新对孩子的成长要求,又要督促与指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一)与孩子一起“步入”小学。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园从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主要以语言行为、益智活动、游戏活动、操练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只是“告知” 与“提醒”的作用。当孩子升上小学后,就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作些“硬性”规定,违反规定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严重的话还会受到参与打扫卫生或德育操行扣分的惩罚,在心理方面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家长需与孩子一起“步入”小学,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的标准。


(二)与孩子一起提高标准。

孩子在读幼儿园时对于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不作“硬性”要求,当孩子“步入”小学,就要根据小学的课程标准,规范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因而,家长在开学前也应与孩子展开一次幼小衔接的沟通会话,与孩子一起提高标准。

1、要使孩子做到姿势标准。

(1)坐姿标准。孩子应坐在桌子偏右一些,腰背要挺拔,胸离桌一拳,眼睛离书本或作业本一尺。正确的坐姿可以延长孩子的坐端正的持久时间,也就增强孩子的学习精力。

(2)执笔标准。孩子的握笔姿势也要标准,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应离笔尖一寸距离,其余三指并拢垫笔即可,作业本应放在前面偏左一点,这样有利于看到书写的笔顺和结构情况。

2、要使孩子做到书写标准。

孩子写字的时候要按照课本或老师所教的笔顺标准来写字,一般是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半包围)、先外后里在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规则,具体以教材(近期各版本的笔顺有所变动)为准。并且要边写边念读,这样家长就可以在一旁做点家务也能听清楚,当然最好是在一旁看着孩子写规范字了。

(三)与孩子一起学有激情。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到学有激情,也就是能较长时间专于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1、先温习。孩子在做家庭作业前,家长要让孩子先把老师当天所教的重点或例题回忆一遍,也可以去翻阅课本例题解题方法,引导孩子如何获得想要的资料,做到明确重点,掌握方法,不要代替孩子而完成任务。

2、再运用。家长让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按照刚才梳理的方法抓紧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做测试,从而再次巩固应用。

3、接纠错。当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完成的作业有错时,可以让孩子做完此题后,再引导孩子去检查或检验,实在发现不了就指出其方法上的漏洞,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

4、后查验。当孩子完成作业后,一定要让孩子再次查阅或变练检验,无误后才能去完成下一题或另一科。

(四)与孩子一起学要得法。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到学要得法,就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

(1)学习使用工具书。当遇到学习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去查阅学习工具书来解决的,家长尽量指导孩子去查找和搜索答案。比如:查字典、新华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习工具书。

(2)培养阅读方法。家长告诉孩子对应的阅读方法即可,一些题目还要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才行,孩子的识字毕竟还少。阅读的方法教给常用的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等就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选择读法,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感悟和方法要领,并能向家长分享和完整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孩子通过周而复始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逐渐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缩小时间差,就能让孩子有学习激情,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上小学之前需要准备工作。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准备自带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以及防控工具。

(一)购买学习用具。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去购买可心的书包,以备装下课本、教辅、作业本等发放的学习用书资料;还要购买文具盒,装上数支铅笔(一般买一打)、橡皮擦一只、直尺一把(另一边有波浪线的最好)、改错笔或贴、卷笔器或卷笔刀。其中家长要为孩子削好或卷好最少两支的铅笔,以备对换使用。

(二)购买生活用具。家长还要买好水壶以防口渴,购好雨伞或雨衣以备下雨天防淋雨。

(三)购买防控工具。家长还要让孩子带上两个一次性口罩,其中一个进校园时就带上,另一个备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上免洗消毒液,可供孩子洗手消毒。

这些日常生活的用具,家长可以让孩子再逐一准备与装袋,一些生活起居常识就要从中贯穿,让孩子能自行整理与准备学习与生活的必需品。

三、上小学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确保营养补给。孩子升上小学,从消耗能量上来说,就要比幼儿园大得多,家长应注意加强营养的均衡补给。特别是孩子从午饭到放学回家,体能消耗已经差不多了,一般家庭做作业前,最好能吃点面包或糕点,喝热牛奶,但不宜过饱,20分钟后就可以“开工”了。

(二)调整作息时间。孩子上小学后不再是幼儿园时的时间散漫的节奏,而应严格按照学校提供的上下学时间去调整好在家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至少9小时的睡眠时间。特别是上学到校时间的准时,如果迟到,教师会进行询问与批评的。

(三)做好接送工作。孩子毕竟还小,家长应每天再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后5分钟左右送到校即可,避免拥挤;接回的就应在学校规定的放学时间提前5分钟到校门口,最好与孩子约定相对固定的地方站立等待,以便孩子寻找,无需都挤在校门口等待。

(四)做好心理抚慰。孩子毕竟从幼儿园升上小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强或自卑心强的话,很容易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打击”,或因为学习问题而心理受挫。因此,家长每天应察言观色与细心关爱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梳理期间所遇到的“障碍”,让孩子能高高兴兴上学,开开心心回家。

