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1.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即考据.最基本的方法.
2.历史比较法.
3.统计方法.
4.计量方法.
5.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㈡ 西方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出发点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发展吗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包括线性思维方式与非线性思维方式两大类型。形式逻辑是线性思维方式,对称逻辑属于非线性思维方式。也可以称为思维的方法论。具体的逻辑——形式逻辑不能成为思维方式,只有整体的逻辑——对称逻辑才能成为思维方式。如果把具体的逻辑——形式逻辑作为思维方式,将陷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化诊断学指出: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
㈢ 西方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1、历史研究法,即按编年史的方法对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搜集、整理和分析,根据丰富的史料描述某一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目的是要找出各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据此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2、规范研究法,即从某种价值观出发,以道德规范为评价标准研究政治现象,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政治发展的方向,把握政治的实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重要工具。3、法律研究法,即从分析法律条文入手,探讨由宪法。法律所规定的国家性质及活动过程等。4、制度研究法,即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描述,并对不同的政府机构、国家制度、政体形式加以比较。
㈣ 论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
论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个体分析、总体分析和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还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西方经济学经典定理:
墨非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二八法则:二八法则主张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或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报酬。就字面意义来看,这发则是说,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
(4)西方从具体事物出发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研究出来的经济理论,有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的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是理想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下的人们都具有利己主义思想;
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有序的运转之中,使社会的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亚当.斯密说指挥着这部庞大的系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意思是说这个市场不需要干预,它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西方的经济也被称作“自由经济”,西方社会也叫“自由社会”。
㈤ 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研究方法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方法的作用
西方古代是没有历史的概念的,他们的概念类似中国演义传说的意思。到了近代出现科学方法论,用于历史研究,也就是现代历史观。当然和中国的历史观还是有根本区别的。
㈥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四、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五、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七、跨学科研究法。跨科学研究法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
八、个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一、模拟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6)西方从具体事物出发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从微观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
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
㈦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其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运用了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来研究了一般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主要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述 ,并从中寻找它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借鉴意义。
实证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学性。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首先必须揭示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确回答客观事实是怎样的,而这正是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达到的。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分析,它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观事物“是什么”。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它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应该把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四、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分析中引入边际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一个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析中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概念;在客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
㈧ 西方话语研究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
一、西方思维方式 —— 科学认知型
l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l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l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l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l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l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l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l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l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l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二、西方思维方式 —— 分析性
l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l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l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l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l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l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三、西方思维方式 —— 对象性
l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l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l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l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l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l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Calm fact-teller: impartial search for truth)
四、西方思维方式 —— 逻辑性
l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
1. 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2. 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
3. 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4. 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5. 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l 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依然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模式,从教会的《圣经》出发,对上帝的存在采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
l 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自然界分门别类,进行解剖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形式分析思维模式
l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归纳法,注重观察、经验、事实、实验、实证
l 17世纪60年代,德国莱布尼兹:提出数理逻辑
l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黑格尔:提出辩证逻辑
l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改造了辩证逻辑
五、西方思维方式 —— 实证性
l 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
l 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
l 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
l 培根:创立归纳法
l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
l 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
l 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
六、西方思维方式 —— 精确性
l 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精确
l 西方的概念和范畴:单相,有周密的界定,一个概念只用一个判断来规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引入
l 西方的推理:一般是命题型的,即从某个初始命题出发,按照一定规则,依次推出一系列的命题系统
l 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
l 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l 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l 重视数学
l 崇尚科学和理性
l 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
l 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
l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七、西方思维方式 —— 求异性
l 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
l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l 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
l 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
l 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l 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
l 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
l 思维方式 —— 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
八、西方思维方式 —— 前瞻性
l 西方智者对自然奥秘富于好奇和想象
l 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l 对未来的发展善于提出预测、预言、假设、理论、方法
l 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
l 柏拉图:理想国
l 哥白尼:日心说
l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l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
l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l 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
九、西方思维方式 —— 外向性
外向性的主要原因:
l 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
l 工商业、航海业发达
l 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
l 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
l 近代以来: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
外向性的主要表现:
l 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
l 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l 求变的心理,好动的性格:“动”、“变”、“争”、“斗”
l 全球观念,宇宙意识
十、西方思维方式 —— 演绎与归纳
n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演绎法
n 培根:强调归纳法
n 笛卡儿、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强调演绎法
n 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关系:互相补充,交替并用,辩证统一;归纳为演绎提供前提,演绎为归纳提供观念指导
n 归纳法:从无限或有限的面走向有限的点,点与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彼此相对独立
难以凑成一个体系
n 演绎法:从有限的点走向无限的面,是点的无限繁殖,点与点之间是血缘关系、枝叶关系,观点家族不管枝叶如何茂盛,均系于一棵大树(大前提)之下,同属一个结构之内
㈨ 12,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历史—比较方法②心理分析③行为分析④系统分析⑤结构—功能主义⑥政策分析