总之,开学在即,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由幼儿园升上小学,也是由衷地感到欢喜,同时又会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压力与责任,老师和孩子们都面临新学期的教与学的新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家长的关爱与辅导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新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

⑸ 怎么教孩子学10以内减法

1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上幼儿园了吗,可以去上幼小衔接班,即学习了拼音,10以内加减法也学了

⑹ 大班小朋友十以上加减法老师怎么教的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
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
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
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
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
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⑺ 怎么能让孩子快速学会10以内的口算

主要把那个整十数的后面那个零去掉我举个例子比如说5×10对吧把那个十的后面零去掉一五得五的那个那就是五十

⑻ 幼小衔接10以内加减法有什么好方法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段过程的一个过程,金色雨林幼小衔接坚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色进行教学,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⑼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

要求是: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 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 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 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 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 数,往后数,从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7与8哪个 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

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 -”的方式,却不知道读法。

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 到“加”时,就是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 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加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指,15后面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 是14, 倒数2个

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2、个、十位相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 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20以内的数的分成及加减法,是幼儿对数与量的基本认识。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如何教好“20以内的加法”呢?我在这里谈几点学习20以内的加法”的心得。

(1) 点数。注意要点:手、口、眼一致,开始是自问自答,如数完问“一共有几个?”“3个”,一定要再让他看一遍,即你要给复习一遍,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为什么是“3个”,这就叫“3个”,继而可以先问他有几个,然后要看他的反应,家长快速判断,以便用哪种辅助的方法。在教点数的同时,我教了于泽杰十个指头表示“几”的方法,所以到后来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辅助他,教具最初选择同样的物品,注意经常更换,我们那时笔帽、瓜子、栗子、积木、塑料片、花生仁,总在换,后来发现他对我们写字画画有兴趣,在做这些同时,又加进了画的东西,如画o、r、□,然后在旁边写上数字,数字一定在数完后再写,因为这个数字是辅助他理解的。点数从3以内开始,突破以后泛化到5以内,到6以上时,因杰杰在说话节奏上出现问题,最初我并未意识到是节奏问题,只是觉得6到10之间的点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表现很不稳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馈才发现是说话没有节奏,导致手、口、眼不一致,结果不稳定,但我那时知道他有数的概念。点数突破又保持很稳定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对于我们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奇迹。点数稳定以后,目标又提高了,即点数的“内化”,就是你几个东西,孩子能用目测的方法告诉你是“几个”,最初这个方法我是看王老师这样做的,但是对于太多就不适用了,她用二个小盘一个盘里放“1个”,一个盘里放“3个”,告诉他这是1个,这是3个,我们是采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让他手动,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内的目测,最多到20以内,其实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让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渐地他可以不出声只用眼睛和心数,最后说出得数,目的就完全达到了。我感觉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长时间注意力培养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坐不住,不要说学点数,可能连最基本的东西也学不了。内化的东西在后来做加减法时,还会大有用处。


(7)数的组成和分解。正常情况下,应先教数的组成、分解,再教加减法,这也是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我们是在教会加减法后才教分解、组成的,由于是颠倒了,所以感觉很容易。还是举例5,先拿出5个物品,你告诉他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组成也是这样。

(8)比较数的大小,是我们近期才解决的问题,以前只是在加减法之前教过他多、少的比较,未教大、小,学前班的内容就有了大、小比较的内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随便出2个数,他能很快知道哪个大,哪个小,但是用“>”“<”他就联系不到一起,总是出错,我们就让他写出汉字大、小写在数字的下面,结果仍然不奏效,直到我们只要求他把前1个数是大还是小写出来,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相邻数的内容在这里又用上了。比如1和3比较,他知道3大1小,我们就不让他在3下面写上大,只在1的下面写上小,前面是小就写<,如果前面数大就写>,从这可以看出这种孩子的不灵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来用>或<,在教这个时,我们辅助方法是将1-10排列,他一旦错了,一看1-10数字,他就知道哪个在前就是小,哪个在后就是大。

阅读全文

与幼小衔接减法教学方法10以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回顾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浏览:486
铜炊锅使用方法 浏览:824
电路的图示方法有什么 浏览:890
支付宝解除关联手机号的操作方法 浏览:50
加热试管的方法图片 浏览:708
3点减1点计算方法 浏览:614
儿童吊顶蚊帐怎么安装方法 浏览:776
平果手机用什么方法变得音量大 浏览:701
少亏钱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435
男生蝴蝶斑的治疗方法 浏览:330
坐便器的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595
你到底用什么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浏览:47
确定剪切连接件的方法 浏览:56
邦列安使用方法 浏览:794
如何给自己洗头发的正确方法 浏览:368
1723减23x7用简便方法怎么计算 浏览:530
高阶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 浏览:90
如何将数据转换成数字方法 浏览:600
描写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浏览:432
间接测量方法包括 浏览: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